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之老师
❶ 江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身为一名江南学子,临近毕业之际,无限感激母校对我的培养。借此问题,梳理从母校走出的杰出人士,以勉励即将迈出母校大门的自己。
自去年江南大学60周年校庆以来,我才更加深入的了解什么叫做“天下江南人”。母校所培育的人才名满天下,遍布政、商、学界。
党政军界
张叶飞
现任江苏省镇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张叶飞同志,是江南大学的骄傲。作为从母校走出的人才,作为无数江南学子的榜样,张市长是我们的标杆。
前年十一月,张叶飞书记来江大参观了我们重金投资建成的“江大皇室尊贵医学院”(开玩笑,不过真的很贵...)张书记笑呵呵的对于母校的发展给予厚望。
一日出校门,天下江南人。
❷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有哪些老师
院士
伦世仪,1986年至今为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1985年至今分别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纺织轻工学科召集人。
研究领域∶发酵工程,环境生物技术。
研究工作∶
(1)发酵工程方面∶
在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和模型化研究中,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等一系列课题,研制开发的工业规模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不仅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已有50多个分别被应用于单细胞蛋白的生产、面包酵母培养和甘油发酵等工业中;研制开发的废水厌氧生物处理UASB反应器,有关结构优化和放大方法的学术成果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建成的10多个工业规模装置(75-1600M3)为淮河流域、太湖领域和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污染治理达标作出了贡献。
在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研究中,在国内首先研究出了筛选工业化生产菌株的恒化选育技术和动力学参数评价法,成功应用于酒精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业生产;研究得到的流加发酵优化控制策略,不仅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而且在赖氨酸工业化生产(75M3发酵罐)和可降解塑料、L-异亮氨酸、透明质酸等发酵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
(2)环境生物工程方面∶
在应用环境厌氧微生物学研究中,对第二代厌氧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在厌氧微生物颗粒内部种间氢转移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颗粒污泥培养的可控化,取得了国际一流的成果,并用于指导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和我国工业装置的生产运行。
在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领导完成了多个处理酿造废水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废水的工程,并在工程上实现了高效分相厌氧处理新技术。在此同时,领导了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难降解的毒害性化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性。
教授名单:
❸ 江南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有哪些
我是江大生工的,牛逼点的有陈坚(校长),王武(副校长),堵国成、王小元。。。
❹ 江南大学招聘教师是非升即走吗
是。
江南大学应该是江苏省第一个实兆扰散行非升即走的学校,每年都有淘汰的老师,而且新进老师所在学科必须排名在江南大学前面。
“非升即走”制度是一种在许多组织中广泛使用的用工制度,例如企业、军队、高校、医生及律师行业等领域。其制度本质是族氏用工单位给予应聘者一定的试用期,在试李绝用期结束时对其进行考核,如该员工得不到升职,必须离开该单位。一般认为,高校教师施行“非升即走”聘任模式源于美国私立大学,是终身教职制度的一种辅助运行规则。
❺ 你知道江南大学都有哪些牛人吗
作为生物工程学院的一份子,我想说江大的生工名人可真不少呀,稍微整理了一下,介绍的不好,别见怪哈。
陈坚
陈坚院士是咱们生工学院人,也是咱们江南大学的校长,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许多重身份。优秀的人,总是含衫猛身兼多职,将自己的能力尽最大可能散发出去的。
虽然不经常见到校长大大的真容,但是一眼万年,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说到他的成就,那是一句两句说不完的。陈坚院士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等荣誉,那可真是厉害呀我的校长。
就生物工程学院来说就有这么多厉害的老师、名人,其他学院更是不用说了,我很钦慕这些牛人们,同时,我为我是江南大学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希望以后我也可以成为让人钦慕的人,为此不断奋斗着。
希望我的回答能达到你的要求,总结的不到位请多见谅哈。
❻ 江南大学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大四老学姐携四年蹭课经验前来答题~
对于“蹭课”这一行为,我本人是高度赞赏的。在大学四年中,可以利用已有资源最大限度的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眼界,何乐而不为?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对我本人十分有启迪的教授!
文学世界的刀光剑影
相信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金庸是我们初高中年代的娱乐珍藏。那些年在课桌下偷偷看过的金庸武侠,那些年被班主任没收的一本本“心头之爱”…..如果你也有这样午夜梦回的遗憾,我强烈推荐你去蹭一节人文学院蔡爱国老师的现当代文学课!
最后想恳切地劝告学弟学妹们,大学四年一晃而逝,时间真的不等人。如果你是文科生,那就去多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人文底蕴。如果你是理科生,就去找能发散你思维,重塑你思考过程的课程。珍惜时间,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