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武强教授长安大学

武强教授长安大学

发布时间: 2021-02-18 13:51:49

❶ 在衡水武强县孙庄乡去了个医生 好像说叫吴敏 说是北京301医院的教授 去那卖药 真的假的啊怀疑是个骗子

这些东西骗子太多~要他的医师资格证看看~

❷ 武强的相关报道

《海上风云记》热拍 武强霸气出演反一

由北京龙世文化集团出品的民国传奇电视剧《海上风云记》,目前正在横店紧张的拍摄中,这部由秦丽任制片人,李印执导,万弘杰、唐小豪联袂编剧,汇聚李泽锋、武强、李依玲、秦丽、刘冠翔、米学东、王德顺、姚橹、王佳宁、沙景昌、何音等老中青实力派演员的电视剧,讲述的是兄弟情仇双雄对决的一段民国传奇。

该剧故事围绕一艘船、四箱黄金引发的一宗扑朔迷离的惨案展开,讲述了惨案幸存者白竹声(李泽峰饰)在十里洋场上海滩探寻真相、逐渐解开阴谋,为死去亲人复仇的故事。而一向以“硬汉小生”、“国民兵哥哥”形象示人的武强,此次在剧中饰演“丧尽天良”的反一角色——厉英骘。厉英骘在剧中是原唐德号大副,后为远洋公司总经理、马会副会长。从儿时与白竹声的兄弟情,到长大后为了利益仕途,对兄弟的利用,甚至步步紧逼、暗藏杀机,真可谓机关算尽、丧尽天良。但是厉英骘对待自己的真爱邢悦秋爱却是惟命是从,爱护有加。爱情却没有成为挽救他的良药,他最终走上了众叛亲离的不归路。
一直以来,武强的硬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雪狼谷》里的肖冬瓜 ,《枪火》里的陈贵,《二十四道拐》里的张强等等,每一个角色的诠释都得到导演及观众的肯定和认可,此次受邀出演《海上风云记》反一角色厉英骘,武强却希望能有更多新的突破。他说,“厉英骘是我迄今为止演过人物个性最为丰满的角色之一。这也大大激发了我内心更多的创作和表现的欲望。也是我十分期待的一个过程。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这部戏播出时,大家能够对我饰演的厉英骘又恨又骂,这样才能说明我塑造角色真的成功了。”
《海上风云记》是一部商业元素浓厚的励志传奇剧,人物的爱恨情仇也将牵扯着观众的内心。武强能否爆发小宇宙,演活反一角色厉英骘也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二十四道拐》 武强成功塑造人物获肯定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抗战大戏《二十四道拐》今晚迎来大结局。刘小峰在剧中饰演梅松特派员,武强在剧中饰演梅特派员的副官。两个人首次搭戏,一个威武严肃,一个轻松活泼,默契非常,很有看点。
武强搭戏刘小峰,与甘婷婷、齐芳、海一天等一起联袂主演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形成了非常强大的实力演员阵容。剧情围绕军事要道二十四道拐展开,故事一波三折和天堑一样神、奇、险、峻。除了剧中刘小峰与狠辣的日本女特务甘婷婷的虐恋戏码,张强与特派员刘小峰的战友情兄弟戏也很好看,多少次刘小峰身陷险境、命悬一线生死攸关,张强为了救主不惜以命相搏,与敌人上演斗智斗勇的桥段,在二十四道拐上演绎生死时速,将保卫使命进行到底。在剧中武强和刘小峰多次在同一场景出现,武强的轻松灵活和刘小峰的严肃呆板相得益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十四道拐》源于历史,取材与历史,拍摄也是要高于历史拍摄场景和道具都做到了对历史的原生态还原。演员们也真正来到了著名的二十四道拐所在地拍摄。拍摄环境是相当恶劣,这也许和他有过三年从军经历有关吧。此次戏中再次穿上帅气的军装,自豪的表情自然是溢于言表。
武强是毕业于北影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的学生,武强娴熟的演技同他所接受的教育也有一定关系。武强最擅长的角色就是外刚内柔的硬汉形象。新版《亮剑》中的段鹏,《雪狼谷》里的肖冬瓜, 《天阵》里的安井,无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和武强曾经三年的从军经历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嘹亮的军歌、挺拔的军姿、整齐的步伐这都是武强部队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不做演员,他身上的军人气魄也让人倾倒。当初部队复员,武强的演员梦并不为家人所看好。但是他有军人的不服输、果敢坚毅的特点。为了进北影表演系当演员,从零学表演,为了北影表演系的梦想狠抓文化课。单初试时的朗诵,就准备了半年多。凭着一股拼劲顺利通过三试,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姚笛、马苏、杜淳等成了同学。可以说为了自己的演员梦想,武强吃尽了生活的苦头。从最开始租不起房子的北漂一族,到现在在演艺界小有名气,武强用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坚持和成功。
军人出身的武强出演过的兵哥哥也是数不胜数,但是每一次都能让观众感到与众不同的新鲜感。每一次的完美呈现都是演技的一次突破,这是其作为专业演员必备的素质,也是他拥有“内地实力男演员”头衔的基础。

武强《枪火》中打“硬战”
抗战剧《枪火》在贵州、新疆、广西三大卫视播出接近尾声,各方对战愈演愈烈。
演员武强在剧中饰演的男二号陈贵坚强出击,在剧中面对战事绝不服输,打响了一场雄性方钢的硬战,被誉“新晋硬汉小生”称号。《枪火》讲述了九一八事件时期东北地区的抗战故事,由虎子执导,朱泳腾、马雅舒、武强、王泷正等人主演,由《亮剑》、《雪豹》原班人马制作。演员武强打造的硬汉军人陈贵在全剧里命运多舛,日本人的入侵致使他新婚就离家上战场,新婚妻子惨遭杀害,年老的父亲也被日军打死,性格坚强做事果断的陈贵拒不服输,成为全剧里骨头最硬的人。
继《雪狼谷》和《杀倭令》的强硬表现之后,武强在《枪火》中再次以演技搭配自身气质,打造了一名勇敢的青年硬汉军人。在战场上,他饰演的男二号陈贵与朱永腾饰演的男一号徐文杰是最佳拍档,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敢于冒风险、打硬仗,使得《枪火》中的对战戏气氛激烈,快节奏的场面更富有激情。
说起自己的角色,武强认为“不服输”是一种积极态度,生活中有时也需要这样的精神状态。对于“硬汉小生”的称号,他觉得这是一种肯定,自己也会加油努力多拍好戏。
武强《枪火》惨遭蹂躏命运 玩不服冷酷对抗

抗战剧《枪火》目前正在贵州、新疆、广西三大卫视播出,剧中打造的多样特型角色很受瞩目。该剧由虎子执导,演员武强打造的硬汉军人陈贵在全剧里遭遇“最惨”,因日军侵略导致家破人亡,冷酷的性格带着国仇家恨,与不公的命运作着生死对抗。
在《枪火》中,武强饰演的男二号陈贵是名军人,在九一八事件时期,日本人的入侵致使他新婚就离家上战场,刚娶的媳妇又被杀害,年老的父亲再被日军打死,人生路途艰辛坎坷。国仇连上家恨,激化了陈贵的抗战斗志,他隐忍内心的愤怒,积极对抗日军。不公的命运强化了他内心的冷酷,惨痛的遭遇被他转化为战场上的勇敢。
《枪火》中武强大部分的戏是和男一号朱永腾搭档的,剧中角色一武一文,作为对日作战的最佳拍档,两人更上演不少感人了兄弟情义。说起自己的角色,武强很欣赏他身上那股“不服劲儿”,跟自己的性格很像。
武强作为新一代的硬汉小生,在多部影视剧中强劲出演,技巧扎实凝练,所饰角色大多具有很强的男性魅力。这次他在《枪火》中的角色就延续了此前《雪狼谷》和《杀倭令》中的冷酷表现。

