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已中止吴春明研究生导师资格
⑴ 吴春明的介绍
吴春明,男, 福建 古田 12人 。1966年生,1987、1990年先后毕业于厦门大 学人类学系,获考古专业学士、 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7月,网曝其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后厦门大学中止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导研究生。2014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开除其党籍,撤销其教师资格。32015年12月,当选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
⑵ 吴明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吴春明
以下是关于吴明春博士的相关介绍:
吴明春,男,1966年4月出生于福建省古田,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位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人类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教授和博导,同时担任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中心的客座研究员,以及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的会长。作为福建省第三届十佳优秀青年社科工作者,他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负责指导众多博士研究生。
吴博士的学术专长包括华南与东南亚民族考古、环中国海海洋考古以及考古人类学等领域。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规划项目,成果丰硕。他的学术著作包括专著《中国东南土著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观察》(1999年)、《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1998年)以及《环中国海沉船》(2003年),以及其他合著和编著的多部作品,为考古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还在实践层面推动了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探索。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吴明春博士的工作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厦门大学已中止吴春明研究生导师资格扩展阅读
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75年参加工作,任四川简阳市三岔水库工程指挥部宣传委员,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四川省平武县武警中队战士、文书,绵阳市公安处直属武警中队排长,省公安厅武装民警处干事,武警四川省总队政治部干部处干事、一支队一大队副教导员、政治部组织处干事、文化工作站站长、政治部文化处处长,武警总部政治部文化处干事。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⑶ 吴春明的人物事件
2014年7月10日,一篇称厦大人文学院历史系考古专业博导吴春明长期猥亵诱奸女学生的博文在网上疯转。被指长期猥亵诱奸多名女学生,甚至有女学生因此割腕。而其所在的历史系迅速作出回应要求校方给说法,被网友称为“院系倒逼校方给说法”。
7月12日,厦门大学就厦大教授被指诱奸多名女生发表声明,表示收到有关历史系吴春明教授师德师风问题的匿名举报,学校在接到举报材料后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展开调查。调查期间,已中止吴春明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导研究生。学校对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2014年7月14日,厦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向媒体透露,厦大老师们传言,“从学生在网上发的第一封信,学校就很紧张,找了吴春明,问他给学生承诺什么没实现”,然而吴春明“连睡几个都没搞清楚”,他自己也“承认了和女生开房的发票在国家课题里报销”。
2014年10月13日,当事女生首次接受采访,称曾与其三次开房,“向学院反映之后,学院牺牲学生的利益去保全吴,而这种默认的态度导致吴春明有恃无恐,在办公室肆无忌惮”“他之前在办公室的时候,曾经拿出来过安全套,希望我和他在办公室发生性关系”。此外,从未公开身份第三名受害者也公布了一系列重磅证据,吴春明与学生的聊天记录,短信来往直指吴春明性骚扰。 2014年10月14日21时30分,经过三个月的多方取证和深入调查,查明吴春明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并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
吴春明利用师生关系与女学生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和对女学生性骚扰,严重违背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败坏了师德师风,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和职业声誉,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厦门大学官方表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经研究,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厦大还表示,吴春明事件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都深感痛心。学校将引以为鉴,改进工作,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言行,学校将继续坚持零容忍,一经查实,坚决处理,决不姑息。 2014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向社会公布对吴春明处理情况的通报,引起社会较大关注。在此,对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表示感谢,并对社会公众和媒体关切的几个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三个月的调查工作: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整个案件办理分为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审理等阶段,历时三个月。
7月10日,学校收到“有关人文学院历史系吴春明教授师德师风问题”的匿名举报,立即成立调查组,开展初核工作。
7月12日,学校发布声明,调查期间中止吴春明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招生和指导研究生。此后,调查组多次联系举报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
7月13日—8月3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设法与举报人取得直接联系。
8月3日,首次取得有效证据,提取证言、证词及其他有关证据。
8月4日,调查组接到另一名举报人寄来的举报材料。
8月6日,正式立案调查。调查组对举报材料逐项核实,并开始约谈有关证人提取证言、证词,包括赶赴外地调查取证。
从8月15日开始,学校审计部门对其科研经费列支情况进行专项调查。
9月23日,约谈最后一位证人,形成调查报告,案件移交审理。
9月23日—28日,案件审理组对立案依据和调查组移交的全部证据材料、对被举报人的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等逐项审理,并开展补充调查工作。
9月28日,审理结束,进入党政纪处理程序。
10月11日,学校做出处理决定。
10月14日,向全校中层干部通报,同时向社会公布。
二、关于举报吴春明将涉事酒店开房发票在科研经费中报销的问题
调查组委托学校审计部门对吴春明2001年以来科研经费列支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未发现吴春明将涉事酒店的开房费用在其科研经费中报销的情况。
如有新的线索和情况,欢迎向我校举报。衷心感谢并一如既往地欢迎社会各界对我校各项工作进行监督。
⑷ 2014年厦门大学吴春明事件最中结果怎么样
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撤销吴春明主持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费冻结。
⑸ 吴春明历史学教授吴春明
吴春明,1966年4月3日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历史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专注于中国考古学、环中国海海洋考古与海洋文化史、华南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吴教授的学术生涯始于1983年至1987年在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学习,并于1990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他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继续深造于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并在2001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吴春明教授主要教授《中国考古》、《考古学概论》、《水下考古学》、《海洋考古学》等课程,并指导硕士、博士论文。他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如“教育部八五社科规划项目——先秦两汉时期东南沿海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福州城市考古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环中国海沉船与海洋考古研究”等。
吴教授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研究分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会长等。他的学术成就包括参与编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担任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等。
吴春明教授在全球学术交流中亦有不俗表现,曾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澳门等学术机构,并参与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曾获得多项学术奖励和资助,包括“九州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在教学方面,吴春明教授不仅教授专业课程,还指导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对年轻学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所主持的《环中国海海洋文化遗产调查研究》项目,于2010年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他也因此成为厦门大学最年轻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总体而言,吴春明教授以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活跃的学术研究,为厦门大学乃至中国的历史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
⑹ 吴春明的人物经历
1983-1990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学习,学士、硕士学位;
