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大连海洋大学陈勇教授

大连海洋大学陈勇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9-22 09:40:04

Ⅰ 陈勇的工作和学历经历

1,1979.9-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海洋捕捞专业本科毕业 2,1983.7-华中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3,1988.12-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动物学系获硕士和博士学位4,1995.1-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渔业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5,1997.7-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授 6,2000.7-美国缅因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授

Ⅱ 华北电力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从我大一入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就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大家公认的校草和男神,是我们的时任校长!

刘吉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任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热工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Ⅲ 陈勇的晚报报道

为海参鲍鱼“盖房子”的大学教授
——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陈勇和他的海洋牧场
广袤无垠的海底,海带、裙带菜,大叶藻等海藻海草形成绿色森林。这片绿色森林附着在一块一块形状各异的礁石上,其间鱼儿穿梭,海参斜卧,海胆匍匐,螃蟹来去横行,海虾活蹦乱跳……这样的场景并非虚无缥缈的影视画面,而是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陈勇教授在海底营造的温馨之家——海洋牧场。
立志不走寻常路
1978年,陈勇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金榜题名者之一进入大连水产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攻读海洋捕捞专业。顺利完成学业后,他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任教8年间,陈勇仔细研究了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状况。发现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水污染日趋严重,渔场环境愈加糟糕,加上过度捕捞,近海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正逐渐减少,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陈勇忧心忡忡,照此下去,我国近海渔业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当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为此,日本政府斥巨资投放人工鱼礁,人工增殖渔业资源量,放流鱼类贝类苗种,修复、改善海洋生态环境。1990年10月,陈勇走进东京水产大学(现东京海洋大学)生物环境研究室,开始进行人工鱼礁、藻礁、海洋牧场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
“十年磨一剑” 学成报祖国
在东京海洋大学学习的日子里,陈勇要么钻到图书馆阅读有关人工鱼礁方面的书籍,要么跑到实验室做试验,要么与老师、同学探讨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人工鱼礁的方法。
在图书馆里,陈勇认真阅读案例,研究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各类人工鱼礁在形状结构、生态功能、制作材料、制作工艺、适地选择、投放方法、后期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在实验室,陈勇细心观察人工鱼礁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生息状况,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在课外,陈勇经常跑到海边设有人工鱼礁的海区,实地考察人工鱼礁的作用、效果以及不足,回去后再做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原因。
在日本,陈勇在深入研究人工鱼礁的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关于利用海底堆积泥制作的人工造礁研究》,此前他申请的发明专利“人工藻礁”,是世界上第一份关于人工藻礁的发明专利。当完成了博士后课题后,陈勇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当时他有3个选择:留在日本、去澳大利亚、回国。“回家。”陈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选择了母校。
为海洋生物盖房子
2000年,陈勇得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个项目——大连市留学人员回国研究基金课题“大连沿海参等增殖环境优化技术的研究”。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技术方案的制定。由于海参、鲍鱼、海胆等都是海珍品,稍有不慎就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风险。陈勇首先对对象海域的水流、海流、温度、地质等环境要素做了深入调研。资金紧缺,他就借了一条没有租金的人情船,带着设备出海,测水质、测底质、挖底泥、试网距……一系列繁琐细致的野外工作完成后,陈勇在实验室仿制目标海域的海水环境,把鱼礁和海参等生物放进去,连日观察产生的效果。试验成功后,陈勇将做好的各式各样的人工鱼礁投放到目标海域,并不定期地拍摄现场情况。陈勇的研究使人工鱼礁区的海参、海胆以及海带与裙带菜等大型海藻的生物量增加了30%以上,同时,海珍品的生长环境也大为改善,形成良性循环,为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陈勇的牛刀初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而后,他又带领研究团队接下了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海洋牧场技术研究”、辽宁省基金“利用人工鱼礁优化海域生态环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关于人工鱼礁方面的研究等课题,并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黄海北部等地开展海洋牧场系列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建设,獐子岛海域的现代海洋牧场已初具规模,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目前,陈勇正承担着国家海洋重大公益项目、农业部948计划重大项目、农业部行业专项等关于海洋牧场的课题研究。其间,陈勇还在大连海洋大学主持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有关海洋牧场的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他和他的团队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称赞,引导了国内海洋牧场建设与研究的学科发展。
海洋牧场将迎来黄金期
陈勇胸有成竹地说:“国家海洋局提倡生态用海、科技用海,海洋牧场就是这种用海方式的体现之一。海洋牧场能延长海洋渔业的产业链。比如开辟服务类的第三产业。鱼喜欢在有植物生长的鱼礁布设范围周边活动,可以休闲垂钓,也可以潜水观光。青岛、上海、三亚这方面的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力度,我国也将迎来海洋牧场建设的黄金期。陈勇认为,只要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能够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建设我国的海洋,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海洋农业的现代化,为我国的粮食、生态和国家安全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Ⅳ 陈立侨详细资料大全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种质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以“为人师表,身正师范”为理念,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引领学生进入了求知进取的殿堂。在科研上求新求精,成果卓著,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或先进)的科研成果。先后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画、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上海市曙光计画和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等各类人才培养基金的资助。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七、八届学科组评审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高级会员、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科学家网路成员等十余个学术团体的 ***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陈立侨
  • 出生地 :广东梅州
  • 出生日期 :1962年11月
  • 职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 :华中农业大学
人物经历,研究方向,主要贡献,获奖记录,