《黄金大劫案》杀青 观众对武强印象深刻

由钟澍佳与巢志豪共同担纲执导,杜淳、马苏领衔主演的电视剧《谜案》已在横店杀青,该剧也被称为电视剧版《黄金大劫案》。演员武强倾力加盟,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
曾在《谁是真英雄》、新版《亮剑》、《雪狼谷》及《烈火红岩》 等多部影视剧中,武强因饰演“硬派小生”深入人心。特别是在电视剧《谁是真英雄》中,他对人物角色到位的拿捏和精湛的演技以及个人散发的独特魅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此次加盟剧版《黄金大劫案》,角色却并未公布,反而令观众倍加期待。

在《谁是真英雄》中,在宋云飞身边最为抢眼的莫过于他的左膀右臂马龙。武强在剧中饰演马龙,马龙是个重情重义的东北汉子。马龙和贾九也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一起大口喝酒吃肉,无话不谈打打闹闹,最后一起杀倭寇保国家,不过马龙为了保护贾九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戏中的兄弟情让观众看的直掉泪。 武强亮相《解忧公主》首拍古装引期待


搜狐娱乐讯 2014年8月5日,大型史诗历史电视剧《解忧公主》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电视剧《解忧公主》以汉武帝时期派往西域乌孙国和亲的解忧公主为主人公,刻画了翁归、冯嫽、汉武帝、李陵、军须靡等一系列著名的历史人物,讲述了解忧公主与乌孙国两位皇室兄弟之间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纠葛。武强在剧中饰演长山翕候一角,这也是武强首次尝试演绎的古装戏,发布会曝光的片花和海报中,我们首次看到一向以年代硬汉亮相荧屏的武强身着汉代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异域风情之外透尽武强的俊朗和干练的气质,令人印象深刻。首次挑战的古装造型,武强满脸的兴奋,但又充满无奈,发布会结束后,武强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时笑称,“古装造型很期待,但辛苦了我们的化妆师,因为时值大夏天,本身古装就已经很辛苦,再加上我是极其唉出汗的体质,一穿戏服就不停的在流汗,所以化妆老师要不停的给我粘头套和补妆,我还好,不过我们的化妆老师都要崩溃了。”

据悉,电视剧《解忧公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峰担任艺术总监、出品人,著名影视评论家路海波教授担任艺术指导、总策划;总编剧安启杰、编剧徐伊亮、禹扬、孙浩、薛峤,该剧不仅由曾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并曾执导过《盲人电影院》、《绣春刀》等多部华语电影的新锐导演路阳掌镜,更是汇集了张歆艺、袁弘、袁文康、武强、刘冠翔等多位华语影视圈人气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温玉娟友情出演。

❸ 矿井涌水量预测及控制

矿井涌水量的大小不仅是对煤田建设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合理开发的重要指标,更是矿井生产设计部门制定采掘方案、确定矿井排水能力和制定疏干措施的主要依据。因此,正确地预计矿井涌水量是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矿井涌水量预测评述

由于普遍存在的水文地质参数难于准确确定,矿井涌水量预测是矿井防治水工作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问题。目前在矿井涌水量预测方面,发展较为迅速的有限元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控制系统理论法;计算矿井涌水量使用较为广泛的还属解析法、水文地质比拟法、相关分析法和应用Bernoulli方程等。对这些预测方法研究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矿井涌水量。

1.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解地下水运动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数值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使用灵活的网格,便于处理曲线边界和放稀、加密结点;生成的结点方程对所有结点都高度统一;生成的导水系数矩阵对称、正定,便于用平方根法求解;便于处理各向异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强教授首次将“拟三维”数值模拟与优化管理技术应用于焦作演马庄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对不同开采水平的矿井涌水量作出预测,而且可以模拟断层(裂隙)型煤层底板突水通道的具体空间展布位置和确定其通道的水文地质参数以及预测通道的涌水量。该方法对煤层底板突水灾害的预测基本上达到了定量化的要求。

(2)人工神经网络法:以能够同时处理众多影响因子与条件的不准确信息问题著称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控制矿井涌(突)水的主要因素有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充水水源主要包括大气有效降水(年降水量大小及季节性变化、降水性质与矿区地形、煤层埋藏与上覆岩层的透水性)、含水层水(含水层岩性、空隙性、含水层分布、厚度与补给条件)、地表水(地表水体性质与规模、地表水体与充水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和地表水体与矿井开采深度的相对位置和二者间岩层的透水性关系)和老窑水等。充水通道主要包括构造断裂带(或喀斯特发育带)、开采冒落导水裂隙带、底板隔水层扰动破坏裂隙带和人工导水通道等。将这些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作为输入层结点的神经元,经过隐含层,输出到输出神经元结点上(神经元结点为矿井涌水量)。其向后传播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如图3-34矿井涌(突)水量预测BP网模型所示。经过对该预测模型进行多个涌水实例的训练,此时该模型就具有了矿井涌水的知识,则该模型将可应用于实际矿井涌(突)水预测。

图3-34 矿井涌(突)水量预测BP网模型

(3)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主要包括相关因素的选择和回归方程的建立。南方矿区涌水量多与降水量、采煤面有关,并且用相关分析法取得了较多成功的范例。而北方矿区则不然。焦作矿区是典型的北方煤矿区,降水过后20~40天,水位才逐渐回升到峰值,但涌水量因降水变化并不大。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并不密切,与巷道长度、开采面积少有关系,用相关分析法并不多,演马庄矿用于煤层底板突水分析。演马庄矿与断层无直接关系的底鼓出水在煤层底板突水中占了较大比例,对于这一类煤层底板突水若使用:Ts=P/M,可以发现Ts值随煤层底板突水点埋深增大而增大,假设它们服从正态分布的话,非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表达式Ts=-22.814+5.8981nH的回归效果最佳。式中H为煤层底板突水点的埋深值,计算相关系数0.9823,数据最大误差小于1.0%。

(4)水文地质比拟法:比拟条件是以开拓水平或邻近的水文地质条件、开拓方式与延深水平相似为依据来预计延伸水平的涌水量。顶板水量根据焦作矿区实际情况,顶板砂岩水量随采煤面积的增加而有所增加,采用Q2=Q1×F2/F1。Q2×F2为未知水量和要预计区面积,Q1、F1为已知水量和面积。煤层底板L8灰岩水量根据焦作矿区钻孔抽水资料和排水试验,涌水量与降深存在平方根关系,

。该方法简单易行。

(5)解析法:计算巷道竖井都有各自的计算公式,这里主要讨论“大井法”。由于巷道系统面积大且形状复杂,因此在计算涌水量时,可把复杂的巷道系统假想成一个与巷道系统面积相等的大井在工作。此时,整个巷道系统的涌水量就相当于井的涌水量,就可将垂直集水建筑物的公式用于计算巷道系统的涌水量。此方法较简单,经实践检验常有较满意的结果。因此在生产上广为应用。焦作矿区计算L8灰岩水,采用Q=2.73KMS/1g(R0/r0),r0引用半径,R含水层抽水时的影响半径,R0引用影响半径(R0=R+r0),K渗透系数,M含水层厚度,S预计降深。

