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博士生导师有哪些
Ⅰ 谁能提供中央音乐学院田联韬老师的联系方式和他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参考书目,往年试题等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新五楼601号
邮编:100031
电话:0086-10-66413628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我看过06年一次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报告少数民族音乐系的参考书目是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音乐)参考书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田联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
另外招博士生考试是统考的
附上 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http://kaobo.kaoyantj.com/kaobo2007cankaoshu/2006/11/04/75BFA208BD67703C.html
及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加试科目
http://kaobo.kaoyantj.com/kaobo2007mulu/2006/11/04/7B10A532B697FCB6.html
田联韬,男,汉族。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南项城县。1948年先后入读南京金陵大学工学院、中央大学工学院。1949年参军,曾在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西南人民文工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任队员、队长、创作员。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60-1984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曾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84年起,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音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音乐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创作及研究工作,数十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田野工作,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培养少数民族作曲及民族音乐学专业人才4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外国留学生多人。曾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及北京市教委少数民族音乐科研项目。
学术成果
1. 论文:
《侗族歌唱习俗与多声部民歌》、《中国境内藏族民俗音乐考察研究》、《中国境内佤族民俗音乐考察研究》、《中国境内傣族民间音乐考察研究》、《藏族传统乐器》、《雍和宫“金刚驱魔神舞”音乐考察》、《藏族宗教音乐初探》、《藏传佛教羌姆乐舞音乐考察研究》、《傣族乐器》、《溯本求源<小河淌水>》等数十篇。
为《中国大网络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音乐大网络全书》,以及日本、英国《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等辞书,撰写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条目。
2.专著
《藏族传统音乐集粹》(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主编)(2006年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3.音响制品
1993年由荷兰PAN RECORDS 音像公司出版田采集整理的《藏戏音乐选段》CD光盘。1983、1985、2005年先后在香港、北京出版发行电影音乐《孔雀公主》磁带、密纹唱片、CD光盘。
三、音乐作品
电影音乐:《孔雀公主》(1982)、《火娃》(1979)、《第三女神》(1982)、《爬满青藤的木屋》(1984)
电视音乐:《红岩》(10集)(1985)、《非洲纪行》(1982)等
舞剧音乐:《凉山巨变》(与杨碧海、夏中汤合作。1965)、《阿凡提的故事》(为香港舞蹈团创作。1987)
舞蹈音乐:《黄河之水天上来》、《茶花朵朵》、《织氆氇》、《送粮路上》(合作)、《康巴清泉》、《春满草原》、《拖拉机上雪山》、《红云》(与张一骥合作)等数十首。1997年应香港回归庆委会约请,创作大型舞蹈音乐《紫荆璀灿耀中华》,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典活动中演出。
器乐作品:钢琴曲《塔吉克舞曲》、《天山的节日》,小提琴曲《帕米尔随想》,大提琴曲《红河的孩子》、《喜玛拉雅随想曲》(与宋涛合作)等。
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边疆,我可爱的家乡》、《我们为祖国建设边疆》、《格桑拉》、《在这里留下我美丽的梦》等数十首。
四、科研工作
承担并完成国家教委 “七五”、“八五”规划博士点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系统研究”、“藏族传统音乐考察研究”,及北京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系统研究”。2003年起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宗教音乐研究”。多次应邀赴欧洲、美国、香港、台湾及国内各地出席音乐学术会议和讲学活动。
五、主要社会兼职和所获奖项
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音乐集成特约编审,解放军艺术学院、云南大学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分院等校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大网络全书》编委、分支主编。
曾入编多种名人词典,如《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音乐家词典》、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词典》(《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Music 》)等。90年代先后被聘为香港特区学术评审局特邀评委、香港特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专家评委。1998、2001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委,2003--2006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科校外考试委员。
1953年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获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二等奖。同年被评为西南大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83年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被北京电影制片厂评为当年最佳音乐创作。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2年获政府颁发特殊津贴。1998年为北京市及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Ⅱ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简介
全系本科生161人,研究生12人,学生队伍空前壮大。
声歌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声乐硕士生导师为郭淑珍教授、黎信昌教授、张立萍教授、孙东方教授、王宪林教授、周美玉教授、李维渤教授、马洪海教授、黑海涛教授、彭康亮教授、叶佩英副教授、赵登营教授、袁晨野教授;钢琴伴奏艺术指导硕士生导师有胡适熙教授、赵碧璇教授、张慧琴教授、吴龙教授(美)。
声乐歌剧系设三个教研室,声乐教研室主任郭淑珍教授、副主任王宪林教授,钢琴伴奏教研室主任胡适熙教授,副主任张佳林老师,歌剧表演教研室主任孙东方教授。其中歌剧教研室专门培养学生们的歌剧表演能力,现已推出《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艺术家的生涯》、《茶花女》、《弄臣》、《卡门》、《蒂朵的仁慈》等多部著名歌剧在学院及社会上演出,并受到普遍好评。
声乐歌剧系附设有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团员由部分优秀学生组成,该团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及社会上各类大型演出。2002年9月与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合作,赴日演出歌剧《蝴蝶夫人》,获得一致认可与好评。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及指挥家都曾对该团进行过指导、排练、演出,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聂中明、郑小瑛、李华德、杨鸿年曾先后担任过合唱团的常任指挥,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合唱指挥家保利·.捷夫林、瑞士指挥家陈亮声、美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托马斯·希尔比什、凯瑟琳·朱等人也曾担任过该团的客席指挥。青年合唱团由声乐歌剧系的优秀学生组成,曾演唱过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舒曼、威尔第、普契尼、约翰.施特劳斯、冼星海、赵元任等诸多中外著名作曲家的合唱作品,曲目包括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莫扎特的《阿利路亚》、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欢乐颂》、舒曼的《茨冈之歌》、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的合唱曲《铁砧合唱》、歌剧《那布科》中的合唱曲《希伯莱奴隶之歌》、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合唱部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赵元任的《海韵》、郑律成的《娄山关》以及无伴奏合唱约翰·施特劳斯的《拨弦波尔卡》、《回声》、《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等众多中外经典名作。
青年合唱团曾参加过国内外重大的合唱节、艺术节等演出活动,并为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许多经典合唱曲目。该团曾于1989年出访新加坡,获得广泛赞誉。1999年、2001年两度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以及由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颁发的“大运杯”等荣誉。2002年9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特别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参加了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的演出,在日本东京、中国北京公演近十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社会各界对青年合唱团倍加赞赏:“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音色年轻优美,各声部音响平衡,和谐统一,音域宽广,高音辉煌嘹亮,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与朝气,是一只非常优秀的合唱团。”正像小泽征尔先生评价的那样:“这些年轻人有着非常青春、非常漂亮的声音,他们将是中国未来的艺术家。”2004年青年合唱团应邀赴慕田峪长城参加雅典奥运会北京火炬传递仪式并担任合唱演出,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