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动画研究生导师
❶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导师
050101 文艺学【3人】张晶、张鸿声、逄增玉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8人】张民权、云贵彬、侯敏、李晓华、赵雪、邢欣、李大勤、李佐文050301新闻学【6人】陈作平、郎劲松、米博华、刘江、王灿发、谢国明050302传播学【23人】胡正荣、陈卫星、柯林·斯帕克斯(国籍为英国)、龙耘、陈默、赵月枝(国籍为加拿大)、袁军、段鹏、宫承波、刘利群、隋岩、张开、朱塞佩·里盖利(国籍为意大利)、麻争旗、孙英春、王保华、王四新、王锡苓、丁迈、刘昶、肖欢容、荆学民、张晓峰050320国际新闻学【4人】何崇元、何兰、刘笑盈、展江050321广播电视新闻学【17人】哈艳秋、邓炘炘、王宇、张彩、刘宏、丁海宴、任金州、钟大年、孙曾田、刘长乐、曾祥敏、王纪言、何苏六、张雅欣、陈刚、徐舫州、王甫050322舆论学【2人】雷跃捷、刘燕南050323编辑出版【5人】柳斌杰、阎晓宏、蔡翔、郝振省、聂震宁050330广告学【12人】黄升民、山本武利(国籍为日本)、黄京华、魏然(国籍为美国)、何辉、丁俊杰、刘立宾、张海潮、初广志、张树庭、赵子忠、张宏050336传媒经济学【15人】罗伯特·皮卡特(国籍为美国)、李怀亮、西尔维娅(国籍为菲律宾)、金元浦、梅松、昝廷全、吴延熊、曹利群、朱虹、宋培义、齐勇锋、张晓明、贾旭东、祁述裕、范周050337广播电视语言传播【6人】张颂、汪良、姚喜双、鲁景超、曾志华、郭招金130120艺术学【7人】施旭升、叶建新、周月亮、胡智锋、彭文祥、吴辉、郑世明130220音乐学【4人】曾遂今、路应昆、徐沛东、何晓兵130322戏剧戏曲学【5人】周华斌、姚小鸥、周靖波、刘丽文、钟涛130321电影学【10人】丁亚平、袁庆丰、张建勇、罗伯特·罗森(国籍为美国)、张宗伟、梁明、周涌、游飞、潘桦、赵宁宇130320广播电视艺术学【11人】仲呈祥、高峰、张子扬、张德祥、刘晔原、李胜利、秦俊香、张育华、倪学礼、李伟、苗棣130323动画学【5人】石民勇、徐迎庆、王宏、兰特(国籍为美国)、金德龙130324数字媒体艺术【5人】温伯格(国籍为德国)、黄心渊、张建军、廖祥忠、贾秀清130326艺术与科学【1人】戴志强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9人】逯贵祯、简水生、殷红成、黄培康、居继龙、隋强、李增瑞、陈军文、康彤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34人】杨占昕、吕锐、陈远知、黄祥林、任慧、蒋伟、龙腾、张树武、胡国荣、谢锦辉、姜秀华、史萍、张勤、周春来、夏征宇、向宁、Bernhard Plattner(国籍为瑞士)、关凌(国籍为澳大利亚)、刘剑波、王晖、孟子厚、余文华、张云泉、鲁永泉、王永滨、张鹏洲、朱立谷、杨义先、王劲林、颜金尧、徐志伟、Frode Eika Sandnes(国籍为挪威)、曹三省、费广正
以上信息均以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发布的《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为准。
❷ 贾否 中国传媒大学,谁能介绍一下
贾否教授相关资料
一、个人简历
贾 否
1957年5月生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授
亚洲动漫研究中心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精品课程“动画概论”项目负责人,主讲教师
工作简历及教育背景
2002年-2005年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任教期间在我国首创 “动画原理”、“动画设计理论与实践”、“动画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1997年-2002年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任教期间讲授“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技法”、“动画创作”等课程。
1990年-1997年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从事动画编导工作
1982年-1989年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从事动画设计工作
1998年-1999年 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电影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1978年-1982年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学习动画专业
1973年-1976年 西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专业
主要学术著作与科研成果
1982年 ----- 论文《论动画图形的非具象性》 (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创刊号)
2001年-2004年 广电部和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动画运动规律研究”负责人(已结项)
2002年 -----出版专著《动画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出版专著《动画创作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005年 动画专业系列教材《动画概论》(修订版)、《动画技法》、《动画运动原理与规律》、《动画创作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年-2006年 担任211工程科研项目“动画创作与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担任动画本体研究项目之“动画史论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3年-2008年 担任校级及北京市精品课《动画概论》项目负责人
2004年 ----- 论文《中国动画专业教育的问题与趋势》(《美术观察》2004年第六期)
2004年-2006 年 主编教育部考试中心“计算机图形图像系列教材”,包括《动画基础》、《剪辑技术》等
2008年 ----- 出版专著《动画原理》(安徽美术出版社)
主要动画作品及获奖情况
1990年 ----- 编导动画片《果实》(CCTV第二届全国优秀动画片评选提名)
1991年 ----- 执导动画片《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并获“华表奖”(1992年)
1993年 ----- 撰写卡通动画一点通节目(13集),并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1997年-1998年 指导北京电影学院动画96级毕业实习创作《健康歌》获第五届“康佳杯”MTV大赛最佳美术设计奖
2005年 -----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片《墙——献给母亲》,担任制片人,统筹创作和生产流程,该片获杭州首届国际动漫画节评委会特别奖,并且入选2006年国际动画经典短片展映
2005年 ----- 分担奥运会吉祥物发布宣传片内容策划、流程管理和动画设计等工作
2007年 ----- 荣获北京市工会授予的 “教育创新奖”
2008年 -----精品课“动画概论” 荣获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项目荣获北京市教委授予的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 年 -----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名师荣誉
二、名师心得
我认为老师最重要的拥有是爱心、责任心、自信心,修炼这三颗心需要一生努力。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充实学识和经验的过程中,这三颗心一直在引领我,塑造我,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
借真理启迪
In your poems, talk about what you know. Talk about what you think. Talk about what feel. Talk about what you wonder.
