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邢教授
①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教师团队
李 勇
教授,1956年生,男,洛阳市人,1978年1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洛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建忠
教授,1959年生,男,商丘市人,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油画学会副会长、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黄斌
教授,1955年生,男,河南新乡市人,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郭珂
教授,女,河南濮阳市人,1982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关键
教授,1959年生,男,河南南阳市人,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周清波
教授,1963年生,男,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李章惠
教授
副教授:
邢先进
副教授,男,1958年生,孟津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律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刘桂云
副教授,1947年生,河南濮阳市人,女,196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张建松
副教授,1963年生,河南偃师市人,男,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97年结业于清华大学装饰艺术系,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冯佩霞
副教授,河南郑州市人,女,1985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薛玉印
副教授,1963年生,河南灵宝市人,男,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俞 红
副教授,女,硕士,1991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版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李海滔
副教授,男,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杜少虎
副教授,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绘画史方向。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郭利洛
副教授,男,1987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张书良
副教授,1960年生,男,河南平顶山市人,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张少端
副教授,男,1994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冯 波
副教授,男,199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李世锋
副教授,男,1993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许宜兰
博士,教授,1968年5月生,女,毕业于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中国道教艺术方向,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毛丽萍
副教授,女,1994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贺朝无
副教授,1976年生,男,在读硕士,河南洛阳市洛宁县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顾 涛
男,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韩新顺
副教授,1971年生,洛阳市人,男,1997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装潢专业, 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杨志强
副教授,男,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钱 越
讲 师,女,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李少利
讲 师,1973年生,洛阳市伊川县人,男,199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工艺专业, 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关武军
讲 师,1974年生,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人,男,199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关晓琳
讲 师,女,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于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杨敬飞
讲 师,女,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秦方方
讲 师,女,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院艺术设计专业, 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刘德宾
讲 师,男,200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刘玉涛
讲 师,1975年生,男,洛阳市人,硕士,199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梁 艳
讲 师,1974年生,河南洛阳市人,女,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闫伟红
讲 师,1975年生, 女, 硕士, 河南洛阳市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马立新
讲 师 男,2004年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 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王 嘉
讲 师,1979年生,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马 柯
讲 师, 1977年生,河南漯河市人,男,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苟 彬
讲 师,1974年生,四川省江安县人,男,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刘 研
讲 师,1977年生,河南洛阳市人,女,200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工艺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吕国周
讲师,1971年生,男,毕业于济南陆军学院,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办公室主任。
季云博
讲师,1979年生,河南洛阳市人,男,200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美教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吴民庆
讲师,男,2002年毕业于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黄小力
讲师,男,2003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刘晓丽
讲师,1971年生,河南洛阳市人,女,199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工艺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高传民
讲师,男,200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傅 昊
讲 师, 1976年生,河南伊川县人,男,200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郭欣欣
讲 师,女,2003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刘祥辉
讲师,男,1979年生,山东省潍坊诸城市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美术史论专业.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李 蕾
助教,1982年生,女,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杨化南
助教,1974年9月生,男,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文 文
助 教,男,2003毕业于西安美院中国画专业.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席 威
助 教,男,2003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摄影专业.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窦 炎
助 教,1978年生,河南洛阳人,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李秀芝
1964年生,女,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席明旺
助教,辅导员,1979年生,男,毕业于四川大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韩 静
助教,1983年5月生,女,200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
周 博
女,1983年生,硕士,河北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专业。
王 蓓
女,1984年生,硕士,河南大学美术学,中国画专业。
马鸿飞
男,1983年1月生,大学本科。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王元松
男,1983年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②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长:金太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姜建成
副院长:车玉玲
副院长:姜建成版
副院长:潘晓珍
副院长(兼):权邢光晟
党委书记:张才君
党委副书记:邢光晟
工会主席:章小波
办公室:沈磊、陈晓刚、孔川
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谢燕兰、尹婷婷、甄勇
教务办公室:钱美华、屈红凯、李建秋、吴建厂
研究生思政:蒋慧
资料室:周颖
MPA:王艳
③ 江苏省淮阴中学的知名校友
滑田友,1924届校友,现代著名雕塑艺术大师,代表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
温济泽,二十年代校友,社会活动家,建国后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平反后任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
范绍曾,1917届校友,1938-1947年任淮中校长,坚持敌后办学,创下淮阴教育史光辉一页。
宋绮云,1925届校友,为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一定贡献。
李竹平,1930届校友,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先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李崇淮,1931届校友,武汉大学教授,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民建中央第五、六届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周太和,1934届校友,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胡绍祖,1934届校友,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朱琳,1937届校友,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塑造50多个舞台艺术形象。
潘际垧,30年代校友,著名报人,曾任香港《大公报》副主编,发表各类作品200多万字。
陈潜,1949届校友,中将,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副政委。
陈惠龄,30年代初校友,我国著名漫画家。
崔济亚,1937届校友,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邢祖援,1937届校友,曾任台湾国防部副部长、局长,行政院参事、处长等职。
汪元仁,1947届校友,中将,曾任台湾出入境管理局局长。
