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东北大学于海教授咋样

东北大学于海教授咋样

发布时间: 2021-02-15 22:02:23

❶ 东北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哪个好一些

都是一本。都是好学校,东北大学曾经张学良是校长,现在一样很棒,很好!大连海事大学在海事类方面全国前列,甚至世界知名的海事大学.

❷ 东北大学有几位院士

[闻邦椿]

[邱竹贤]

[方肇伦]

[张嗣瀛]

[陆钟武]

[柴天佑]

[王国栋]

一共7位

闻邦椿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男,汉族,1930年9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IFToMM(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兼职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创立了振动学与机器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振动利用工程学"。发表专著和合著6部、论文250余篇,专著《振动机械的理论及应用》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科研组同志一起研制成功十多种新型振动机械和工程机械,获国际奖两项,国家级奖3项,省、部、委级奖10项,为国家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指导的和联合指导的研究生有30名取得了硕士学位,有16名取得了博士学位。组织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该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席。曾应邀去日、澳、德等十多个国家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过20余次学术报告,宣读论文40余篇。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83年被评为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

邱竹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男,1921年5月出生,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北大学教授。他致力于铝冶金及融盐电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融盐湿润、融盐渗透、阳极效应和金属雾生成等均有新发现,形成了融盐界面现象及界面反应新学科。总结了节省电能的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建设和发展我国铝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40年来,他单独或合作撰写轻金属冶金方面的论文150余篇,单独撰写的专著有《铝冶金物理化学》和《预焙槽炼铝》两本,合作撰写的有教材《铝电解》等三本,合作翻译的有《冶金热化学》等七本,其中,《铝冶金物理化学》一书能够把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铝冶金的生产初中联系此书成为一本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专著。他和他的同事先后于1989年和1990年得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金属溶解和电流效率研究)和一等奖(铝电解中的界面现象和界面反应研究)以及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铝电解中若干物理化学问题的研究)。邱竹贤参加了大型电解槽的试制工作,经过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鉴定,电流效率达到90%,电耗率降低到13500千瓦/吨铝,该课题获有色工业总公司一等奖。此种槽型在扶顺铝厂和包头铝厂得到推广应用。

方肇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
1934年8月16日出生于天津市。195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研、副所长、研究员。现任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流动注射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分析化学期刊J.Analytical Atomic,Spectrometry, Talanta,Analytica Chemica Acta,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J.Em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和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国内《分析化学》等十余种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
自1977年以来方肇伦教授为流动注射分析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84年以来曾有五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取得多项重要成就。他当前的研究领域包括流动分析、原子光谱分析及微芯片上的微流控分析及其联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在顺序注射—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分析,智能化流动光度分析系统,微流控分析芯片及流动分析在生物过程分析中的应用。自1995年以来,以他为首的研究集体在微流控芯片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并在该领域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的资助。

张嗣瀛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汉族,山东省章丘县人,1925年4月5日生。1948年8月武汉大学毕业,1949年10月到东北大学任教。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自动控制理论。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在自动控制理论的稳定性理论、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等方面,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微分对策》,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参加"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国家和冶金部的奖励。以"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的研究"等为题的研究成果均获国家教委的奖励。
现为博士生讲授"微分几何方法"等两门课。已培养博士21人,硕士30余人,博士后2人。1981年以后分别任《控制与决策》等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1983年任《中国大网络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编委兼控制理论分支主编。1985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7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部、省、市劳动模范或特等劳动模范,1990年被评为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陆钟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男,汉族,1929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班。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至1991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86年任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领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炉改为内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结束了各地的争论,使各厂明确了措施。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编写或参编10多种专著和教材,撰写了100多篇论文。
任院长期间,贯彻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并获准试办研究生院。主持制定了学院2000年的发展纲要,提出办学"六大要素"的概念。确立既为冶金工业服务,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院校办学经验。提出创办科技开发区和建设"大学科学园"的建议,被沈阳市政府采纳实施。

