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周教授重庆大学
⑴ 同济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甘其食的创始人——童启华。
2009年,甘其食仿佛是一夜爆红,杭州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出一家甘其食包子店。而这家连锁店的掌门人童启华,显然比甘其食更具传奇色彩。他是典型的理工科高才生,同济大学1995级,毕业于自动化控制专业,从不懂餐饮到做出极致的包子,童启华花了四年时间。在长三角刮起“甘其食”风暴后,他还把包子店开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旁边。
李国豪先生值得我们每个同济人引以为傲。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⑵ 同济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在交通学院学习的几年间,感受到了很多老师的风采,只好先说说我院的一些老师的课程了。首先是智能交通的杨晓光教授。杨晓光教授,“于我国恢复高考的1978年9月考入同济大学道路与桥梁工程系,1982年7月本科毕业并留校任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研究室助教,后在职攻读同济大学交通工程方向硕士与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应国家教育部选考派遣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京都大学交通工学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9月学成回国继续任教”。
前面是他的简历,那么就说说具体的感受,听了杨晓光教授的课,会让人对整个智能交通系统有一个很清晰明了的把握,让人对整个科学问题怎么思考、提炼和解决有更深的理解,总之,杨老师的课会让你站在宏观的高度来理解问题,不会局限于细枝末节。
⑶ 同济大学老教授名单
同济大学老教授名单:孙钧、汪品先、薛永祺、陶文铨、卢耀如。
1、孙钧
男,1949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获土木工程工学士学位。1954~56年间随前苏联专家И.Д.斯尼特柯修毕副博士课程并写作学位论文。现任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校务委员、名誉系主任,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1991年选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汪品先
男1936年11月生,江苏苏州人,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国际海洋联合会(SCOR)副主席,中国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海洋湖泊学会副理事长。
3、薛永祺
薛永祺,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1937年1月11日生于江苏张家港。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双聘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陶文铨
工程热物理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1939年3月生于浙江绍兴。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卢耀如
男,1931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1950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校调整入北京地质学院,后曾随外国专家学习,1953年提前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著名的地质学家。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
(3)同济大学周教授重庆大学扩展阅读
截至2020年5月,拥有专任教师2803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1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16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⑷ 同济大学在985高校中处在什么水平
同济大学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的的一所重点院校,即便是在985工程院校中学校的综合排名也是比较的前列的。无论是国内的名气还是在国际上,同济大学都是属于名校的行列的,实力雄厚、地理位置,很不错的一所院校。
同济大学我个人觉得在985院校中当属于前十的院校之一,实力雄厚,地理位置好。将来毕业生工作就业比较有保障,相当的好的一所院校。
⑸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导师哪个比较好呢(想选
我曾是一名同济大学工业工程系研究生,自己算是对内部情况比较了解的。所以,作为过来人,我想在此为一些想报考或保送同济工业工程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选择老师的意见,有问题的可以私信联系我。
目前,内部的老师信息可以在官网上查到,老师人数很少,所以是个小系,想要在读研期间跟着老师单纯做横向项目的学弟学妹,不建议考虑同济工业工程,后面就可以不用看了。
同济工业工程这边,老师每天要做的就是逼着学生单纯写论文,写论文,写论文。如果你也不喜欢纯粹为了论文而论文,不能吹牛诌论文,后面也不用看了。(PS:写论文不代表做学术哈)
如果你还在继续阅读,那请你注意导师选择了。好的导师会让你的生活始终充满希望,不然就是抑郁的灰暗两年半,甚至三年。每个导师的情况如下:
周炳海:
博导
硕士毕业要求:3篇EI与2篇英文论文(SCI)
博士毕业要求:至少3篇SCI吧,平均时长6年
客观地讲哈,他的学术能力不能算好(他自己研究生博士期间的论文水平代表了他的能力,自查),2010年后的论文大多是学生写的,他要求研究生论文的第一作给他且特别喜欢投学报。请他审阅中文论文,他会简单看引言和结论,然后狂骂,就是说不清哪里不好,指不出修改问题;请他审阅英文论文,他就会揪着你的语法问题与字数看。举个简单例子,曾有位学妹做过一个问题模型用动态规划求解,请他看一看(其实就是让他看了直接投,走个流程,道理大家心知肚明哈),他扫了几眼,就开始数落:“你都做了数学模型了,后面怎么又有动态规划模型!”云云之类的。学妹当时真是欲哭无泪,为什么呢?学过运筹学的小朋友都知道,这个没有问题。当着实验室所有人的面被骂了半个小时后,学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去上课了。由于缺乏自信,学妹就骨气勇气问专业课程的老师她做的有没有问题,结果,专业课老师来了句:“你导师都不懂这些的,你不要听他的。”学妹才瞬间恍然大悟,合着一大早上她是被当作演出道具衬托导师的权威性。所以,周老师是很注重学生的独立性的,喜欢通过爆炸式的言语刺激学生,不会给学生的研究给出实质性意见,如果你需要导师认真指导完成你的论文(建模到论文修改),请转看别的老师。
不过,周老师对待学术态度是很认真的。他常说:“不好好写论文就给你延毕!”他也是心力交瘁,每天念叨说:“我就是你的爸爸妈妈啊!谁会每天催着你写论文呢!”。为了赶论文,周炳海教授最让人鼓掌的语录是:“数学模型可以不要!实验可以造假!论文里的那些东西谁会去验证啊!”他对于论文的执着精神到达这一境界,作为学生的我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我做一辈子也不敢如此心胸坦荡地造假。
除这一点,他情商很高,为人处世极其周到。保送面试,见他时,他像亲爹一样,嘘寒问暖,还同行去食堂吃饭。等入学后,他就说:“我是老师啊,怎么能跟你们吃饭呢?”我瞬间觉得,这周老师真是不一般的大学教授,威望定是极好的,不轻易和人吃饭呢!后来,听说他又定了个规矩,拿国奖的学生必须要请他吃饭呢,这让身为学生的我们感到异常“受宠若惊”哩!
