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丁教授人民大学

丁教授人民大学

发布时间: 2021-02-18 19:21:54

Ⅰ 丁祖诒的人物介绍

丁祖诒教授自1997年起,任陕西省政协第十届常委(教育组)。
1999年、2000年,近百位驻华使节两度专程来陕西参观该院并座谈,在全国引起反响。陕西省长程安东盛赞“西译”是陕西社会办学的楷模。
此外,丁诅诒教授还翻译刊出了近百万字译文,80年代主编了30万字《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90年代中期参与编写出版《经济英语》、《外贸函电》、《计算机基础》等10多部陕西省自考指定教材,90年代末期主编出
版。
2004年,方舟子指责丁祖诒教授发布假消息,声称丁祖诒教授被“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评为“中国最受尊敬大学校长”,并被转载到中国国内许多新闻媒体。稍候,方舟子向洛杉矶时报证实该文章存在,但是一则付费广告。由于有很多人询问此事,洛杉矶时报的工作人员Janette Dean正式回复说:你送来的图像看来是我们报纸在2004年10月4日第B-6页的扫描或拍摄图像。(图像上面用红字标记的“2004年11月10日”看来是在后来拍摄或扫描时加进去的。) 这个关于某个联盟做了一次调查提名中国顶级大学的加框文字,的确是一个付费广告,而不是由《时报》记者或其他任何记者根据调查而得的事实所写的文章。同时方舟子也发现“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为一个叫贺玉民的人在2004年5月新注册的。
2007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并非“子虚乌有”,方舟子等没有证据表明洛杉矶时报文章是付费广告。但是洛杉矶时报早已表示那就是一则付费广告。该判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艰难困苦,对弱者来说是一场灾祸,而对丁祖诒却是一笔财富。
46年前的一个夏天,18岁的丁祖诒教授以优异成绩被国内名牌大学青睐,但却因“政审”不合格而“落榜”。他发誓:今天我没能跨进大学的门槛,总有一天,我要登上大学的讲台。
40多年来,他由工人到助理工程师,由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由过去的“黑五类”到今天的省政协常委,由过去的“牛鬼蛇神”到如今中国民办教育界屈指可数的“东方之子”……他被众多国家研究机构聘为高级研究员,被国务院授予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被省高教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
或许是与他落榜生的经历有关,丁祖诒教授对落榜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进行深造,他们同样会成为高等专业人才,他们同样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这应该是第二个希望工程。
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愿望,年近半百的丁祖诒教授在自己落榜的30年后,面对一群像他当年一样向往大学殿堂的落榜生,开始了人生的拼搏。1987年,他创办西安翻译学院。1993年10月,他断然买下一家国营大厂的旧址,在全国率先摆脱了民办学校靠租赁为主的初级办学格局。
16年来,丁祖诒教授在15平方米的院长办公室里至少睡了10年。他节衣缩食,但他会花几千万元建校园网和图书馆,花几千万元为学生配置专业实验室,花几亿元建教学大楼和公寓楼。他办学严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得让学生叫苦,但又和蔼到可以与学生共同嬉戏。 桃李不负园丁苦,如潮赞叹满乾坤。16年来,西安翻译学院依靠学费自我滚动,凭借拼搏进取,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1500亩校园和49万平方米校舍,成为拥有12亿元净资产、年收入2亿元的全国民办大学;有3万名全日制住校生,为国家输送了众多有用人才。丁祖诒的魅力在于他对民办教育的执著。在西译,丁祖诒一反普通高校单一专业的常规,创造并实践了“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大学后继续教育融为一体;把专业深造与现代技能合三为一,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
丁祖诒教授说,民办大学的兴起,为非国家财政的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一条非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对于民办大学立法的基点问题,他也有独特的观点:民办教育立法基点应从办学者转向以200万民办大学学生为主体,变管理为保护和扶持。
西安翻译学院优质的生源群体、良好的校园氛围、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她当之无愧地摘下了《中国高校网》评出的“最佳民办高校之首”等桂冠。世纪老人冰心曾拉着丁祖诒教授的手,勉励他要将“第二希望工程”的希望延伸。国学泰斗季羡林教授在丁祖诒教授受北大特邀前往讲学期间热情地约见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约见你并不因为你是校长,而是因为你为两万多名落榜生播种了希望。”
丁祖诒教授说,自己白手起家创业的12亿元资产没有一分属于他个人私有,那全是国家的。
丁祖诒教授心中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拼搏和努力,建立一所东方最好的民办大学,就像美国的私立大学“哈佛”那样。因此,西译一开始就注重走向世界。西译有2000多名毕业生出国深造。西译公派美国杜布克大学留学的大专生冯君、顾莉娅和余卓涌均已取得硕士学位。
中国国情网、国家文化网、国家中西部网在推介了丁祖诒和他的西安翻译学院之后,互联网上掀起了探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之路的热潮。人们纷纷通过网络电话表达自己对丁祖诒和他所献身的“第二希望工程”的赞叹之情,西译的招生咨询电话也几乎被打爆。
如今的西译,正在实现由“落榜生”向“线上生”和3年大专向4年本科的转化,向“东方哈佛”的目标挺进。“东方哈佛”的梦是美好的。丁祖诒说,但那毕竟需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的拼搏才有可能实现。