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院士,国际知名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专家,1985年获工学博士,并留东北大学任教;1988年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被晋升为教授,1990年为博士生导师。
现为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局成员及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1996-1999),任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柴天佑教授长期以来从事智能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高技术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企业重大自动化工程等30余项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产生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针对常规解耦控制理论与方法难于对具有不确定性的多变量强耦合的复杂工业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难题,他首先在国际上提出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的研究方向,打破传统解耦控制思想,提出了基于控制器设计与直接对闭环系统解耦相结合的在线解耦控制策略, 系统地提出了20余种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算法,建立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结合电力、冶金等行业的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参数时变、生产条件与运行工况变化大、常规控制系统难于投入运行的复杂工业过程开展了应用研究,将所提出的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成功应用于冶金多段加热炉、余热锅炉、合金钢棒材连轧机立式活套、大型风洞、化工精馏塔等,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该项成果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0篇,被EI收录37篇,经SCI检索被引用38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在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下出版了“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及应用”专著。该成果获得2002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他带领课题组将自适应解耦控制方法与智能控制、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相结合,研发了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系统并应用国产2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进口3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机炉协调等复杂工业过程,解决了由于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参数时变、运行工况变化频繁等综合复杂特性,使得常规控制系统不能投入自动运行,造成能耗高,污染严重这一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得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变量智能解耦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被评为199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他提出了建模与控制相集成的以综合生产指标为目标的复杂工业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方法。他率领课题组针对我国矿山资源品位低,采、选、冶生产过程复杂,关键工艺参数等难于在线连续测量、工况多变、运行环境恶劣、难于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的难题,提出选矿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技术及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全局解决方案,研发了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成功应用于辽宁排山楼金矿,酒钢集团选矿厂等企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该项成果的论文应邀两次在IFAC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金矿选矿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获1999年国家经贸委黄金科技进步特等奖,“金矿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被控对象特性不确定、非最小相位和开环不稳定、具有各种干扰、未建模动态、执行机构出现故障、输出不可测、大检测采样周期与小控制周期不匹配、强非线性等复杂工业过程难于实现自动控制的难题,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适于复杂工业过程的随机自适应、前馈自适应、鲁棒自适应、容错自适应、推理自适应、自整定PID、非线性自适应等20余种控制算法,建立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上述成果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甲类)。他领导研究小组结合复杂工业过程开展工业研究,将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想结合,提出了适合复杂工业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并结合抚钢的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四位一体合金钢棒材新流程生产线的建设工程,提出了带有非线性自适应补偿的活套解耦控制技术等关键自动化技术,保证了我国第一条合金钢棒材生产线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获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被SCI检索收录38篇,EI检索收录170篇,在国际重要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ISTP收录76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8项。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应邀到国外20余所大学讲学,主持国际会议6次。创建了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并使之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了一批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其中共有9名博士后出站,40余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百余名硕士生获得硕士学位。培养建设了一支年轻的研究与开发队伍,有的成为自动化研究中心的学术骨干,有的成为东大自动化公司的技术骨干。他领导的东大自动化公司被评为国家863高技术计划产业化基地,辽宁省十佳校办企业。
他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善于合作,勇于创新,为我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和我国工业自动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国栋,男,1942年10月生,辽宁大连市人。现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国栋院士主要从事钢铁材料轧制的理论、工艺、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在板形理论和板形控制、热轧板带组织和性能的预测与控制、塑性加工理论与有限元方法、轧制过程的人工智能优化、板带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对轧制理论发展和轧制技术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
承担国家的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项目(863)、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所发表的论文被SCI、EI收录200余篇次,专著4部,合作完成译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担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轧制理论及新技术开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王国栋院士主要学术成就:
在超级钢的研究中,提出晶粒适度细化、复合强化等学术思想,解决了提高材料抗拉强度、降低屈强比和在现有轧机上生产超级钢两个关键问题,完成了板材、棒线材生产工艺制定、原型钢研制、热轧超级钢轧制、产品工业应用等系统研究工作。在一批热轧带钢连轧机和棒线材连轧机批量工业生产超级钢,在汽车和建筑等部门推广使用。相关成果“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集成和开发了大型中厚板轧机控轧控冷、中厚板轧制钢材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中厚板生产线自动控制等技术,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中厚板核心轧制技术,闯出了大型中厚板轧机实现国产化的新路,相关成果已经在首钢、南钢等中厚板厂的新建和改造中得到应用。相关成果“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制”获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组织性能预测、有限元等方法,建立连轧过程数模开发工具和模型参数调优工具,利用轧制过程得到的海量信息,进行轧制过程优化与数模调优。提出将“变形参数调优”、“组织性能参数调优”和“人工智能调优”三种方法融为一体进行轧制过程优化的创新思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轧制过程智能优化理论体系和实用方法;将上述理论成果应用于宝钢、抚钢、本钢等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相关成果 “板带钢轧制过程的智能优化与数模调优”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国栋院士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勇于开拓,深入实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博士36人,硕士34人。在1996-2004年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正确把握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带领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了凝聚团队、深入现场、躬行实践、争创一流的实验室特色,成为促进我国轧制技术发展和钢铁工业进步的有生力量,在我国轧制领域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影响。

