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老师李三立
A. 中国有哪些曾经留学苏联或俄罗斯的知名人士
1950年到1964年这十几年间,中国先后派出近万名留学生到苏联和东欧各国留学,其中的部分学生获得副博士学位,由于苏联学位比较严格,仅有六个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他们是谷超豪、杨福愉、吴旻、侯云德、张启先、高景德。
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做出卓越贡献者大部分入选为两院院士。部分名单如下:
姓名 籍贯 留学学校及学位 国内毕业学校
徐叙瑢 山东临沂 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问题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 西南联合大学(本)
高景德 陕西佳县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 清华大学(本)
陈士橹 浙江东阳 莫斯科航空学院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周尧和 河北深县 莫斯科钢及合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程庆国 浙江桐乡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倪维斗 上海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蒲富恪 四川成都 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王育竹 河北正定 苏联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潘君骅 江苏常州 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谢毓元 江苏苏州 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李三立 上海 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顾方舟 浙江宁波 苏联医学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沈渔邨 浙江杭州 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丁国瑜 河北高阳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赵鹏大 辽宁清原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张宗祜 河北满城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张蔚榛 河北丰南 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曾庆存 广东阳江 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数理科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陈庆云 湖南沅江 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谷超豪 浙江温州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本)
杨福愉 浙江镇海 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哲学博士 浙江大学(本)
韩祯祥 浙江萧山 莫斯科动力学院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干福熹 浙江杭州 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李志坚 浙江宁波 列宁格勒大学物理数学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池志强 浙江黄岩 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冯纯伯 江苏金坛 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电机系技术科学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
沙庆林 江苏宜兴 莫斯科公路学院公路专业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陈俊亮 浙江宁波 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顾绳谷 上海南汇 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徐秉汉 浙江宁波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翁史烈 浙江宁波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冯叔瑜 四川邻水 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王佛松 广东兴宁 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刘更另 湖南桃源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陈文新 湖南浏阳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范云六 湖南长沙 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梁骏吾 湖北武汉 苏联科学院治金研究所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王梓坤 江西吉安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胡宏纹 四川广安 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化学科学副博士 中央大学(本)
刘大钧 江苏常州 生物科学副博士 金陵大学(本)
沈韫芬 上海 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 南京大学(本)
丁衡高 江苏南京 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仪器学院副博士 南京大学(本)
江龙 福建建瓯 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南京大学(本)
吴旻 江苏常州 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和临床肿瘤研究所获医学科学博士 同济大学(本)
侯云德 江苏常州 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本)
戚正武 浙江宁波 苏联医学科学院莫斯科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同济大学(本)
董石麟 浙江杭州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同济大学(本)
汪懋华 广东兴宁 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本)
辛德惠 辽宁开原 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副博士 北京农学院(本)
匡廷云 四川资中 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获副博士学位 北京农学院(本)
张启先 江苏靖江 列宁格勒多科性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 厦门大学(本)
梁敬魁 福建福州 苏联科学院A.A.Baykov冶金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 厦门大学(本)
梁栋材 广东庆州 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 中山大学(本)
庞雄飞 广东佛山 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 中山大学(本)
周毓麟 浙江镇海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 大同大学(本)
倪嘉赞 浙江嘉兴 苏联科学院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大同大学(本)
汪集旸 江苏吴江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 北京地质学院(本)
马瑾 江苏如皋 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地质学院(本)
闵桂荣 福建莆田 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 南京工学院(本)
徐寿波 浙江绍兴 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 南京工学院(本)
邹世昌 江苏太仓 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副博士 唐山交通大学(本)
郭尚平 四川隆昌 莫斯科石油学院全苏油田开发研究所副博士 重庆大学(本)
孙儒泳 浙江宁波 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副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本)
王仲奇 河北唐县 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
滕吉文 河北黄骅 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 东北地质学院(本)
钱七虎 江苏昆山 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副博士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本)
郭桂蓉 四川成都 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本)
岑可法 广东南海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动力系副博士 华中工学院(本)