(6)应用Bernoulli能量方程:喷水钻孔法计算涌水量,据中国矿业大学在华北某矿研究,钻孔成孔后用堰测法计算,钻孔涌水量为544m3/h,采用

,(Q,喷水钻孔涌水量;d,套管内径m;g,重力加速度m/s2;h,喷出高度m。)计算钻孔涌水量536m3/h,误差1.47%;煤层底板突水量大小的预测,采用

(Q,突水口的突水量;ω,突水口进水断面面积;g,重力加速度;h,突水口处的有效水头)计算九里山矿12031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计算煤层底板突水量与实际最大煤层底板突水量相对误差仅1.04%,计算演马庄矿12121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计算煤层底板突水量与实际煤层底板突水量相对误差仅5.62%。由此可见,两者均源出Bernoulli能量方程,两者的实际应用结果是可行的。

2.矿井涌水量预测中的几个问题

正确地预计矿井涌水量至今仍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其原因是:①人们对复杂的自然条件(地质、水文地质)认识有局限性;②对开采活动引起地下水天然动态的变化认识不足;③地下水向井巷运动过程中,无论在空间上或时间上均呈现出复杂的运动形式,且在计算方法上常将自然条件理想化和简单化,因而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1)系统透彻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系统透彻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是正确预计矿井涌水量的基础。焦作演马庄矿1903l工作面L8灰岩煤层底板突水Qmax=4.3m3/min,略有减少达3.0m3/min左右持续了几个月。峰值水量一定,其静储量一定,并且补给不足,但有一定补给量。因此,在预计该工作面下部27011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量时,预计3.5m3/min,应该小于4.3m3/min,大于4.3m3/min的可能性不大,结果在原煤层底板突水点下部27011运输巷再次煤层底板突水Qmax=3.7m3/min,预计结果基本正确。

(2)精心采集水文地质数据:水文地质参数的取得正确与否,是涌水量预测的关键。比如考虑焦作演马庄西部韩王东部这一喀斯特水文地质单元时,二水平会袭夺一水平L8灰岩水。二二采区的K、R、r0值就应综合考虑。应该将煤层底板突水点反求法、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幅射流等求出的K值综合评价。同一煤层底板突水水源通道,对于抽水、注水这一相反水文地质试验,K值相差较大;R值更应考虑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r0取值应该包括F3断层以下面积,该采区的涌水量预测有待进一步验证。

合理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系统透彻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精心采集水文地质参数,是正确预计矿井涌水量的前提,是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

❹ 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系统

从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系统的组成来看,它包括排水、供水和矿山与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三个方面;从它们彼此间的结合方式来看,应包括两种形式,排、供、生态环保结合与排、供、生态环保配合。

排水、供水、生态环保结合就是指将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井下排水和地面抽水用于各种目的的供水,矿井既是排水点,又是供水水源。排水、供水、生态环保配合是指在对矿井水疏降较为有效的地下水系统的某些补给部位,建立能够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各种用途的供水水源地,预先截取补给矿井的地下水水流,这样既可满足矿井周围的各类供水需求,又可达到疏降矿井水之目的,有效地降低了我国煤矿因只采取井下大流量疏放而造成昂贵的吨煤排水费用和水污染处理费用,变被动的井下防治水工作为积极主动的地面截流工作。强喀斯特径流带和地下水集中补给带是较为理想的地下水系统截流配合部位。

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的管理模型考虑了排水系统的疏降效果和安全运营,而供水系统的供水需求和生态环境系统质量保护也是优化模型设计的重要约束指标。在模型中,排水、供水、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没有主辅之分。三位一体结合模型控制所研究矿区的各层充水含水层的水头压力,使其不仅满足安全带压开采的需要,而且要确保矿井和周围地区一定数量的供水需求,但不允许超过导致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最大允许水位降深。

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的优化管理模型,在保证环境质量和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供给矿井和其周围地区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可向多个用户供水。根据向不同用户的供水价格(水资源费)、抽(排)水费、管道输送费(包括管道成本和占地费用等)和水处理费,通过比较目标函数中它们各自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小,模型会自动优化分配各自的供水数量和具体的供水方案。所以,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模型不仅实现了将保证环境质量的矿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于供水之目的,而且通过选择多种供水用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函数和适当的约束条件,完成了综合制定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的具体的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

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矿区的具体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武强教授认为,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应该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大基本模式。

1.狭义的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管理模型

狭义的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管理模型就是只注意排水系统的疏降效果和环境系统的质量保护,而不直接考虑供水系统的供水要求,在首先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将矿井的排水汇流后,经水质处理用于各种目的的供水。这种结合模式以矿井排水和环境保护为主,供水只作为被动辅助的一方加以考虑。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地下水资源比较紧张,且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区。对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或中等的矿区,没有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研究的必要。如管理期划分为三个管理时段,则具体结合的管理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矿井总排水量最小。

主要约束条件:

(1)保证疏降区地下水水头满足安全带压开采的需要。

(2)确保矿井排水不引起周围环境质量的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

华北煤田排水供水环保结合优化管理

式中:C(i,j)为管理时段时间(d);Q(i,j)为决策变量(m3/d);β(k,i,j)为单位脉冲响应函数(m);s(k,j)为约束点k在第j管理时段的允许降深(m);q0(i)为各抽水井的额定抽水能力(m3/d)。

2.广义的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管理模型

广义的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管理模型不仅注意了排水系统的疏降效果和环境系统的质量保护,而且直接考虑了供水系统的供水需求,三者同时作为优化管理设计的重要约束指标,它们之间没有主、辅之分。广义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结合系统控制矿区水头压力不仅满足安全带压开采高度,而且确保矿区及周围地区的一定供水需求,但不允许超过最大允许降深。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地下水资源比较充沛,且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的矿区。

三位一体优化管理模型,在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和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供给矿井及其周围地区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可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方面的供水。根据三种不同供水单位的供水价格、抽(排)水费、管道输送费(包括管道成本和占地费用等)和水污染处理费,通过比较目标函数中它们各自所产生经济效益大小,模型会自动优化分配各自的供水数量和具体的供水方案。所以,这个三位一体的优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术管理之外,也牵涉经济评价、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它不仅实现了三位一体结合过程的经济运行,同时整个结合系统的安全运营得到了保证,避免或减少了突发性事故。

具体优化结合的经济水力管理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多种供水目的的经济效益最大。

主要约束条件:

(1)疏降流场满足安全带压开采条件,但不得超过最大允许降深;

(2)排水量加开采量须保证一定供水量,但不得超过地下水系统的剩余资源量;

(3)矿井排水不引起本地区和周围地区环境质量的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

华北煤田排水供水环保结合优化管理

华北煤田排水供水环保结合优化管理

式中:Qs(i,j),Qg(i,j),Qn(i,j)分别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的决策变量(m3/d);spi,gpi,npi分别为生活、工业、农业供水单位立方米的水价(元);sdi,gdi,ndi分别为生活、工业、农业供水单位立方米的抽水费用(元);sti,gti,nti分别为生活、工业、农业供水单位工万米的输送费用(元);sgi,ggi,ngi分别为生活、工业、农业供水单位立方米的水处理费用(元);N1,N2,N3分别为用于生活、工业、农业供水抽水井数;s(k,i),s′(k,i)分别为约束点k在i时段的最小和最大允许降深(m);Q′为管理系统的剩余可开采资源量(m3/a);Q为管理系统的供水需求量(m3/a)。

