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大学老师
『壹』 七十年代之前 没有上大学就当小学教师
不用说70年代之前了,90年代左右,小学教师也是初中毕业就考的,不需要上大学。当时小学老师只要初中师范毕业就行了。初中代课老师基本都是高中毕业的。
『贰』 柳克俊的人物生平
柳克俊,1933年11月26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5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电机系。在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氛围熏陶和老师们的培养下,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发展。1953年毕业时被钟士模教授录取为研究生。随着教学深入,清华大学引进了苏联专家。由于苏联专家调动,柳克俊随苏联专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读研究生。为了能流利地跟苏联专家对话,学校要求必须在两个月内掌握俄语。于是,他夜以继日地学习俄语,俄语过关了,他成为苏联专家的得力助手。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研究生毕业,按原计划应返回清华大学建立自动化系,但是,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地理位置在哈尔滨故民间简称哈军工)急需高科技人才,部队把他调到哈军工海军系建设指挥仪专业。他积极投入到海军系的建设工作中。1957 年他以秘书、翻译、海军团员的身份随中国军事院校代表团出访苏联、波兰、捷克等国,通过参观访问,进一步激发了他科技强国、强军的决心。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口的机电解算装置非常昂贵。他在很快掌握这些军事装置的同时,思考如何把算盘的工作原理用电子器件去自动完成。1956年底,他提出军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设计方案,立即得到各级首长的赞成和支持,并被任命为该技术的负责人。经过奋战,1958年9月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军用电子数字计算机——“901”,为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打下基础。
60年代初,哈军工进行学科调整,成立计算机系和计算机研究所,柳克俊是该部门的技术骨干。70年代哈军工南迁湖南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后改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柳克俊继续从事计算机研究,积极推进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同时,在系统工程领域进行开拓,参与创建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为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在我国、我军的推广和应用作出了贡献。
1984年,柳克俊调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任总工程师。海军成立指挥自动化领导小组,他担任该小组副组长、总工程师。在此后10多年中柳克俊为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工作着,积极推动和开展了海军指挥自动化工程。他参与创立了该中心硕士研究生点、联合博士研究生点。他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始终站在这个领域的前沿,不断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柳克俊身兼多职,他是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至第六届常务理事、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军事运筹学》等杂志编委,国杰老教授科技开发研究院项目主管和信息与系统工程咨询开发研究所领导。他一直在教育战线、科技战线上耕耘着。
『叁』 钱青的主要经历
求学经历:
1950-53: 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大学本科 生物系毕业
1957-58: 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副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
1981-84: 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哲学博士学位
历任教学岗位:
1958-1978: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讲师1979-1985: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1985-87 :北京大学英语系任职
1986年始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93:外交学院英语系任职
钱青教授还分别在河南大学外语系、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南师大、北师大、川大、长沙铁道学院做过英文讲座以及各类行政与学术活动
2005年1月31日 光荣退休,反聘担任兼职教授,仍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历任主要职务:
1985--2002: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英美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负责人
1986至今:《外国文学》编辑部编委
1991至2004: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2至2005:国际大学教授协会(IAUPE)会员
此外,90年代后期兼任国家教委评全国博士点、硕士点的通信评议员、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会的评委、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委等职
主要行政活动:
1993-97年全国政协委员
1993-2002全国人大代表
获奖情况:
1981-82:获得美国女大学生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AAUW)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的埃塞尔·巴伯奖学金
1982-84:获得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的奖学金(注:1994年赴法国,1998年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往返机票均由该基金会慷慨承担)
1986:荣获国务院人事部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1987.7:获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的奖学金,参加剑桥会议并在大英图书馆做研究
1988年秋:被邀请为《薇拉·凯瑟通讯》1988年秋期文学专刊的特邀编辑
1990.9-91.8:获富布赖特学者奖学金,在美国布朗大学及芝加哥大学进行科研
1992.7-8月: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在意大利贝拉吉欧洛克菲勒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工作
1993年:评为全国先进教师;
1988,1993,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师
1998.3-8月:获英国剑桥大学 Clare Hall 学院的基金会奖学金及中英奖学金基金会部分奖学金,在Clare Hall(Cambridge)研究19世纪英国作家特罗落普和乔治·艾略特
2002.1—2002.2: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在意大利贝拉吉欧洛克菲勒研究中心完成关于当代美国作家的文章
海外学术经历:
除了国内会议以外,钱青也也参加了许多高级别的国外国际会议与学术报告。
1983年5月 邀请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召开的第28届春季凯瑟会议上做英文发言 主题为《英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
1983年7月 凯瑟专题讨论会。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海斯丁学院
1987年7月 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在英国剑桥举行的当代作家作品研讨会,听取当代英国作家读自己作品选段并发言。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全部费用,并在大英图书馆做了两周研究。
1988年。在香港大学发言《七十年代的美国“微型小说“》,第6届国际会议,由香港大学提供全部费用
1994年7月巴黎召开的国际菲兹杰拉尔德海明威会议上的发言:《查里·威尔斯的三副面孔》。
递交发言稿:(tabled paper)《“往西`迈”与“换位子”中的英美文化冲突》
1995年7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大学英语教授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of English)(IAUPE)会议。
1996年9月。发言:《菲兹杰拉德在中国的地位》纪念菲兹杰拉德诞生100周年的国际会议。
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
1998年6月发言:《无法琢磨的内心:评“教授的住宅”中教授的男权主义思想》。薇拉· 凯瑟国际会议,美国新择西州,德鲁大学
2001年8月发言:《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状况》。国际大学英语教授协会的会议于德国班贝格举行
其他题目的演讲:
1998.6.23题目:《当代中国女小说家》。应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邀请,于纽约董事会总部。
2000年2月18日题目:《当代中国小说家与当代社会》。应南加州、查普曼大学邀请
其他活动
钱青教授在英格兰出身,其标准,优美动听的英式口音在英语教学界名闻遐迩。著名的北外英语语音学专家,央视语音顾问朱鑫茂教授早年便以钱青的英式口音为模仿对象。据朱教授称1980年老师钱青对他说: Now you sound like a young Englishman让他颇受鼓舞。
钱青曾经为很多国内出版的英语教材灌过唱片、录音带,如北大张祥宝、周善凤先生1985年编写的四卷《大学英语》教科书、许国璋先生的旧的大学英语教材等,70年代末在北京广播电台教英语,为期一年。
曾多次被邀请参加 与国内两大英语演讲比赛(另一个为cctv)之一的21 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当裁判。2002 年获邀请参加CCTV杯演讲比赛决赛当裁判。
近年给研究生开的课
英国维多利亚小说
目录学与研究方法
现代美国小说
当代美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