雷廷权 陕西西安 莫斯科钢铁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西北工学院(本)
傅恒志 河南开封 列宁格勒工学院副博士 西北工学院(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
秦伯益 江苏无锡 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医学副博士 上海第一医学院(本)
范维唐 湖北鄂城 莫斯科矿业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北京钢铁学院(本)
周立伟 浙江诸暨 列宁格勒里扬诺夫电工学院物理数学副博士 北京工业学院(本)
沈珠江 浙江慈溪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副博士 华东水利学院(本)
鲜学福 四川阆中 莫斯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副博士 中国矿业学院(本)
沈志云 湖南长沙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唐山铁道学院(本)
章申 江苏常熟 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副博士 南京农学院(本)
魏江春 陕西咸阳 苏联科学院考玛诺夫植物研究所副博士 西北农学院(本)
王明庥 湖北枝江 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副博士 华中农学院(本)
山仑 山东龙口 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生物学副博士 山东农学院(本)
李文华 山东广饶 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林学院(本)
朱之悌 湖南长沙 莫斯科林业技术学院生物学副博士 北京林学院(本)
董玉琛 河北高阳 哈尔科夫农学院副博士 河北省立农学院(本)
梅自强 江苏常州 莫斯科纺织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南通学院(本)
袁承业 浙江上虞 莫斯科药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宋健 山东荣成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副博士
金庆焕 浙江临海 莫斯科大学副博士
王思敬 安徽巢湖 莫斯科地质学院副博士
窦国仁 辽宁北镇 列宁格勒水运学院副博士
童铠 江苏泰州 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副博士
胡启恒 陕西榆林 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关桥 山西太原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周秀骥 江苏丹阳 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数理副博士
---
分类统计
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
浙江大学 2
同济大学 2
清华大学 1
厦门大学 1
本科毕业生获得博士和副博士的总人数的学校:
清华大学 11 西南联大1+清华10
北京大学 9 西南联大1+北大8
浙江大学 7
上海交大 6
武汉大学 6
南京大学 5 中央大学1+南京大学3+金陵大学1
同济大学 4
中国农大 3 北京农学院2+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
厦门大学 2
中山大学 2
大同大学 2 1952年院系调整后取消
中国地大 2 北京地质学院2
西北工大 2 西北工学院2
东南大学 2 南京工学院2
中国林大 2 北京林学院2
重庆大学 1
北京师大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解放军理工大学 1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
吉林大学 1 长春科技大学(东北地质学院)1
复旦大学 1 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1
北京理工 1 北京工业学院1
北京科大 1 北京钢铁学院1
华中科大 1 华中工学院1
国防科大 1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
河海大学 1 华东水利学院1
西南交大 1 唐山交通大学1
北方交大 1 唐山铁道学院1
中国矿大 1 北京矿业学院1
南京农大 1 南京农学院1
华中农大 1 华中农学院1
西北农大 1 西北农学院1
山东农大 1 山东农学院1
河北农大 1 河北省立农学院1
南通工学院 1 南通学院纺织科1
苏联求学的学校分布:
苏联科学院 24
莫斯科大学 9
苏联医学院 5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5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 4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 3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 3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 2
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 2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 2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2
莫斯科动力学院 2
莫斯科矿业学院 2
列宁格勒大学 2
获得博士和副博士的总人数的地域:
浙江 21
江苏 13
河北 7
四川 5
上海 4
广东 4
湖南 4
山东 3
陕西 3
湖北 2
辽宁 2
江西 1
河南 1
湖北 1
B.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名单
老师都挺牛,具体可查阅http://www.sist.tsinghua.e.cn/里的教师导航栏
1.姚期智院士
2.孙家广院士
3.李三立院士
4.张钹院士
5.周炳琨院士
6.吴佑寿院士
7.吴澄院士
8.李志坚院士
9.李衍达院士
10.外籍教授
信息学院讲席/名誉/客座教授一览表
姓 名
学衔种类
国 籍
所在单位
聘请单位
聘请时间
备 注
姚期智
讲席教授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首席科学家
计算机系
2003.10.29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图灵奖”获得者
黄煦涛
讲席教授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UIUC)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计算机系
2002.6.4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何毓琦
讲席教授
客座教授
美国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分部
终身教授
自动化系
2001.10.15
2001.4.25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外籍双院士
IEEE终身会士
萨支唐
名誉教授
美国
佛罗里达大学电机和电子工程系教授、 工学院首席科学家
微电子所
2003.9.7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张立纲
名誉教授
美国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
电子系
1996.4.3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高 锟
名誉教授
美国
香港中文大学
电子系
1995.7.4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厉鼎毅
名誉教授
美国
美国电报电话贝尔实验室
电子系
1987.10.20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葛守仁
名誉教授
美国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原工学院院长
微电子所
1985.06.13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张亚勤
客座教授
美国
原美国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
电子系
2003.11.4
IEEE会士
谭年熊
客座教授
中国
美国GlobeSpan,Inc.高级技术主管
电子系
2002.9.26
凌复云
客座教授
美国
美国高通(Qualcomm)公司技术副总裁
电子系
2002.5.31
多田邦雄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横滨大学
电子系
2000.8.24
孙 雁
客座教授
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
Onetta Inc首席技术官及工程技术副总裁
电子系
1999.2.12
钟宝璇
客座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电子系
1998.11.16
李天培
客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前首席科学家
电子系
1998.05.08
IEEE会士
桑原守二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电话电信公司
电子系
1996.12.12
林清隆
客座教授
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
电子系
1995.08
IEEE会士
斯华龄
客座教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国际神经网络委员会前主席
电子系
1994.10.20
末松安晴
客座教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电子系
1991.04.17
R.L.Byer
客座教授
美国斯坦福大学
电子系
1986.09.17
IEEE会士
Nishi Yoshio
客座教授
美国
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
微电子所
2004. 5.21
待举行仪式
王康隆
客座教授
