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教授

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教授

发布时间: 2025-10-04 22:40:38

1. 中国的客座教授是什么职业

客座教授,是本不是本校教授而被聘请作为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在某些方面有特别造诣的人,他可以不在这个学校工作,却必须要履行义务。通常是做报告、授课或者是合作研究。
陈寅恪生平简介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第一位客座教授,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夫人唐筲,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也是一位女教师,在清华园相识,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几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满蒙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任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宫洞》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名教授如吴宓、朱自清等也常来听课。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学,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寅恪。他向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离昆明到香港,拟全家搭英轮转赴英国牛津大学任教,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逼暂居香港,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寅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持日金四十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经英医诊治开刀,不仅无效,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是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先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仅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记载,并注明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上述职务据《修水县志稿》),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自1956年,陈毅、陶铸、周扬、胡乔木等中央领导人,都先后去看望过他。陶铸尊重他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亲自关心他的助手配备和眼疾治疗。1962年,他的右腿折跌骨,又给他派护士轮班照顾,在广东知识界传为美谈。1962年,胡乔木前往看望,关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塞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唐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动。
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 何平概述

何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专精于西方史学史及理论、欧洲文化史、中西历史比较。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获得英国文学语言学士学位,1986年在四川大学获得世界史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9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回国,担任四川大学教授,并于2003年被聘为北京市特聘教授。何平教授现为四川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年起成为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何平教授在学术界有着丰富经历,发表过60余篇(部)论著,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等多次转载。近年来,他出版了《阿富汗史—文明的碰撞和融合》和《China’s Search for Modernity?---Cultural Discourse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两部学术专著,后者在欧美多国发行,并被国内外多所大学收藏。2006年出版的《西方艺术简史》再版两次,并于2007年入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全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



何平教授积极参加海外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如1992年在洛杉矶美国亚洲学会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论文,1999年10月在瑞典隆德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发言,2004年5月在台湾大学举行的“中国现代性新视野学术会议”上提交论文,2005年9月在澳门理工大学《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二次国际研讨会》会议做主题论文讲演,获会议主题论文奖。



目前,何平教授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和欧洲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


(2)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教授扩展阅读

何平,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爸爸丧失劳动力,妈妈智力残疾,为维持生活,带着患心脏病的弟弟一起读书,最多的时候兼职了7份工作。最喜欢向日葵,像向日葵一样去生活,所以也被大家称为“向日葵女孩”。

3. 大连理工大学的知名校友

尉健行,1953年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曾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常委、书记,中共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常委等职务。
戚元靖,1955年土木学院毕业,原冶金工业部部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4年11月4日在北京逝世。
叶连松,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原河北省省长、省委书记。
高德占,化工学院毕业,原吉林省省长,天津市委书记。
闻世震,1965年机械学院毕业,原中共辽宁省省长、省委书记,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傅育宁,土木学院毕业,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兼任招商银行董事长、蛇口工业区董事长、招商国际董事长、招商轮船董事长。傅育宁1998年12月加入招商局集团,2000年4月起任招商局集团总裁,还担任在香港上市的招商局国际(00144.HK)公司主席。2014年4月23日上午,华润集团在香港召开会议,傅育宁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宪平,机械学院毕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兼任一汽股份、启明星股份董事长。
钱令希,国内计算力学学科创始人,工程力学专家,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向文波:材料学院和管理学院毕业,工程机械专家、高级工程师,现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佳洱: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
殷国茂:机械学院毕业,1988年获全国首批优秀企业家称号,原成都无缝钢管厂厂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润峰,电子工程系毕业,原四川长虹集团董事长,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刘长春:国内高校第一位体育学教授,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被称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万立骏:化工学院毕业,主要从事电化学、SPM技术、纳米化学和纳米材料的研究。2009年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钟万勰:计算力学专家。国际计算力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立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精密机械和微纳机械专家。
林皋:水利工程及地震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邱大洪:海岸工程和近海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耿东:原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
申长雨: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东明:机械学院毕业,2009年1月14日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内机械制造学科领域颇具声望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校长。
赵国藩:土木系毕业,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众托: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知识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建民:化工学院毕业,创立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总裁。
俞鸿儒:空气动力学家,气动实验专家。该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徐性初:精密机床设计及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崔占峰,化工学院毕业,英国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细胞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李琳,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英国华威大学教授,激光加工中心主任,2013年荣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陈国庆:现任内蒙古大学校长,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内蒙古数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青联副主席。
卢伟光,船舶工程学院毕业,创立安信地板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
赵树丛,管理学院毕业,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王兆国,曾在管理学院学习,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福建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主任。

4. 西南联大存在多少年啊,由哪几个学校组成的,校长是谁

一、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8月建立,到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

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有三位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

(4)牛津大学第一位中国教授扩展阅读

西南联大的成就令国际瞩目

西南联大虽然物质条件极为困窘,但各系学人始终关注国际前沿的学术进展和教育改革,办学水准和成绩亦举世瞩目。1939年,陈寅恪获选为首位牛津大学华籍讲座教授(未就任)。不久后,牛津大学的知名学者休斯,亦不远万里到西南联大访学,并长时间地求教于陈寅恪的学生、当时年仅30来岁的少壮派教授邵循正。

从剑桥大学来访的李约瑟,到中国后为西南联大极高的办学水准而惊异。西南联大不仅在中国学研究方面遥遥领先,数理、地学等学科也是全球瞩目。物理主要得益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基础,它曾是当时中国“最接近国际水平、最有望启渥未来大师的摇篮”,系中的吴有训、赵忠尧都曾作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果不其然,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即出自西南联大物理系。

截止1965年,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裔人士有6位,其中4人曾在西南联大求学或任教,分别是陈省身、林家翘、李政道和杨振宁;还有一位是清华校友赵忠尧的爱徒吴健雄。

5. 大连理工大学怎么样

还不错,中国的二流大学。细分应该是第四档次的。

6. 内蒙古工业大学的知名校友

崔占峰,1982年获内蒙古工学院化工系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第一位华人教授。牛津大学近代办学史上第一位华人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牛津大学组织工程与生物处理工程中心主任
李永旺,山西煤炭化学所研究员、合成油公司总经理,中国科学院煤转油项目首席科学家
林东鲁,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陈树清,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贺恭,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焦开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王 刚,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树清,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进禄,中核集团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原202厂厂长、党委书记
邢云,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荣天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书记

热点内容
清华大学评副教授的难吗 发布:2025-10-05 00:09:03 浏览:955
给老师送礼大学考试前老师让我去找我一趟 发布:2025-10-05 00:08:55 浏览:241
华东理工大学房鼎业教授 发布:2025-10-04 23:54:48 浏览:1000
苏州大学考研数学真题 发布:2025-10-04 23:52:17 浏览:581
清华大学女神老师 发布:2025-10-04 23:28:05 浏览:324
东北大学自动化考研真题 发布:2025-10-04 23:27:12 浏览:828
大学生公务员待遇 发布:2025-10-04 23:26:30 浏览:804
70年代大学老师 发布:2025-10-04 23:11:50 浏览:856
医学研究生导师会给学生钱吗 发布:2025-10-04 22:58:17 浏览:659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 发布:2025-10-04 22:55:43 浏览: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