❺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的历届获奖情况

附:历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名单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刘铁铸 上海市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良臣 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陆忠骥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周世泰 冶金部东北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惠民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珍廷 广西有色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兴泉 核工业华北地质勘探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马宗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在艺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宝珺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研究所,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乐天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汪仲英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丁中一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
张本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文杰 煤炭部福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宏骥 地矿部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崇佑 地矿部江西省地矿局调研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集磊 有色甘肃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广润 地矿部湖北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兆宇 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巩志根 核工业华南地勘局293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龚茂清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邓起东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绵平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於崇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志琴 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赵澄林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游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张宗祜 地矿部水工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光鼎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袁秉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物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康玉柱 地质矿产部西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光宇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明桂地质矿产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钱佐国 化工部地质矿山局云南地质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伯墀 有色西北地质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许惠龙 煤田地质总局山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祝延修 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九支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殷鸿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国栋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夏林圻地质矿产部西安地矿所,研究员
张文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江天寿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何继善 中南工业大学,教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维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特别奖获得者(只颁发了这一次):
程裕淇地质矿产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鸿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孙殿卿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杏垣国家地震局地质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申保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张云湘 地质矿产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金琪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冯志强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俊杰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万程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河南煤田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王世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14支队,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陈光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裴荣富 地矿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纪舜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增昭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郝石生 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张卓元 成都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杨遵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德馨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海涛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中立 地矿部甘肃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永基 冶金部中南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包家宝 地矿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石礼炎 地矿部福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贵明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恒 煤田地质总局江西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金庆焕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学仁 化工部四川化工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
王秋华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熊光楚 有色北京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毓川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见义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院,教授级高工(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鹤龄 淮南理工学院,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翟裕生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景福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郝诒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令智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廷栋 国土资源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耀如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工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管海晏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云岭 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杨继良 大庆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殷先明 甘肃省地勘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兆洪 化工辽宁地质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吕国安 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覃慕陶 广东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黄第藩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北京开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思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袁学诚 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旭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张一伟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卢良兆 长春科技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叶连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 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潘元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蒋炳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龙驹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心地质资料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启民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奇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骆耀南 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姜剑虹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黑龙江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福同 国土资源部新疆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王铁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再升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廖椿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蒋 志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杜汝霖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教授
何国琦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汪集旸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钟大赉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石耀霖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 吉, 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王保群 核工业地质局二一六大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培君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倪斌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秦震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姚伯初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何自新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陈正辅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赵文智 中石油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季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李阳,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汉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成善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刘本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赵文津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夏代祥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叶天竺 中国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童晓光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双明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丕龙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锡友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山东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永样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文昌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崔盛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教授
张培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希源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丁悌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孙革 吉林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曾勇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教授
郑亚东 北京大学,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
傅家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四光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李惠,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
刘敬党 ,中国化工地质矿山总局辽宁化工地质勘查院
朱伟林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有限公司科技委
张金带,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周海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
李干生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
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刘玉书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陈均远,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马永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弭力,中国地质科学院
刘敦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新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郝守刚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张善文,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阎凤增 ,中国武警黄金指挥部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占游, 核工业二O三研究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邓运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高级地质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才金,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京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 宏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杜金虎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杨经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洪友崇, 北京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
彭善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金之钧,中国石化股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教授(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王世称, 吉林大学 教授
朱筱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杨克明,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杨华,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董连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教授级高工
廖香俊, 海南省地质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
王宇,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工(二级)
熊盛青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教授级高工
谢玉洪,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工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邹才能,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李子颖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
汪啸风, 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
宋国奇,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工
毛景文,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获得者:
武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夏庆龙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郭旭升,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
赵贤正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夏毓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王香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丁俊,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张训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王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宋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
杜时贵, 绍兴文理学院
殷跃平,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教师奖获得者:
舒良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颜丹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付锁堂,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来明,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振峰,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蜀民,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燕长海,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鸿飞,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高级工程师
范立民,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彤,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四光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潘桂棠,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员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蒋少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四光地质教师奖:
彭建兵, 长安大学 教授
赖绍聪, 西北大学 教授

❻ 河北省衡水武强县璐德怎么样

璐德国际艺术学校隶属于(武强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武强县向河北省申请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学校座落在原武强县职教中心,占地6万余平米,在武强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由北京璐德文化艺术中心与金音乐器集团投资1300万元共同创办,是武强县创建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基地整体项目的第一部分。学校设有学前教育班、全日制高级寄宿小学、初中、高中与职业高中;校外业余音乐培训班、大、中专学历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班、各类音乐、器乐、艺术类社会短训班。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均从国外音乐学院聘请,国内专业教师也均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及专家教授。璐德国际艺术学校适时而生,集合国内外各门类实用音乐方面的演奏专家、教育专家、学者与演艺明星,共同打造适用于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的文化课程、音乐艺术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璐德国际艺术学校,承载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包装人才、输送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打造武强国际音乐产业基地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璐德文化拥有的国内外专家团队及宣传媒体是保障艺术学校成功举办的优势资源,也是璐德文化多年来积累的垄断资源,拥有这两大资源,确保了艺术学校的独特性、专业性及不可复制性。

在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下,切实解决美术及音乐类学生入学、升学及就业的实际困难,做到让学生轻松考学、轻松就业。

● 第一所先签就业合同,再入学的职业学校
● 第一所确保考入重点大学的艺术学校
● 第一所从小学开始培养艺术人才的全日制特色学校
● 第一所颁发大中专学历的吉他职业艺术学校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❼ 岩溶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因素

一、岩溶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因素

1.岩溶水系统水量脆弱性评价的因素

与水量有关的岩溶水环境问题包括了泉水断流与过量衰减、区域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超采以及相关的岩溶塌陷、地裂、海水入侵和由于区域流场变化引起的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等等。岩溶大泉作为北方岩溶水系统最普遍的一种自然排泄形式,除了供水功能以外,还有重要的旅游、生态等功能,因此岩溶泉水是在水量脆弱性评价以及水量保护区划分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从岩溶水系统整体出发评价其水量脆弱性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系统规模大小。岩溶水系统规模大小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岩溶水系统的调节性能和资源量大小。规模小的系统极容易引起资源超采、区域水位下降及相关的问题。

2)可开采资源量多少。

3)资源要素构成数量及动态。

4)系统结构模式。系统结构模式对岩溶水水量环境问题影响较大。例如,顺置型系统模式泉水多由隔水顶板阻挡排泄,在岩溶含水层与隔水顶板一定埋藏深度(一般在100~250m)的接触位置往往发育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泉口下游存在承压自流区。因此,在这种结构模式的排泄区打井或采煤活动,与由隔水底板隔水形成排泄的“单斜逆置型”系统的泉水更容易出现断流。例如,太行山东部山前岩溶大泉,多数断流。

5)泉水排泄出露形式。多数北方岩溶大泉的出露排泄与阻水体有关,除了岩溶含水层隔水顶、底板阻水作用形成的泉水外,断层和火成岩体的侧向阻隔出流形成的泉水也占有一定比重。由于岩溶水在阻水体一侧富集,因此,这类泉水也容易出现断流。例如,在内蒙古桌子山地区的拉僧庙泉系由老石担山东缘断层使得桌子山组(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含水层与克里磨里组(相当于平凉组)隔水层接触而排泄(图7-2),沿导水性很强的老石担山东缘断层大量开采岩溶水而导致拉僧庙泉水断流。这种情况在汾渭地堑区最为普遍,区内多数泉水在山前受断裂带一侧相对弱透水的地层阻水出流。由前述所知,区内泉水多与张扭性的裂谷山前断裂构造有关,这些断裂形成的岩石破裂以及沿断裂岩溶发育强烈,从而导致具有很高的导水能力,沿断裂带开采岩溶水极易造成泉水干涸或搬家。例如,太原晋祠泉,1954~1958年实测泉水平均流量为1.94m3/s,1977~1978年,清徐县在距晋祠泉10余千米的平泉和梁泉建成两处自流井群,共14眼深井,最大自流量达1.03m3/s。开采使泉水流量逐年减少,直到1994年4月30日彻底断流。中条山岩溶水系统内的南梁泉,20世纪80年代前流量为0.52m3/s,由于岩溶水开采流量逐年减少,2002年初在距其10km的太子滩凿成一岩溶热水井,井深1547.46m,自流水头0.9MPa,使海头泉流量严重衰减并于当年3月20日断流,同时泉口处水位也降至地面以下10~12m。山西介休洪山泉的严重衰减也是在山前断裂带大量开采以及采矿排水的结果。陕西周公庙泉出露于亚柏断裂带,岐山自来水公司在断裂带内打井取水也使泉水失去了复出的可能。总体上,区域隔水顶板、侧向地层或隔水岩体阻水出露的泉水水量敏感程度较高,相对而言,由区域隔水底板阻水形成的泉水水量敏感程度较低。

