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江教授数学
A.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的简介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从年创立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的25年间,先后担任过清华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有郑之番、熊庆来、杨武之、江泽涵、 赵访熊、段学复等。他们不仅积极引进和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教学体系,而且力倡学术研究、广泛罗致人才,在短短二十五年里就使清华数学从创建走向辉煌。在这期间有许多国内知名数学家先后来清华数学系任教,其中包括孙光远、曾远荣、胡坤升、许宝禄、陈省身、华罗庚、庄圻泰、闵嗣鹤、徐利治、程民德、吴新谋、万哲先、冯康、周毓麟等。1935年还聘请了法国数学家、当时的世界算学会副会长J.Hadamard和美国数学家、现代控制论创始人N.Wiener担任客座教授。这期间也涌现出了不少的数学人才,如陈省身、华罗庚、吴大任、庄圻泰、许宝禄、柯召等。可以说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等就是从清华数学系走向世界的,他们的辉煌成就对当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提倡教学与研究兼重,当时取得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熊庆来在亚纯函数方面所建立的无穷亚纯函数论;杨武之在我国现代数论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棱锥数的华林问题”;华罗庚在解析数论方面关于素数变换的Waring问题的研究以及变数之素数的方程组的研究;陈省身对微分几何中高斯—波内公式的研究以及拓扑学、Finsler几何的研究等。1941年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首届学术研究及著作发明国家一等奖,许宝禄的“数理统计”论文获二等奖。
B. 击败NASA夺冠的清华学霸姜宇,他在28岁时,都解决过哪些难题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科研实力也在稳步提升,这其中包括嫦娥五号、墨子号等重要事件。
而其中最令人佩服的便是“嫦娥五号”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每一个清华学子的努力,其中就有一位清华大学学霸——姜宇。在他参加完2020年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举办的全球科学家竞赛之后,他最终击败了美国太空总署,夺得了2020年度全球科学家竞赛季军。
在2010年的时候,大学毕业后的他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去参加科研比赛了,这让姜宇很是遗憾,但是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让姜宇能与世界顶级数学家交流。
C. 请问清华大学数学系历任系主任都是谁
为了传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数学思想,发扬现代数学的优秀文化,清华大学于1927年创建了数学系,聘请我国近代数学开拓者之一的熊庆来教授担任系主任,熊先生毕生致力于复变函数分布理论的研究,建立了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一般理论,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山大师。熊庆来教授不仅是著名的数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数学教育家,他在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九年间,参与创办了我国最权威的数学期刊《数学学报》,代表中国数学家第一次出席国际数学大会,作一小时报告。
从1927年创立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的25年间,先后担任过清华数学系主任的著名数学家有郑之番、熊庆来、杨武之、江泽涵、 赵访熊、段学复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于次年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联大数学系十三位教授中,来自清华的有六位,来自南开和北大的分别是四位和三位,系主任由杨武之教授担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原清华大学数学系为主力的西南联大培养了以廖山涛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材,走出了更多的数学家,开出中国教育史上最绚丽的一朵奇葩。
战胜利,当时系主任杨武之病休,于是赵访熊从1946年起代理系主任.在复员期间,清华从昆明迁回北京,赵访熊又一次为清华数学系支持困难的局面.西南联大一分为三,清华数学系要建立自己的班子.1946年暑假搬迁完成,11月开学,这才稳定下来.
实在是找不到了!
D. 江泽涵的学术生涯
童年时江泽涵进过私塾,后又上过乡村小学。
1919年初,他的堂姐夫、著名学者胡适回乡探亲,他遂跟胡适来到北方求学。夏天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二年级,用了三年时间就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
1922年,江泽涵升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漫长的数学生涯。在南开大学,遇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姜立夫教授,并从此师从姜立夫先生。
1926年大学毕业后,姜立夫带他去厦门大学数学系,让他当自己的助教。姜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使江泽涵在做学问、教学、办学以至为人等诸多方面都得益匪浅。
在姜立夫的鼓励和督促下,江泽涵参加了1927年夏清华大学留美专科生的考试,考取了唯一的名额赴美,在哈佛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28年赢得了哈佛研究院数学系“约翰·哈佛学侣”的荣誉称号。他的博士论文导师是著名数学家H·M·莫尔斯(Morse),那时,莫尔斯的临界点理论刚问世不久,该理论揭示了拓扑学在分析学中的重要作用,引起江泽涵对拓扑学产生浓厚兴趣,从此他专心致力于这门新兴的学科。1930年他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做S·莱夫谢茨(Lefschetz)的研究助教,跟这位著名拓扑学大师研究不动点理论。
1931年,北京大学理学院新任院长刘树杞经姜立夫推荐,邀请江泽涵到北京大学任教。当时,莱夫谢茨也曾劝他留下来继续做研究助教,但他决定学习姜立夫学成回国的榜样,婉言谢绝了莱夫谢茨的挽留,对他说:“现在国内需要我回去教学,我不能再留下了。”当年夏天他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数学系教授。1934年起,他担任数学系主任。
1936年,他第二次去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进修一年。1937年他回国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北京大学已迁往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两校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江泽涵也举家辗转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教,还兼任过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1941年,国立中央研究院设立数学研究所筹备处,附设在西南联合大学校内。江泽涵被聘为兼任研究员。
1946年夏,江泽涵又随北京大学迁回北平。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饶毓泰教授出国访问,江泽涵担任了一年代理院长。不久,他也被教育部选派出国进修。本拟再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1947年夏临行前在姜立夫和陈省身的劝说下,他改去了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跟著名代数拓扑学家H·霍普夫(Hopf)教授进修了两年。
1949年,人民解放事业的迅猛发展使身居异国他乡的江泽涵十分高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于8月8日回到解放了的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江泽涵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三所大学的数学系合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由三位老系主任中最年轻者,清华大学的段学复任新主任。江泽涵接受了这个安排,并一如既往地关心系里的事务,支持新主任的工作。
江泽涵是中国数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从1935年该会成立时起,他就是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仍担任副理事长职务,直到1983年改任名誉理事长;他从1962年起任北京数学会理事长,1981年改任名誉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副主任,亲手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奠定了基础。1955年起他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