Ⅱ 中国人民大学哪些专业最值得读

本人人大研一在读,说到人大值得读的专业,我也有很多想法,下面就分享给你听听。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一所好学校比一个好专业更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清北人”的名声可一点不是吹出来的,都是实打实存在的。只要你有能力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在这一点上你就已经胜利了。

图为人大明德楼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个人感兴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发展为事业,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吗?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Ⅲ 丁秀兰的故事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离开了她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49岁。

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她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她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她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5月14日开通。短短3天时间,超过5000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月11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她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她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她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她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她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她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她有过担心,但她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她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她33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她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她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来到病人面前,奔波于患者的床前,为他们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她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用她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

终于有一天,当丁秀兰开完院里的一个防治非典的会议回来时,对护士长说了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看到诊疗专家前来查房,她强忍病痛和他们探讨病历,并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丁秀兰的爱人说:“我敢断定,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一提起丁秀兰,所有人的眼圈都红红的。科主任朱继红说,在急诊科,丁秀兰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大姐。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为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晨曦初露,她就赶到医院;夜幕降临,她的身影仍留在医院。许多个节假日,她主动要求连续值三班。大家劝她休息,她只说一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每当遇到难处,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向丁秀兰倾诉,而她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总是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她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作为党支部书记,丁秀兰关心科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她常对科里的年轻党员说:“你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好工作。”为普及急救常识,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搞培训。她常说:“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身教重于言教,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别人。看到年轻病友心情烦躁,她举着输液瓶挨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她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她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她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来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兰被转到地坛医院,她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在地坛医院的日日夜夜,丁秀兰心里想的还是患病的战友和坚守在一线的同事。在说话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让医护人员转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虽然走了,可她的英名和事迹却在广为传扬。在网上纪念馆,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丁秀兰:

群芳谱中一秀兰,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无憾意,

清香长留天地间。

Ⅳ 北京市北京大学历任校长的名字

1. 蔡元培(1868-1940),男,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

2.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3.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北京大学校长。

4.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

5.马寅初(1882—1982), 回族人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6.陆平(1914-2002),男,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吉林长春人。1957年10月至1960年3月,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同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60年3月至1966年6月,兼任校长。

7.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

8.张龙翔(1981.5-1984.3),教授,生物化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81年5月至1984年3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9.丁石孙,男,汉族,1927年9月生,江苏镇江人,民盟成员、中共党员,1950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 1984年至1988年北京大学校长、教授。

10.吴树青,经济学家兼教育家,教授。江苏江阴人。经济学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11.陈佳洱(1934— ),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加速器物理学家。