图7-2 拉僧庙泉出流条件示意图

2.岩溶水系统水质脆弱性评价的因素

(1)系统的规模

系统规模大虽然能在水量方面体现出较强的调蓄能力,但对水质而言就存在地下水循环更替速度慢的问题,一旦地下水遭受污染,恢复治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系统规模大小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系统资源要素构成的多少,一般系统规模越大,岩溶水的补给项构成越多,岩溶水水质的影响要素也就越复杂。

(2)系统内降水量

降水量作为岩溶水系统最重要的补给源,总体上水质质量相对较好,降水量大小所体现的是系统岩溶水“纳污能力”。降水量大小也体现雨水对包气带岩土的溶滤程度,因此降水量对系统水质脆弱性具有正效应。

(3)系统结构模式

从水质方面,“单斜逆置型”岩溶水系统其上游往往存在煤系地层、容易遭受矿坑污水的渗漏污染,而“向斜-盆地型”岩溶水系统由于水位埋藏浅、浅覆盖型岩溶区分布面积广,地表水、地下水向心汇流,更容易遭受农业施肥等的污染。

(4)地球化学背景

煤系地层分布面积比重,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含水层中是否存在有石膏,覆盖区分布的面积比重等等都是在评价系统岩溶水质脆弱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5)岩溶水系统包气带平均厚度

岩溶含水层包气带可以吸附降解部分污染物,总体上包气带越厚其自净能力越强,岩溶水系统防污性能也越强。

岩溶水系统脆弱性是不同系统间脆弱性比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评价中各项因素的分级指标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然而迄今为止,对岩溶水系统整体脆弱性评价的概念及方法尚未见探讨,同时就目前所拥有的资料开展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分类的条件还不具备,需要参与评价的要素不尽合理完备(比如人口密度等因素),这项工作只能随着资料积累和评价方法的完善成熟逐步开展。

二、岩溶水系统含水层脆弱性分区评价因素与方法

岩溶含水层的脆弱性评价是系统内部岩溶含水层分布区环境问题的易发性分区评价。岩溶含水层的脆弱性同样要分为“水量脆弱性”和“水质脆弱性”两种。

1.含水层水量脆弱性分区评价的因素与方法

岩溶含水层的“水量脆弱性”是含水层对外界干扰的响应程度并引发水量方面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可能性的表征,这种敏感程度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上。例如,在北方东部岩溶相对发育且覆盖层厚度小的区域,开采岩溶地下水就容易发生岩溶塌陷,可认为这些地区具有含水层水量脆弱性特征。同样,如果某一地区开采岩溶水,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泉水流量(或水源地出水量)较大的削减量,也可认为含水层具有水量脆弱性。水量脆弱性的实质是含水层导水性能的综合体现。由于与岩溶含水层水量相关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包括了纯水量的问题以及特殊水量问题,因此水量脆弱性评价因素要与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相结合。

(1)纯水量脆弱性分区评价

纯水量脆弱性是系统内某点的岩溶水位(包括区域或重点位置的水位)或流量(泉水流量或水源地出水量)对其他点在水量激励下的时空响应,其制约的因素主要是岩溶含水层的导水性能。总体上,北方岩溶地下水符合达西渗流理论,能够描述系统含水层渗流的数值模型更适用于纯水量脆弱性评价,在后面的典型岩溶水系统(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系统)实例中,我们采用了响应矩阵法进行评价。

(2)特殊量脆弱性分区评价

特殊水量脆弱性分区评价中需要把水位与具体问题的相关地质条件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北方最常见的主要有岩溶塌陷问题和矿坑突水问题。

在岩溶塌陷的脆弱性(或风险性)评价中,需要考虑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因素(包括厚度、岩性、结构及地貌条件)、地下水因素(包括埋深、变幅及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动因)等因素。目前采用的评价方法有模糊数学法、神经网络法、GIS方法以及一些统计学方法等。在后面的典型岩溶水系统(枣庄十里泉泉域岩溶水系统)实例中,我们采用了模糊数学法进行评价。

对煤矿底板突水的脆弱性(或风险性)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学者斯列萨列夫提出了临界水压值公式,是一个纯水量问题,后经实践中不断改进,中国煤炭研究院西安分院提出了突水系数并由此预测煤矿突水的风险大小,突水系数的表达式为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环境问题与保护

式中:Ts为突水系数(MPa/m);P为隔水底板承受的水压力(MPa);M为底板隔水层的厚度(m);h1为矿山压力破坏隔水层的厚度(m);h2为隔水层中导升高度(m)。

1984年,煤炭工业部的《矿井水文地质规程》中,以突水系数0.6线为界,划分安全区及危险区。然而大量统计结果表明,80%以上的煤矿突水与断层有关,突水系数低于0.6的地区同样出现底板突水问题。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武强教授根据多年研究,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脆弱性指数法,采用GIS与人工神经网络、证据权法、Logistic回归法及层次分析法耦合的方法对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进行分区评价,为煤矿底板突水风险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于影响煤矿突水的因素比较多且较复杂,而且一些准确的数据难于获取,因此,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

2.含水层水质脆弱性分区评价的因素与方法

国外对狭义的地下水脆弱性(指水质脆弱性)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叠置指数法、过程数学模拟法和统计方法(Barnali Dixon,2007),单防污性能评价指数模型有30多种,其中,DRASTIC模型(D为地下水埋深;R为净补给量;A为含水层介质;S为土壤介质;T为地形坡度;I为包气带影响;C为水力传导系数)应用最为广泛,它是美国环保局1985年提出的。在美国许多地区曾用DRASTIC模型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编图,该方法在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也曾应用,例如,欧盟、南非、葡萄牙、尼日利亚、韩国、以色列等。然而一般认为DRASTIC模型更适合于松散层孔隙地下水脆弱性的评价。针对岩溶含水层的特殊性,欧洲制定比较多的岩溶含水层脆弱性评价方法,特别在COST620项目中广泛应用并完善。评价中一般考虑的因素有覆盖层(O因子,包括厚度、岩性等)、径流特征(C因子)、降雨(P因子,大小及动态)和岩溶网络发育特征(K因子)。如基于起源-路径-目标模型的EPIK法、PI法、COP法和基于示踪试验的VULK方法等。结合我国北方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含水层水质脆弱性评价中需要考虑因素有:

1)岩溶地下水的天然补给强度(降水量是其中之一,还应该包括河流、水库以及其他类型地下水对岩溶水的补给)。

2)碳酸盐岩分布埋藏类型。

3)包气带厚度。

4)岩溶含水层的导水性能。

5)到主排泄区(或水源地)的距离(可体现在渗流模型中)。

在各评价因素的分级中,结合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具体方案在典型岩溶水系统实例中进行叙述。

