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华南师范大学顾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顾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9-20 06:56:36

Ⅰ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学院师资

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8人;学院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专职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法学专业,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科研能力,科研成果丰硕。其中崔卓兰教授被聘任教授二级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和广东省首届“中青年法学家”;黄立教授、马栩生教授被评为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有6名教授被聘为广东省人大立法顾问;黄立教授、杨振洪教授、张永忠教授分别担任广东省犯罪学研究会、广东省社会法学研究会、广东省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首任会长;一批教师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和多个行业的立法咨询专家。另外,学院还聘请了张文显、马怀德、黄进、赵秉志、王保树、谭玲、杨宗仁等知名学者、司法界专家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据统计,2008-201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超过150篇,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期刊发表论文5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文超过10篇。2008-2012年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超过40部;2009年至2011年学院在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位居广东省法学院校第二。 崔卓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太平洋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宪法行政法学会总干事,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吉林省政府、长春市人大、长春市政府立法顾问,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和广州市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广东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曾任吉林大学法学所所长、《法制与社会发展》常务副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
杨振洪,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救助研究服务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工委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浩霸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广东合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知识产权仲裁院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法学等。
曹旅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在《法学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著作有《秦律新探》、《张家山汉律研究》、《秦汉魏晋法制探微》与《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曾获“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法制史。
丛中笑,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财政部天和经济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法经济学、财税法学。
陈永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宪法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方立法学会常务理事,在《光明日报》、《法商研究》、《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参编10余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
黄立,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
孔繁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社会法学。
马栩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民商法学会副会长,广州、佛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第二届“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
王水明,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秘书长,“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宣讲团成员,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国际刑法。
王涛,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制史、比较法制史。
伍劲松,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美国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访问学者。著有《行政解释研究》,在《法学家》、《法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
许楚敬,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在《中国国际法年刊》、《现代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和《政治与法律》等法学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学。
杨晓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体育产业领域的相关教学和研究,主持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及横向课题多项,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赞助导论》教材,参编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市场营销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与职业设计》教材。在体育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于群,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曾从事政府法制工作长达7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法学、民商法学。
张芳芳,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从事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先后在《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当代法学》、《人民司法》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论文《体育仲裁协议与商事仲裁协议的比较研究》获2007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
张永忠,教授,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六五”普法高级讲师团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与政府经济管理、信息传媒法、知识产权法学。
曾二秀,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研究会理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客座研究员,兼职律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学。
周贤日,教授,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决策咨询机构专家,广东省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法学会劳动关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总工会法律顾问团专家,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商法学等。

Ⅱ 教师如何转型

老师教学观的改变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

课程:真正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

应转变从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唯考是学”的观念,让课程建设与学生的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更多地依据学生选什么决定课程教什么,以学生的优势潜能和人生志向决定他学什么。学生学什么决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决定他考什么,通过选考科目得以实现。课程规划要以学生的选择为依据。学生需要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就要有职业生涯指导;学生需要变更课程结构,就要对相应的课程结构进行变革;学生需要更丰富的课程,就要设法开设更丰富的课程。

中小学要考虑建立健全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的同时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学校要切实加强课程意识,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要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推进有序的校本课程方案,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要注意有序落实课程改进,注意教学时间安排、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的总时间。另一方面,要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要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只应对语数外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要防止强制性集中补课赶进度、强制性统一设置学生选考科目套餐、强制性简单组合分班等现象发生。

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分层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高校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合理规划学业。要根据学校师资、装备和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和师资配置情况,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教学:由单向的教学关系转变为由师生双方合作生成

要根据学生当下的状态和成长、发展需要决定教学,而不仅仅依据知识的逻辑和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教育教学要朝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与课程菜单的方向发展,将课程学习与创新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课程。

新教学观与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师生相互激励的共构过程。

Ⅲ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历年真题高分解密的主编简介

顾红曦 --- ,上海人,英语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成教学院兼职教授。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研修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长期在高校从事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和四六级英语和成教学位英语考试的培训辅导,为广东电视台和保洁公司的政府公务员、企业员工培训商务英语口语。2003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电视台、广东科学馆科技培训中心等高校或培训机构讲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前辅导课程,讲课深入浅出、有的放矢。学位英语的辅导过级率高达70%—80%,尤以词汇语法见长。主要著述有:《英语写作精华·大学卷》《西方民俗传说辞典》《从新托福考试看英语听力教学》《新视野大学英语导学与考点自测》《新题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分攻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信度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高分过关》等。
顾红曦教授多次荣获学校年度先进工作者和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陆道夫--- 安徽六安人,英语教授,比较文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现任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语系研修美国小说、比较文学等。主讲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西方文化、英语写作等课程,多年致力于各类英语考试(TOEFL,BEC,IELTS,CET,PETS等)的命题策略研究。从2006年起应邀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讲授成教学士学位英语考前冲刺课程,以考试技能传授和作文命题预测(猜中2006年作文题、2008年作文题、2009年作文题、2011年作文题)而受考生欢迎。 主要著述有:《大学英语听力培训教程》、《英语写作精粹》、《中高级英语登攀题典》、《英语国家文化常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教程》、《英语作文词句段》、《TEM8高分翻译与人文知识考点精华》、《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高分过关》、《西方文化英文经典选读》、《英语写作词句段》、《大学英语人文通识读本》、《英美经典短篇小说阅读教程》等。陆道夫教授曾多次参加高考英语、中职英语、 四六级英语等评卷工作,并担任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应用英语技能大赛”的评委,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校级评委。

热点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发布:2025-09-20 08:54:47 浏览:200
大学生内化 发布:2025-09-20 08:43:23 浏览:283
大学老师的课题是怎么花钱的 发布:2025-09-20 08:41:04 浏览:41
陕西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科目 发布:2025-09-20 08:30:38 浏览:467
大学生的就业培训 发布:2025-09-20 08:11:06 浏览:863
山东大学数学考研复习 发布:2025-09-20 08:09:30 浏览:345
河海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发布:2025-09-20 08:00:10 浏览:147
岩土考研大学排名 发布:2025-09-20 07:50:49 浏览:236
武汉理工大学老师待遇 发布:2025-09-20 07:50:49 浏览:8
崔国文东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 发布:2025-09-20 07:33:31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