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调走教授
❶ 兰州大学历史学如何啊基地班的,好就业吗
具体要看是什么专业,总体来讲还不错。基地班不会再细分专业了。历史学相对来将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不算多。
❷ 兰州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怎么样好考么
怎么说来。一流学校的二流研究生三流博士生。不过兰州大学确实不错,最主要还是看你回学者兰大的什答么方向什么专业。兰大有地理优势例如在古代史这块,还有考古什么的都比较强大。
兰大是985 院校,英语肯定是没话说,高。专业课要求也是不低的。整体说来还是难度不小的。不过只要你强大,北大也能上。
❸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学导师有哪些朋友想学藏传佛教,报哪个教授比较好哇
前,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公示了2008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计划,其中含有藏学博士3人,这是兰州大学首次公开招考藏学博士。
据了解,兰州大学藏学博士点于2007年底申报成功,作为该校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民族学下的二级学科博士招收点。目前,兰州大学的藏学博士点主要设有藏族文化和藏族史两个方向。担任该博士点的两位藏族博士生导师分别是宗喀•漾正冈布(Yondrol K.Tsongkha)教授和王洲塔教授。
宗喀•漾正冈布教授,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8-),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2005.10-),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2003.3-)等。曾任美国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umboldt State University)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2005年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Resident Tibetan Expert”),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 Technologies, Inc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顾问(Linguistic Consultant 2001-2003), 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2001,8-2003.3),印第安纳大学欧亚腹地研究系访问助(副)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 1999.8-2002.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999)等。教育背景方面曾获文学学士(1985)历史学硕士(1988)医学博士(1995),在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欧亚腹地的民族与文明及比较历史语言学,1999-2003)。论着方面已发表的有Tibet in the Histories of Central Eurasia (“欧亚文化视野中的吐蕃特”,博士后研究项目1999-2003)“Tibetan Materia Medical Dissemination to the Proper China Before the 18th Century.”(“ 藏药在中原的传播史”,1998),《吐蕃诸邦国时期的藏医学》(1996),《史前藏医学发展线索研究》(1995),《公元10世纪以前的西藏(吐蕃)医学研究》(博士论文,1991-1995),《苏毗初探》(硕士论文,1987-1992)等引用率较高的论文(著)。
(王)洲塔教授,系甘肃夏河县人,曾先后7年就读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和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在著名藏学专家东噶•洛桑赤列教授的严格指导下,系统学习了藏学各科的重要课程。原任甘肃省藏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授。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研究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社会学学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族学、宗教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藏学学会副会长。近年来,在藏学权威刊物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试论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等30余篇藏汉论文。参与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藏族文学史》、《中国藏族部落》的撰写工作(两书已出版)。曾先后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1等奖、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优秀奖、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技成果3等奖。甘肃省第六次社会科学“兴陇杯”三等奖。中国科协(庐山)改革开放二十年高级研究研讨会优秀论文奖。陆续出版了《藏传佛教德尔隆寺与历辈塞仓活佛传》和《藏文写作概论》、《藏族传统公文写作论稿》、《华热藏族史略》、《吐蕃法律流变研究》、《论拉卜楞寺的创建及其六大学院的形成》、《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论甘肃藏族部落制社会研究》、《藏传佛教在多康地区的传播历史及其各宗派教义研究》、《佛学原理研究——论藏传佛教显宗五部大论》、《蒙藏民族关系研究》、《藏族哲学思想文化论集》等学术专著14余部。累计达500万字。主编出版了藏文佛学典籍10部,计400万字。作者传略被收入《中国藏学研究专家名录集》、《中国艺术家大词典》、《中国当代藏族名人辞典》和《甘肃省“两科”学者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社会科学专家大辞典》等等。
❹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如何(研究生方面的)
兰大的历史系在先秦两汉方面的研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你如果选这个方向的研究生还是不错的,其他方向的就只能算是一般了
❺ 刘继华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
刘继华,男,生于1978年2月,江西人,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近现代区域史
学术兴趣与特长:基督教在西北的传播、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西北的相遇与对话、中国近现代西北地方政治与社会 1998. 09- 2002. 07 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基地班攻读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2. 09- 2005.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2005.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助教
2005. 07 华中师范大学第二期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暑期讲习班
2007. 09- 2007. 11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访问学人