❸ 东北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东北大学的老师们个个都是很厉害的,因为我是国贸专业的,所以我就给楼主安利一些必蹭的国贸专业课

1,刘文龙老师。强烈安利刘文龙老师的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这个课,我真心地想对各位说,想学实务的请蹭爆它!我们专业的大宝贝——刘文龙老师,他是从商人转型成为老师的,做生意失败过也成功过,那经验贼多,跟他学做生意那绝对没错了。每次他的课,座无虚席,很多别的专业的人也会来蹭课,那火爆的场面大家可自行脑补。

楼主要是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小窗我哦。

❹ 东北财经大学总体水平怎么样求大神帮助

三、对外合作办学 东北财经大学于1994年就开始提出并启动国际合作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学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和国内外的教学资源,逐步实现教学语言国际化、教材选用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生来源国际化、教师资源国际化、教学管理方式国际化。近3年来,学校接待国外来访团组82个,邀请长短期外国专家学者100余人来校任教或讲学,先后派出200余人到国外友好大学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53所高校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在10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上6个国家的9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16个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项目,派出学生107人。 历经建校5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东北财经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日益明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科体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不断充实,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成果不断增加,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十年来,东北财大在辽宁省的招生录取线一直高居全省高校前3名,2002年、2005年位居全省高校之首。 友好学校 [编辑本段] 90年代后,我校与世界上24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 澳大利亚:高登理工学院 丹麦:奥旦斯商学院 德国:安浩特大学、柏林经济技术学院、马格德堡大学、美茵兹大学 俄罗斯: 莫斯科财政大学圣彼德堡财经大学 芬兰:土尔库理工学院 韩国:国民大学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 美国:玛瑞迪斯学院、约翰逊威尔士大学、苏必利尔湖州立大学、席勒大学瑞士分校、特拉华大学、普度大学 日本:九州国际大学、小樽商科大学、一桥大学、立命馆大学、金泽经济大学 瑞士:里兹酒店联合管理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获奖情况 [编辑本段] 东北财经大学通过独具特色的课外教学、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1997年被评为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辽宁省“文明校园”,1998年被评为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再次获评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东北财经大学还是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建设基地之一。学校女子篮球队曾代表中国参加第1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取得第十一名的好成绩,在全国大运会及省、市高校篮球赛上多次获得冠、亚、季军;学校男子足球队曾连续四届获得中国大学生男子足球赛总决赛冠军,并获首届“飞利浦”中国大学生男子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和第二、三届联赛总决赛亚军以及亚太大学生足球邀请赛亚军;学校男子篮球队曾获大运会男篮比赛季军及省、市大学生篮球赛冠军;学校田径队曾获亚洲大学生田径邀请赛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及女子团体总分第一、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和女子团体总分第一、男子团体总分第四名;学校田径运动员曾获全运会1 500米冠军;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曾三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并因运动成绩优异而受到辽宁省教育行政部门的嘉奖。 东北财经大学在组织参加的各级各类文艺比赛中成绩优异,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500强”,这是教育部近20年来首次在全国大中小学(含各类民办学校)及各类艺术团体中进行的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评选活动。1998年及2000年,中央电视台和东北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纪念“五·四”“青春同路人”大型演唱会和“同一首歌”——走进校园大型广场晚会,演出实况通过中央电视台第一、第三、第八套节目向全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播出。香港凤凰卫视台拍摄了反映学校师生、校风校貌的专题片,向东南亚各国播出 备注 [编辑本段] :东财人最崇尚“自由”,在犹如自家后花园的“菜园”内, 知时知尚的“冬菜”人筑建着自己最最美丽的梦想。 屹立的之远楼天天都在上演“大学生自习曲”,伟岸的科学报告厅是学术的殿堂,矗立的体育馆无数明星在这里舞蹈歌唱,欧式的梅园AB座又在上映着哪场电影或者激辩。怀念曾经的若兰,若竹...那是多么温馨的寝室。怀念美广的小锅仔--两个人一起享用是多么的幸福,还有人山人海的美食服务中心.... 如今的知书园才是我们的生活基地,有“努波尔小站”帮你找到小资情调,也有“巴洛克”的时尚发型,还有忘不了的“咱家饺子”、新疆大盘鸡、蓉香园的“红油里脊、番茄牛腩锅仔”...等等,可惜现在没了叱咤梁苑的夫妻灌饼,没了让全大连人都无限神往的东财东门黑石礁小吃.... 东财人还有个老爷爷,他总是风雨无阻地在天桥下为同学们预报天气,还送来各样的报纸杂志,我们都很爱他。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九。) 公交线路 [编辑本段] 西门: 10、23、33、901、507、533路 东北财经大学站 22路 弘基书香园站 北门: 22、33、533路 尖山街站 528路 西沟站 东门: 23、28、202、406、523、528、801、901、531路 黑石礁站

