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之死女导师叫什么名字
❶ 女子浙大博士跳楼身亡,生前遭导师性骚扰,有证据吗
伴随着疲惫感的,是晓月开始疑神疑鬼,她告诉毛女士,总觉得学校里的人知道了戴某对她做的那些事,因为每次晓月一走近同学,同学们就不再聊天,好像在避开自己。
2017年3月到8月期间,晓月去日本做访问研究,回国前,晓月在跟母亲的通话中第一次提到“死”的字眼,崩溃大哭,觉得自己难以逃脱戴某的关系圈。毛女士劝女儿,“再有几个月就毕业了,离开戴某的关系圈是自然的事,不要害怕。”随后,2017年9月10日,晓月得知前男友结识新女友,当晚情绪明显异常并产生幻觉,与母亲通话中,问毛女士“为什么你的腿被锯了不告诉我?”
9月12日,晓月在老家一所精神病医院被确诊为轻度抑郁,后因为持续规律服药,晓月病情不断好转,但在2018年6月27日,临近毕业,晓月抑郁症复发。
7月2日,毛女士和丈夫到浙江大学,和女儿一起办了毕业手续,当晚回家后,女儿不敢脱裤子上厕所,说怕戴某过来强奸她。整夜也睡不着觉。几天后,晓月在新乡市一家精神病院确诊为中度抑郁、轻度偏执和焦虑。
毛女士回忆,女儿曾告诉自己,抑郁症复发是因为戴某又说了刺激人的话。当时毛女士以为,离开戴某自然就能正常生活,而直到晓月去世,她才意识到,隐忍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他们决定举报戴某曾经的行为。
一开始只是给教育部提交材料,之后与浙大成立的调查组交涉,但当这些方式都没有得到可以确证戴某曾性骚扰过晓月的结论。在调查组也几乎不再回应家属的电话后,今年8月16日,距离晓月去世两年多后,毛女士在微博上实名“曝光”戴某。
毛女士表示,女儿晓月从小乖巧,勤奋,成绩没有低于第二名的;初三那一年,晓月一直是学校第一名。2014年,晓月在浙大获得硕博连读资格,在研究生导师张国平的引荐下,她转为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戴某的开门弟子。
在后来的师弟师妹眼中,师姐晓月有些内向,“安静、话很少,被公认科研能力强”。
和晓月同实验室的学生沈林说,戴某的几个学生中只有晓月会做生物信息分析,个人能力比较突出。如果学术上有问题,后辈们也会找她求助。
戴某,这位36岁就评上教授的年轻老师,与学生们的相处并不愉快。沈林形容他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戴某的一位研究生也说,实验上的一些小事没有做好,也会遭到戴某责骂,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抛开沟通方式,仅就学术指导而言,也有学生觉得戴某算不上合格导师。戴某一位不愿透露具体信息的学生表示,一方面,戴某给学生分配任务后会不停施压,另一方面,却不给学生们系统的指导。“比如说种一颗麦子,他只需要学生学会播种或者浇水,但是整个麦子在成长过程中,什么时候播种、浇水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时候种子容易受损,他不会系统教这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只需要把体力工作做完,换句话说,学生是他科研工作中的一个螺丝钉,一个流水线工人”。在这种情况下,戴某指导的研究生,几乎都曾因为论文不达标而延迟毕业。
沈林说,戴某门下有两位博士,除了晓月,另一位博士在博三时转入其他导师门下。还有一位研究生李某,与戴某彻底闹掰,最终在没有戴某指导的情况下毕业。
实际上,晓月因为个人能力突出,是同门中在学术上与戴某关联最多的一个学生。晓月在读博期间发表的两篇重要论文,戴某分别是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沈林也说,戴某最近几年论文的主要合作者就是晓月。
在微博公开曝光戴某之前,毛女士一家人也尝试过其它办法。他们整理了一份与晓月自杀相关的材料发给教育部,2018年8月1日,材料从教育部转到浙江大学。随后,8月的某天,一行四位男士自称是浙江大学的调查组人员,到长垣县见了毛女士及其家人。
2018年10月29日,浙江大学调查组负责人通过电话口头传达了对戴某的初步调查结论——举报信中的具体内容,戴某本人全部否认,没有发现戴某对晓月存在骚扰行为的确凿证据;戴某写给晓月的保证条属实,但无法指向具体的骚扰行为等内容。
毛女士不接受这样的结论,又整理新的材料发给教育部,同时向浙大调查组申请与戴某当面对质。2019年9月22日,浙大调查组人员、戴某以及毛女士一家,在河南郑州见面。但戴某和毛女士家人各执一词,直到最后,也没有互相同意的解释。
实际上,在给教育部发举报信之前,2018年7月25日,毛女士电话联系过戴某并录音,想从戴某口中得到他当年给晓月手写保证条的原因。戴某没有直接回答,次日发微信回复毛女士,手写保证条是因为2017年那篇基因组的论文,他将晓月署名第二作者,晓月不开心。毛女士不相信戴某的说法,因为基因组的论文2017年3月投稿,6月返修,8月才被接收,期间戴某可以在任意时间段修改署名,为什么要在2017年2月手写保证条?