1997-2001年,厦门大 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学习,博士学位;
1998年7-10月,香港中文大 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6年9月—2007年7月,美国鲁斯奖学金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
2008年8—9月,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2012年8月—2013年7月,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1990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助教
1991年超前破格讲师,1995年历史系选优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2年博士生导师,2013年特聘教授。
1993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教研室主任
2004年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考古人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12年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2003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1年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咨询专家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考古学)学科评审专家。
2004年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会长
2007年闽台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2008年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2013年福建省文物博物馆学会副会长。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国际良渚研究中心(浙江)等客座研究员及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
⑺ 我想问一下有关厦门大学的历史、专业等各方面的特点。
[厦大建校历史]
厦门大学(南方之强)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多师生因学潮离校迁上海,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大夏大学是1951年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的主要前身之一。
1937年7月,陈嘉庚将厦门大学无条件献给国家,交给政府接办,厦门大学遂改为国立大学。
1937年12月,因抗战战火将波及厦门,厦门大学内迁长汀。直至1946年6月,全部迁返厦门。长汀办学是厦门大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校长萨本栋起了关键作用。
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厦门大学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其下属工学院迁出并入南京工学院。1962年厦门大学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重点学科]
历时近十个月之久的第三批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工作于日前正式落下帷幕,教育部于近日以《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的形式向全国公布了获批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在上榜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中,我校有5个一级学科(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17)、9个二级学科在列,详细名单如下:
新增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5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海洋科学。
单独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名单(9个):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
通过本次重点学科申报,我校共计获得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涵盖29个二级学科),独立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在二级学科层面上,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涵盖数由原来的13个增至38个,增长率高达192%。在全国的排名由过去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21升至本次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7。这是我校在全国高校大合并背景下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的佳绩,可喜可贺!
[2004厦大概况]
2004年,厦门大学紧紧抓住跨入学校主要领导为中央直属管理的高校行列的大好机遇,以“985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拥有10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58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71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设有80多个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5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研究中心。学校有教职工4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97人,两院院士1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33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在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务的1123人,占59.6%;拥有博士学位的771人,占41.7%;留学回国人员631人,占35.6%。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847人,硕士研究生8785人,博士研究生1501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200余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达97.4%,研究生就业率达98.13%,位居各重点高校前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各种全国及国际性的大学生竞赛中屡创佳绩,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
2、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立项审核、答辩和评估,12个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及公共服务平台全部获准进入“985工程 ”二期建设。在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学校又获准建设“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国家文科研究基地,为学科建设搭建起坚实的发展平台。6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厦门大学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9月,依托在厦门大学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再次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年内,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宁邵当选第六届“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乾二教授和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夏宁邵教授获“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称号;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家澍、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郑兰荪教授获“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称号;海洋与环境学院戴民汉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夏海平教授获第七届“福建青年科技奖”。
3、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活泼C50的捕获”等2篇论文发表在世界顶尖级刊物《科学》杂志上;《透视中国东南》和《中国词史》两本著作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夏宁邵教授为首的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研制出世界首个戊肝疫苗;赵玉芬院士主持的化学生物学实验室以全新的方法合成出的“丙谷二肽”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并正式投产。在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中,学校获准立项28项,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三位,全年学校科研经费继2003年后再次超过亿元。
4、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韩国、美国、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的七所高校签订了“全球七校联盟”合作协议,建立了七所大学之间的多边合作关系。
5、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成为国家第二代互联网建设的20个核心节点之一,建成后的网速将提高1000倍;新建成的漳州校区图书新馆为国内硬件最好的图书馆之一;校园自来水网改造工程完工;漳州校区二期工程圆满完成。7月,在福建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厦门大学获得“国土绿化十佳单位”称号。12月,厦大获“福建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内,在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厦大漳州校区一期工程荣获建设项目优胜奖。
[厦大化学系介绍] http://post..com/f?kz=17726005
[简单介绍] 厦大的会计,财政,统计号称全国第一,金融全国前5,是经管强校,MBA,EMBA都很有名,特别是化学系,院士一抓一大把
其他具体可以去看
http://post..com/f?ct=318767104&tn=KeywordSearch&sc=52433&pn=0&rn=50&lm=4&rs4=1&rs3=3&word=%CF%C3%C3%C5%B4%F3%D1%A7
如果进不去,就自己去网络贴吧的 厦门大学吧 里面有很多精品贴,包括生活,专业等等
分一定要给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