❺ 东北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哪个好

不能单纯的说哪个学校好与不好 要具体到某个专业的对比才有意义

东北大学的优势学科:冶金、材料、控制、机械、计算机、采矿、管理等学科

大连海事的优势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信息与通信、法学、计算机、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❻ 东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说到东北大学历史名人,大多数第一想到的上世纪叱咤风云的人物,比如少帅张学良,还有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张学良就不用多说,他27岁任职东北大学校长,可以说早期的东北大学是因为他而发展壮大的,这是东北大学历史上一段非常辉煌的岁月。

对于很多狂热球迷来说,值得一说的还有辽宁男篮的郭艾伦。郭艾伦,被誉为天才控卫,201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是中国新一代的篮球运动员翘楚,他毕业于东北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主攻篮球,这“亚洲第一控卫”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还有CBA的杨鸣,是辽宁药都本溪男篮队长,在场上担任后卫的位置,同样毕业于东北大学,除此之外还有贺天举,刘志轩,廉明和李晓旭等等。

东北大学的名人我认为更多的“名”在于:每说到这样一个人,不仅仅想到他本身的成就,更是他背后所象征着的那一段历史。而历史,恰恰就是一个大学继往开来的动力。

❼ 东北大学到底怎么样,好不好,全国什么档次

东北大学不错,整体实力如下:
近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隆重推出《2016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咨询报告》,发布了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东北大学有23个本科专业进入前20强(其中有10个专业进入前10强),12个专业类获得前20强。在工科学科门类的865个高校排名中,东北大学名列第17位。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先后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8日,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大建有中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设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有177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博士研究生3730人,硕士研究生10362人,普通本科生29804人,外国留学生1408人。

❽ 就读于东北大学是怎样的

我在里面玩了两天,环境不错,伙食也不错

❾ 大连海事大学有哪些知名教授

大四了,马上毕业了,舍不得不仅这个校园,还有这个校园的老师,大连海事大学作为交通部直属大学不得不说还是有很多知名的教授的。既然咱们学校的王牌专业是轮机和航海那我就先说说东山比较有名的老师吧。

航海学院的李铁山老师,相信东山没得几个不知道他的,毕竟作为西山的我都熟知他。他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理论和船舶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手上的项目之多,年来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和控制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10余篇,EI检索60余篇次,ISTP检索论文20余篇次。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计划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他手上的项目都是数一数二的。最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超级好,把所有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


热点内容
MJC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09 22:43:43 浏览:748
2014年江西大学生村官报名时间 发布:2025-08-09 22:37:55 浏览:680
鲁东大学考试时间 发布:2025-08-09 22:30:32 浏览:351
大学老师上课的评价优点 发布:2025-08-09 22:30:29 浏览:834
北京大学2013博士名单 发布:2025-08-09 22:15:26 浏览:814
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 发布:2025-08-09 22:00:09 浏览:341
二本大学有好专业吗 发布:2025-08-09 21:54:07 浏览:883
长春大学15届分班名单 发布:2025-08-09 21:54:03 浏览:959
2016云南大学招生专业目录 发布:2025-08-09 21:30:49 浏览:381
重庆工商大学录取名单 发布:2025-08-09 21:11:40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