美国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教授
微电子所
2002.9.28
IEEE会士
高秉强
客座教授
美国
原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
微电子所
2002.4.17
IEEE会士
国吉敏彦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NEC公司
微电子所
2001.12.25
Dr. Aart de Geus
客座教授
美国
Synopsys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微电子所
2001.7.9
徐清祥
客座教授
台湾清华大学
微电子所
2000.10.12
施 敏
客座教授
美国
台湾新竹交通大学
微电子所
2000.6.6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IEEE会士
马佐平
客座教授
美国
美国耶鲁大学电机系系主任
微电子所
1997.08.05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IEEE会士
连永君
客座教授
美国
北京智能电子公司
微电子所
1995.11.01
R.Dutton
客座教授
美国斯坦福大学
微电子所
1995.10.23
IEEE会士
胡正明
客座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微电子所
1991.10.25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IEEE会士
张奇伟
客座教授
美国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Watson生物科学学院
计算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
自动化系
2003.10.16
沈向洋
客座教授
中国
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
自动化系
2003.9.9
谈自忠
客座教授
美国
华盛顿大学系统科学与数学系机器人与
自动化中心主任
自动化系
2001.4.25
IEEE会士
刘瑞文
客座教授
美国
美国圣母大学
自动化系
1997.06.16
Elmar Schrufer
客座教授
德国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自动化系
1993.10.19
张丽霞
客座教授
美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计算机系
2004年
待举行仪式
张宏江
客座教授
中国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计算机系
2003.9.9
IEEE会士
程中宽
客座教授
美国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计算机系
2002.10.15
李大维
客座教授
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
计算机系
2000.5.9
IEEE会士
李开复
客座教授
微软副总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计算机系
1999.11.19
IEEE会士
顾 钧
客座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计算机系
1999.10.15
徐杨生
客座教授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计算机系
1999.03.19
IEEE会士
高木冬二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MEKTRON株式会社
计算机系
1994.04.05
野口正一
客座教授
日本
日本东北大学
计算机系
1991.11.15
宫 力
客座教授
美国
SUN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
软件学院
2002.5.10
唐乃辉
客座教授
美国
IBM公司全球副总裁
信息学院
1997.11.18
附:讲席教授团组成员名单
陆宝森
何毓琦讲席教授组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
自动化系
IEEE会士
龚维博
何毓琦讲席教授组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
自动化系
IEEE会士
曹希仁
何毓琦讲席教授组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自动化系
IEEE会士
严厚民
何毓琦讲席教授组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
自动化系
孙明廷
黄煦涛讲席教授组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IEEE Transaction on Multimedia主编
计算机系
IEEE会士
Alfred Bruckstein
黄煦涛讲席教授组
以色列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计算机系
黄正能
黄煦涛讲席教授组
华盛顿大学教授
计算机系
IEEE会士
蔡进一
姚期智讲席教授组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计算机系
邓小铁
姚期智讲席教授组
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计算机系
堵丁柱
姚期智讲席教授组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计算机系
姜涛
姚期智讲席教授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计算机系
李明
姚期智讲席教授组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计算机系
滕尚华
姚期智讲席教授组
美国波士顿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计算机系
C. 石纯一教授简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研究所
现任所长:杨广文 教授
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原应用教研组 和原微机教研组(现称 为网格计算课题组) 合并而成。学科专业为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是我系三个博士点之一, 也是国家教委批准的重点学科博士点,在全国学科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
师资力量 李三立(院士,博导) 郑纬民教授(博导) 汤志忠教授(博导) 王鼎兴教授
石纯一教授 沈美明教授 温冬婵教授 戴梅萼教授
杨广文教授(博导) 汪东升教授(博导) 秦开怀教授(博导) 黄震春
陈文光 舒继武 都志辉 余宏亮
武永卫 薛巍 张悠慧
高性能所主要有以下研究小组:
集群计算
CPU设计
网格计算
网络存储
网格与集群计算
图形图像与可视化
http://bbs.uying.com/105/19736/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
一、成立时间:1986年11月
挂靠单位:北方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二、组织机构
主 任:石纯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秘书长:黄厚宽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
副主任:王 珏 中科院自动化所
刘大有 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
许卓群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
周志华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赵沁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
黄厚宽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
委 员:石纯一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刘大有 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
周志华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
赵沁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
黄厚宽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
林作铨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王国胤 重庆邮电学院计算机所
陈 纯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刘开瑛 山西大学计算机所
张天序 华中理工大学图象所
张学工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史忠植 中科院计算所
姜云飞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于 剑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
查红彬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
尹宝才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范 明 郑州大学计算机系
何新贵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
何克清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李 磊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高 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李凡长 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
唐常杰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沈绪榜 西安临潼骊山微电子所
