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南加太教授
⑴ 周朝阳中南大学教授
周朝阳,现为中南大学的全职教授,拥有博士生导师的头衔,同时担任建筑工程系主任及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如土木建筑及交通运输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和教改委负责人。她还是一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活跃于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以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委员会的湖南委员。周教授的杰出贡献曾被铁道部认可,荣获了政府津贴。
在科研方面,周教授专注于建筑、桥梁工程及市政项目的结构分析、设计、评估与改造,对新材料和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应用有深入研究。她主持并完成了20多个科研项目,涵盖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评估加固、预应力技术和复合材料工程应用等领域,获得了5项省部级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并在国内外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著作著作有4部已出版,2部待出版。
在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周朝阳是位女性副教授,拥有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术背景。她拥有硕士学位,并在读博士。作为导师,她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和中国交通会计学会内河港航委员会的成员。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交通行业内部控制系统、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等,主持过多个省级和交通部的研究项目。
在教学上,周教授负责《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多次荣获优秀教学奖,展现了她在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她发表了20篇学术论文,并担任过多项教材的主编和编委,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青海大学南加太教授扩展阅读
周朝阳,男,中南大学教授。1964年2月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经国家教委选派,曾在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大学任访问学者;曾任伦敦西敏大学访问教授、青海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土木工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方面,曾多次获得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教材或优秀教师等方面的校、省级奖励,并发表过多篇论文和主编过教材。另有盛树集团董事长等同名人物。
⑵ 文化产业的专业设置
推出《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
TOP 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TOP 2: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文化产业与管理系) TOP 4: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5: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系)
TOP 6: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系) TOP 7: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 TOP 8: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TOP 9: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 TOP 10:闽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企业管理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为文化企事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教育培训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企业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国内部分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或方向的院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咸阳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江汉大学、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现代艺术研修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湘潭大学、青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仰恩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石家庄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管理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兰州文理学院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是研究和实践东方文化的非实体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l997年4月。
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越南文化等。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有:编辑出版东方文化研究丛书,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讲习班、研修班,提供有关的咨询与建议,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心聘请院内外、国内外有关著名学者为特约研究员,黄心川为名誉主任,徐远和、李甦平曾任中心主任,现任主任为孙晶,副主任卞崇道,秘书长王青。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为四川大学所属从事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管理决策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跨院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2011年获批成为首批全国版权示范基地,中心主任是蔡尚伟。
中心的宗旨是发挥四川大学新闻传播、文学艺术、工商管理、历史文化、软件工程、外国语言等学科的综合优势,主要运用现代化的以实证调查为基础的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深入研究世界文化产业特别是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为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与方案,提供有关决策咨询服务,培养和培训有关专门人才,集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为一体,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研究所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整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相关的优秀资源,开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园区建设、人才培训、品牌推广、投资促进等系列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被誉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之父,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为多个国家部委,省市级城市和数十家文化产业园区提供过咨询服务,是国内文化创意领域成功实践案例最多的文化创意研究机构 。
清华大学
国家为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2004年5月,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学校以新闻与传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学院、信息学院等7个与文化产业研究相关的实体学院为依托,建立了校级跨院系的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有一支多学科权威学者和高层行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非物质经济等相关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国际学术声誉,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是熊澄宇。