❽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焦作市地处豫西北,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总面积6014km2,全区总人口348万,有煤炭、石灰石、铝土及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工业以电力、化工、机械和煤炭为主,目前已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焦作矿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焦作地区的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为10.583m3/s,其中喀斯特水补给量为8.86m3/s,孔隙水补给量为1.723m3/s。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由喀斯特水、孔隙水组成,且以喀斯特水为主,喀斯特水资源约占全部地下水资源85%左右。焦作矿区山前地区是九里山泉域喀斯特水的集中排泄区,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随着城市及工农业的发展及煤矿区的大量开采,在局部地段出现了小范围的降落漏斗,地下水位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降落漏斗范围及漏斗中心水位稳定,多年来地下水位基本上处于动平衡状态,在丰水期、丰水年因地下水位回升,降落漏斗范围缩小乃至消失[4]

目前人工开采已成为孔隙水、喀斯特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地下水的开采方式有厂矿自备水源地(井)集中和分散式开采、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集中开采、矿井排水和农业零星分散式开采。

1.自备水源地(井)开采地下水状况

1994年全市共有自备井234眼,年开采地下水量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其中全年开采孔隙地下水1939.36×104m3,平均0.615m3/s;喀斯特地下水4408.50×104m3,平均1.4000m3/s。1994与1993年相比减少了5.77%,1993年自备井开采地下水量6736.86×104m3。自备水源井除焦作电厂、中州铝厂、焦作铝厂、热电厂、焦作市水泥厂、化工一厂、造纸厂等厂矿企业属井群开采地下水外,其余多属零星分散式开采,且多以喀斯特水做供水水源。

(1)孔隙水开采量:受气候及人工开采双重因素影响,近年来焦作市区内孔隙水位呈下降趋势,焦作市区南部形成了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且水质变差。为改善这一状况,自1990年开始对孔隙水的开采进行了限制,自备井开采量有所下降。1992年降至1466×104m3,1993年有所增加,达1765×104m3,1990年自备井开采孔隙水1991×104m3。1994年孔隙水开采量为1989.36×104m3,比1993年增加了173.86×104m3。自备井地下水开采总量年际变化较大,月最大采量为566.092×104m3(7月),月最低开采量为484.562×104m3(12月)。

(2)喀斯特水的开采量:焦作市喀斯特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是城市工业及居民生活的最佳供水水源。焦作市区各用水大户多开采喀斯特水。1994年自备井共开采喀斯特水4408.50×104m3,占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总量的70%。1993年自备井开采喀斯特地下水4972.31×104m3,1994年与1993年大致相同。

2.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状况

焦作市自来水公司现有6座水厂,其中第一水厂、第四水厂开采喀斯特地下水,第二水厂由新东公司(矿井排水)和焦作电厂岗庄自备水源联合供水,第三水厂由焦西公司(矿井排水)和东小庄水源地(开采喀斯特水)联合供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的水源地只有第一水厂、第四水厂、东小庄水源地(岗庄水源地因属焦作电厂自备水源地,未计入其中)共三处。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5425.74×104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2071.68×104m3,占总供水量的38.2%。

第一水厂位于焦作市中心新华街,利用已报废的2号、3号矿井供水,与1993年的142×104m3相比,增加了160.53×104m3,1994年共开采喀斯特地下水310.53×104m3,全年平均开采量0.0985m3/s。

第四水厂位于焦作市区北部近山前地带,现有开采井22眼。该水厂是焦作市自来水公司以地下水做水源的主要供水水源地,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地下水总量的53.68%,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的20.46%。1994年全年共开采喀斯特水1112×104m3,平均0.3527m3/s。

东小庄水源地位于焦作市区西部东小庄,现有开采井19眼,全年开采喀斯特地下水649.00×104m3,平均0.2058m3/s,比去年增加了15.89%左右。

3.矿井排水及利用

(1)矿井排水:分为焦东矿区和焦西矿区两部分。

焦东矿区的演马庄矿、九里山矿井排水量居各矿之首,多年来矿井排水量一直超过1.0m3/s。相比之下,中马村矿、小马村矿、冯营公司、方庄矿等矿井,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矿井排水量小。1994年焦东矿区内的7个矿井,年平均排水量总计为3.3778m3/s,与1993年以前相比,略有下降。焦东矿区矿井排水总量季节变化不明显,相对稳定。

1994年焦东矿区内的演马庄矿矿井排水量仍居各矿之首,为1.0847m3/s,该矿近年来发生2次恶性煤层底板突水灾害,矿井排水量比较稳定。九里山矿井排水量平均为0.7903m3/s,该矿由于对煤层底板突水点进行了注浆堵水和工作面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因此自5月份起矿井排水量有所减小。其他矿如韩王公司、冯营公司、小马村矿、中马村矿等矿井,排水量比较稳定,多年变化不明显。1994年韩王公司矿井平均排水量为0.3840m3/s,冯营公司为0.3098m3/s,小马村矿为0.1248m3/s,中马村矿为0.6535m3/s,位村矿为0.0307m3/s。

焦西矿区的王封公司由于矿井关闭停产,矿井排水量呈下降并逐步稳定趋势,平均排水量1989年为1.50m3/s,1990年为1.26m3/s,1991年为1.02m3/s,1994年为1.0915m3/s。王封公司矿井排水量年内变化比较明显,月最高排水量1.1605m3/s,月最低排水量1.0182m3/s。焦东公司矿井排水量因矿井报废,矿井排水量呈下降至逐步稳定趋势。1991年为0.38m3/s,1992年为0.35m3/s,1994年则降为0.3033m3/s。朱村矿矿井排水量相对较大,并呈逐年增加趋势。1990年为0.80m3/s,1991年增至0.84m3/s,1994年则增至0.9013m3/s。1994年焦西公司矿井排水量是0.5970m3/s,与1993年相比,略有增加。焦西矿区的焦东公司、王封公司已经关闭停止采煤,没有开采新的工作面,整个矿区矿井排水量呈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的状况,原煤层底板突水点已经作为供水井水源。1989年平均排水量3.25m3/s,1990年减至3.09m3/s、1991年进一步减至2.85m3/s,1994年略有增加,达2.8931m3/s。

(2)矿井水利用情况:目前,焦作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方式是矿井排水及农业灌溉利用,矿井排水量6.2707m3/s,综合利用矿井排水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有效途径。焦作市矿井水的利用有3个方面:

一是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利用矿井水情况。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所属的第五、第六水厂全部以矿井水做供水水源,第二、第三水厂部分利用的矿井水做供水水源。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四座水厂累计用矿井水3363.04×104m3,占焦作市自来水公司总供水量的61.8%。

第二水厂位于焦作市东北部,以焦东公司井排水做供水水源,1993年供水量1456×104m3,1994年供水量1571.66×104m3,较1993年略有增加。由于焦东公司已经关闭,矿井水的利用量一定会受到限制,目前,第二水厂正在建设新的水源地。

第三水厂位于解放西路,主要利用焦西公司矿井排水,1993年供水量1821×104m3,1994年为1288.50×104m3,较1993年相比减少了532.5×104m3

第五水厂位于焦作市马村区,利用中马村矿矿井水作为供水水源供给马村区居民生活用水。1993年供水量239×104m3,1994年为297.68×104m3,比1993年增加了24.55%。

第六水厂位于焦作市中站区,利用李封公司矿井排水向焦作市中站区供水,1993年总供水131×104m3,1994年为196.2×104m3,较1993年增加了49.79%。

1994年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各水厂利用矿井总计达3363.04×104m3,全年平均1.0664m3/s。1993年矿井利用量3570×104m3,1994年较1993年减少了206.96×104m3

二是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各矿自用矿井水量。焦作煤业集团公司的朱村矿、九里山矿和演马庄矿,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或部分依赖矿井水做水源,据1994年调查,各矿利用矿井水量为0.282m3/s。

