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名单

发布时间: 2021-02-14 22:44:47

⑴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导师问题

谢美然 谢美然,男,1963年11月出生,土家族,中共党员。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后),副教授
1985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吉首大学化学系,并留校工作。
1996年7月在湘潭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师从于邹薪禧教授。
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于林尚安院士和伍青教授。
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化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3年9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 研究领域 : 高分子分子设计与催化聚合、纳米高分子材料等。
在研项目有:
(1)光敏垫材料的研制(企业项目,参与),
(2)离子液体负载钌络合物催化环烯烃开环易位聚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3)梯度共聚物梯度结构的理论与实验表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
3. (代表性)科研成果 :
1 ) Polymer, 2003,44(4),923-929 2)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01, 22(8), 620-623 3) J.Polym.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1,39(16), 2799-28044) Macromol.Rapid Commun., 1999,20,167-169 5) J.Polym.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0,38,411-415 6) 高分子学报, 2001, (4), 526-531 7) 高分子学报,2000,(6),774-778 8) 高分子学报,2000,(6),779-782 9) 高分子学报,2000,(6),783-787 10)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282105 A 11)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226561 A

⑵ 华东师大有多少院士,化学系有多少啊

两院院士共9人,其中化学系2人
童庆禧(1935.10-),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湖北武汉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研究的专家之一。
薛永祺(1937.1.11-),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江苏张家港市人。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后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期间曾赴国外进行合作研究,为我国建立机载实用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先进的遥感手段,并推动了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先后研制成功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超光谱成像仪。在航空遥感器应用于水文、地质、考古、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开拓三维成像遥感新技术,提出将扫描光谱成像和激光扫描测距一体化,实现物地面控制点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学编码图像,特别适用于滩涂、沙漠、草原、岛屿等交通困难地域。
宋大祥(1935.5.9-),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
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东吴大学)生物系,1953-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研究生。1955年9月至1957年3月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系助教。1957年4月至1961年4月攻读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动物学会理事长、《动物学报》主编等职。1995年4月任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导。1999年1月至今,河北大学教授、博导,现为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到法、美、德、日、韩、南斯拉夫、荷兰和新加坡等国的大学、研究所、博物馆进行访问或合作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态环境学家,辽宁省辽阳市人。196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现为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名誉主任暨所长。兼任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胡和生(1928.6-),数学家,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南京。
1950年1月毕业于大夏大学数理系。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学当研究生,师从苏步青教授。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56年调至复旦大学任教。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研究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等问题,发展和改进了著名数学家E·嘉当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决了持续60多年的重要问题。对有质量规范场的存在性问题、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都取得难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撰有《孤粒子理论与应用》、《微分几何学》等专著。研究成果“经典规范场”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李瑞麟(1928.9-),化学合成专家。
1950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曾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甾体激素组组长,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药物发展室主任。曾受WHO资助以访问学者去英美两国访问考察、受美国北卡RTI研究所聘为顾问。现为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中国女用计划生育药物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陈子元1924.10.5,核农学家。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市。
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53年调浙江农学院任副教授兼化学教研室主任。1960年起兼任农业物理系副主任,1978年晋升教授。1979-1989年间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校长。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科学评议组组长、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分组召集人。现任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及浙江省核农学重点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名誉理事长,浙江省核学会荣誉理事长等。
徐僖(1921.1.16-),生于江苏南京。高分子材料学家。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0-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士学位;1947-1948年毕业于美国李海大学化工系,获科学硕士学位。1945年在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任助教;1946-194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任讲师;1950-1953年受聘重庆大学化工系副教授;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西南地区自己设计、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第一个塑料工厂重庆塑料厂的副厂长、总工程师;1953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塑料工学专业。1954-1981年在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任系主任、副校长、教授。1960年撰写、出版了我国工科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
唐崇惕(1929.11.26-),寄生虫学家,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福建福州人。
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生物系。
汪品先(1936.11-),海洋地质与微体古生物学家。江苏苏州人。
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之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到1972年。现为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

⑶ 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名单

你到南京大学化学系的官网查询啊,

那里面有信息,

但是涉及隐私的问题是不会有的。

⑷ 华师大的化学系

我也是学化学的,化学分很多的类别,包括有机化学,有色金属,含能材料,催化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推进剂等等。你考华师大的化学系,毕业后不一定非得当老师,可以干化工一类的工作,其实学化学的就业面很宽的,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将来想从事化学的什么工作就看你本科的时候怎么选了。说实话总体上师范类的化学系不如理工类的化学系。师范类偏理论多一些,理工类学校偏工科多一些。
有问题咱们在交流。顺便说一下我学的是含能材料。

⑸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导师联系方式

每个院都有自己的网站,上网络搜,网站里面的教室名录里有该系所有老师,大部分人会留下联系方式

⑹ 我报考了华师大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想知道那个专业有哪些导师,怎么找得到这些信息呢

我就是华东师大的这个专业的,你那个学校的?