人物经历

1981.09-1985.07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 大学本科; 1985.09-1990.06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硕士,博士生; 1990.08-1992.1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0.08-1992.1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副教授 (1992.10); 1993.01-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教授(1994.08-);博士生导师(1995.12-);终身教授(2004.01-); 1998.11-1999.12 Toronto University, Canada, Visiting professor; 1999.5-7;2001.4-6 University of Hawaii, Pacific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 Visiting professor; 2002.01-2002.03 Flinders University, Australia, Visiting professor; 2002.06-2003.06 Auburn University, USA, Visiting professor。 学术 ***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环境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 2、 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与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7、8、13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4、 国家863计画项目评审专家。 5、第7、8届中国水产学会理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6、 第4、5、6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初审委员”。 7、华东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2013);。 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03年-); 9、《水产学报》副主编‚《中国水产科学》《海洋渔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渔业科学进展》《饲料工业》等刊物编委; 10、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11、国外《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Aquaculture》《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Asian Fisheries Science》《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Aquaculture Research 》《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Aquaculture Nutrition》《Fisheries Research》《Developmental&ComparativeImmunology》《PLos One》《Gene》等刊物、国内《水产学报》、《海洋学报》、《中国水产科学》、《套用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海洋与湖沼》、《动物学报》、《高技术通讯》等刊物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

(1)水生动物营养学; -鱼类和虾蟹的营养需求、营养代谢和调控机制 (2)水生动物套用遗传与育种学; -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和遗传改良基础研究 (3)动物系统学与进化生物学。 -水生生物结构与环境健康评价