12. 许 智宏 ,男,汉族,1942年10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65年9月参加工作,1999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13. 周 其风 男,汉族,1947年10月8日(农历)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11月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4)丁教授人民大学扩展阅读: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 。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把北大办成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

北大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九校联盟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 、亚洲大学联盟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重要成员。

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聚集了许多学者专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创造了大批重大科学成果,影响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网络-北京大学

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世界近现代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历史文献学
专门史 汉唐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郑昌淦和沙知等前辈学者的研究积累为前提,已经建设起了比较合理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王子今、黄朴民、孙家洲、李小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韩树峰、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忠炜、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田余庆、吴荣增、吴宗国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孙家洲、刘后滨兼任中心主任。
唐宋史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学术团队成员包括包伟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吴宗国、田浩(Hoyt C. Tillman)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包伟民任中心主任。本中心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宋代东南村落世界(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包伟民主持)、《天圣令》与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刘后滨)、唐代史料编年(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计划支持项目,孟宪实主持)等。
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魏坚教授任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考古与中亚考古及中西北文化交流。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名,兼职研究员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1名。
史学理论研究中心
比较史学研究中心
西欧北美研究中心
生态史研究中心
清史研究所
21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领导董必武同志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开始筹备清史编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同时,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立以后,始终以清史研究、培养清史专门人才和纂修《清史》为工作中心,为新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承担了“211工程‘九五’、‘十五’规划清史子项目”。拥有六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六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989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国家历史学一级学科点所在单位。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经过严格评选,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人员管理上推行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由基地负责人与研究人员签定聘任合同,定期评估,逐步建立起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Ⅵ 华中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师的历史,如果追溯到1903年的文华书院,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百年的教育长河,培养了一代代学子。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有华师学子的奋斗身影。

每一位华师人都为我们的国家做了贡献,其中杰出的有恽代英,邢福义这两位校友了。

华师桂中路中段,喷泉广场侧边,有一座恽代英先生的雕像,便是为了纪念恽代英先生。每年清明,学校都会组织在恽代英广场献花的仪式,以此缅怀恽代英先生。恽代英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毕业,恽代英在学生时代便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国民党的追捕,恽代英于1931年被害。今天华师仍然纪念这位革命先烈,就是要广大华师学子铭记历史,记住前辈们的鲜血苦难,珍惜现下的和平岁月,奋发向上。

恽代英广场

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从1983年起招收研究生。1985年在刘志筠教授的主持下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同时宣布建立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各级广电媒体的高度评价。在已毕业的本科生中,有一些已经在广播电视工作一线成长为中层领导,还有更多同学担任了中央及省市级台的制片人、栏目负责人,多人获得过全国最高级别的新闻奖项。人大广电专业实力现已名列本学科国内教学科研的前列。
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理论与广电新闻实务。教学兼顾广播电视实践操作与两大媒体传播理论的介绍;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在该领域发展过程中传播规律的揭示和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实务则贴近广播电视传播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两大媒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广播电视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广电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广电媒体、新闻院校、新闻科研机构从事广电新闻采编、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传播学于2009年开始设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广播电视传播史研究、广播电视传播理论研究、广播电视传播实务研究、广播电视数字化传播研究、广播出镜与主持研究和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广播电视专业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广播电视实验设施,包括拥有5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演播室以及先进的网真系统,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通过实验室学习包括广播录音、电视拍摄、非线编辑及演播室播音主持等全部专业内容。 专业概况:
本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是在2004年。但此方向在传播学学科下一直存在并有较长历史,由喻国明教授等领衔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就。教学方面已为国内该领域学、业两界培养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该专业人员在实证研究、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建树,若干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在学、业两界被广泛认可,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实务则贴近传媒经济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研究内容:
本专业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传媒业的运作进行研究,以传媒业的经济行为为核心内容,涉及到内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广告资源的生产与销售、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业的政府规制、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等等,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研究重点。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传媒业界、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培养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有四位教师,分别是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和周蔚华教授(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张辉锋副教授、丁汉青老师,以及韩晓宁老师。
对外学术交流: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学术交流外,还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论坛,其中2006年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另外,经常聘请境外该领域优秀的研究者来学院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进行交流等;此外,教研室与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皮卡德教授主持的瑞典延雪平大学媒介管理与商务运作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的信息交流。
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广告经济学》、《传媒经济专题研究》等。
毕业生主要去向:
已毕业的学生,博士生主要是在高校教师、高等研究机构、大型传媒的研究部门等,硕士生主要在传媒单位的经营部门、市场中著名的传媒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型职位等。

