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
发布时间: 2025-09-22 19:50:09
⑴ 如何运用《弱传播》“舆论的次理论”来指导文艺作品的创作
影视作品的传播成功往往涉及多方面因素。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提供了独特的见解。书中阐释了“小逆模式”,即小小的叛逆行为是舆论获得关注的关键。舆论的世界是主次颠倒的,其中主流舆论最不活跃,而次主流舆论却最为活跃,这被称为“舆论的次理论”。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代表了中国女性可能遇到的四种男性类型。唐僧和沙和尚属于主流舆论,而孙悟空属于次主流舆论,猪八戒则处于弱主流舆论。孙悟空和猪八戒因其“叛逆”特质而受到喜爱。孙悟空的叛逆限定在猴子的范围内,他尊重师傅,因此被视为小小的叛逆。而猪八戒虽然有诸多弱点,但他的善良和率真将他定位在弱主流舆论。
香港警匪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警察角色并非全然正义,他们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这使得他们成为江湖世界的次主流舆论人物,从而吸引了观众。侠作为江湖世界的主流人物,因其小小的叛逆而受到欢迎。
《弱传播》提出,这种次理论不仅适用于明星定位与推广,也能指导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作品中的角色往往先展现逆主流特质,再回归主流,这种模式在多部影视剧中得到体现。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男主角顾廷烨起初被视为逆主流舆论的代表,但随着剧情发展,他的形象得到修正,最终回归主流舆论。
大多数伟大的电影都集中在次主流舆论谱系中,如《肖申克的救赎》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这些作品通过善用“小小的叛逆”这一传播密码,为观众讲述吸引人的故事,为主角塑造引人关注的形象,设置复杂的情节变化,从而在文学创作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