另外,他很大方,会每个月发放“酬金”。但是,请你记住,绝对不要用这个“酬金”,因为周老师很清廉,要求学生必须把这个从国家自然基金套出的“酬金”转入他的账户。因此,要想成为他的学生,一定要乖乖地把钱给他,不然小心不给你毕业。
所以,如果你是乖乖的孩子、心理素质异于常人、会拍马屁、能够自己独立做学术且不需要老师任何指导,欢迎报考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有几套房子的周炳海教授!
陆志强:
博导
硕士毕业要求:至少一篇EI
博士毕业要求:至少一篇SCI
陆老师很儒雅,健谈,学术能力比之前提到的所谓周姓教授学术能力强很多了。比如,拿一个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向他请教求解,他可以帮你分析出这个问题本质属于什么问题,将问题归类找出解决办法,对于学生的学术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学术上和陆老师讨论会获益匪浅。
陆老师和学生关系很好,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不会随便对学生撒气(和之前的某位老师相比,素质是超级高)。他会和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打羽毛球。所以,陆老师是研究生的良师益友。
但是,有一个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陆老师目前从事行政工作,帮学生看一篇论文可能时间会拖得有一点长;他喜欢到了实验室喜欢和学生聊天,所以偶尔有点小吵。
他的心态可能有点靠近养老状态,注重生活质量,不会死命地逼迫学生写论文,只要学生达到学院要求就可以,但他会帮学生把握论文质量(不乱投学报,不会像周姓教授那样拿学生当实验)。在这里读研究生内心不会像在第一位周姓老师那里那么压抑与憋屈。所以,如果想接触一下学术、需要好的导师引导,又不想为了一个本子被导师各种为难的,选择这位陆老师可能会有点开心的。
余建波:
博导(有横向项目提供)
这位老师的缺点,就是嘴巴特别的毒,对学生的论文催得比较紧。他骂人也蛮厉害的,不过不会很过分,对女生还是很注意的(不会像第一位周姓老师骂哭女学生)。因为才升上博导不久,他还很需要论文往上走,所以在论文上要求会有点高(不喜欢论文的同学可以忽略他了)。
但是吧,他的学术能力是真的很不错。我曾经上过他的课,被他说的话给气炸了,但是他对学生的细致指导让我很是钦佩。举个例子,你在用matlab编程过程中不会的(前提你已经很努力了),他是这方面的大神,会教你解决你遇到的问题,这种指导方式让其他实验室的都很羡慕的(其他实验室的老师没有可以做到这个地步的);还有,大夏天实验室没有空调,他可以自己一个坐在实验室冒着汗敲论文。他对于学术是真的很认真,学生的英文论文他会亲自改个好几遍,他实验室有位研究生姑娘写的一篇英文论文,在他的指导下,反复改了一两个月,最终呈现的论文质量都比较好。
所以,如果报余老师,需要兼顾项目与论文,相比较其他研究生来说,可能学术压力比较大一点,但是对于想做好学术研究,也想接触项目的同学,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周健:
放眼整个同济工业工程,这位老师估计是最潇洒的。因为,这位周老师教授每年招生不多(周炳海大所长会按照心情考虑是否给这位老师好的生源,同学们可能在暑期夏令营上不容易见到这位温和的老师)。这位老师学术能力不强,喜欢接触公司的项目(不是很大的项目),在这里了渡过研究生生涯是比较舒服的。所以,周健老师这里,学生有一定自己的时间学习,但是论文上可能会自己辛苦一点。
周健老师脾气温和,和学生相处融洽。比如,节日会邀请学生吃饭(他家里或者去餐馆)。跟他相处会很让你开心。唯一让学生有点为难的只有论文,只要学生满足学院要求就OK了(他也不想为难学生的)。
好具体的信息可以联系里面的学生学姐,需要的可以联系我
韩笑乐:
年轻的一位老师(每年分配一个学生),为人是超级nice的。资历不深,需要奋斗发论文升职,但是这位老师不会向学生变态施压,在这方面和陆老师很相似。
⑹ 周佳的教师梦想
当教师:我从小的梦想
周佳的父母曾是中学教师,在她的记忆里,父母对教师这份收入不高但十分充实的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直到现在,许多已经毕业20多年的学生还经常邀请他们参加师生聚会。父母的影响让周佳很早就萌生了成为老师的愿望,而她在求学的每个阶段,也总能遇到恩师相助,这加深了她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来到清华以后,周佳的导师加弗尔·萨文迪(Gavriel Salvendy)教授和副导师饶培伦教授向她提供了学术和科研上的教导与帮助。在了解周佳的想法之后,饶培伦教授有意支持她担任助教,锻炼她上课、管理学生的能力。在担任饶培伦教授“人机交互”课的助教时,周佳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准备资料、设计实验流程、购买器材,并且在课上用英文向留学生讲解实验方法,同时指导班上十个小组的课程项目。班里德国留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风格曾让周佳印象深刻,他们针对课堂内容或课程项目中每一个细节的深入探讨都对周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饶培伦教授会对周佳讲课的方式和管理学生的方法给出详细指导,比如如何着装、如何有技巧的树立威严等。