Ⅷ 丁秀兰的故事。

丁秀兰,女,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历任北京朝阳医院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党支部书记。
为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感染,4月22日,丁秀兰被转到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关注丁秀兰的治疗抢救工作,有关领导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丁秀兰。入院第3天,地坛医院组织了院内专家会诊,对她患重型SARS进行了确诊,决定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提高机体免疫的治疗。
5月2日,丁秀兰呼吸困难加重,医院当夜组织朝阳医院、复兴医院知名专家参与组成的治疗抢救小组。5日,丁秀兰的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呼吸频率每分钟30次上下,血氧饱和度为85-89%。6日,专家组请来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北医三院、朝阳医院、复兴医院、地坛医院的21位专家和特意由广东赶来的肖正伦教授一起会诊。会诊意见认为,丁秀兰目前存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立即输注新鲜血浆、血小板及肝素进行治疗。 10日,钟南山院士和北医三院赵明武教授、朝阳医院王辰教授等亲临指导抢救。11日,市里再次组织北京、广东的27名专家会诊,认为丁秀兰已处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建议施行床旁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当日,医院紧急施行了床旁血液滤过透析,治疗持续24小时后,又进行了分子吸附再循环的新型血液净化治疗。
2003年5月13日清晨4点15分,丁秀兰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被宣布临床死亡,不幸以身殉职,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岗位。

Ⅸ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

专职研究来人员:
刘大钧教授、博士生源导师
颜炳罡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毅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忠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玉建教授、博士生导师
颜廷利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新春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 涛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原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保贞副教授
兼职研究人员:
李学勤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萧汉明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立升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
梁韦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研究所教授
陈居渊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
郭沂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
孙熙国山东大学马列部教授

