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二级教授
Ⅰ 重庆交通大学的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在哪里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第一办公楼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车辆工程、机械电子与自动化三个系,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重庆市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重庆市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本科2813人,研究生233人。确立了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六个特色方向:现代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工程机械性能及运用、新能源汽车与技术、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交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机电系统智能化技术。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副高)29人,博士47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共13人,中国汽车工程领域的首位院士郭孔辉教授等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被聘为我院兼职教授。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技成果突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拥有“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拥有3个实验中心,实验室设备18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达5000平米,其中轨道交通车辆实验室为市级重点实验室,交通装备制造与工程实训中心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先后与长安集团、重庆机床集团等单位建立了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与重庆市其它高校和企业联合组建了“工业装备制造基地”和“重庆市船舶工业产学研联盟”,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奖励20余项,有20余项学生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连续12年超过90%。
学院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组建了“重庆市船舶工业产学研联盟”、“长安集团公司‘3+1’人才培养计划”等,并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美国凯特林大学、日本琦玉工业大学、德国英飞凌公司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机制。
Ⅱ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条件是什么,
只需要发一篇文章,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就可以的。
重庆交通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11月,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为建设大西南,创建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川藏公路筑路指挥部政委的穰明德任首任校长。2006年,学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1]
学校由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及大坪分部(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组成。学校占地面积3120亩(20800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9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00余台(套)。[2]
学校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2个自主设置学科),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7个自主设置学科)。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科)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含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926人,专任教师1412人,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有11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涵盖39个二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市级特色专业及9个校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Ⅲ 重庆交通大学的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2个自主设置学科),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7个自主设置学科)。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含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涵盖39个二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市级特色专业及9个校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重点学科
“十二五”期间,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涵盖39个二级学科),涉及3个学科门类。 门类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备注 工学0801 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4 土木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法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学位
截止2013年7月,学校拥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工商管理、软件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2个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和7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及实践研究、交通电气装备及控制、土木工程安全与环境、基础设施管养工程、空间数据应用及云计算、道路安全理论与技术、交通运输经济),涉及4个学科门类。 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备注 法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305Z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及实践研究自设理学0705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工学0801力学* 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080102 固体力学 080103 流体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802机械工程*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0802Z1 交通电气装备及控制 自设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3 系统工程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4土木工程* 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结构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405 防灾减灾防护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4Z1 土木工程安全与环境 自设0814Z2 基础设施管养工程 自设0815水利工程*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6Z1 空间数据应用及云计算 自设0823交通运输工程*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823Z1 道路安全理论与技术 自设0823Z2 交通运输经济 自设0835软件工程* 083500 软件工程** 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博士学位
截止2013年7月,学校有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11个目录内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道路安全理论与技术、交通运输经济),涉及2个学科门类。 门类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备注 工学0814土木工程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815水利工程*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23交通运输工程*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823Z1 道路安全理论与技术 自设0823Z2 交通运输经济 自设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注:标注*为一级学科授权点,标注**表示该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内人数逐年不断增加,为学校创造高水平研究成果、拓展学术领域、扩大学术交流提供活力,推动学校产、学、研的不断结合。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道路与桥梁实验教学中心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航海实验教学中心
水利水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与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实训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岩土与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初期,学校便开始派遣出国留学生,随着学校的的不断发展,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先后公派赴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挪威、瑞士、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留学及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考察访问、合作研究、援外工程等各类出国人员数百人次。学校与美国堪萨斯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等校签订有校际交流协议。
学校自2004年开始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几年间接收了来自美国、比利时、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贝宁、刚果(布)等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留学生教育体系完善,教学质量得到广泛认可,管理体制健全。学校成立了“留学生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留学生可申请 “孔子学院奖学金”、“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重庆交通大学外国留学生校长奖学金”等奖学金。学校配备留学生公寓由专人管理,设施齐备,安全方便。
1987年学校开始聘请长期外国文教专家,迄今已聘50余人次。邀请短期讲学专家近130余人次,聘请10名外籍学者为我校名誉教授。学校接受了美籍华人张剑潭先生、日籍华人宋永琨教授的专业书籍、期刊等数千册,定期接受德国港口工程协会赠送的专业期刊。
2009年3月25日学校首个孔子学院在贝宁科特努揭牌。国家汉办正式同意重庆交通大学与非洲贝宁共和国阿波美卡拉维大学共建孔子学院。3月25日,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在阿波美-卡拉维大学校园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和贝宁共和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部长阿比约拉为孔子学院揭牌。
2011年3月15日学校成立国际学院。
Ⅳ 请问下重庆交通大学好还是湖北大学好啊..急!!