主要贡献

研究课题: 在科研工作上,思路敏捷,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开拓精神。怀着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事业的追求,常常早出晚归,忘我工作,紧紧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水生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普遍认可。作为负责人已先后承担了37项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子课负责人)、海外青年学者合作项目(杰出青年B类)1项(主持)和面上基金3项、国家863计画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重大培育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项及上海市和教育部等多项人才基金。在国际著名SCI学术刊物《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Animal Geics》、《Aquaculture》、《Aquatic Sciences》、《Fish and fisheries》,以及国内的《动物学报》、《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水产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21篇,著作3部。 科研成果: (1)率先较系统地开展“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学研究及其环保型全价饲料的研制”。项目历时14年,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在蟹类必需成分营养、亲体营养和营养免疫研究等方面的空白,解决了蟹类营养学研究中的多个重要理论问题。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成功地开发出了系列环保型全价饲料,分别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和湖北等地进行套用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我国河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在参与课题“鲟鱼人工驯养与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鲟鱼类营养生理学和摄食行为学的研究,结合鲟鱼苗种培育和商品鱼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鲟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与摄食行为、幼鱼饥饿及补偿生长、不同脂肪源和蛋白源对幼鱼生长的影响、商品鱼最适营养素需求量等进行了研究,研制出鲟鱼的标准化、系列化的人工饲料。该课题获得200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在中华绒螯蟹多倍体人工诱导的研究中,套用细胞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多倍体河蟹幼体,成果在国内外均为首次报导,是蟹类多倍体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4)池塘饲养鱼类最佳化结构及其增产原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若干创新进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疏浚泥浆排放对渔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成果对协调工程与环境,工农业生产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荣获了第三届中国“国氏”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先后应邀赴加拿大Toronto University、美国Auburn University、Hawaii University和澳大利亚Flinders University等从事合作研究。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七、八届学科组评审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高级会员、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科学家网路成员等十余个学术团体的 *** 。 人才培养: 自1992年留校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在业务上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努力探索教学新路。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动物生物学”、“水生动物营养学(双语)”“水生动物种质遗传学”和“动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教学展示等多个方面,使课程的讲授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形成“以趣导课、以疑启思”的教学特色。教学效果多年连续被评为“优秀”,位列学院教师前5名。 在课程建设方面,参与主持国家“九五”重点教材《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简明中国水产网络全书》(部分)的编写。利用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多年的科研积累,申请建设双语课程“水生动物营养学”已顺利立项。 研究生培养方面,作为一名年轻的导师,力争让研究生做到“先学思想,后学技术”,并从德智体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共指导研究生46名,博士后2名,已分别有11位获博士学位、11名获硕士学位,2005年又有4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顺利通过答辩。指导的研究生分别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校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校优秀研究生科研基金”。二位博士省的论文先后荣获“19届(2004年)国际动物学大会优秀论文奖”、2004年上海市水产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和2004年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由本实验室培养的学生一个个学有所成,分别在国际上著名刊物如《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Symposium》、《Journal of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等发表多篇高水平的论文,毕业后有的已经担任系主任、院长等领导职位,并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团结合作: 热爱教师岗位,安心本职工作。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为人师表。学科建设方面,和同事们经过共同努力,学科组青年教师在良性竞争中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做到“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富有朝气的年轻集体。近年来,已集体承担了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项目和学科建设凝聚并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在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但却时刻没有放松对学生在做人方面的教育。作为教师,深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好课的同时,每年指导1-2位本科生进行“课余科研实践”,并于2004年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导师。在课余时间直接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活动中的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以自己治学严谨、讲课认真、工作勤奋、待人诚恳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和同事。力争做到既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是生活上的益友。积极参与并力争做好一些社会工作,如全国有关学会、上海市科协、青联和区政协的有关工作和活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不辜负党和组织期望的新时期优秀青年教师。 科研经历: 近年的研究课题(主持已完成和在研的项目) 1、环境胁迫对河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营养调节,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负责人,2005.1-2007.12。 2、船携入侵生物的研究及其综合防治,教育部重大培育资金项目,负责人,2005.1-2007.12。 3、海水养殖杂食性经济鱼类-鲟鱼和蓝子鱼的品种开发,国家863计画项目,参加者,2004.3-2005.12。 