2008. 07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2008. 07- 2008. 08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研修暑期密集课程
2008. 09- 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方向,师从章开沅教授) 硕士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基督教史 (1)中国内地会与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1876-1952),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2011,主持
(2)基督宗教与近代西北社会,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当代中东改革与近代中国西北宗教社会史专题研究”子项目,2010,主持
(3)基督教中国内地会对西北穆斯林社会的传教活动研究,兰州大学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基金项目,2009-2011,主持
(4)近代中国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相遇与对话,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参与
(5)中国内地会与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著作
(1)《兰州大学校史》(上编第五至九章撰稿作者),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论文
1.基督教女传教士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的述论——以内地会濮氏母女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2.基督教内地濮氏父子在近代西北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述论,《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3.19世纪后期青海基督教传播史考述——兼论基督教传教士与藏族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4.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青海的早期相遇——兼论基督教在青海的早期传播,《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
5.汉学家德效骞与早期中罗关系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6.基督教宣道会对西北藏族传教地理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7.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召开,《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8.知味墨与基督教在华穆斯林事业:以知味墨的西北之行为中心的探讨,《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9.基督教传教士与陕西辛亥革命:以英国浸礼会传教士为中心的探讨,《近代史学刊》(第7辑)2010年
10.中英庚款董事会兴办西北教育活动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1.中国内地会在甘肃医疗传教事业的兴起:兰州博德恩纪念医院的建立与发展研究,《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
12.论于右任的民族主义思想,《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
13.清末民初宣道会甘肃传教述论,《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陈声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4.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与民主主义:从民族主义的视角研究西北回族军阀,《西北近代社会研究》(张克非、王劲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年
15.关于青藏战争的几个问题,《谷苞先生90华诞纪念文集》(刘光华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中英庚款“退款”与抗战时期的西北教育,《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涂文学、邓正兵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民国时期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构成及其特点,《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8.龚自珍、林则徐与近代西北开发,《历史文化论丛(第一辑)》(王希隆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龚自珍、林则徐开发西北的思想,《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0.明朝开发西北的政策述评,《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5期
21.关注西北的史学家——秦翰才,《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2.民国时期西北盟旗制度变迁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3.民国时期甘肃土司制度变迁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曾先后参加“救亡与发展: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 “边缘与多元: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中西文化交流”、“文明的交融:第二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对话”、“第四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历史与现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与对话”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
❻ 有没有兰大历史学的研究生,想了
怎么说来。一流学校的二流研究生三流博士生。不过兰州大学确实不错,最主回要还是看你答学者兰大的什么方向什么专业。兰大有地理优势例如在古代史这块,还有考古什么的都比较强大。
兰大是985 院校,英语肯定是没话说,高。专业课要求也是不低的。整体说来还是难度不小的。不过只要你强大,北大也能上。
❼ 兰州大学的历史系怎么样啊
一、发展沿革