这么说吧,交大的几个专业非常的好
土木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特别是桥梁专业),内十大容桥梁人物有5个在这儿毕业!另外就是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是这个领域的老七所!另外测绘航海机械的就业也非常的好,但是由于工科很累。
学校的校园比较小,新校区要到2011年才能使用
湖北大学毕竟总体实力强,中文,新闻,历史,数学,哲学,旅游管理,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等都是很棒专业。
就看你选择学什么了
我对湖北大学不是很了解
Ⅳ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的师资力量
王昌贤 男,生于1955年10月,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1981年在中国矿业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先后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3年,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工程学院任教;1993年至1994年,英国NOTTINGHAM大学进修;1994年至1998年,重庆大学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二级学院副院长,1998年至2003年,任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重庆市教委学位与研究生处处长;2003年10月至今,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协助校长分管学校学科、科研、研究生等工作。主讲过地质学基础、矿床勘探及水文地质、矿井地质、构造地质、岩石与矿物学、矿床学等课程;出版专著、教材、译著各一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研项目8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吴宋仁 男,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港航工程专业,教授,加拿大高级访问学者,交通部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编“港航工程模型试验 ”、“ 海岸动力学”( “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主持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波浪对于系泊船舶荷载的数学模型” 、 “格型板桩码头施工期防浪措施试验研究”、“云南澜沧江曼厅沙坝整治优化试验研究”、“21 世纪交通主干专业设置与培养” 。
刘传源 男,1944 年1月生,教授。重庆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长期从事港口工程的教学、科研及生产设计工作。参加编写了国家教委重点教材《港口规划与布置》、交通部统编教材《港口总体布置》、主编了《港口吞吐量预测及投资评价》选修课教材,曾多次参加部颁标准《河港总体及装卸工艺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河港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写修订,主持了国家教委教育科学重点项目“面向 21 世纪港口航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项工程设计,重庆市渝中区长江滨江路护岸岸壁项目获 1996 年重庆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重庆市首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陈洪凯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一级岗教授。1993年破格提升讲师、1995年破格提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提升教授。从事地表过程动力学研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市名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国际著名WSEAS(科学与工程学会)学术团队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防治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基及边坡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重庆市地质矿业协会环境地质专委会委员、《科学中国人》、《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及《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2007年国际地质与地震科学学术会议(斯洛文尼亚)组委会成员、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岩土与地质工程系主任。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生14名,出版专著5部,累计发表论文146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EI收录14篇、CSA收录1篇、ISTP收录1篇;获得专利6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王平义 男,1964年5月生,1993 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河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001~2002年公派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访问学者。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水利工程教授级咨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港口及航道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航道整治理论及技术、枢纽通航及水工水力学、河流泥沙数学模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等。主持或主研国家、部、省、市等科研项目 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科技专著4部、交通部标准规范1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6 篇。
彭 凯 男,1957 年10 月生,1989 年7 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工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自1982 年以来,在河流泥沙起动、河流泥沙数学模型、航道整治及水电工程实体模型试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参加的项目有2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在多种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许锡宾 男,教授,丹麦技术大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重庆市港航学会会长,重庆市“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 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评估专家、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监督专家、重庆市水运工程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1994 年受国家教委委派赴挪威科技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2005年赴丹麦技术大学作访问学者和留学。主要从事港口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勘测设计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四川省科委、重庆市科委等26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岩土工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建筑结构学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港口工程》以及《水运工程》等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EI收录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周华君 男,1962年10月出生,1992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港航治理专业,博士,教授,重庆水利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了2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主要研究领域:河口海岸动力学,航道整治技术,河流及海岸工程数值模拟。
张智洪 男,1942年10月生,1996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水利系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专长:港口水工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工程项目管理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篇,主编交通行业教材一部,主持、参与完成科研项目七项,获省部级一、二等奖各一项。
Ⅵ 重庆交通大学怎么样是国家211工程大学吗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工科类普通本科院校,拥有共3个最好专业(特色专业)。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可以说是重庆交通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他的专业比较一般。
就业率还不错,毕业后工作的地方很多,比如交通局,交管所或其他交通建筑之类的单位,每个专业的人就业的方向也不同。
学校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部市共建,交通特色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51年11月,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为建设大西南,创建了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川藏公路筑路指挥部政委的穰明德任首任校长。2006年,学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由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及大坪分部(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组成。学校占地面积3120亩(20800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9万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00余台(套)。
学校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2个自主设置学科),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7个自主设置学科)。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含本科专业及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学校按照“稳定与优化工科,强化经管与理科,扶持人文与社会学科”的专业建设思路,以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群,
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符合的专业结构与布局。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涵盖39个二级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市级特色专业及9个校级
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紧贴需求,设置并重点建设了新办专业,新办专业均具有学科基础,大部分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学条件好,师资充足,教学质量
有保证,学生满意。
Ⅶ 华东交通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比怎样
二者各有各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对比:
1、师资队伍
华东交通大学:
截至2020年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副教授59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双千计划”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170余人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创新团队。
重庆交通大学: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高级职称7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交通运输部“十百千人才工程”、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120余人次。聘有包括王光谦、郑皆连、孟凡超等两院院士、知名企业家、工程大师等150余位特聘或兼职教授。
2、院系现状
华东交通大学:
截至2018年1月,学校共有18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
重庆交通大学: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开办62个普通本科专业。
(7)重庆交通大学二级教授扩展阅读:
华东交通大学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2个;
11个专业学位类别,为硕士学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单位;有3个“十三五”江西省“一流学科”,8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含高水平学科、示范性硕士点),4个学科获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