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戏剧研究生导师
『壹』 南昌大学音乐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哪个好我是学器乐
从音乐系办学历史、师资、研究生培养资格来看,江西师范大学比南大高一个档次(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
从音乐系办学历史来看,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8月,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系之一;是江西省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层次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教学条件最优越的音乐学院;在艺术专业方面,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1998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音乐学”2000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2002年评为江西省本科品牌专业2015年被授予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示范类),2016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高校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联盟牵头学科。
师大:音乐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1人、博士学位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音乐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
南大:南昌大学音乐系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
详细信息你可以自己通过学校网站比较师资和办学: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院概况——学院简介、硕士生导师风采;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师资队伍——音乐系
『贰』 南大有哪些研究生专业
考研最关键的不是专业,是导师,
找一个有名望的导师,他教什么专业你就学什么专业。
『叁』 有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博士吗
先说我的一点儿看法:南大的中文系是十分的强大,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的了。南大中文系的专业实力都不错。
去年南大的两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一共100篇),其中一篇就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
========================================
下面是网站上得信息:
本专业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组成。回溯近百年来本专业辉煌而悠久的学术历史, 我们可以列举如下著名学者及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吴宓、张月超、赵瑞蕻等。目前,本专业有在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两名,副教授、硕士导师3名,讲师1名。本专业有英、法、俄三个不同语种的专门学者组合而成,在研究方面和课程设置方面具有多样化特色,目前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艺理论专题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俄国文学与中国、法国文学与文化等。
本专业主要成员有:
杨正润教授,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主要科研方向为: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比较文学和传记文学。主要论著有《人性的足迹》(1991),《传记文学史纲》(1994)(获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另外发表论文多篇。曾主持的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科研项目和教育部科研项目各一项,现正在的进行的科研项目是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九五博士点基金项目“传记文学理论研究”。
余 斌教授,文学博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负责人。主要论著有《张爱玲传》等。
唐建清副教授,主要论著有《茅盾与外国文学》、《中国比较文学百年书目》,(编著,与詹悦兰合作)、《欧美文学研究导引》等;主要译著有《塞莱斯廷预言》、《夜色温柔》,《在中国屏风上》等。
董 晓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及论文多篇;译著有《不合适宜的思想》(合译)、《茨维塔耶娃文集》(回忆杂卷)等。目前正在进行研究课题是“契诃夫戏剧研究”(南京大学预研项目) 。
昂智慧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成果有:论文“倔强的灵魂的独语——论卡夫卡的人生求证”等数篇;译著《美学权威主义批判》等;参编教材《比较文学概论》等。
叶 潇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成果有:参编教材《欧美文学研究导论》,发表的论文主要有:《<耶稣会教士自中国被逐记>与异文化误读——伏尔泰的误读及意义》、《失意的山林女神:寂寞的象征——Echo与山鬼比较研究》、《瑞丽与莺莺》、《艾田蒲看“中国礼仪之争”》、《耶稣会士进入中国——筚路蓝缕至辉煌》、《十面埋伏——耶稣会士困难重重》等;主要译文有: 《建筑》、《远近丛书》、《悲秋•序》、《悲秋》等。SCI文章:Yuan CHUN, Xiao YE, Qin-Hua XU, Ai-Zhen YAN, “Controlling the pore size of Hβ zeolite by improv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CH3)3Si-O-Si(CH3)3”, 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Vol.135, 11-P-09, 2001.
〔以上内容由昂智慧老师提供于2006年12月29日〕
========================================
ps:如不清楚,可以留言给我。
『肆』 朱伟华的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朱伟华
1983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199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硕士学位,导师钱理群教授。
200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毕业,博士学位,导师董健教授。 1971年—1973年:铁道部建厂局二处二队 工人
1974年—1976年:贵阳市云岩二中等 教师
1977年—197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 护士
1979年—1983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学生
1983年—1989年:贵州省图书馆 干部
1989年—199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 硕士研究生
1992年—1999年:贵州省图书馆 干部 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 兼职教师
1999年—200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 博士研究生
1999年——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师 1、 主编《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 · 戏剧卷》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2、 《丁西林早期戏剧研究》 《文学评论》1993,2期
3、 《孔雀东南飞:从古代到现代 从诗到剧》 《文学评论》2000,6期
4、 《〈月夜〉与〈三弦〉》 《文学评论》2001(青年学者号)
5、 《论悲剧的产生及〈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义 《文学评论丛刊》5卷1期2002,5
6、 《与生命同构的戏剧艺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1期
7、 《试析沦陷区改编剧的盛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1期
8、 《唯美主义剧作〈黑衣人〉解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1期
9、 《中国话剧史著编撰之回顾与前瞻》 《社会科学辑刊》2001,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3期全文转载
10、《抗战时期沦陷区话剧初探》 《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8期
《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9期全文转载
11、《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景观》 《贵阳师专学报》1997年1期
《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3期全文转载
12、《周萍——来自作家心灵最深处的人物》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4期
13、《上海剧坛的繁荣景象》 《南方文坛》1999年5期.