“我认为刚做老师时,威严更加重要,但可以随着成果、经验的积累逐渐变得亲和。”在周佳的心目中,好老师应该是“生活上随和、学术上严格”的老师。“我希望自己以后不仅能建立好的教学方法,还能多给学生提供人生建议,减少他们碰壁的次数。”
去重庆:我不是没有过纠结
人机交互研究是一个较为年轻、处在前沿地位的研究方向,周佳的许多师哥师姐都在微软、IBM等大型外企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留在了北京。除了重庆大学,周佳还收到了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邀请。她坦言自己不是没有纠结过:她向往名校提供的宽广平台,为大城市集结的优质资源而动心,可是自己能否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重视、顺利地进行自己想做的研究,是她更在意的事。
“重庆大学工程系虽然建系久,但在人机交互方向完全空白,一个人都没有,这里需要人才”,周佳如是说。在上海、北京绕了一大圈之后,周佳还是回到了最需要她的地方。从清华到重大,从学生到教师,周佳把青春献给了科研,献给了教育事业。
⑺ 周立波这人怎样为什么同济大学教授要批评他
周立波,1967年4月22日生于上海市黄浦区,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海派清口创始人、主持人、演员。2006年,开创海派清口。2008年底,以上海方言为基础创作了海派清口作品《笑侃三十年》和《笑侃大上海》。
2009年,被评为CNN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人物,同年与凤凰卫视联袂,创办电视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2010年5月,获颁第6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奖。
2010年7月,开始海派清口江浙巡演,票房过亿;[ 同月受东方卫视之邀,参与创办《中国达人秀》。2012年,入职浙江卫视担任节目创意总监并担任《中国梦想秀》节目“梦想大使”。2013年,与李咏一起担任央视《舞出我人生》的主持人。人物评价:
⑴周立波的杀手锏是“促狎”,他始终是20年前成名时的那一脸坏相,寥寥数语就能把观众逗乐。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
⑵周立波一夜之间红遍上海,这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了最合适的人干了最合适的事。周立波的出现,正好符合了上海人在经济站上一个新高度后,对于本土文化的一种需求。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周立波的红是理所当然的。(钱文忠评)
⑶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用只有上海的过来人才听得懂的形式来诠释他的幽默。文化是维持人和人差别的一个手段,上海文化长久以来找不到全方位的差别,但周立波是全方位的。当文化发展到一定时候,每一座城市都要寻找到自己城市文明的生态话语,周立波在这方面是个人才。另外他的一些笑话背后还有社会思考在里面。(余秋雨评)
⑷周立波找到了一个脱口秀的形式,他的贡献在于把原先的滑稽戏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找到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找到了和60、70后的集体记忆有关的事情,他把这两点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老百姓其实有这样的需求。他的走红,上海文化方面的因素当然很多,但他也在竭力打破语言障碍,很大一部分是用普通话说的。(徐峥评)
⑤他的噱头别具一格,表演亦庄亦谐,寓教于乐,台词更是充满了海派思维和丰富想象,在他嘴皮子的翻滚中,在紧贴时代的各种趣闻轶事里,观众们怀旧与感悟。 (搜狐娱乐评)
人物争议 :
⑴家庭矛盾
1990年,周立波爱上了比自己大6岁的女子张洁,却受到女方父母的坚决反对。周立波找到“准岳父”进行沟通,双方不仅没达成一致,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失手打伤“准岳父”的眼睛致其残疾,在监狱待了205天后被释放。