⑺ 华东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东师范大学不仅仅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还培养过许多人才,这些名人活跃在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先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央视一姐——董卿。她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她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曾经多次主持过央视春晚,和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她的优雅被大家所喜爱。

华东师范大学之所以走出这么多名人,与它的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华师大以陶冶品性、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导向,将崇尚真理、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以民族振兴为己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卓越人才。


还有创造条件,努力使具有特殊潜质和突出才能的优秀学生,在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能够更快达到更高发展水平,在各自领域展现才华,成为各个领域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华师大的名人还有很多,母校都因他们而感到骄傲!

⑻ 华东师大有多少院士,化学系有多少院士

两院院士共9人,其中化学系2人 童庆禧(1935.10-),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湖北武汉人。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 我国最早从事遥感研究的专家之一。 薛永祺(1937.1.11-),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 江苏张家港市人。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后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 期间曾赴国外进行合作研究, 为我国建立机载实用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先进的遥感手段, 并推动了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先后研制成功多光谱扫描仪、 成像光谱仪、超光谱成像仪。在航空遥感器应用于水文、地质、 考古、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开拓三维成像遥感新技术, 提出将扫描光谱成像和激光扫描测距一体化, 实现物地面控制点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学编码图像, 特别适用于滩涂、沙漠、草原、岛屿等交通困难地域。 宋大祥(1935.5.9-),蛛形学与无脊椎动物学家, 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 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东吴大学)生物系,1953- 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研究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3月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系助教。 1957年4月至1961年4月攻读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 壳动物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动物学会理事长、《动物学报》主编等职。 1995年4月任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导。 1999年1月至今,河北大学教授、博导, 现为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到法、美、德、 日、韩、南斯拉夫、荷兰和新加坡等国的大学、研究所、 博物馆进行访问或合作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态环境学家,辽宁省辽阳市人。 196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 现为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暨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名誉主任暨所长。兼任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讲座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 胡和生(1928.6-),数学家,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南京。 1950年1月毕业于大夏大学数理系。 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学当研究生, 师从苏步青教授。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1956年调至复旦大学任教。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研究超曲面的变形理论、 常曲率空间的特征等问题,发展和改进了著名数学家E· 嘉当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 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 解决了持续60多年的重要问题。对有质量规范场的存在性问题、 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都取得难度大、 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调和映照的研究中, 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撰有《孤粒子理论与应用》、《 微分几何学》等专著。研究成果“经典规范场” 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李瑞麟(1928.9-),化学合成专家。 1950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 曾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甾体激素组组长,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药物发展室主任。 曾受WHO资助以访问学者去英美两国访问考察、 受美国北卡RTI研究所聘为顾问。 现为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是中国女用计划生育药物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陈子元1924.10.5,核农学家。祖籍浙江鄞县, 生于上海市。 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大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任教。 1953年调浙江农学院任副教授兼化学教研室主任。 1960年起兼任农业物理系副主任,1978年晋升教授。 1979-1989年间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校长。 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科学评议组组长、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分组召集人。 现任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农业部及浙江省核农学重点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中国原子能农学会 名誉理事长,浙江省核学会荣誉理事长等。 徐僖(1921.1.16-),生于江苏南京。高分子材料学家。 我国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0-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士学位; 1947-1948年毕业于美国李海大学化工系, 获科学硕士学位。1945年在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任助教; 1946-194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任讲师;1950- 1953年受聘重庆大学化工系副教授;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西南地区自己设计、 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第一个塑料工厂重庆塑料厂的副厂长 、总工程师;1953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塑料工学专业。 1954-1981年在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任系主任、 副校长、教授。1960年撰写、 出版了我国工科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 唐崇惕(1929.11.26-),寄生虫学家, 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福建福州人。 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生物系。 汪品先(1936.11-),海洋地质与微体古生物学家。 江苏苏州人。 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 之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到1972年。 现为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

求采纳

⑼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著名的女教授是谁

不错,有钱。就是忙点

热点内容
悲惨大学生活全文阅读 发布:2025-08-03 09:17:26 浏览:804
西电本科生科研经历 发布:2025-08-03 09:10:34 浏览:865
大学生改名字麻烦吗 发布:2025-08-03 09:04:53 浏览:597
荷兰大学开学时间 发布:2025-08-03 08:44:49 浏览:838
大学生在学校开什么店 发布:2025-08-03 08:27:06 浏览:242
香港大学教授茶道 发布:2025-08-03 08:25:24 浏览:207
武汉大学同学名单 发布:2025-08-03 08:14:29 浏览:736
大学选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的开篇词 发布:2025-08-03 08:09:21 浏览:965
贾小华教授武汉大学千人 发布:2025-08-03 08:00:08 浏览:150
李正栓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8-03 07:53:55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