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人类学研究生没有导师
❶ 中山大学文化人类学系研究生导师有哪几位
文化人类学方向的话..
可以带研究生的老师有...
周大明..马国庆.. 张振江..张应强..王建新...刘昭瑞....何国强..杨小柳..程瑜...刘志扬..邓启耀
陈华和李法军是医学人类学方向...
张鹏是灵长学方向..而且现在还没有带研究生..
系里的年轻老师还有谭同学..余成普..段颖..不过都还没有带研究生..
具体的老师可以去中大的研究生招生网站上去看..
❷ 中山大学的中文系和人类学系都有民俗学,请问两者有什么区别如果兴趣点在岭南文化这一块,应该选择哪个
中文系和人类学的民俗学的区别表现在几个方面:1,课程设计上,人类学系的民俗学是跟着人类学的同学一起上课的,只是加多了几门民俗学课程而已。中文系的民俗学当然是上中文系的课程多一点咯。由此产生了对民俗的态度,看法就不同了,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就侧重点不同了,(2)中大人类学系研究民俗时,必须跟人类学系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都要去做实地调查(本科一个月,研究生三个月,博士一年),也就是说,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民俗。而中文系的,则侧重历史上的民俗,从文本上对民俗的研究顺理。当然,由于学科交流多,没有绝对的,比如中大人类学系的邓启耀教授,既在中文系带民俗学博士,也在人类学系带民俗学博士。(3)做岭南文化研究,我觉得呢,来人类学系比较好,就读邓启耀研究生吧,挺好的。我个人觉得做田野,去实地调查民俗很有意思,如果你单单看书本,看民俗物品,但你没有参与到当时的民俗活动中去,其中的体会是很大的不一样的。
总之啦,人类学系的民俗研究来得有意思,而且要做岭南文化,你可以走出校门体验生活呀。
❸ 中山大学文化人类学系研究生导师有哪几位
文化人类学方向,中山大学文化人类学系的导师阵容强大。以下为几位可以带研究生的老师:
周大明、马国庆、张振江、张应强、王建新、刘昭瑞、何国强、杨小柳、程瑜、刘志扬、邓启耀等。其中,陈华和李法军两位教授专注于医学人类学领域。张鹏教授则是灵长学方向的专家,目前未带研究生。
系内还有几位年轻老师,如谭同学、余成普、段颖等,但他们同样还未开始指导研究生。
对导师阵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中大的研究生招生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❹ 关于中山大学民俗学考研问题,谢谢!
1、首先感谢你对我校感兴趣。我校中文系的专业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事业管理方向之外,其他专业(包括方向)考研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我校的文史哲专业在全国来说都是靠前的。以我所见和我所闻而言,跨专业考试的学生成功率往往不低,原因有兴趣可以详谈。对英语的要求和其他文科专业要求持平,只要过线即可,人类学系的英语要求这两年是比中文系的稍低。
2、差别较大。中文系的民俗学一定意义上而言是中大民俗学,南派民俗学的发端,顾颉刚等先师是为开拓者,所以中文系的民俗学比较倾向于这条线,偏文多些;人类学系的民俗学是人类学系下设方向之一,现在主要是邓启耀、朱爱东老师在做,偏向于人类学理论和田野调查,偏社多些;
3、如上2所述,你也可以明白为何人类学系的民俗学招的人少,毕竟那不是我们的主业,我们的主业是人类学和考古学,民俗和民族都比较少;我们学校的本科生一般情况下罕有考民俗学的,考文化人类学的最多,竞争不是很激烈,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不多,我们这一届只有两个人。
4、中大的人类学是中国第一的,与北大齐分南北,学术界称为南派,你所说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是前年开设的类专业,找的人仅次于中文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专业文化事业管理(70),但是我们这一届只有14个人,而且基本上是考人类学考考古学调剂的,学费一万三,第一年没有奖助金,第二年可以评选,有两个名额,因为在职的比较多,所以竞争倒还可以。不建议你以此为目标,你可以直接报人类学系或者中文系的民俗学专业,万一考不上了再调剂也行。毕竟学术性研究生的要求和待遇还是不一样的。
5、考虑清楚你到底要报哪个系那个专业,中文和人类的民俗学差别还是有的,你所说的出名的根基多在中文那边,但是中大的文科交流和文科渗透很强。PS:还有,其实我们人类学系的学生都是要上民俗学的,但那仅仅是一个方向,一个本系学生罕有考虑的方向。
❺ 中山大学人类学考研一般要有哪些准备
首先,需要明确考试科目,查看中山大学考研招生专业目录,可以看到人类版学是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权---社会学---03人类学,考试科目为:(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3) 649人类学概论(4) 844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复试专业课:2305009人类学综合课

看完以后确定是是否真的下定决心报中大,如果还是坚持,接下来就是购买资料复习了。公共课不用多少,市面上教材很多,选择出名的就可以。专业课需要查看考试范围,联系逸仙中大老师推荐参考书目,因为中大目前只给考试范围,不给参考书目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