⑵扯上官司
1997年4月,由周立波任法人的公司向银行借款480万元,因未能如期还款被起诉。后来,为该公司担保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代其偿还了510万元借款本息。为偿还欠款,周立波拼命地跑“码头”揽生意,但即便如此,在陆续偿还了15万元后,最终还是因未能完全履行协议,公司被注销,周立波也去了日本。2002年4月,法院一审对周立波进行缺席宣判,令其在10日内偿还当年为其担保的房地产公司495万元。
⑶骂战风波
2010年11月20日,周立波因在微博发表70个字文章“网络公厕论”和200万粉丝、网友展开了“群战”,不雅之词频现。大学老师谢勇发表了一篇代表自己观点的文章 《周立波的腔调和上海的风骨》,当天下午周立波在微博拿此说事。包括方舟子在内的20万网友迅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倒周团和周立波开始了一场口水大战。 而他也嘴不饶人,继续“回敬”。一系列敏感的“对骂”在网友和周立波之间“你来我往”。不过,“嘴仗”反而让周立波流失了20万粉丝的关注。2011年7月12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生在上海一家报纸上发表文章,批评身为《中国达人秀》评委的周立波思想肤浅、教养低下。周立波通过微博回击,微博被转发超过两万多次。
⑷达人秀打假
2011年5月15日晚播出的《中国达人秀》第三场,出现评委“打假”,周立波、伊能静接连发现3个选手的所谓绝技有“水分”。在这场“达人秀”中,有选手声称自己可以用手掌在200摄氏度高温的油锅中炒菜,有选手说自己能同时吹响16个唢呐,有选手说自己用胶布封口依然能唱歌……但评委们与选手进行近距离接触后,当场发现了这些所谓绝技的秘密。周立波模仿选手用手在油锅里炒菜,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⑸李咏互掐风波
2013年5月4日,《舞出我人生》节目录制现场出现尴尬一幕,第一位登场的明星舞者张子健和他的舞伴跳完之后,主持人李咏登场,原本李咏的任务就是穿针引线,引出三位评委和梦想大使周立波对选手的盘问,但是当天李咏一反
常态将所有有关舞蹈和梦想的问题都问完了,致使轮到周立波发问时已经“问无可问”,这让周立波相当不开心,不顾节目还未录完,他就直接甩手离去,回到房车上。
⑹离开东方卫视
《中国达人秀》开播以来只有周立波全程完成了三季《达人秀》的录制,但在龙年小年夜第三季《中国达人秀》总决赛的舞台上,周立波却“首度缺席”。[72] 东方卫视则反应迅速,不仅赛前的脱口秀《立波·达人秀》变成了程雷主持的《雷人·语录》,直播前的东方卫视新闻里也报道了周立波的“突然退出”,这种说辞似乎触怒了周立波。当晚18点39分,周立波在开播前发微博称自己是“被迫退出”,而非“突然”。
⑻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博士生导师介绍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6人:
道路与机场工程系版
孙立军、郭忠印、谈至权明、凌建明、方守恩、陈雨人、潘晓东、李立寒、叶奋、杜豫川、杨群、黄卫东、赵鸿铎
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
周顺华、练松良、叶霞飞、王炳龙、杨新安、许玉德、顾保南、宫全美
外聘博士生导师
王梦恕、王知、唐伯明、刘伯莹、戴东昌、翟婉明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12人:
交通工程系
杨东援、陈小鸿、吴兵、林航飞、杨超、李晔、吴娇蓉、王雪松
运输管理工程系
施其洲、徐瑞华、孙有望、孙焰、徐行方、张戎
外聘博士生导师
汪光焘、张剑飞、曹钟勇
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9人:
交通工程系
杨晓光、张红军、李克平、彭仲仁、张小宁、孙剑
交通信息工程系
董德存、曾小清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2人:
轨道交通研究院
谢维达、吴萌岭
⑼ 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志勇教授 他怎么样
是博导,网上信息没找到,但看这个http://ce.hnu.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31,这人的博士期间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周志勇版,故可证权明他是博导。
⑽ 同济大学的邓洪洲教授怎么样
顾保南很严厉,分数都不高,我有同学差点挂了,你当心。
滕靖还好,一般不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