14、《传统戏曲的现代化途径》 《文艺争鸣》2001,3期
15、《欧洲两种戏剧文本形态之比较》 《戏剧艺术》2004,2期
16、《解构时代我们如何建构戏剧》 《戏剧文学》2004,1期
17、《从阿Q周围的人物谈起—〈阿Q正传结构文体新探〉》《贵州社会科学》2004,4期
18、《中国新诗创始期的旧中之新与新中之旧》 《贵州社会科学》2002,1期
19、《以“乐景写哀”的乡土小说》 《贵州师大学报》2001年4期
20、《进入鲁迅精神后园的路标》 《贵州师大学报》2004,6期
21、《欧洲两种戏剧特征普遍性及认识论根源》《弦歌一堂论戏剧》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诗意闪烁的影视画面》 《名作欣赏》2005年4期
23、《再谈“两株枣树”》 《名作欣赏》2005年4期
24、《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之断想》 《山花》1998年2期
25、《一本戏剧通识著作能告诉我们什么》 《戏剧艺术》2005年1期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02BZW010) 《东西文化背景下的贵州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
2、主持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黔中屯堡社区民间文学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
3、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教改形势下高等师范教育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对策与设想》
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委托项目《安顺屯堡古代乡村水利工程历史沿革咨询》 学术成果奖:
1997贵州省第三次哲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998全国学会论文奖一等奖
2001南京大学光华奖一等奖
2004年贵州省文艺奖(理论)一等奖
2005年贵州省第六次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贵州师范大学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获贵州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荣誉奖 近年学术交流:
2004年4月在厦门大学参加“戏剧戏曲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2004年9月在山东聊城大学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青年学者研讨会”;
2004年11月在贵州民族学院参加“贵州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学术年会”;
2005年7月在南京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参加“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8月在贵州安顺参加“贵州屯堡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10月在贵州师范大学主办参加“抗战时期西南后方文学活动与思想文化建设”全国学
术研讨会 她和中国很多经历过文革的人一样,曾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却从未放弃。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她25岁,那一直充满着憧憬和向往的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为她的人生宿点建造了第一个驿站。真可谓10年磨一剑,随后的生涯,她从北大到南大,35岁读硕,45岁读博……
她就是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朱伟华教授。
北京—贵州,苦难岁月怎能抵住那熊熊燃烧的求知欲?
1954年,朱伟华出生在首都北京。
1957年,3岁的她被父亲领着、母亲背着,第一次踏上了远行之路,辗转奔波,来到贵州。度过了几载并不快乐的孩提时代后开始上学。朱伟华常说,那时,自己对读书特感兴趣。
上五年级时,朱伟华和当时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遭遇了十年动乱,那些端坐教室学习文化知识的记忆,一度只能尘封起来。当时的她甚至连最基本的阅读能力都还待加强。因此,她常常偷着阅读书籍。“不管酷热的夏日,还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夜,我热得发慌或者冻得直打哆嗦,都坚持过来了。”
那时候,还有很多人把书藏起来读,但查抄的危险常常令人心惊胆战。书籍阅读完后,烧毁,几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然而,这唯一的出路,却成就了朱伟华对所学知识的刻骨铭心。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期,经过短暂的半工半读的初中生活后,1971年,她成为一名铁路工人。直到今天,她还忘不了那些伴随着雨雪风霜铺设枕木的日子,一次次将手磨破,鲜血涌出,疼痛钻心。朱伟华回忆说:这甚至比后来在工厂打十八磅大铁锤还要苦。
“直到当上学校教员和医院护士。”苦难并没有使朱伟华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反而激发了她对知识殿堂和大学校园生活的向往。在那些个不是很安宁的日子里,她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她说:尽管那时能找到的书籍很少,但还是穷尽一切办法看更多的书。她坚信,机遇总有青睐自己的一天。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1979年,时年25岁的朱伟华一举考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本科专业。在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开始自己酝酿已久的解“渴”工程。
北大—南大,几度面对人生抉择却义无返顾回报桑梓!
