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刘伟教授
① 中国大学前十名是哪些
根据2017年的排名: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系)。
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4.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5.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Universityof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6.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
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MIT”。
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7.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8.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9.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10.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
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1)重庆大学刘伟教授扩展阅读:
QS全球教育集团24日发布2018年亚洲500强大学排名,前十名的大学中有6所来自中国,其中香港大学排名亚洲第二,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列第三。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榜单上位列第一。排名前十的中国大学还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从总体上看,中国有157所大学进入亚洲500强,数量居亚洲第一,其次是日本(89所)、印度(75所)和韩国(57所)。
据QS全球教育集团介绍,中国大陆高校在国际科研影响方面尤为突出,22所大学在“篇均引用”指标上进入亚洲50强,在“国际研究合作”一项中,也有16所中国大陆高校位列前50名。
QS全球教育集团中国总监张巘说,中国高校的学术声誉和人才培养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越来越多优秀的海外人才愿意来中国留学或任教。
② 刘伟的个人简介
刘伟师承我国著名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先生的传人钱亲华老师。
近二十年分别求教于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玉楼教、中央美院李琦、首都师范大学杜希贤、北京大学段宝林等近四十名国内著名专家和教授学艺。
③ 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历届情况
李伟抄固教授(北京大学数袭学学院)
高宗升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吴建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以汉语拼音为序)
崔玉泉教授(山东大学数学学院)
冯良贵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
楼红卫教授(复旦大学数学学院)
刘伟安教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薛小平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系)
徐 伟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吴 敏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
杨 虎教授(重庆大学理学院)
周泽华教授(天津大学数学系)
④ 中国出名大学排名
2016年1月26日,最好大学网发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生源质量”指标排名显示,国内顶尖学生优先报考的依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浙大和南开大学。
2015年12月30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北京大学综合实力最强,连续9年蝉联第1;清华大学居第2,复旦大学列第3,武汉大学列第4,浙江大学居第5,中国人民大学列第6,上海交通大学居第7,南京大学列第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居第9,中山大学列第10。
排名对象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的排名范围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15年5月21日公布)中,1216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这其中公办大学793所、民办大学140所、独立学院283所。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的排名对象是1216所大学中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大学:
在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本科批次招生人数不少于100人(2014);
已有本科毕业生且正式公布本科毕业生就业率(2014);
近5年发表论文总数超过500篇(2010-2014);
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经费与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之和不小于200万元人民币(2013)。
⑤ 法律专业研究生排名大学
最新中国十大法学类大学排行榜中,中国人民大学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名列第二;武汉大学名列第三。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Universityof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37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8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3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4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011计划”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2年 公立 政法 教育部
5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2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6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4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7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2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8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5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9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10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0年 公立 政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⑥ 刘伟的简介.