这个疑问,在去年9月的那次见面中又被提出,得到了戴某同样的回复。至于为什么要在保证条中使用“欺侮”二字,戴某回复是笔误,当时没考虑那么多。戴某告诉毛女士家人,“我和晓月互相之间很信任,她是我第一个学生,我肯定对她更好,她闹闹小脾气我也会包容她。”类似的疑问,毛女士还有很多。
毛女士近日在微博曝光戴某后,8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调查组人员联系毛女士,称学校正在组织复查工作,您(毛女士)如果有新的证据,请及时提供给我们。
❷ "23岁女博士跳楼身亡
西南石油大学一名研二学生校内不幸身亡,这名学生的死因是什么?西南石油大学的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小茜今年仅仅只有23岁,被传出跳楼身亡的噩耗。这件事情在发生之后,连她的父母亲也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小茜一直都是以品学兼优的姿态示人的,在同学和家长们的眼里中的她都是很懂事的那位。
原因二:还有人怀疑是小茜在学校里有了男朋友,很可能是因为和男朋友吵架造成的。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情侣之间闹出了很大的矛盾,再加上科研压力巨大,只能够用雪上加霜来形容最合适。最后这些种种得压力和思想负担最后都迫使着小茜产生了轻生跳楼的想法。所以感情方面出问题和矛盾的概率是最大得。因为大部分人都因为难以度过情关而产生了轻生的不良想法。加上她的父母反映小茜经济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很到位,所以最有可能出现得情况就会是因为感情出了问题造成了她的轻生跳楼。
❸ 寒门博士死后又一硕士坠楼,导师行为谁来规范
首先,个人认为肯定还是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评选制度。当然,这只是这个的观点,因为据个人了解,大学老师想要当研究生导师非常简单,只要研究成果够了,职称够了,就能够带研究生,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并没有什么统一、严格的评选制度,包括我之前读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想要带研究生也是比较简单的,老师申请就可以了,只要你研究生成果够了,一般都能够带研究生,有时候职称不够还可以破格。所以个人认为首先要严格研究生导师的评选制度,让那些不合格的老师直接没有办法带研究生。
最后,当然国家和学校还是有必要规范和约束导师行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导师在学生能不能毕业这一点上权力过大。其实个人也是不太懂,为什么很多学校有导师组,答辩的时候有答辩组,但是研究生的论文能不能送外审,研究生能不能毕业都成了导师的一言堂,别的老师根本没有话语权,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搞导师组和答辩组呢?还有个人认为,因为建立健全换导师的制度,现在研究生一旦选择了一个导师,如果不合适,想要换一个导师,简直太难了。
❹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校方怎么处理的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追踪, 校方停止其博导研究生招生资格。
西安交大告诉记者,校方将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完善制度,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研究生导师、学工研工干部、辅导员等,将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沟通联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前做好危机防范。
❺ 寒门博士女友是怎么回应男友之死的
西安寒门博士自杀溺亡, 女友回应:导师的责任占70%。
谈到师生关系,大家常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把学生当作弟子,兼具传道、授业、解惑等多重职能,学生则视老师为遵从和感恩的对象。
上个月西安交大药理学博士杨宝德溺水身亡,有媒体报道称,杨宝德生前经常被导师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西安交通大学近日回应称,涉事博导被停止招生资格。令人唏嘘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反思,今天的大学校园怎么了?师生关系为何成为痛点?
杨宝德之死令人惋惜
曾经一度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在12月25号那天溺水身亡。警方认定,无证据表明系刑事案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生流行叫导师“老板”,这是一种师生关系的异化。目前我国导师制并没有贯穿学生的招生、培养和答辩始终,令导师很容易把学生当成“私人劳动力”,学生也为此感到苦闷,要在落实导师责任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回避机制。
熊丙奇:要建立导师权力的制约机制,一方面要落实导师的招生制度权、培养制度权,用导师的学术声誉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整体的学术评价体制,以及利益回避机制来保障教师的权利被落实,而不是被滥用。
❻ 教授被指性骚扰女博士致其轻生,为何浙大回应证据不足
有关新闻报道一则消息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愤怒。在2018年的七月份,浙江大学的女博士王某跳楼自杀了,到今年8月17日,他的母亲发了长微博,表示女儿生前有可能是遭到他的导师戴某性骚扰,所以才导致王某精神抑郁,最后心理崩溃。跳楼自杀。而2018年的8月27日,浙江大学的党委和校班处发文表示,对于王某的也是校方一直都在关注着,并且处理这件事,最难的地方在于这件事没有办法取证,所以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王某的母亲毛女士也表示,最早是在2016年的时候,王博就将自己被导师性骚扰的经历告诉了母亲。此后在连续两年里戴某,在有妻子的情况下,还是曾经多次以不同的形式对王某进行性骚扰。甚至还有可能公开炫耀过,这让王某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断的自我封闭,最终患上抑郁症。以至于在后来王某在拿到毕业证书甚至已经准备好入职事宜之后,在2018年7月21日,她离他家半个小时之后,还是选择了从高楼上一跃而下,跳楼身亡,结束了她自己年轻的生命。
浙大的这种拖拖拉拉行为也让网友表示非常的愤怒以及恶心。在最近几年高校里有教师发生性骚扰的事件在越多。也希望以后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在对于这方面的管理要加强。避免以后再有这种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