三是焦作市农业灌溉引用矿井排水。矿井排水除部分被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及焦作煤业集团公司各矿及焦作电厂、焦作市化工三厂等厂矿利用外,剩余部分经河渠排出矿外。流出矿外的矿井排水部分做为区内农田灌溉的水源,剩余部分则流出矿区。据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资料,1994年焦东灌区和焦西灌区共利用矿井水1971.0×104m3,平均0.625m3/s。经过综合计算,矿井水利用总量平均为1.973m3/s,占矿井排水总量的31.47%。因而,矿井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4.焦作市农业开采地下水量

焦作市现有耕地面积16.7万亩,其中井灌面积6.7万亩,据河南省焦作市水利局资料,1994年农作物灌溉7次,灌水定额一般为75m3/亩次,由此算得1994年焦作市区各乡农业开采孔隙水3517.5×104m3,平均1.1154m3/s。加上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方庄乡、周庄乡、李万乡和五里源乡孔隙水农灌开采量0.7746m3/s,全区农业共开采浅层地下水平均1.89m3/s。

5.焦作市全区地下水开采总量

综合上述各项,1994年全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共开采地下水14379.73×104m3,平均4.56m3/s,其中开采喀斯特水6480.07×104m3,平均2.055m3/s,开采浅层孔隙水7899.66×104m3,平均2.505m3/s,焦作市自来水公司开采喀斯特水2071.68×104m3,平均0.6569m3/s,自备井开采地下水总计6347.86×104m3,平均2.013m3/s,农业灌溉开采浅层孔隙水5960.30×104m3,平均1.89m3/s(表3-18)。

表3-18 1993、1994年地下水排泄量 (单位:1000m3

二、影响焦作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因素

1.地下水补给量减小和排泄量增大

焦作地区除矿井排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着地下水资源外,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河流渗漏补给。因此,降水量和河流流量的大小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直接因素。

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量,降水入渗是焦作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愈来愈大,地下水位愈来愈低,地表水资源枯竭,河流断流等,破坏水循环系统比较严重,大气降水量趋于下降趋势。1952~1964年平均降水量为826.1mm,1965~1977年平均降水量为681.56mm,1978~1982年平均降水量为662.55mm,1982~1988年平均降水量为642.4mm,1989年以来降水量一直偏低,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比较严重。

焦作市地下水位下降表现为4个阶梯,1952~1964年为第一阶梯,地下水位105m,1965~1977年为第二阶梯,地下水位91~98m,1978~1988年为第三阶梯,地下水位85~92m,1982年以来为第四阶梯,地下水位72~89m。主要原因为由于降水量的减小和开采量的增大,其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关系见图3-36。

图3-36 地下水位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关系图

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新河和翁涧河均为流经焦作矿区的河流,由于地表喀斯特发育,河流渗漏量比较大。例如,1994年对丹河480电厂至后陈庄段,取3个断面分枯水期、丰水期两次实测丹河流量,480电厂至后陈庄段河流漏失量平均为1.7338m3/s。近十几年来除丹河渗漏补给地下水外,尽管丹河流量也在逐年减小,新河和翁涧河为排污河,其他河流均已断流,因此,总的来说河流渗漏量也在减小。

焦作矿区所采煤层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其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石炭系薄层灰岩,底部奥陶系灰岩喀斯特水间接充水水源,该层富水性好,补给水量大,严重威胁着煤炭的安全生产。为此对石炭系薄层灰岩进行疏水降压排水,对O2灰岩采取断层防水煤柱,实施“立足矿井、以防为主、疏堵结合、分类治理”的防治水方针。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石炭系薄层灰岩煤层底板突水频率增高,O2灰岩水参与发生恶性煤层底板突水,排水量也越来越大,从用水角度来看,O2灰岩水开采量也与日俱增。例如,1952~1964年O2灰岩水开采量为1.501m3/s,1965~1977年O2灰岩水开采量4.964m3/s,1978~1982年O2灰岩水开采量5.5m3/s,1983以来O2灰岩水开采量8.463m3/s。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煤层底板突水达1000余次,最大煤层底板突水量达320m3/min。因此,煤层底板突水是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的另一因素。

2.地下水污染状况

焦作地区河流中,丹河、西石河、山门河和纸坊沟水质好,符合饮用水标准。翁涧河水化学类型

型,总硬度、氯化物超标;新河河水矿化度2782.99mg/L,总硬度1669.63mg/L,Cl-含量149.21mg/L,均已超过标准。因而,翁涧河和新河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河南省焦作市监测站资料,翁涧河非离子氨、高锰酸钾指数、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六价铬均超标。翁涧河和新河均已成为严重污染的河流,成为地下水污染的源头。

孔隙水污染主要表现在焦作市区以南孔隙水的径流和排泄区,该区岩性细,渗透性差,水位埋深浅,长期蒸发浓缩作用,水中的离子含量特别是Cl-、K++Na+升高,矿化度增加。更为严重的,该区农业采用矿井水及工业生活污水灌溉,致使孔隙水水质恶化。焦作市区南部东王褚至恩村一带及焦作市区东南部仇化庄至焦作市修武杨楼、大高村一带的孔隙水水质类型为

型、

Mg2+型和

型,水质最差,本区所检测的18种项目中,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项目有总硬度、矿化度、氯化物、硫化物、硝酸盐、氟化物,各污染组分的超标率见表3-19。

表3-19 孔隙水水质状况统计表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与研究,喀斯特水水质正在逐渐恶化,且恶化速度也愈来愈快。主要表现在离子Cl-增加,水质变咸,个别水井水已失去饮用价值。据前人研究,本区喀斯特水Cl-背景值为26.69mg/L,到1998年喀斯特水Cl-已达到40~75mg/L,最高为128.73mg/L,2000年至少有三口喀斯特水源井Cl-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250mg/L),最高达1191.22mg/L。焦作地区内某单位喀斯特水自备井1999年Cl-含量为141.1mg/L,2000年为517.61mg/L,2001年为1258.6mg/L,2002年4月上升至2135mg/L,是国家饮用水标准的8.54倍。喀斯特水Cl-超标的水源井虽然是个别的,但由于整个焦作地区的喀斯特地下水同属于一个喀斯特水系统,水质如按目前速度继续恶化,整个焦作矿区喀斯特水未来都有被严重污染的危险。造成喀斯特水Cl-污染的原因为:喀斯特水补给区地表污水的渗漏;孔隙水、矿井排水通过O2灰岩“天窗”污染喀斯特水;受污染的河水渗漏补给喀斯特水[21]

三、地下水保护与利用对策

1.防治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对于没有处理能力的厂、矿、企业,应交纳污水处理费,由城市有关部门统一处理。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重点进行冶金、化工、水泥、电力、采选等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污水可以被认为“待生资源”,对于污水治理,应本着谁排放谁治理的原则,企业自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水可重复利用,以节约水资源。焦作市是以能源、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污水排放量相当大,并已对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严掌握建设项目的审批,执行限期治理制度,坚持实行“关、停、禁、改、转”的方针。

2.排供环保三位一体

武强教授认为,采用排供环保结合优化管理,不仅考虑了排水系统的疏降效果和安全运营,而且供水系统的供水需求和环境系统的质量保护也同样是优化模型设计的重要约束指标,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矿井排水,以及将排出的矿井水经过一定水质处理后,全部或部分用来代替矿区正在运行中的不同目的的供水水源[27,9,26]。焦作矿区为了安全生产,大量疏排地下水,矿井排水量为6.2707m3/s,占总开采量10.8134m3/s的58%。而且矿井排水的利用率仅为31.47%。