中心将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面向市场,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一个设备先进、机制灵活、人才荟萃、成果丰富、研 学产管一体化的国家基地,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设立和领导的专业研究机构,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智库为目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规划应用为重点,以决策服务为特色,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城市战略、企业文化、体育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和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为花建。 1. 陈少峰,1964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浦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专家,教育部评审专家,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学史、正义的公平、新中道的管理哲学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等。
2. 向勇,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Metropolitan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兼任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文化院顾问委员会文化产业组委员。
3. 金元浦,男,汉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于陕西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钱中文先生学习,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2000赴韩国讲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4. 崔俊超,知名自媒体人,动漫产业国际联盟副秘书长,“文化旅游产业”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人,多家大型媒体特邀专栏作者,供职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事旅游演艺、主题公园、农业生态、文化传媒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创办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微峰会任秘书长、河南媒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曾参与有中国著名爆笑舞台剧《开心麻花》河南巡演、世界著名音乐剧《猫》、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首席禅文化主题酒店《禅宗少林·照见山居》、大型实景神话音乐剧《嫦娥》等市场营销与品牌宣传工作。
5. 范周,男,首席研究员、教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全球文化产业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社总编辑。历任山东省曲阜市文化顾问、中国金牌形象大使等大型活动总策划,参与了许多著名企业的整体经营策划和营销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河北省承德市挂职期间,主抓文化产业工作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运用到科研教学中。
6. 叶朗,浙江衢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⑶ 比较好的211大学有哪些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⑷ 燕山大学为什么不是211
虽然说燕山大学实力比较强,但是却几次都没有被评选为211工程院校。就比如说第一次提名211工程院校的时候,燕山大学当时还是直接隶属于我国的机械部的,当时的实力还不算强盛,竞争能力不算太强,所以吉林大学和湖南大学入选。
当第二次提名的时候,河北省被要求只能有一所211院校,但是当时河北工业大学以经成为211了,所以燕山大学就没有机会。
最后一次提名的时候是要求把名额给偏远地区的大学,随着去年的双一流高校建设,燕山大学再也没有机会成为211院校了。三次211评选燕山大学均以失败告终,网友们也纷纷评论:生不逢时。
(4)青海大学南加太教授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11月,燕山大学有教职工3200人,现有教职工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2200人,其中,教授481人,副教授641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32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4人。
燕山大学现有教授414人,占教师总数的25.3%,副教授587人,占35.9%,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55%。
⑸ 广西大学在211高校中处于什么水平
一.学校水平和前景
最后呢,学习主要靠的是自己,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如果自己不想学,考入清华北大也于事无补。(对了,我是西大18级的哦,而且西大的教室和宿舍都有空调,小学弟学妹们快来啊!!!)
上文是我的个人意见,不正确的地方麻烦及时指出哦(误人子弟可不好,哈哈哈)
⑹ 燕山大学为什么不是211
虽然说燕山大学实力比较强,但是却几次都没有被评选为211工程院校。就比如说第一次提名211工程院校的时候,燕山大学当时还是直接隶属于我国的机械部的,当时的实力还不算强盛,竞争能力不算太强,所以吉林大学和湖南大学入选。
当第二次提名的时候,河北省被要求只能有一所211院校,但是当时河北工业大学以经成为211了,所以燕山大学就没有机会。
最后一次提名的时候是要求把名额给偏远地区的大学,随着去年的双一流高校建设,燕山大学再也没有机会成为211院校了。三次211评选燕山大学均以失败告终,网友们也纷纷评论:生不逢时。
(6)青海大学南加太教授扩展阅读
截至2019年11月,燕山大学有教职工3200人,现有教职工3200人,包含专职教师2200人,其中,教授481人,副教授641人。教师中含博士生导师32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0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4人。
燕山大学现有教授414人,占教师总数的25.3%,副教授587人,占35.9%,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55%。
⑺ 有关青海大学新任校长梁曦东教授的更多个人信息
一、简历
1984年7月,清华大学,高电压技术,本科毕业;1987年12月,清华大学,工学硕士;1990年12月,清华大学,工学博士。1993年,副教授;1997年,教授;1998年博士生导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完成人)、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三等奖(第三完成人)、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二、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评价
申请人十几年来一直在跨学科的基础上从事高电压外绝缘及材料的研究,将合成绝缘子在我国发展成为防止电力系统大面积恶性污秽闪络事故的主要措施并在全国电力系统得到大量推广应用,成为我国电力系统有机外绝缘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多项国家级及部级科技进步奖。
1. 研究了硅橡胶材料所特有的憎水性迁移现象与机理,以及不同憎水性表面污秽放电的机理,首次提出有效污秽度的概念,首次提出全面衡量硅橡胶憎水性的四个参数及指标,制定的试验方法已被电力部门所采用。
2. 研究了硅橡胶材料漏电起痕损坏的机理以及配方中各填料之间的协同效应,所选配方成为我国合成绝缘子的最主要配方,96年在瑞典STRI通过了IEC标准中最严酷的5000小时老化试验,达国际先进水平。
3. 率先在国内利用声发射技术研究了芯棒的不同破坏模式,设计的压接式合成绝缘子的机械强度达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多条重要线路所采用。
4. 作为第一起草人为电网公司制订出首部 ±500kV直流合成绝缘子技术条件,为三峡直流输电线路的外绝缘选择及国际招标提供了技术基础。
三、拟开展研究工作设想的要点及其科学意义
本课题拟系统地从污秽沉积、紫外辐射、雨雾潮湿、电晕放电、表面火花放电等因素出发研究硅橡胶材料综合老化,尤其是憎水性老化的过程与性能,研究综合老化的改进措施;拟从高电压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入手研究芯棒脆断裂纹的生成与发展及防护措施。户外长期恶劣条件下伞裙材料老化与芯棒脆断已成为有机外绝缘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课题不仅有助于从材料性能上对硅橡胶与玻璃钢芯棒的全面深入研究,而且对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
四、已具备和可利用的研究工作条件