叫刘伟的人这么多 请问您要哪个
▪相声演员
▪朝阳区原副区长刘希泉之子
▪内地歌手
▪英皇艺人
▪山东省政协主席
▪原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
▪康凯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潍坊市政协副主席
▪无臂钢琴师
▪贵州省司法厅厅长、党委书记
▪上海龙轩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皇岛市纪委正县级纪检监察员
▪国世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鱼台县王鲁镇中心中学校长
▪乒乓球运动员
▪五常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汶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研究员
▪日语教师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医师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快乐大本营导演
▪广州佳都集团董事长
▪湖北省广水市副市长
▪中国演员、导演
▪陕西省定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总裁
▪广东省汽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山东大学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中南大学副教授
▪云南省交通厅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男科医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
▪华帝股份副总裁——刘伟
▪江西省人大官员
▪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博士
▪华中师范大学导师
▪西山区海口街道党工委书记
▪中南地区辛亥革命研究会理事
▪郑州大学副教授
▪武汉大学教授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房山区委书记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辽宁省书法家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张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所长
▪徐州市贾汪区台侨办副主任
▪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党委组织委员
▪重庆市江津区司法局白沙司法所所长
▪东北石油大学教授
▪湖北省汉川市副市长
▪中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南京尔康强直性脊柱炎研究所主任医师
▪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苏州大学教授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候选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系教师
▪北京大学副教授
▪甘肃陇中剪纸艺术大师
▪西北工业大学
▪资深影视行业制片部主任
▪实验经济学学者
▪贵州省玉屏公路管理段党支部副书记
▪明光乡第十一届党委委员候选人
▪吉林省辽源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中国足球运动员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
▪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福建东南卫视主持人
▪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陕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乌鲁木齐城管局党组成员、副主任、副局长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
▪山东济南中院副庭长
▪丹东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湖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
▪燕京理工学院文法院教师
▪招商地产副总经理
▪CBA球员
▪原云南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
▪陕西省司法厅戒毒局公车管理直接责任人
▪新农村建设优秀工作者
▪周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央视网品牌策划专家
▪大连金州新区干部
▪周口师范学院教师
▪双鸭山市教育局局长
▪江西省安福县寮塘乡司法所所长
▪界首市新阳社区报账员
▪中共陕西省邮政公司党组纪检组组长
▪庆安县公安局局长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托格日尕孜乡副乡长
▪马场镇新艺学校校长
▪陕西省富平人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党委副书记
▪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
▪文化体育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组成员
▪南方都市报记者
▪桂平市副市长
▪云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安徽阜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
▪聊城大学教授
▪淮安市委常委、淮安军分区政委
▪湖南省特级教师
▪江苏省委研究室机关党委副书记
▪衡阳市南岳区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⑦ 刘伟的人物履历
1978.12—1991.12四川省重庆市财政局企财一科(处)干事,局办公室秘书,预算处干事、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其间:1985.09—1987.07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财税专业干部专修科学习)
1991.12—1995.04四川省重庆市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
1995.04—1998.01四川省重庆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1995.03—1995.06重庆市委党校第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6.07—1997.07挂职任璧山县县长助理;1995.11—1997.1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1998.01—1999.07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助理、党组成员
