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会计老师
A. 蔡淑娥人物简介
蔡淑娥,女性,生于1942年9月,现任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她于196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持有大学本科学历。自毕业后,她留校任教至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专业领域,蔡淑娥教授专注于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并指导硕士研究生。她还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厦门市会计学会理事以及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协会理事。
蔡淑娥教授在会计学界享有盛誉,她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厦门大学和中国会计学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她的专业素养和贡献使得她在教育和学术领域拥有较高的地位。她在会计学和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理论体系,也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实践指导。
作为厦门市会计学会和福建省国有资产管理协会的理事,蔡淑娥教授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她的工作不仅对厦门大学会计系有重要影响,也对整个会计学界乃至福建省的财务管理领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蔡淑娥教授的学术成就和专业贡献,展示了她在会计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卓越贡献。她的教学生涯和研究工作,为培养会计学和管理会计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B. 厦门大学会计专硕拟录取名单
厦门大学会计专硕拟录取名单如下:
名雹银单:
卞悦悦、唐知宇、黄亚楠、叶子金、黄杰、张馨元、王水漪、薛旻玥、张轶涵、周懿宁、王子晴、韩雨贝、江芷欣、刘璇、朱月、翁姝娅、杨守强、刘殊萌、徐诚璐、管益、杨钦钦磨唯。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2011计划”。
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29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学校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以上数据出自厦门大学官网。
2、师资力量。
厦门大学共有专任教师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06人,占82.9%。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瞎肆培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
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
C. 常勋简介
常勋,生于1924年,江苏省常州市人,是中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以其在厦门大学的卓越贡献而知名。作为我国会计学界的老前辈,常勋教授被誉为国际会计教学和研究的先驱之一,享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津贴的殊荣。
常勋在学术生涯中担任多重重要职务,包括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会计事务所主作任会计师和华厦学院院长。他曾是福建省人大常委、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及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并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担任过副会长和顾问等职务。此外,他还积极服务于国家,受财政部邀请,担任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成员、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翻译审核专家组成员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后继教育丛书编审委员等。
常勋教授对西方会计学有深厚的研究,凭借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率先在国内引进国际会计专业,培养了大批涉外会计人才。他的学术著作如《现代西方会计》、《外商投资企业会计》等,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教委、财政部和厦门大学的优秀教材奖,以及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会计专业英语》多次再版,深受读者喜爱,他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1987年日本国际教育会议五位中国专家之一,1991年亚太地区会计学术研讨会中国组执行主席,还曾受邀在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讲学和访问。
(3)厦门大学会计老师扩展阅读
常勋,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是中国开拓国际会计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历任民革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民革福建省委第八届、第九届副主委,第十届顾问,福建省第八届人大常委,福建省第六届政协委员。
D. 陈汉文的新的成绩
2010年7月19日,世界会计研究领域顶级学刊JAR(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研究学刊)首次刊登了来自中国大陆学者的学术论文:“Association Between Borrower and Lender State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国有股权性质与会计稳健性》),这篇具有开拓意义的论文系由我院陈汉文教授、王艳艳助理教授及两位国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一直以来, JAR(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会计研究学刊)、TAR(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评论)、JA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会计与经济学学刊)并称世界三大顶级会计期刊,分别由芝加哥大学、美国会计学会、罗切斯特大学创办,有着极高的原创性质量要求。尤其是JAR开启世界会计学实证研究之新纪元,秉承芝加哥学派之门风,颇为傲慢或说排外,之前尚无中国大陆学者在JAR发表研究论文,本文可以说是开中国大陆会计学界于JAR论文发表之先河。
陈汉文现任厦门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管理学院副院长,2000至2001学年作为中加政府交换学者在Saint Mary’s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terloo会计学院做学术访问,2008年8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HBS)学习;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与《会计研究》等国内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资本市场会计、审计问题。王艳艳是美国休斯顿大学博士后,2005年进入“厦门大学优博工程”,2007年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做交流学者,在《管理世界》、《审计研究》及《会计研究》等国内一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与审计。
陈汉文教授、王艳艳助理教授与两位美国高校学者历时三年多,共同研究了一个经典的会计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稳健性。之前关于会计稳健型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借款人的特征上,而此文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同时考虑了借款人的特征(不同所有权企业)和贷款人特征(不同所有制银行)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采用大样本实证检验与个案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造成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差异的原因。论文综合考虑借贷双方的特征,在理论上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视角,并且首次把银行和企业所有权与会计稳健性联系起来,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对债权人的有用性提供了证据。
此次论文的发表,意味着我校管理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成效。为此,管理学院积极制定了博士生教育的国际化改革方案,聘请了美国耶鲁大学、休斯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商学院、台北大学等高校教授前来授课,助力我院研究水平的提升。陈汉文教授与王艳艳助理教授等在JAR上发表的此篇学术论文,是我院教师在北美公认的国际A类学术期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标志着我院教师运用国际主流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国际主流学术界的认可,这对于巩固与提升我校在国内会计学术地位以及促进我校会计学科融入国际主流学术界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这将激励了我校从事会计学术研究的学者们努力攀登高峰,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