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的优化模型除涉及地下水水力技术方面的管理外,同时也牵涉经济评价和环境保护以及产业结构规划等的管理。排供环保三位一体,就是在保证环境质量和矿井安全的前提下,提供给矿井和其周围地区一定数量的水资源,可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供水。排供环保三位一体结合模型,不仅实现了将保证环境质量的矿井排水和地面抽水用于供水目的,而且通过选择多种供水用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函数和适当的约束条件,完成了利用一个模型,同时综合制订排水、供水、环保三位一体的具体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该模型已应用于焦作矿区九里山矿[27]

3.加强水利价费改革

按照国家发改委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指导意见通知的要求,进行水价调整,否则浪费水的问题不可能根本解决。逐步提高工程水价(自来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价),水资源费(资源水价),水污染处理费(环境水价)。以水为主要的生产原料和生产手段,应制定较高的水价。水利工程水价要逐步到位,水资源费要适时调整。按照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基本水价和不同的阶梯式水价标准,生活用水应有最低保障数量。工业用水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用水定额定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超定额用水要加价,并责令限期改造设备,降低用水定额。农业水资源费的征收将会使最有潜力的用水大户提高节水意识,促进井灌节水,以水养水[33]。利用经济杠杆调整用水需求,促进节水工作。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这是节约用水最重要的手段。

4.节约用水

提高重复利用率,节约水源,逐步实现“零”排放。加快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废水资源化的开发研究以及城市节水设施的研究制造;制定行业节水规划和用水标准定额,不断降低耗水量和排水量,提高水的利用率;搞好废水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通过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实现节约用水,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这是城镇工业节水应该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大面积发展适合精耕细作特点的高效节水形式,重点发展喷灌。要因地制宜采用管灌、渠灌、滴灌、喷灌等多种节水措施。搞好地面水灌渠的综合节水措施,发展井渠双灌。推广秸秆还田、覆膜栽培、集雨保水等农艺节水措施。无论是旱作农业,还是灌溉农业都必须采用农艺节水措施,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节水的农艺措施、工程措施要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措施,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节水为重点,采取行政、经济、法制、管理等多项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

四、矿井水的水质处理技术

煤矿巷道是煤炭开采的主要场所。巷道中污染物质主要包括废机油、废酸液、煤尘、岩屑颗粒和病源菌以及井下的人工废弃物、粪便等。如果一些老窑积水与巷道相连通时,矿井水易被酸化。如果矿井接受地表水的补给,它们可能还会受到各种农药液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工业废水大都含有有机磷、酚、醛等有毒物质。大量涌入巷道的地下水必然会受到这个采煤环境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矿井排水的综合利用必须首先解决水质问题,它是排供环保结合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在井下巷道的输水过程中,既要根据不同污染类型矿井水和综合利用的不同供水对象,在地面实施矿井水的水质预处理,以便为各供水用户提供符合其具体水质要求的矿井排水资源,又要注意清浊水分流,尽量减轻矿井水的污染程度。矿井水的实用性处理技术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矿井浑浊水的净化处理

矿井水中所含杂质大致可以划分为3类,即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物[5]。矿井浑浊水净化处理的主要去除对象则是悬浮物和胶体物两类,它们是造成矿井水浊度的主要因素。浑浊水的一般常用净化处理流程为:

(1)澄清:澄清是指去除引起水浑浊的悬浮物和胶体物等杂质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3个骤步,即混凝、沉淀和过滤。

(2)消毒:矿井浑浊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作用之后,便可着手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也可在过滤之前进行)。

矿井浑浊水一般的净化处理流程,如图3-37为其流程示意图。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矿井浑浊水或特殊要求的供水用户,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灵活处理,不必完全照搬以上的全部净化处理流程。

图3-37 矿井浑浊水净化处理流程示意图

例如,如果矿井排水的浑浊度较低,又无藻类繁殖时,浑浊度经常在100度以下,投放混凝药剂后可不经过混凝和沉淀作用,直接采用一次性过滤处理,将过滤后的矿井水加氯气消毒,随之经泵站送入供水管网。

再如,如果矿井排水的浑浊度较高,既要设法达到预期的净化目的,又要节约混凝药剂的投放量。可以在混凝、沉淀前采用自然沉淀方法,将原高浑浊度的矿井水中的粒径较大的泥沙颗粒预先沉淀掉一部分,所用构筑物可以是预沉淀池,也可以是沉砂池。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

2.矿井高硬度水的软化处理

水的硬度主要是指溶解于其中的Ca2+、Mg2+离子含量,溶解于水中的Fe2+、Mn2+、Sr2+离子也是影响水硬度的一个因素。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软化方法:

(1)微生物方法:该种方法包括硫酸盐还原菌去硫法和铁细菌去铁法。

(2)化学方法:化学软化处理包括石灰、石灰乳中和法和石灰、苏打软化法。

(3)物理方法:该种软化处理方法包括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冲淡法3种。

3.矿井酸性水的中和处理

在煤层或其顶、底板中常含有硫化矿物,它们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硫酸化合物。矿井水中一旦溶解了这些硫酸化合物,便导致其

离子含量增高,成为酸性矿井水。

矿区酸性水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具有较强破坏性的酸性水,是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形成的。而有的酸性水是在煤矿开采之前,即在硫化矿床氧化带处就已经富集了酸性水。

酸性水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在俄罗斯布利亚矿区勘探中,由于酸性水的腐蚀作用,在8h内钻杆直径减少1mm,套管局部被腐蚀,在强酸性水分布地段,经12昼夜,套管壁就被腐蚀穿孔。矿井与储集酸性水的老窑、老空区沟通,酸性水便可沿通道进入矿井,因而酸性水就会污染井下生产环境。

对于已经形成的酸性水和受其污染的矿井,应采用石灰石中和法或微生物法加以治理。对于酸性的老窑积水,应设立防水煤柱等工程,使其与矿井系统完全隔离;对于含硫矿层要设法消灭充水充氧的环境,使其封闭并失去形成酸性水的环境。消除酸性矿井水的污染,预防和治理应同步进行。

4.矿井高铁高锰水的处理

当日处理100m3高铁、高锰水时,滤池可采用钢制圆形双级压力滤池,将滤池分成上、下两室,上、下室均采用锰砂作滤料。为了达到充分曝气,尽可能驱散水中游离CO2,且提高pH值,可采用叶轮式表面曝气装置,曝气池可做成矩形,水在曝气池停留时间约为20分钟。表面曝气双级滤池过滤除铁、锰工艺是一项比较经济且效果良好的技术方法。

除铁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莲蓬头曝气、石英砂过滤除铁,或者用河砂、卵石、木炭卵石层过滤除铁,其二是用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该方法简单经济,效果良好,已被广泛推广利用,这些工艺都能达到预期除铁的目的,使水中铁的含量达到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了一种两级过滤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经过曝气、两级过滤,一般水中铁、锰含量均可被控制在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之下。可同时消除水中的铁、锰离子含量,其工艺过程是首先将水充分曝气,然后经第一级滤池除铁,再经第二级滤池除锰。在除锰技术方面,最初采用的是接触氧化法除锰工艺,效果也良好。

热点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专业目录 发布:2025-08-17 15:35:14 浏览:762
大学生插女 发布:2025-08-17 15:16:03 浏览:253
银行招本科生吗 发布:2025-08-17 15:11:42 浏览:653
浙江大学新闻学博士点 发布:2025-08-17 15:05:06 浏览:277
道桥本科生 发布:2025-08-17 15:04:24 浏览:816
北京514所本科生工资 发布:2025-08-17 14:35:07 浏览:396
2015年英国大学管理专业 发布:2025-08-17 14:29:55 浏览:545
中国大学生失联在美国 发布:2025-08-17 14:20:06 浏览:292
吉林大学李松教授 发布:2025-08-17 14:17:59 浏览:198
合工大本科生毕业论文 发布:2025-08-17 14:15:41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