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传系教授
Ⅰ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系介绍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院系特色各异,各具优势。经济学院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为核心,拥有一支40多名专任教师的强大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比例较高,设有实验室,秉持“基础实、专业精、实践强、创新重”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学院与国内外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院长蒋国庆为博导,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富。
文学与传媒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新闻学等专业,依托四川大学优质资源,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重视实践与能力培养,强调“德成于内,文见乎外”的教育目标。系主任严廷德教授拥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
外国语学院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徐宗英教授(会长,翻译家)等教师团队实力雄厚,课程设计兼顾社会需求与理论实践,设有第二课堂活动。统计系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陈鸿建教授等教师团队扎实科研。
机械工程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均拥有40余位教师,前者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后者专业涵盖电子信息、通信和自动化,师资力量强大,毕业生就业率高。计算机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的院长均有丰富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注重实践教育。
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学院致力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罗特军院长和张文学院长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上均有显著贡献。白酒学院则聚焦现代白酒人才培养,依托优质资源和专家力量。
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合工程与文化,实践教学丰富。会计学院则注重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李航星院长有丰富的会计学院管理经验。
艺术学院设有艺术设计、舞蹈学和影视动漫等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视编导方向注重实践技能和理论学习,舞蹈学则强调表演、教学和编导一体教学模式。
影视动漫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动画和编导专业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强大。影视动漫系和电子学院的院长在各自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1)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传系教授扩展阅读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百年名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四川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是一所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学校现设14个院(系)、33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文、理、工、经、管、艺等门类,面向全国招生。
Ⅱ 赫英忆的个人简介
四川大学文学学士,师承周啸天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师承曹璐教授和张彩教授。硕士毕业后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采编、策划、制作人。从2007年起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新闻传播学、广告学教师。2013年被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聘为客座教师和校外专业导师。2007年成为中华传媒网专家学者团队成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讲师。
除了本职工作和高校兼课教师外,还兼任中央电视台、平成广告公司、格正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传媒广告机构撰稿人、策划人、嘉宾主持人。2010年起担任“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传媒类)指导教师,由其指导的纪录片《邵飘萍——飘逝的自由之魂》、《心爱的苏鲁克孜——哈萨克族婚礼纪实》、《我姓叶赫那拉——访那根正先生》、《从书生意气到晚景凄凉——陈独秀人生的春夏秋冬》入选优秀作品。2011年创办“传媒考研点金网”,现为该机构的总顾问和主讲师。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担任“经济之声”《财富广场》节目的采编、撰稿、制作人,制作完成节目80余期,收听率一直稳居经济之声节目收听率榜首。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策划《气象·生活》、《都市气象站》、《都市聊聊吧》、《爱旅游》等栏目。其中《气象·生活》节目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栏目奖。为中央电视台“第一购物”频道成功撰写策划宣传案,成为该频道的主要设计策划人之一。为“平成广告公司”撰写的《“云南白药”电视广告策划宣传案》获得07年度中国优秀广告作品奖。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ESZY FM撰写的改版策划案入载《媒介改革经典案例》。
学术方面;从2005年至今,先后在《中国广播》、《河北广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传播学前沿2005》、《中国广告》等期刊书籍上发表文章十余篇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闻业务、外国广播电视、传媒文化、传媒改革、网络新媒体、广告创意等,曾主持完成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年度重点课题——《中国地方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节目分析》,研究成果与台湾、日本、美国的新闻院校交流。2005年至2006年协助导师完成国家“211工程”重点科研课题——《世界广播发展研究》,负责其中“英国广播”部分共6万字的内容,并为全书撰写前言,参与全书的整理统稿工作。曾参与《中外广播电视网络全书》2007年版的修订工作,负责撰写其中“外国广播电视”部分词条共3万字。
教学方面,赫老师精通汉、满、蒙等多种语言,具有深厚扎实的文史功底,在新闻传播广告等学科方面都颇有建树。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讲课深入浅出、生动睿智、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富有激情,擅长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传播丰富的知识,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得学生的好评和爱戴,经常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