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神奇老师全班考上大学
1. 42年前,11岁就考上中科大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如何
197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随着高考的恢复,曾经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无数知识青年迎来了曙光——知青返乡。
同年的12月28日,国家决定在全国恢复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也正是在这一年,为了加快科技兴国的步伐,中国科技大学的“天才少年班”横空出世,11岁的天才儿童谢彦波滚着一只铁环走进了大学校门,与“第一神童”宁铂成为了中科大少年班第一期学生。
当时25岁的谢彦波运气则要好一些,回国后,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副教授。他与普通人一样,很快地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的小房子。
而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谢彦波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总结谢彦波陨落的原因,大概就是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舆论的过分关注,造成了谢彦波的性格缺陷;以及素质教育的缺失。少年班的悲剧已然过去,但真的过去了吗?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是否应该要注意孩子的素质教育?
2. 浙江一个班31名同学考上了浙大,这是怎样的神仙学霸班级
根据网络的相关报道,浙江一个班级有31名同学在高考结束以后成功的被浙大录取了。据了解,这一所学校便是浙江地区的缙云中学,其实这一所学校在全国排名上来看,并不是多么厉害的一所学校,但是在当地的教育机构上来看,确实一所非常有名气的学校。这一个班集体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达到了50多人,能够有30多号人考上浙大,小编认为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实这一个班集体能够有很多成员都来到浙江的这一所名校,也是有着非常多的原因的。这些同学都是依靠专项计划走的,在高考报考的过程当中,只要能够符合专项计划的申请条件,一般情况下来说都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这有非常多的好处,一方面能够提前得知录取结果,另外一方面还享有一定的分配名额,分数线也会比正式录取要低一些。其实每个地方都会有这样的政策,大家也不必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惊奇的事,希望所有的高考生都能够如愿以偿,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3. 史上最强的高考状元是谁
1、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
语文:150分
英语:150分
数学:148分
理综:300分
总分:748分
2、王端鹏(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
语文:138分
英语:142分
数学:149分
理综:300分
加分:20分
总分:749分
2004年,烟台二中学生王端鹏以729分的高分成为山东高考理科状元,当年他的理科综合考了满分300分;数学149分,仅失1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
3、冯宇宁(2005年陕西省高考状元)
语文:141分
数学:15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7分
总分:729分
2004年只报考北大落榜了
冯宇宁是长武县亭口乡人,曾在长武县亭口乡冯家村初级小学、亭口乡路家中心小学、乡路家中学就读。2001年,他以中考成绩530分的成绩考到西安。4年后,谁能想到,他竟然成为我省第一个从民办中学走出的高考状元。
杨凤玉校长说,冯宇宁家境贫寒,学习很刻苦,四年来学校一直减免了他的学费、杂费和住宿费,四年来他一直享受着学校的一等奖学金。去年,他的高考成绩是675分,但由于他只报考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结果落榜了。
冯宇宁很感激学校四年来给自己的照顾,他说如果没有学校的帮助和支持,自己不会有今天。为回报母校的恩情,他前几天还到延安为母校招生。
毕业后愿为农民做贡献
冯宇宁说,自己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56岁的父亲冯存余有高血压,农活和家务都落在50岁的母亲高慧珍肩上,三个姐姐的状况也不好。他说,尽管家里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全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念头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自信“全家的命运将从自己开始改变”。
记者采访中,他多次说到农村人供养孩子读书的艰辛。他说,家乡有个农民为了供养女儿读书,大冬天还满世界地在山里面寻着逮野鸡,因为一只野鸡能卖10元钱。由于平时积劳过度和营养贫乏,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喝了几杯酒后突发脑溢血,该农民正月初一去世时,家乡人都说是累死的。
冯宇宁在读高二时,曾听信社会上有些人说学习好的人长大后不会有大成就的传言,放松了学习,考试成绩滑到班里的第17名。父亲知道后,从家中跑来专门训了他一顿,父亲临走时那期盼的眼神一直烙在他的心底。从此他更加自觉刻苦学习。他认为,当状元只能说明从前,不能说明今后,大学只是一个平台。等到从清华毕业后,从农村出来的他“只想为农民做一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