1946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正式成立。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史念海等人当时曾在系内执教。解放后,历史系蓬勃发展,先后有赵俪生、张孟伦、李天祜等一批著名学者在我系工作,经过老一代的艰辛努力,奠定了历史系在全国学术界的地位,同时,也开创了“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系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系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师资力量不断补充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始崭露头脚;1981年,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史、世界地区史、国别史硕士点正式批准招生,标志着历史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开始。世界史本科专业的招生,成人教育的开展,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史系的发展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历史文献学(1984年)、民族学(1986年)、中国近现代史(1986年)等硕士点陆续获准招生,1990年民族学博士点申报成功,表明我系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1995年,申报游管理本科专业成功,为长线专业挖掘潜力,加强社会应用学科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特别是1995年1月,申报首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获得成功,1998年申报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点成功,1999年申报教育部历史文献学文科研究基地成功,2000年申报教育部西北少数民族重点研究基地成功,标志着历史系的学科建设有了重大发展,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发展现状
目前,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民族学、历史文献学科研基地布点单位,历史系是我校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历史学科综合群体。除历史系外,兰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敦煌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亚研究所、古籍研究所等均挂靠于历史学系。本系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共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高职比率达64.7%;有博士生导师9名(兼职5名),硕士生导师20名;中青年教师中硕士达72%,博士达12%;教师在全国性学术团体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者8人,有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基地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在学校文科各系中居于领先地位。
本系现设有历史学、世界史、民族学三个本科专业,有民族学、历史文献学两个博士点,民族学、中国古代史(1996年)、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少数民族史(1998年)等7个硕士点;有教研室、研究室12个。现有在校本科生354人,研究生115人(博士33人,硕士82人),还有研修生90余人,大专学生90人。1977年以来历史系共培养本科生近2000名,培养研究生300多名。
本系基础设施齐全,学习条件优越。设有大型资料室(藏书25655种,73475册,中外报刊585种,现刊279种),并较早建立起了先进的图书微机检索系统;专门设有基地班阅览室,内置新购图书3500余册。计算机室拥有微机50台,所有局域网中的微机均可进入互联网进行资料查询;电子阅览室有“紫光”镜像服务器一台,可供多人同时共享网络资源。共拥有电化教学设备共70余台(件),其中微机60台,教学设备新增量在50%以上。还设有文物陈列室(有各类文物3000余件);并创办有《西北史地》、《敦煌学辑刊》等国内外发行的学术刊物。学生会另主办有《史学纵横》、《九色鹿》等颇具特色的系刊。
长期以来,历史系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在抓好主干课质量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三语”(古汉语、外语、计算机语言)能力的提高,采用参考书目、主干课题库、电化教学等手段全面加强教学工作,引入激励机制注意激发师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组织、资助教师编写出版了《世界通史》、《外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选》、《当代中国与世界》等一批高质量教材。经过努力,我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重视科研。
讲求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教书育人,成绩斐然。1995年以来,我系有多名教师荣获省、市、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1人荣获甘肃省优秀教师称号,2人被授予全校”师德标兵“,4人荣获宝钢教育奖,1996年,我系集体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最高奖—”园丁奖“,2000年,1人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并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近年来,我系学生四、六级外语过关率、考研率均名列全校前茅(基地班考研率达35%以上),有30多位同学荣获”赵俪生奖学金“(由系友王瑞琴捐资10万元设立)、”真善美奖学金“(由台胞曾宪章博士捐资6万元设立)。1995年我系学生获兰大五项基本技能比赛第一名;1997年在全省迎香港回归演讲赛中荣获第二名;1998年荣获中国教育记协”97香港:百年圆梦“征文比赛一等奖,1999——2000年,在全国基地”史学新秀奖“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另荣获了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0年基地学生又荣获第二届”史学新秀奖“二等奖和宝钢优秀学生奖。此外,基地学生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400余篇。
在科学研究方面,历史系教师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促进学科全面发展为主要方向,坚持“作西部文章,创国内一流”的思路,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在民族学、敦煌学、西北地方史、俄国中亚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1978年以来,我系教师出版各类著作130余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获得国家级基金20余项,部委、省市及其它项目30余项。荣获国家级、部委级各类成果奖50余项,其中《西北灾荒史》荣获199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荣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荣获1998年度第11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9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充分显示了我们兰州大学历史系的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
❽ 兰州大学历史系好吗
兰大历史还行,主要是有个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貌似是个很强的博士点,喜欢民族学版的可以考虑。本权科应该还在偏远的榆中校区,但环境与教学设备挺好。研究生的话在市区一分部,是个静谧的所在,校园里花很多,尤其是丁香花。
如果你非要选兰州大学的文科的话,新闻院还可以考虑,起码毕业后可就业的媒体比较多,只要你能做好当记者吃苦的心理准备。当然,新闻院不能和以前相比了,走了一批好老师。兰大重理轻文,文科普遍偏弱。历史本科也一般。
❾ 本人兰州大学历史学系新生 但是 很多人说历史专业不好就业 建议我是 转专业呢 还是继续呢 非诚勿扰
怎么说呢,兰州大学是第一批985大学。就业其实和专业关系不大,兰州大学也不是那种专技术型大学,不会属着重培养社会技能的。我一直认为,就业靠的是自己,大学是一个为自己夯实基础增加筹码的阶段。自己努力,什么专业都好找工作。自己不努力……什么专业都没用。(前提是不托关系。)
❿ 兰大历史文化学院近代史研究生导师有谁
张克非,赵维玺,刘继华,聂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