颜俊,1950年在校参军,毕业于大连海军工程学院,我国第一、二代核潜艇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马绍孟,1951届校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左言东,1952届校友,毕业于北京大学,12岁参加革命,作家,出版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王统业,1955届校友,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化工学院,中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
花文庭,1956届校友,毕业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戴光裕,1956届校友,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教授,国际A级裁判,培养多名世界举重冠军,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钱凯,1957届校友,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公司总地质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梁漪,1957届校友,毕业于复旦大学,第一届全运会打破600米定点跳伞全国记录,800米三人定点跳伞世界记录。
徐贻聪,1958届校友,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国家外交部工作近数十年,出任过南美多国特命全权大使。
陈发松,1958届校友,毕业于苏州大学,曾任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徐慎贵,1959界校友,毕业于南京大学,高级编审,曾获法国总统最高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
张以诚,1958届校友,毕业于南京大学,为建国以来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许志龙,1959年在校参军,少将,全国九届人大代表,现为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毛宗强,1965届校友,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博士,现任国家科技部氢能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郑法雷,1965届校友,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世界华人医学家卓越才华奖得主。
徐心华,1960届校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高级记者,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原《经济日报》社社长,为新闻事业作出较大贡献。
肖静,1965年就读于淮中,中国作协江苏分会会员,创作各种体裁得文学作品1000多万字,中国妇女500杰之一。
刘立波,1968届校友,少将,军旅作家,创作各类文学作品150多万字。
乔克,1979届校友,1979年江苏省化学竞赛第一名,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博士,现任德国独资企业上海迪诺瓦公司总经理。
金保田,1979届校友,毕业于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周兴江,1983届校友,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博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超导体材料与高温超导机研究。
黄涛,1983届校友,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于向东,1983届校友,毕业于复旦大学,全国十大券商之一,现任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章跃,1975届校友,毕业于江苏理工大学,博士,研究员,现任淮阴工学院院长。
江骥,1970届校友,毕业于苏州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新星,2005届校友,毕业于复旦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在世界著名化学刊物《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磁性超级原子钒钠八(VNa8)的存在。
④ 急找苏大附一医院院士阮长庚。
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Resial Collagen Binding Assay for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Activit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高维强 苏健 邢秀萍 王京华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摘 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用ELISA法检测了vWF-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胶原结合能力,两者之比作为该待测血清(浆)的相对vWF-cp活性水平.同时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与肿瘤患者体内vWF-cp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测出了87名健康成人和79例患者血样的残余胶原结合力(R-CBA),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3 60%(n=9)和8.35%(n=5).53名健康成人血清vWF-cp活性水平为(79.47±10.78)%,30名健康成人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为(78.79±9.17)%.6例TTP患者中5例血浆vWF-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2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WF-cp水平轻度降低,49例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下降(P值分别小于0.001,0.03和0.001).结论:以R-CBA检测vWF-cp活性水平简单易行,可应用于临床检验.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TTP患者血浆(清)vWF-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残余胶原结合试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类号:R554.6;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137(2004)06-0726-04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阮长耿,所长、院士、教授.电话:(0521)65113556/65101708.E-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单位:高维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215006)
苏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215006)
邢秀萍(河南省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栓室,开封,475000)
王京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哈尔滨,150086)
白霞(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215006)
王兆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215006)
阮长耿(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苏州,215006)
参考文献:
〔1〕Gerritsen HE, Robles R, Lammle B, et al. Partial amino acid sequence of purified y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Blood,2001; 98: 1654- 1661
〔2〕Furlan M, Robles R, Galbusera M, et al. y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d the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N Engl J Med, 1998; 339: 1578-1584
〔3〕Tsai HM, Lian EC. Antibodies to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in acut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N Engl J Med, 1998; 339: 1585-1594
〔4〕Mannucci PM, Canciani MT, Forza I, et al. Chang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of the metalloprotease that cleaves yon Willebrand factor. Blood, 2001; 98:2730-2735
〔5〕Furlan M, Lammle B. Assays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a test for diagnosis of familial and acquir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Semin Thromb Hemost, 2002; 28:167 - 172
〔6〕Rick M, Moll S, Taylor M, et al. Clinical use of a rapid collagen binding assay for y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 in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hromb Haemost,2002; 88:598-604
〔7〕Ruggeri ZM. Old concept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J Clin Invest, 2000; 105:699 -701
〔8〕Fujikawa K, Suzuki H, McMullen B, et al. Purification of human 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s a new member of the metalloproteinase family. Blood, 2001; 98:1662 - 1666
〔9〕Zheng X, Chung D, Takayama TK, et al. Structure of y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 (ADAMTS13), a metalloprotease involved in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J Biol Chem,2001; 276:41059-41063
〔10〕Levy GG, Nichols WC, Lian EC, et al. Mutations in a member of the ADAMTS gene family caus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Nature, 2001; 413: 488-494.
〔11〕施文瑜,王迎春,白霞,等.Von Willebrand因子胶原结合试验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200-203
〔12〕Oleksowicz L, Bhagwati N, DeLeon-Fernandez, et al. Dificient activity of von Willebrand's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in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malignancies. Cancer Res, 1999; 59:2244-2250
收稿日期:2003年12月1日
修稿日期:2004年6月25日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1日
请看PDF全文
==========================================
我还打过一遍电话你要不把分给我你就不太不地道了,这是我好不容易找到的他的一个论文。你太走运了,好谢谢我吧,我听过他的一个演讲。
============================================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阮长耿,所长、院士、教授.电话:(0521)65113556/65101708.E-mail:[email protected]
===================================================
把分给我吧
下面那个qdcz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