1999.07—2004.11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4.11—2008.01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厅局级)(2003.03—2005.07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习;2004.09—2007.06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01—2013.11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09.02—2009.07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3.11-2016.02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6.02—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党的十八大代表,市四次党代会代表,四届市委委员,三届市纪委委员,市二届、三届政协委员,市四届人大代表。
⑧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高级人才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张宗益孟卫东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宗益龙勇曹国华但斌于辉杨俊张旭梅黄河张荣
重庆市工商管理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刘星龙勇重庆市应用经济学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张宗益蒲勇健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蒲勇健国家级“万人计划”第一批青年拔尖人才:黄河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冉光和
师资力量 >>管理系 教授: 冯明 傅强 李传昭 刘伟 龙勇 罗兵 孟卫东 张卫国 赵骅 纪晓丽 江积海 副教授: 李奔波 李华 廖冰 牟小俐 徐细雄 叶泽川 钟苏 闫威 讲师: 陈爱华 黄波 田妮 >>会计学系 教授: 李嘉明 李豫湘 刘斌 刘星 郝颖 黄新建 辛清泉 曾宏 副教授: 陈耿 傅蕴英 李世新 谭利 张金若 朱丹 邹海峰 曹书军 讲师: 刘更新 饶茜 宋仪 涂国前 晏国菀 曾静 >>金融系 教授: 曹国华 蒲勇健 冉光和 冉茂盛 严太华 周孝华 陈其安 陆静 宋增基 黄英君 副教授: 李春红 徐静 皮天雷 吴俊 讲师: 袁茂 >>经济学系 教授: 陈迅 黄凌云 任玉珑 杨俊 杨秀苔 张荣 张宗益 康继军 副教授: 苏素 吴锐 周焯华 周文兴 汪锋 孙睿 讲师: 刘辛 陆位忠 曾令鹤 >>实验中心 副研究员: 乔兴旺 工程师: 曹端 宁宁 向东 讲师: 邓克文 李洋 >>市场学系 教授: 但斌 廖成林 邵兵家 于辉 赵泉午 副教授: 何波 何小洲 胡坚 胡新平 林略 马果 钱丽萍 邱玲 董晓华 徐鸿雁 万丽娟 讲师: 郭若愚 贺维 冉向东 周少勇 >>信息学系 教授: 高小强 黄河 黄学祥 王勇 肖智 熊中楷 张旭梅 周明 副教授: 高波 李勇 文守逊 赵鹏 郑文军 讲师: 陈铿 王昱 张洪武 >>学生工作室 讲师: 陈逢文 林鉴军 王庆 袁晓浩 赵宇
⑨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师资力量
计算机科学系
陈波、陈自郁、但静培、房斌、葛亮、古平、郭平、何静媛、何中市、李佳、李双庆、刘然、刘骥、罗辛、石锐、孙天昊、王波、王茜、夏云霓、邢永康、杨广超、杨瑞龙、叶莲、曾令秋、张程、张敏、周明强、朱庆生、朱征宇、邹东升
计算机工程系
陈四清、陈乙雄、冯永、李华、李季、李学明、刘凯、刘韦辰、刘卫宁、刘铎、沙行勉、石亮、宋伟、谭玉娟、万里、汪成亮、文静、肖春华、叶春晓、尹云飞、张太平、张玉芳、郑林江、钟将、周尚波、诸葛晴凤
信息技术系
陈超、郭松涛、黄宏宇、李传东、李东晖、廖晓峰、罗军、尚赵伟、涂风华、吴长泽、吴开贵、吴剀劼、向涛、肖迪、杨吉云、杨小帆、郑洪英、钟世刚、周庆、朱晓红
基础系
陈策、陈恒鑫、郭松涛、何频、贺萍、李杰、李芝兴、林宝如、刘慧君、龙小保、马振婴、冉春林、王欣如、伍星、邢燕生、熊心志、熊壮、杨琳、曾一、张全和
办公室
傅思思、高春琦、古曦、郭坤银、黄葵、黄利、李若菡、刘霜、马前、彭天德、申卫洁、王婷、伍玲、谢璧如、杨婧、张军、张艳
实验室
黄俊、黄仁、李红蕾、李建美、李卓伟、刘伟扬、万荣跃、谢建荣、许和、喻敏、袁金凤、曾俊哲、张惦坪、张海鑫、周红、周融、祝焱
⑩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科研方向
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围绕先进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智能电力电子与控制、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表、基于网络环境的测控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智能交通等领域展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学院承担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以及横向项目,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国防单位和大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经济的发展;创建开放的科研环境,引进、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获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和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并多次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科研方向名称 负责人 网络环境下的预测控制综合及其分布式实现 丁宝苍 基于视觉认识的自然场景典型目标识别 石为人、李作进、王楷 基于多率信号保持器的离散时间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零点稳定性理论研究 梁山 面向混合数据类型的通用数据挖掘模式研究 范敏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研究 盛朝强、谢昭莉 重庆市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孙棣华 仿人脑式人工神经的基础和相关算法研究 熊庆宇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石为人、黄剑、蔡章利、易军、王楷 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平台建设与科学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石为人、范敏、黄剑、刘祥明、蔡章利 生长机器智能理论构架及应用研究 蒙建波 基于RFID的离散制造企业生产执行系统 孙棣华 仿人机器人快速动态步行关键技术研究 薛方正 楼宇节能监测与控制系统应用研究与开发 石为人、黄剑、许磊、黄河 全自主悬臂式掘进机控制系统 柴毅、凌睿 自动客流采集与GPS协同的公交客流检测与分析 孙棣华 智能化农业技术与病虫害网络化远程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柴毅 航天器发射飞行信息处理、融合与控制决策 柴毅 重庆市智能交通试点示范工程 孙棣华 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系统 孙跃、苏玉刚、戴欣、王智慧、唐春森 城市交通网拥堵动态预警与疏导决策技术研究 黄席樾、杨祖元、杨欣、沈志熙、杜长海 基于免疫应答理论重构故障诊断系统 黄席樾、李伟、刘伟、黄大荣、刘欣、李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