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泉州人
Ⅰ 著名的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写了著名什么
一、人物简介
蔡尚思(1905~2008),号中睿,1905年11月10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诗敦村。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历任上海大夏大学讲师,复旦大学、沪江大学、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副校长、顾问。2008年5月20日凌晨2:40蔡尚思教授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104岁。
二、人物经历
蔡尚思教授出身于泉州德化的普通农家。少时曾从事农牧劳动。1913年入塾启蒙,后入德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1921~1925年入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今永春一中),1925~1928年在北京自由听讲,并相继考入孔教大学国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国家研究所。1930年代曾入住南京国家图书馆,遍读历代文集。这对他后来一生的成就助益极深。他认为,大图书馆是“太上研究所”。
蔡尚思教授青年时期在北京自由听讲和就学于孔教大学、北京大学期间,曾受业于陈垣、朱希祖、陈大齐、梅光羲、李翊灼、江瀚、陈焕章和王国维、梁启超等学术界名流。到大学任教后,曾向太虚、蒋维乔问佛学,向章太炎问国学,向李石岑问哲学,向柳诒征问文化史,向吕思勉问通史。欧阳予倩、顾颉刚、刘掞藜、陈中凡、嵇文甫、张栗原、范文澜、齐思和、夏康农、黄云眉等给蔡的治学以很大鼓励。其中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陈垣、梅光羲、柳诒征、欧阳予倩、顾颉刚、陈中凡、嵇文甫、范文澜、齐思和等为教益最大最深的恩师益友。
蔡尚思成长甚早,20余岁即跨入大学任教。1929~1934年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昌华中大学讲师、教授。1935~1942年,同时任沪江、复旦、东吴等大学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46~1949年,任沪江大学教授。1949年起,并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编辑。
1949年上海解放后到1952年,任沪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教授。1952年,回复旦大学任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共复旦大学党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领导小组副组长。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等。他在各大学教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学术大纲、中国历代文选、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墨子研究、中国经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教育史,等等。其教学时间最长的是中国思想史、中国通史、中国历代文选三门课程。
学术贡献编辑
蔡尚思在各种学术团体活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1935年即加入中苏文化协会;1937年,出席中国哲学会第三届年会。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马叙伦、马寅初、陶行知、胡绳、杜国庠、翦伯赞、许涤新、叶圣陶、周建人、郑振铎等24位学术界前辈、名流发起组织全国学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1946年,与张志让、沈体兰、周予同等4人发起组织上海大教联及文化研究所,任干事与常委,配合解放战争从事政治活动。1940年代末被选为中国社会学会成员。1950年,与冯定、刘佛年、郑易里、姜椿芳、胡曲园等20余人发起组织中国新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与顾颉刚、李平心、周谷城、周予同、吴泽等14人发起组织中国新史学研究会上海分会,后来成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均任理事。打倒“四人帮”后,任上海市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等顾问。
三、参加活动
1、学术活动
1950年以后参加全国性重要学术活动有,全国历史科学规划会议,山东孔子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扩大会议等。“文化大革命”后,先后参加全国历史学规划预备会,山东大学文科理论讨论会,全国宗教学研究规划会议,中国历史学研究规划会议,重建中国史学会代表会议,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佛教讨论会,中国史学会理事会等。期间,先后于上海、北京、武汉、济南、曲阜、南京、西安、四川等地讲学。
2、政治活动
蔡尚思积极参加爱国政治活动。从1926年“三一八惨案”起,他开始痛恨北洋军阀等卖国政府,1931年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1932年加入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领导的中国民权同盟。抗日战争时期,秘密从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汉奸卖国贼的卖国活动,反抗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其同仁共同主持上海大教联,发表宣言支持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反法西斯专政、反签订卖国条约、反美和罢工、罢课、罢教等活动;在各大小报刊发表政论与有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100多篇;在大学讲坛上宣传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
四、学术成果
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历史新研究法》《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正补编)》《中国文化史要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孔子思想体系》《蔡元培《王船山思想体系》《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礼教思想史》《周易思想要论》《蔡尚思自传》《论语导读》《墨子思想要论》《蔡尚思选集》《蔡尚思全集》
五、总结,以上就是蔡尚思先生写的主要著作,另外蔡尚思先生还写了许多代表文章数不胜数,他对中华历史研究影响甚远。
Ⅱ 有人挖苏东水19个水博士么
有人挖。苏东水,泉籍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泉州模式”理论首创者,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因培养出19个博士而出名,但是都被别人挖走,导致苏东水博士收到很大的打击。
Ⅲ 苏东水的人物生平
苏教授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爱国华侨家庭,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早年,他曾在国家重工业部任职,多次深入工矿企业和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此后,他一直在大学、社会科学院从事实践、教学、科研工作。苏教授思想敏捷,博闻强记,德艺双馨,涉猎古今中外,将自己的聪敏才智倾注于教书育人和追求学问,成果丰硕,获国际、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特等奖十余项,其余奖项多不胜数,主要著作八十余部,近2000万字,在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教授率中国管理学界代表团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FSAM第三届世界管理大会,并在会上作题为《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的学术报告。 苏东水教授历任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和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站长,被授予“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称号,苏教授还是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的学术带头人。他曾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被聘任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担任过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科学科评议员,还被聘为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苏教授担任多项学术兼职,主要有世界管理协会联盟(IFSAM)常务理事兼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会长、上海管理教育学会会长、东华国际人才专修学院院长和东亚管理学院院长。同时,苏教授还担任着国内外多所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及地方政府的决策顾问。
苏教授是东方管理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国内研究东方管理学、人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主要先行者,他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东方管理学核心思想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被誉为中国管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苏教授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东方管理文化的渊源、应用、体系,建立东方管理模式为己任,为中国管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1992—2000苏东水教授连续五次率团参加在日本东京、美国达拉斯、法国巴黎、西班牙马德里和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管理大会,提交了《中国古代管理行为学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学体系》、《东方管理文化的探索》、《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面向21世纪的东西方管理文化》等论文,颇受与会各国代表关注。为了扩大东方管理学的影响,从1997年起,苏教授作为主席组织举办了七届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一届华商管理大会,在海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苏东水教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乐育英才,甘为人梯,自执教以来,已培养硕士200余人、博士80余人、博士后20余人。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教授称:“苏东水教授作为复旦大学的知名教授,为四化建设培养高层次的急需人才,在教育科学文化各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苏东水教授桃李满天下,成就卓越。”《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也多次对苏教授及其教学科研成就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苏东水教授正组织编著宏大的《东方管理著系》(经典与案例丛书)共十五册。先生素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勉,至今仍壮心不已,笔耕不辍,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东方管理学派的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