4、罗氏沼虾的良种选育及规模化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2003C12022),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参加者,2003.1-2005.12。 5、深水网箱养殖鱼类营养与饲料产业化技术的研究,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参加者,2002.1-2004.12。 6、“上海九段沙湿地水生经济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及其关键技术”,上海市科委,(主持人,李思发教授,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2004.1-2006.12。 7、上海(金山)渔业现代示范园区,上海市水产办公室,技术负责人,2004.1-2006.12。 8、大豆浓缩蛋白(SPC)在水产饲料中的套用,美国ADM公司,负责人,2003.1-2004.12。 9、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生殖的营养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负责人,2003.1-2005.12。 10、现生六足动物高级阶元系统演化与分类地位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2.01-2005.12(主持人,尹文英院士,本人为专题负责人,负责其中甲壳动物部分)。 11、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的定量性风险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合作项目, 2001.01-2003.12,与陈勇博士并列主持。 12、中华绒螯蟹母体合成代谢及其营养需求. 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基金, 负责人,2001.01-2003.12。 13、中华绒螯蟹母体营养与子代发育的关系. 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项目, 负责人,2000.06-2003.06。 14、城市污泥好氧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其生产工艺研究, 上海市水务局基金, 负责人,2002-2004。 15、中华绒螯蟹的亲体营养及其调控研究. 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负责人,2001.01-2003.12。 16、淡水青虾种质改良技术的研究. 浙江省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2001.01-2003.12。 17、河蟹种质选优扩繁及健康化蟹种培育技术, 浙江省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 2001.01-2003.12。 学术论文:共发表论文110余篇,主要有: (1)Purification of vitellin from the ovary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nd development of an anti-vitellin ELIS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B, 2004. V138:305-311 (第1作者) (SCI)。 (2)Channel catfish interleukin-8: *** ysis of cDNAs, gen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after infection with Edwardsiella ictaluri,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05. 29:135-142. (第1作者) (SCI)。 (3)Comparative EST *** ysis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I SNP markers in Catfish interspecific hybrids. Animal Geics.2003.34:445-448.(第1作者(并列)) (SCI)。 (4)A study on influence of dietary lipid sources on reproction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broodstock.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2002. 131:675-681.第2作者(通讯作者) (SCI)。 (5)A Study on Variation in Lipid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During the Ovarian Maturation.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B, 2001. 130:95-104.第2作者(通讯作者)(SCI)。 (6)Sequence *** ysis and expression of a CXC chemokine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catfish after infection of Edwardsiella ictaluri,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 2004. 28:769-780.第3作者(SCI)。 (7)Impacts of data quantity on fisheries stock asses *** ent . Aquatic Sciences. 2003.65:92-98.第2作者(SCI)。 (8)Developing robust frequentist and Bayesian fish stock asses *** ent methods, Fish and fisheries.2003. (4):105-120.第3作者(SCI)。 (9)Xuequn Tan, Jian G Qin, Bennan Chen, Liqiao Chen and Xiaoxu Li, 2003. Karyological *** yses on redclaw crayfish Cherax quadricarinatus (Decapoda: Parastacidae), Aquaculture, 2004.(234)65-76.第4作者(SCI)。 (10)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麦康森主编,2003,农业出版社。 主笔编写:第一章第三节脂类营养;第二章第二节亲体的营养;第四章第二节“脂肪酸对水产动物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第五章第三节“分子营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等。 (11)Effect of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on feeding, growth and body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cipenser schrenckii juveniles,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Quality, Ocean Press. 2004. 266-273. 第2作者(通讯作者)。 (12)Essential fatty acid requirement of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juvenile, Eriocheir sinensis.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tymposium. 2003.38:257-264.第2作者(通讯作者)。 (13)Studies on Vitamin E Requirements of the Juvenile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tymposium.2003.38:223-229.第2作者(通讯作者)。 (14)ω-3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00.24(5):448-452。第1作者(ASFA收录)。 (15)《简明中国水产网络全书》“第四篇, 第三章,中华绒螯蟹的营养生理机制”农业出版社。2001.190-212。 (16)Triploidy and tetraploidy inction of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by cytochalasin B. Asian Fisheries Science,1997.10(2): 131-138.第1作者(ASFA收录)。 (17)中华绒螯蟹多倍体的诱导研究Ⅰ,细胞松弛素B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和四倍体胚胎. 水产学报, 1997.21(1):19-25.第1作者(ASFA收录)。 (18)中华绒螯蟹多倍体的诱导研究Ⅱ,热休克诱导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四倍体胚胎和幼体. 动物学报, 1997.43(4):390-398.第1作者(ASFA收录) 。 (19)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水产学报,2004。28(3):279-284。第2作者(通讯作者)。 (20)施氏鲟幼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研究-对消化器官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04。11(5):413-419。第2作者(通讯作者)。