包括朱伟华自己,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她的求学生涯竟这么巧合,1989年,也就是考取北大后整整10年时,大学毕业后已在贵州省图书馆工作了6年的她再次考取北大中文系硕士,而此后10年,通过潜心钻研,1999年,她成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
“我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国家允许年龄的最后一年考取,这预示我干什么都较别人晚了一步,所以我十分珍惜机会,抓紧时间干自己应干和想干的事”。
1989—1992,在北大。朱伟华师从我国现代文学泰斗钱理群先生,成为钱先生的第一批女弟子(两名)之一。3年的勤学苦练,让她拥有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的时候,就业空间之大却给她带来了烦恼。面对首都很多高校的盛情邀请,她辗转反侧。这时,来自贵州高原腹地的声声呼唤在她的耳畔久久萦回,那些与自己一样对知识同样充满渴求的孩子们的身影浮现出来,一个个端坐在此前自己供职的贵州省图书馆的长方形条几上认真阅读的劲头让她铁定了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回贵州去。
放弃了留在北京的绝佳机会,她回到了贵州,回到了那个最平凡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收拾着那些不知被多少人翻阅过多少遍的或薄或厚、或宽或窄的精神粮食。
45岁考取南京大学博士后,朱伟华同样非常幸运,在全国戏剧学权威董健先生的影响和指引下,她对戏剧艺术的研究造诣已非同凡响。朱伟华回忆: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南大一直挽留我,我当时也明白那是我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但生就的贵州情结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我当时就想,贵州虽不生我,却养育了我。而在南京,我是异乡人。”事实上,朱伟华早已把贵州看作自己的第一故乡,她要回到贵州,以自己所学为振兴贵州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教学—治学,一心向学结出累累硕果,背后是辛勤耕耘。
自北大硕士毕业后,朱伟华一边在图书馆工作,一边在师大做兼职教师。直到1999年才最终得以转入师大,一心从事教学和研究。
作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朱伟华始终坚持站在教学一线。她认为只有在教学一线,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但是,长年累月的辛勤教研,让她积劳成疾。
2001年,身患重病的朱伟华在做了手术和全身化疗后,又迅速投入工作,主动承担研究生、本科生及成教生各层次4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硕士生教学中,朱伟华以科研带教学,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外请著名学者开讲座,将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实际能力训练。在她主管研究生工作期间,文学院研究生每人平均发表论文1至2篇。2002年文学院硕士毕业生全部考取博士生,2003年也有过半学生考上,为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输送了多名合格博士生。而朱伟华教授则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福建师范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在一心向学,辛勤教学的同时,朱伟华的科研成绩依然硕果累累。她在《文学评论》、《中国话剧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在权威和重要核心期刊发表20多篇,不少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收入教育部指定的高校重点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曾获全国学会论文一等奖、南京大学光华一等奖等。仅2005年,朱伟华就捧得两个省部级科研一等奖。同年,被授予贵州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北大教我大胆假设,南大教我小心求证”这是朱伟华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教学和治学的原则。这两种优良的传统和互补的学风,不仅使她待人坦诚谦和,对她良好教学风格和独到科研视角的形成也大有裨益。而在学生心目中,她既是学识渊博、严谨治学的学者,又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师长。
朱伟华坦言:北大的创新和人文精神,让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南大的严谨和求实作风,又使我推崇个人道德的完善。换句话说,我的人生,“南”“原”“北”“则”。
『伍』 重庆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电影学研究生对比。希望得到有相关经验的学长学姐们的解惑。
我也许即将成为南师大电影学研究生。(初试成绩尚可)
重庆大学不了解,南师大今年招收30人,分01 戏剧戏曲学 02 电影学03 电影电视评论三个方向。
就业前景不外乎电视台、网络编辑、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等。但是要看你的能力!