申请人多年从事高电压外绝缘及材料的研究,主持及参加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具备较好的试验条件及国内外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支良好的研究梯队,清华多学科的学术基础及实验条件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⑻ 谁知道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们的简历
副校长:徐跃进 教授
徐跃进教授,男,1958年出生于江西抚州,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查专业并留校工作,公共事务管理(MPA)硕士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从事法律教学、公共事务管理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与交流论文20多篇。历任系团总支书记,院团委副书记、书记,院保卫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任院长助理,1995年任学院副院长,分管后勤、保卫和校办产业工作。所分管工作和部门先后20多次受省、市、区奖励和表彰。
副校长:孙占学 教授、博士
孙占学教授,男,1962年出生于江西修水,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水文地质专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历任系主任、院长助理等职。多年来从事地热学、铀成矿水文地质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112育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核工业部劳动模范,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副校长:刘晓东 教授、博士
刘晓东教授,男, 1963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上犹县,1982年7月毕业于原华东地质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获南京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历任教研室主任、驻京办事处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等职;2004年5月任东华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主要从事铀、金矿床地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和矿物材料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学术专(译)著3本,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曾赴日本从事研究工作一年,多次参加援外专家组工作,并应邀赴国外组织或参加过十多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现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003年起受聘为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国际原子能机构咨询专家。兼任核资源与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副校长:花明 教授、博士
花明教授 男,汉族,1955年9月生于江西崇仁,硕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政治系,分配到抚州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学院)任教,历任党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部长,党办院办主任、院长助理等职,2004年5月任东华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82年至1983年在厦门大学进修,1996年至1997年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学习结业。2001年至2004年在职攻读美国南加州大学远程教育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花明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主编、参编教材、学术著作5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优秀德育工作者。
副校长:汤彬 教授、博士
汤彬教授,男,1964年3月出生,湖南岳阳人,教授。1983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在成都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83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94至今,从事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被聘为成都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第7、8届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核学会会员和江西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江西省计算机学会、江西省遥感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核技术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历任信息工程系主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软件学院院长、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2006年2月任副校长。
副校长:郭福生 教授、博士
郭福生教授,男,1962年12月出生,江西宁都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1996年获华东地质学院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华东地质学院地质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主任、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东华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处长、校长助理等职,2009年1月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区域地质、铀矿地质、沉积岩、地貌景观与旅游开发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6部。获国防科学技术奖、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兼任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地质学会理事、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理事。
下面这个超级厉害
副校长:陈晓勇 教授、博士
陈晓勇教授,男,1961年9月出生,浙江诸暨人。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1991年获同校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后,赴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任日本亚洲航测株式会社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1999年任亚洲理工学院(联合国主办的研究生院,位于泰国曼谷)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系副教授,并于2004年担任系主任。受聘于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青海大学、中国测绘研究院的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开发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199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998年度日本测绘界最高奖“日本测绘奖”。2009年1月任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
副校长: 聂逢君 教授、博士
聂逢君教授,男,1962年出生于湖南祁阳,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并留校任教。1989年获中国地质科学院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学位,2000-2002年于中国地震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出站。2006-2007年赴加拿大留学一年。历任教研室副主任,长江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等职。长期从事铀矿地质、石油地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工业总公司、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荣获国防科工委优秀博士称号,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受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