…the more words you know, the better you will be able to express yourself, your thoughts. Be yourself. Do not imitate other poets. You are as important as they are. Do not be afraid to say something NEW.
—— Gwendolyn Brooks
诉心得共勉
艰难时不忘勤奋学习,
顺利时依然用心努力。
三、名师寄语
真诚自律努力,付出即是财富。
四、名师名言
用心做事,真诚待人,追求真理,崇尚学术。
做人力求雪中送炭,做事更要锦上添花。
五、名师先进事迹
坚持教书育人、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密切关注当代多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平台上的动画发展。在教学方面勤奋学习知识,用心研究方法,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互动协调。多年来致力于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的建设工作,为建立并完善以动画基本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2002年出版我国第一本动画基础理论专著《动画概论》(五次印刷)。2003年出版我国第一本动画创作理论专著《动画创作基础》(四次印刷),并相继出版专业系统教材《动画技法》、《动画原理》等。在不断优化与充实教学内容方面尽心尽力,多次用心修订大纲和教材,亲历动画专业课与学科基础课的知识对接研究的同时,在我国首创“动画原理”课程。该课程更注重研究动画内在学理机制以及决定动画起源与发展的那些根本性规律,进一步梳理整合动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认识与经验,为专业知识体系化和教学方式专业化做出积极贡献。立足于本科生教学的需要,尊重教育规律,改进方法优化内容。主张框架式的系统教学,有机联系分阶段讲授的内容,使得学生脚踏实地、视野开阔。专业课体系与教材建设为动画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性成果《动画概论》荣获北京市精品课程的桂冠。
本人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积极献计献策,用心设计课程并尝试开放式课堂教学,将课内实验延伸至课外实习。曾经带领学生到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动画部、八一电影制片长动画部、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中央电视台动画部现场教学,与此同时热心传授经验给年轻教师,使他们对动画这一学科的实践环节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科学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较早开始将PPT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在动画专业教学中,使得教学成果图、文、影像片段、互动技术并茂,在2003年本校预评估汇报中效果显著,受到校领导和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这些教案、课件和实验示范也是北京市精品课《动画概论》的核心内容,供各大专院校动画教学参考借鉴(详见支撑材料)。
本人尊师爱徒,虚心向我校资深学科的强势专业老师们学习,先后聆听他们授课864学时。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言传身教,使得一名失聪同学出色完成本科的学业之后圆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梦想,该同学毕业后破格被青岛科技大学录用为动画专业教师。为了提升我国动画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曾去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和学术机构举办学术讲座(其中包括西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工艺美院、扬州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黑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江西省电教馆、北京市电教馆、山东省电教馆、河南省电教馆、山东潍坊地区电教馆、北京海淀区电教馆等)。为了动画知识的有效传播,于2008年在“国际手机动漫高峰论坛”(中国移动主办)发表关于“中国动画创作问题初探”的专题演讲;同年在“国际网络动画高峰论坛”(文化部主办)发表“掌握动画核心技术、创造不同文化样式”的专题演讲。教书育人方面的努力得到学校各级领导和学界同行充分肯定,并且于2008年荣获北京市工会颁发的“教育创新标兵”称号,这一荣誉更激励自己挑战困难、弥补不足。
最后将学生送给我的小诗献上,与大家共同分享作为一名教师的欣慰:
如我师者,好为苦劝规中矩;
似我友者,善与笑言月下樽。
学生于小博
2006年
六、所属专业领域介绍
动画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也是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动画学院有雄厚的科研和教学实力,并且与国际许多大学建立合作办学机制。
动画作为新型专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在少数国家的个别大学开设动画课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动画专业学科归属通常是艺术学下设的视觉传达领域。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各种阶段性的动画专业人才培训,但是1978年才开始四年一届的动画大学本科生培养。20世纪80年代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艺术学院也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例如:日本的东京艺术学院、韩国的中央艺术大学等。21世纪初始,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动画学院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动画教育的发展。随后,动画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出现,因此而大大的助长了我国动画事业的繁荣景象。
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出现,动画专业正在与更多的传统学科或新型学科建立联系,它的跨学科特征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有学者试图重新论证动画专业的学科归属问题,就动画本身的综合性特质来讲很有希望成为独立的新型二级学科。
目前,动画学院已经与许多国际资深动画专业院校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新世纪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动画人才。
❸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都有哪些研究生导师
你好,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隶属于传播研究院,下分六个方向,分别的导师如下: 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胡正荣,袁军,龙耘,段鹏,李煜,李继东 02,应用传播学:宫承波,凌昊莹,刘燕南,徐学峰 03,传播研究方法:丁迈,柯惠新,沈浩,肖明 04,电视文化传播:隋岩,陈默,郑世明 05,媒介与女性:刘利群06,国际传播:陈卫星,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