『陆』 文艺学考研,哪个学校好
“粤派”院校
中山大学——历史悠久 人才荟萃
推荐理由
中山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中文系任教,如鲁迅、郭沫若、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钟敬文、赵元任,是一所不可忽视的南方中文院校。其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该系著名导师如民俗学的刘昭瑞、邓启耀,文艺学的高小康、王坤,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施其生、李炜,汉语言文字学的李中生、伍华,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黄仕忠、杨权,中国古代文学的康保成、张海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吴定宇、林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艾晓明、宋素凤,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宋俊华、刘晓春等都很有名气。
报考难度
2008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各专业报考、录取、统考、免试比例为:民俗学24∶4∶3∶1,文艺学45∶10∶4∶6,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3∶11∶5∶6,汉语言文字学80∶10∶8∶2,中国古典文献学14∶5∶4∶1,中国古代文学120∶14∶7∶7,中国现当代文学98∶15∶8∶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7∶2∶2∶0。2009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拟招72人,并有新增非物质遗产文化学特色专业,专业考试内容包括戏曲与民俗。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推荐理由
厦门大学中文系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鲁迅、林语堂、洪琛、施蛰存等著名作家学者都曾在此执教,这使厦门大学具有深厚的文学根基。现在也有一批优秀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朱水涌、林丹娅、高波,古代文学的王玫、吴在庆、郑尚宪,戏剧戏曲学的陈世雄、周宁、郑尚宪,艺术学(相当于“文艺学”)的易中天、黄鸣奋、巫汉祥、彭兆荣,汉语言文字学的李如龙、苏新春、李国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王诺、周宁、黄鸣奋、朱水涌。
报考难度
2008年各专业报考数与录取数的比例为:文艺学71∶1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98∶25,汉语言文字学40∶11,中国古代文学121∶18,中国现当代文学134∶1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6∶6,艺术学15∶6,戏剧戏曲学16∶2。2009年中文系所有专业拟招收80人。报考厦门大学中文专业研究生,所有的专业都要考语言文学基础,另外一门专业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语言学,其余专业考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写作。
“鲁派”院校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推荐理由
山东大学有着良好的治学传统,素以治学严谨、学风纯朴和人才辈出享誉海内外。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古代文学有在百家讲坛上为我们讲解《聊斋》的马瑞芳、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王洲明;语言学有在现代汉语词汇领域独挡一面的葛本仪;在方言研究领域,钱曾怡和张树铮也都是重量级的专家;文艺学有陈炎、马龙潜等。
报考难度
山东大学文学类研究生报考竞争比较激烈。一是保研名额较多,二是在山东省内很有号召力,如鲁东大学、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也会考虑报考。2007年的中文系专业录取分数线是343分,也有极个别专业稍有不同。
2008年山东大学中文专业统考、推免比例为:史哲研究院的汉语言文字学2∶3,中国古典文献学3∶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3,传播学6∶5,汉语言文字学11∶3,新闻学5∶7,中国古代文学8∶6,中国现当代文学10∶7;文艺学研究中心12∶6。
2009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计划招生89人,文史哲研究院文学方向的专业共招收42人,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计划招收21人,推免率为42%。
山东师范大学——弘德明志 博学笃行
推荐理由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校园环境优美,学术气氛浓厚,中文专业实力较强,学科设置全面。中文专业的硕士点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词汇学理论与词汇规范化、语言规划与应用两个方向)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下设汉语语法学、汉语词汇学、方言和音韵学、汉字学4个方向)。其他的诸如中国古代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也都招收硕士研究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师大的研究生为全公费。
报考难度
2008年山东师范大学中文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及分数线如下:中国古代文学30人、360分;文艺学29人、350分;中国现当代文学42人、353分;汉语言文字学22人、372分;应用语言学3人、372分;比较文学1人、360分;课程与教学论14人、305分;电影学19人、355分。每个专业的推免生都是1人,且最后的录取人数都超过了计划数。2009年文学院计划招收171人,含推免生14人,比率为8%。
“鄂派”院校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 求是拓新
推荐理由
武汉大学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校园环境优美,樱花节令人神往,被称为全国最美的校园。武汉大学还拥有丰富的藏书资源,可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需求。
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在自强学堂设置的“汉文门”,历史悠久。经过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成就了武汉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品格。院内学科分布合理,汉语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等专业的学术力量雄厚。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如陆耀东、易竹贤、陈美兰、孙党伯、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等。现有大批中青年知名学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报考难度
2008年武汉大学报考、录取、推免比例为:文艺学107∶25∶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55∶20∶4,汉语言文字学76∶11∶0,中国古典文献学17∶1∶0,中国古代文学90∶8∶2,中国现当代文学165∶39∶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5∶10∶2,国学与汉学26∶7∶0。
2009年文学院计划招生110人,推免比例与2008年的12%基本持平,并新增写作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两个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
推荐理由