获奖记录

1. 2004年“鲟鱼人工驯养与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 2. 2002年“中华鳖穿孔病研究”, 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三)。 3. 2000年度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 (第一)。 4. 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全国10名)(第一)。 5. 2004年“Purification of vitellin from the ovary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and development of an anti-vitellin ELISA”。上海市水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 6. 2000年“中华绒螯蟹子蟹脂肪酸营养研究”, 上海市水产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 7. 1997年“中华绒螯蟹多倍体的人工诱导研究”,上海市科协第七届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 8.1995-1996年度首批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2层次人选。 9.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 10.97年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11.199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12.1993、1995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 13.1995年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14.1995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后(9名)。 15.1995年上海市科协荣誉高级会员。 16.1998年入选上海市“曙光计画”。 17.1998年第三届上海市优秀启明星(10名)。 18.2000年“第二届华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

Ⅳ 大连海洋大学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4年3月,大连海洋大学有全日制在校生余人,有专任教师800多人,其中教授112人,副教授280人。有双聘院士4人(沈闻孙、雷霁霖、丁德文、管华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辽宁特聘教授3人,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4人,省、市优秀专家14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1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6个:光学教学团队 ,物理学基础课教学团队 ,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港口工程教学团队 ,海洋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贝类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
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水产学、水生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养殖。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1个:思想政治教育。
一级硕士点11个:水产学科、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农业工程、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 截至2014年3月,大连海洋大学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11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水产养殖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水生生物学。
省级精品课程11个:水生生物学,软件基础系列课,物理,航海技术系列课,养殖水环境化学,大学英语,水产动物生理学,材料力学,计算机技术基础,贝类学,光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水产养殖、水生生物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东北水产技术学校时期:
党支部书记、校长:贾骥(1952.11-1953.6)
大连水产学校时期:
校长:邢维桢(1953.6-1955.1)
党支部书记:张显(1953.6-1957.8)
党支部书记:姜国钧(1957.4-1958.8)
大连水产专科学校时期:
党总支书记:田玉章(1958.9-1962.5)
校长:田玉章(1958.9-1965.6)
党委书记:安文祥(1962.5-1966.11)
文革期间学校停办
党委书记:刘延奎(1971.6-1977.4)
大连水产学院时期:
党委书记:杨九成(1978.11-1981.10)
院长:林承栋(1978.10-1981.10)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维治(1981.10-1983.8)
副院长(主持工作):文干(1981.10-1983.10)
院长:文干(1983.10-1990.12)
党委副书记:吴进才(1983.8-1984.6)
党委书记:吴进才(1984.6-1994.10)
院长:刘焕亮(1990.12-1994.10)
党委书记:苗益坦(1994.10-2002.3)
院长:李鸿鸣(1994.10-2008.7)
党委书记:李鸿鸣(2002.3-2010.2)
大连海洋大学时期:
党委书记:董亲学(2010.4-至今)
校长:姚杰(2008.7-至今)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任领导如下 :
党委书记:董亲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姚杰
党委副书记:吴连臣
副校长:陈勇、冯多、张国琛、胡玉才、宋林生
纪委书记:刘静艳
校长助理:赵乐天
总会计师:马淑艳

热点内容
博士生导师王荣辉 发布:2025-09-22 11:47:37 浏览:314
北大医院内科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9-22 11:47:04 浏览:858
弟子规信5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6 发布:2025-09-22 11:43:21 浏览:90
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坑学生 发布:2025-09-22 11:31:05 浏览:682
博士选一个好导师还是一个好学校 发布:2025-09-22 11:23:44 浏览:376
江苏大学2016考研简章 发布:2025-09-22 11:11:08 浏览:993
大学老师留电话号码 发布:2025-09-22 11:03:41 浏览:126
东北师范大学日本老师 发布:2025-09-22 10:49:01 浏览:503
2016考研四川大学mpa 发布:2025-09-22 10:30:37 浏览:479
兰州大学行政管理教授 发布:2025-09-22 10:30:37 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