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曹云
『壹』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政治导师
上海师范大学045102学科教学(思政)与040102课程与教学论政治、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都是一样的师版资队伍,都权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导师来负责的:
教 授(按姓氏笔划为序)
石书臣 李亮 何云峰 汪青松 宋佩玉 张允熠 周中之 周书俊 单冠初 黄福寿
教 授(兼)
王正平 李 进 朱新光 吴珍美 高惠珠 蒋传光
副教授
李 嘉 杨子萍 马海峰 吕 利 潘文岚
苏令银 罗华荣 陈礼茂 陈静芳 周治华
林洪平 胡再德 赵晓芳 顾学周 徐剑雄
吴跃东 刘建良 张 娜 马振江 马雪影
讲师 等
马晶钰 张 健 郑海涛 曹云飞 龚建荣
张 娜 张镇镇 唐 迅 孔 慧 郝春鹏
胡 斌 徐 宁
『贰』 曹云祥的任职清华
当时北大国学研究所、清华国学研究院,都为了“以现代科学方法重新研讨整理国故”,招聘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级研究教授。蔡元培、曹云祥两位校长考虑之中的对象,起初仅有章太炎、梁启超、胡适、叶德辉(被歹徒杀害)、罗振玉、王国维等几位大学者,即使像吴宓、李济这样卓有成就的学者,也未被聘任“研究导师”(才学出众的李济仅受聘为讲师),可见规格之高、标准之严。
1923年10月10日清华学校举行国庆大会,特邀担任清华国学讲师的梁启超发表演讲。梁启超以《我对双十节的感想》为题,对民国前十余年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其原因归之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认为国民党只知破坏不知建设,只知捣乱不知合作,须负一大部分责任。当时就读于清华学校的王造时,正好是这次讲座的千余名听众之一。对于梁启超的这种批评,王造时并不能接受。王造时强捺怒火回到宿舍后挥笔写就一篇题为《梁任公先生讲学的态度与听讲的态度》。
梁启超获悉此文后以及作者的身份后,气急败坏,紧急约见清华校长曹云祥,以辞去清华国学讲座相要挟,要求处理王造时。曹云祥无奈,只得把王造时找去严加训斥,并要他写悔过书,并由他陪同向梁启超请罪,否则便要以侮辱师长的罪名将王造时开除。这次交涉并无成效,曹云祥还是要王造时考虑他提出的办法,即当面向梁启超悔过请罪。几天后曹云祥再次为此事找王造时。这第二次交涉亦无成效,王造时辞别曹云祥后暗自思忖,觉得自己很冤枉,于是和几位同学商量后,决定向曹云祥校长讨回公道。
两三天之后,曹云祥第三次为此事约见王造时。王造时再次重申,他对于这件事始终不认为有错,始终不承认是侮辱师长。此事清华学校并未进一步深究,曹云祥提议的委员会公断的方案也未曾实施,到此也就不了了之了。王造时推断,“我想必定时梁曹两位先生宽大为怀饶我那时年轻。” 曹云祥在清华做了六年的校长(1922年4月—1927年底),是清华学校时期所有校长中任职较久的一个(最久的是梅贻琦)。在任职期间,他为清华的发展做了努力如:大学部的正式成立,国学院的兴起,教授治校制度初具雏形等等。可是由于这时清华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清华早期的毕业生陆续回校任教者日渐增多。这些留美回来的学生们大多不满清华的落后状态,以改革清华,提高清华的学术地位,反对官僚政客控制学校,实行教授治校等主张相号召,形成了一个颇具声势的“少壮派”。而曹云祥尽管任用了清华第二批留美学生张彭春为教务长,并支持“少壮派”对清华的改革,却仍然是不学无术,官气十足,而且在行政部门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这样,在清华内部就形成了“少壮派”和校长曹云祥及其亲信的保守派势力相对抗的局面。
1926年6月,教务长张彭春因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而辞职,从而引发了所谓“挽张去恶”的风潮。在少壮派教授们的支持下,学生们在校内游行请愿,高呼“打倒清华恶势力”,“改造清华”等口号,当面要求“与清华前途发展有妨碍者三人辞职”。被要求辞职的三人,便是曹云祥安排的亲信,时任清华机要部主任,斋务处主任和大学专门科筹备主任,当时被清华学生称之谓“清华三恶”。
这一风潮发生以后,清华校内就展开了改造清华的运动,留美归来的年轻教授们要求按照美国大学的机制来改造清华,反对少数行政寡头治校,曹云祥被迫接受了教授治校的原则。但是,随后不久,少壮派教师就利用教授会迫使曹云祥辞职。
曹云祥被赶走后,1928年初,外交部派严鹤龄再度代理清华校长。不及3个月,奉系军阀进入北京,派保定军警执法处处长温应星担任清华校长。又不到两个月,国民党势力伸入北京,北洋军阀倒台,清华学校的最后一任校长也就此去职。
『叁』 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的学院领导
据官网资料显示 ,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领导有:
吴秀敏:院长。 男,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分管学科建设、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领域研究。近年来,主持、主研国家哲社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省哲社项目40余项;参与省科技厅、省畜牧食品局、地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企业管理咨询报告多项;主编、副主编规划、协编教材6部;在《中国农村经济》、《国际贸易问题》、《农业技术经济》、《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科技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奖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原理》。
马荣安:学院党总支书记。男,汉族,大学本科,讲师,全面主持学院党总支工作,主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一副主编。论文《论孔子“和为贵”思想》发表在《文史杂志》2005年第6期。
赵中国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男 ,汉族,大学本科,讲师,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政治辅导员工作,指导共青团、学生会工作,学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5月-1997年9月在校团委任宣传干事,1997年9月-2001年11月在学生科任干事, 2001年11月-2009年11月任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党总支副书记,2009年11月-至今任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先后担任《汽车修理》、《汽车运用》、《汽车燃料与润滑》、《汽车检测》、《宗教学概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的主讲教师,参与《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编写,获国家级21世纪优秀教材。 先后获得“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四川农业大学就业指导先进个人”、“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员”等称号。
曹云忠:学院副院长。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管教学工作,协管科研、研究生教育工作。199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4月-2010年11月担任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2004年起担任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项,主研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两项、横向课题一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主编参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有数篇论文被EI收录。两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008年7月获得“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肆』 曹云祥的人物简介
曹云祥(1881-1937),男,汉族,字庆五。浙江嘉兴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1921年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1922年任清华学校校长,1928年去职。
曹云祥担任清华学校校长5年多,实现了将清华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报请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了《清华大学工作及组织纲要(草案)》,将清华学校改组成大学部、留美预备部、研究院三部分。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设17个系。这是清华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清华的教育和学术独立向前跨了一大步。1925年,曹云祥宣布组建“大学部”,招收清华历史上第一批大学本科生。他要求大学部创建中文系、社会学系、政治系、物理系,为清华升格正式大学,打好地基。
1926年,清华国学院主任吴宓腾出手来,创办中文系,兼系主任。吴宓清楚地知道,同在他掌控之中的国学院和中文系,一个大师显赫,一个声名微弱,彼此星月悬殊。不过,他还是聘用28岁的朱自清为教授,造就了一颗明星。
同时他主持办起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延致通儒,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大大提高了清华的学术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