杨静宇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
曹元大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张松懋 中科院数学所
张鸿宾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焦李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学院
张 伟 烟台大学计算机系
蔡自兴 中南大学计算机系
郑 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廖士中 天津大学计算机系
怀进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
苗夺谦 同济大学计算机系
王 珏 中科院自动化所
许卓群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
孙吉贵 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
俞士汶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
邱玉辉 西南师范大学
周昌乐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
程 虎 中科院软件所
欧阳为民 安徽大学计算中心
熊范纶 中科院合肥智能所
潘云鹤 浙江大学
陈小平 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三、主要学术活动及作用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在太原山西大学成立,同时召开了第一届学术会议。专委会的前身是人工智能学组,都是由已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 王湘浩先生创建的。专委会设有人工智能语言、知识工程、自动推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分布式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语音识别、文字识别、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12个学组,专业领域覆盖了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各个研究分支。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为王湘浩先生,1992年换届由浙江大学何志君先生担任,2000年换届由清华大学石纯一教授担任。
智能科学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委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主要任务,即紧跟这一发展趋势,联系和团结国内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学科领域的广大研究人员,并与国际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家学者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学术会议,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专委会成立十多年来,遵照这一宗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方面的大量的工作。同有关团体和单位合作,组织了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保证学术会议的质量和效果,1990年,专委会同国内近10个有关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的学术组织,包括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术研究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人工智能分会、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人工智能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计算机专业组等,协商确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国人工智能联合学术会议。这个系列学术会议至今已召开过六届,第七届联合学术会议将于今年11月召开。每次会上都有两院院士和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都有一百多乃至数百人参加,会议收到了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同行团结的良好效果,专委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学科在深度和广度上迅速发展,专委会组织和参与组织了更多的学术活动。如2001年共同主办了第六届中国人工智能联合学术会议,主办了第一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研讨会,Rough集理论创始人、波兰学者Z.Pawlak专程来华与会并作了大会报告。2002年共同主办第七届中国人工智能联合学术会议,主办了第二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学会联合主办第八届中国机器学习学术会议。明年将主办第三届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研讨会,参与主办第九届Rough集、模糊集、数据挖掘与粒度计算国际学术会议。
专委会将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领导下,为团结广大同行、加强学术交流,为促进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 黄厚宽
地址 北方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邮编 100044
电话 010-5168 8055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简介
领导机构
委员
专委活动
D. 求知道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有哪些科目
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主要有:
()301数学一
(2)201英语一
(3)101思想政治理论
(4)专业课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据结构5.C++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复试科目)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5.复试科目:C++程序设计 或 编译原理
具体信息可以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查询。
(4)清华大学老师李三立扩展阅读: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始建于1988年,由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成立,学院是在钱伟长老校长亲切关怀下成立的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计算机学院,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院士为首任院长。1994年,随着新上海大学的诞生,原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系和原上海高等科技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系也加入计算机学院,联合成立的计算机学院正式命名为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2名,其中专任教师8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8名,副高级职称37名,中级职称27名。在读本科生997人,硕士生416人,博士生106人。学院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博士点1个,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部3个二级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个。近年来,计算机学院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智能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高性能计算、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与光计算机等方向开展。学院现有上海大学先进计算和应用中心、上海市上大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研发平台3个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两个系和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一个公共平台。
E. 有谁知道上大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怎么样
我是今年考上的,先说工资,上大计算机研究生毕业生平均工资7000+,当然你得学到了东西。 当然,如果你本人比较垃圾的话——我对混日头的本科生有成见,对混日头的研究生简直鄙视,这种人连猪都不如,家里养头猪过年了也可以卖点钱办一些年货,而这种人平时不但比猪吃得好,还比猪更伤父母的心!——所以,如果你不是很垃圾,就报上大。 我一直觉得上大的计算机不是很好,可我去了才知道,那里计算机系的老师有好多都很牛,我的导师是上海交大博士后,34岁,牛得很。 而且,你知道吗,作为中国计算机界最具资格的李三立院士,是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吧。 当楼管阿姨听说我们是计算机专业的,都竖起大拇指,“计算机专业好啊!……”! 顺便说一句,上大计算机公费名额很高,钱伟长院长很重视研究生,况且上大很有钱,所以,即使内地的学生,对于经济问题根本不用担忧。——奖学金、助学金、贷款,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