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学教授谈南京大学

大学教授谈南京大学

发布时间: 2025-09-12 17:39:41

⑴ 南京大学有哪些有魅力的老师

南京大学的魅力教师:卓越的教学风采与人格魅力

南京大学,这座学府的教师群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学实力,为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教学风格和人格特质,如同多元化的瑰宝,照亮了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将揭示三位备受赞誉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卓越教育。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学系的黄震宇教授,这位“微积分的笑星”。他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尽管普通话并不标准,但他的肢体语言和幽默感让枯燥的微积分课程变得生动起来。他的讲课水平高超,深入浅出,与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课堂就像一道彩虹,让人在欢笑中收获知识。



另一位令人敬仰的教师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男神吴琳,他低调而实力雄厚,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以其迷人的气质和亲和力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的课堂既专业又充满魅力,无论是答疑解惑的耐心,还是岁月沉淀的仙风道骨,都让人由衷赞叹。



而侯文华老师,被誉为“物化教父”,他的教学方式独特,虽然有时会以名师自居,但他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确实令人信服。他的课堂充满了互动和挑战,最后一课的抢答环节更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他的亲近和对教学的热爱。他的存在,似乎在提醒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塑造。



在众多的选修课中,新生研讨课和通识课并非都乏善可陈。比如“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课程,由徐小跃教授主讲。他以传统方式授课,不依赖PPT,而是通过板书和讲解,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感悟。他的课程既有学术深度,又不乏生活趣味,使原本复杂的哲学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作为图书馆馆长和原哲学系主任,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无疑为南京大学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南京大学,受人喜爱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们更懂得如何用心去教育,如何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现代化大学中教师应有的风采。从黄震宇的笑料到吴琳的男神气质,再到侯文华的互动教学,他们共同描绘出南京大学教师的魅力画卷,为学子们的学习之路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⑵ 谈哲敏宜兴哪里人

谈哲敏是宜兴宜城人。

谈哲敏,1965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1986年,谈哲敏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天气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获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系主任;2006年,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9年2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9年6月,任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202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4月,任南京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谈哲敏对学信余生培坦游的培养

谈哲敏自1990年起承担了大气科学系本科生《动力气象》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教授研究生《中尺度动力学》、《大气动力学》课程。他对本科生专业课的讲授深入浅出,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对研究生专业课的讲授,除了对理论较深章节进行精辟透彻地论述外,主要是安排学生阅读大量的学科前沿相关文献,并进行讨论,培养研究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辅导培养自己的研究生,他对研究生采取拓宽理论基础,抓住学科前沿配销的培养模式,每周集中组织一次小组讨论,对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及时辅导。他经常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并要求他们不要局限于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样应当关注数学、物理学的发展动态。

⑶ 【专访】南科大数学系何炳生教授——四十年上下求索


何炳生教授,这位70岁的数学大师,依然保持着对教育的热情,他的板书和备课充满了活力。他坚信导师的使命是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在ADMM算法的研究中,他保持着谦逊的态度,满足于能够解决问题。我们有幸对他进行深入访谈,聆听他的人生故事和学术历程。


1977年,30岁的何炳生迎来了高考重启的机遇,内心五味杂陈,但命运由此转折。他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凭借文化大革命期间积累的知识,挑战自我,最终以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弥补了基础的不足。在大学,他与老三届同学们共同学习,农村的经历为理解数学概念提供了独特视角。尽管外语曾是挑战,他先攻读俄语,后转攻英语,研究生阶段得以出国深造,尽管遗憾未能早些重视英语,但这为他后来的研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德国留学期间,Stoer教授的指导和Blum和Oettli的著作《Mathematische Optimierung》对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何教授将投影收缩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在中国科研界崭露头角。回国后,导师的无私帮助和论文修改,让他领悟到科学与感恩的交织,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导师的教诲。</

在工作中,何炳生教授坚持将优化方法简化,使其易于理解,华罗庚的优选法是他实践这一理念的灵感来源。即使在无法招收研究生的时期,他依然珍视教学带来的学习机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他对教育的信念是:对学生负责,强调科研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他挑选学生时,重视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投身国防科研,追求真理。他认为,阅卷不仅是发现人才的舞台,也是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何炳生教授的研究生涯丰富多彩,从变分不等式投影收缩算法到交替方向法(ADMM),他的工作既包括经典理论的开创,也包括新方法的探索。他的工作被国际学者广泛引用,2018年的总结文章“我和乘子交替方向法20年”更是展现了他化繁为简的精髓。他的工作在信息科学中得到了认可,特别是在算法收敛率上,他的话语被铭记。


何老师热衷于个人研究,倡导学生关注国际数学家大会,寻找研究兴趣。ADMM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日益显著,他的成果在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演讲中受到学生欢迎,甚至超过了PPT的展示效果。在科普工作中,他用通俗语言解读复杂的算法,深受听众喜爱。


何炳生教授的工作特色在于其简洁而深远的影响,他的ADMM方法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广泛关注,还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他的学术贡献包括中山大学教授解决机器人控制问题的研究,以及岩土力学研究所副主任利用他20年前的文章突破难题,将算法转化为商业软件。</

他的工作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和普遍性,尽管不是所有问题的最佳解,但因其简单易懂,被工程界广泛采纳,他感谢那些实话实说的学者。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了挑战,从农村出身,考研只为户口,但研究生阶段的成就证明了他的坚韧与才华。


他感激南京大学何旭初先生的海外留学推荐,德国导师Stoer教授的启发,使他的学术道路更加开阔。70岁的他,回顾一生,心中充满感悟,但也有两点不安,这正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何炳生教授的成就,包括2018-2019年教育部优秀成果奖,都证明了他的卓越贡献。欲了解更多他的故事,欢迎关注『运筹OR帷幄』公众号。


热点内容
苏州大学检验考研 发布:2025-09-12 18:22:23 浏览:952
甘志霞化工大学教授 发布:2025-09-12 18:15:50 浏览:151
大学生的未来演讲 发布:2025-09-12 18:15:21 浏览:209
各大高校博士生导师数量排名 发布:2025-09-12 18:12:18 浏览:547
中国人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9-12 18:08:35 浏览:900
大学生的奶水 发布:2025-09-12 17:57:04 浏览:688
大学生学生心理状况 发布:2025-09-12 17:46:13 浏览:555
大学教授谈南京大学 发布:2025-09-12 17:39:41 浏览:457
大学生恋爱目的 发布:2025-09-12 17:38:25 浏览:776
牛津大学教授英国抗体 发布:2025-09-12 17:38:23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