华中师范大学已有百年历史,它以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居于全国高校中文院系前列。现有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新闻学、传播学和戏剧影视文学12个硕士点;三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邢福义教授主持的《现代汉语》、黄曼君教授主持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王先霈教授主持的《文艺学系列课程》。
报考难度
2008年华中师范大学院参加复试人数为204人,语言所参加人数为15人,录取率为93%。文学院从2007年起实行公费改革,改公费制为奖学金制,对招收的研究生收费分为全额奖学金、半额奖学金、自筹三类。全额奖学金即以前所说的公费(8000元学费/年+每月生活补助),半额奖学金即学校、个人各承担一半学费和一半生活补助,自筹即所有费用由学生个人承担。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计划招生190人,语言研究所计划招生18人,分数线仍以国家线为准。
“津派”院校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推荐理由
南开大学是周总理的母校,其中文系已有近80年的历史。该系师资力量雄厚,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如古代文学专业以韩柳研究著称的孙昌武先生,文艺学专业的沈立言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编《南开语言学刊》的马庆株教授,现当代文学方向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李锡龙教授等。
南开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图书馆现有藏书341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28万册(其中古籍线装书30万册)。南大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多数都留在了京津地区。
报考难度
从2008年的报考录取率来看,竞争最激烈的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报考录取比例为82∶6;其次是汉语言文字学,比例为33∶3;第三是古代文学,比例为110∶14。2009年南开大学文学院拟招生人数为74人,其中推免生占10%。
“蜀派”院校
四川大学——严谨“蜀学” 有容乃大
推荐理由
四川大学人文氛围浓郁、校园环境幽静怡人,是读书治学的圣地。四川大学中文系(现在属于文学与新闻学院)拥有比四川大学还要长远的历史渊源,经由朱光潜、刘大杰、潘重规、杨明照等著名学者的历代努力,形成了踏实、严谨的“蜀学”学风。
汉语史和古典文献学学科群是中文系优势学科,比较文学专业有曹顺庆等名师,还有教育部重点支持的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以及汉语言文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还汇集了项楚(敦煌学、古典文献学),曹顺庆(比较文学),罗国威(文选学、古籍整理),王小路(比较文学、文化批评),周裕锴(唐宋文学)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学者。此外,四川大学拥有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的珍贵线装古籍和抗战时期图书、建国前报刊等。
报考难度
四川大学研究生考试中文系、新闻系一起划线,英语分数偏高,成为很多考生报考的最大障碍。2006年录取分数线为350分,英语专科线56分;2007年初试录取线为345分,英语专科线为55分。
2008年四川大学中文类专业竞争激烈,各专业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分别为:中国古代文学166∶27∶3,中国现当代文学147∶27∶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45∶30∶4,文艺与传媒42∶7∶0,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43∶34∶2。其他专业录取比例则相对要大一些,各位考生在报考时要慎重选择。
“吴越”派院校
南京大学——历史悠久 自强明德
推荐理由
南京大学中文系是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学术力量最强的系科之一。80余年来,一批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如黄侃、吴梅、汪辟疆、陈中凡、杨晦、唐圭璋、吕叔湘、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先后在此任教。目前,南京大学中文系也是名师云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有叶子铭、丁帆、朱寿桐、王彬彬、许志英等;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有周勋初、莫砺锋、张伯伟、曹虹等;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有鲁国尧、李开、柳士镇、汪维辉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有杨正润、余斌、唐建清、叶潇等;戏剧戏曲学专业有董健、吴新雷、俞为民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理论语言学领军全国,是全国南北两大阵营的南方重镇所在,社会语言学近年来异军突起,在全国乃至世界影响都很大。文艺学专业也正在承担一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颇具发展潜力。
报考难度
近年来,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报考一直都很火爆,2008年各专业报名、录取、免试比例分别为:文艺学61∶14∶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23∶11∶4,汉语言文字学71∶11∶3,中国古典文献学41∶8∶4,中国古代文学179∶18∶6,中国现当代文学127∶17∶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92∶10∶4,戏剧戏曲学20∶9∶3,电影学18∶3∶1。
需要注意的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各专业的考试科目实行大综合,即所有语言、文学都要考文学综合(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浙江大学——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推荐理由
浙江大学中文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4个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各学科的导师学者也都在本领域做出了成绩,如汉语言文字学的黄金贵、方一新,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沈文倬、崔富章,中国古代文学的徐朔方、吴熊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陈坚、吴秀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吴笛、殷企平,文艺学的王元骧、徐岱等。
报考难度
因为地域和师资的关系,2008年浙大一些专业的报录比例都比较高,中国现当代文学达到了149∶15,其余各专业分别为:文艺学28∶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1∶3,汉语言文字学94∶11,中国古典文献学29∶10,中国古代文学112∶1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1∶5。
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4个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一样,都是中外文学史、文学评论与写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3个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一样,都是文史基础、汉语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