Ⅹ 中国国学院的主要成员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需要,特面向海内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名流担任我院特聘名誉顾问及顾问等。
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我院教授、客座研究员。另外还向社会招聘兼职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以上各类人员名单发布如下: 丁光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
叶选平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
孙家正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丁衡高 国防科工委原主任、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士
向守志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
韩培信 江苏省委原书记
梁步庭 山东省委原书记
刘忠德 中国文化部原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高占祥 国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
张连珍 江苏省政协主席
韩喜凯 山东省政协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
吴良镛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士
张存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中科院士
虞兆中 台湾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
王赓武 香港大学原校长、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
南怀瑾 台湾著名国学大师
董光壁 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汝信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学教授
邢贲思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实》杂志原总编
王治国 全国工商联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理事长
朱高正 国际易联副会长、台湾欧洲文教基金会会长
杜维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新儒家学者
吴爱莲 国际易联顾问、澳大利亚易玄信息生命科学研究会主席
苏新銮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王予 世界华商联合总会秘书长
贺兴桐 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世界宗教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
张岂之 西北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项 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司元忠 南京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原校长
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
姜建中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
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
张际春 国防大学将军
盛昭瀚 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院长
冯致光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
董健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
丁莹如 南京大学教授、匡亚明先生夫人
王斌泰 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
温希凡 天津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
王恒 南京金鹰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加州苏浙沪同乡会会长
李惠国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协研究员
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
孙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易联秘书长
刘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徐宁 南京市物价局局长
毛卫华 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马和欣 南京市工商局局长
赵忠令 南京工程大学原党委书记
许敖敖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
龙安定 浙江省原政协主席
罗一民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兼省委统战部部长
刘金美 福建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王助安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张国敏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副主任
张继禹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陈光 山东省省长助理
孙永春 贵州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
沈先启 贵州省毕节市委书记
李宏鸣 安徽省黄山市原市长、宿州市委书记
辛冠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国际儒联原副理事长
任法融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
弓克 吉林孔子学院院长、吉林省孔子学会会长
马灿荣 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中国驻德国大使
沈善洪 杭州大学原校长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近东 江苏苏宁集团董事长
薛乐群 江苏中江集团董事长
祝义才 江苏雨润集团董事长
刘积仁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宏基 台湾新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崔波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原书记处书记
耿乃凡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
王惠荣 江苏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总裁
黄宏亮 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总裁
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
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
金毅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胡庆华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孙泳伦 无锡天仁集团董事长
院务委员会为本院最高领导、权利、决策机构。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特聘请海内外有关人员组成。组成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石连同 中国国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创始人、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常务所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原总秘书长
阎韬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原主任
卢央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原天文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司元忠 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南京人口大学校长
周加才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兼省宗教局局长
张同斌 国家交通部江苏海事局局长
张中华 南京军区将军
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北京大学教授
丘亮辉 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曹凤泉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
颜石安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
赖永海 南京大学博导、教授
杨向群 国家发改委司长
韩爱兴 国家住房建设部司长
杨伯强 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
毛卫华 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工商联党委书记
高以俭 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江苏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薛乐群 江苏中江国际集团董事长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其成 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
石小梅 江苏省演艺集团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
姜喜运 烟台恒丰银行董事长
刘康 山东省泰安市政府秘书长
郑武樾 泰国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
杨世华 江苏道教协会会长、茅山道院住持
吴炳志 澳门道教协会会长
隆相 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南京栖霞山寺方丈
沈长明 江苏天一集团董事长、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杨宗义 江苏福中信息集团董事长
朱建进 烟台裕丰实业集团董事长
刘茂富 江苏镇江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马士俊 江苏明城集团董事长
辛长宝 常州宝盛集团董事长
顾小荣 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姚兵 南京大学产业集团副总裁
程朝晖 香港美容学院院长
孙玉 南京金陵饭店党委书记

院长:石连同
副院长:阎韬 卢央
秘书长1人(待定)
副秘书长3—5人(待定) 阎韬 卢央 余敦康 唐明邦 周继旨 洪家义
石连同 颜石安 赖永海 刘长林 刘大钧 张其成
丘亮辉 刘蔚华 吉文辉 曾仕强 周齐 管 峻
丁莹如 楼宇烈 钱逊
(以上名单职务、职称见前已标注)
周加才 曹传仁 毛卫华 高以俭 石连同 石小梅
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就业办主任) 刘康 刘茂富 朱建进
薛乐群 马士俊 杨宗义 杨世华 沈成明 刘学忠
彭慧(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校长) 张晓平(山东济宁市中区人大主任)
孔德墉(香港) 崔百强 郑武彬(台湾) 顾小荣
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程朝晖 孙玉 周继旨南京大学教授阎韬南京大学教授
卢央南京大学教授洪家义南京大学教授
吴新雷南京大学教授石连同南京大学教授
朱剑南京大学教授颜世安南京大学教授
赖永海南京大学教授陈谦平南京大学教授
辛冠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修平南京大学教授
张连珍江苏省政协主席余敦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
高占祥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岂之清华大学教授
唐明邦武汉大学教授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
钱逊清华大学教授刘大钧山东大学教授
朱维铮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长江原《中国科技报》主编沈善洪浙江大学教授、原杭州大学校长
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为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长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吕绍纲吉林大学教授陈乃蔚复旦大学教授
吉文辉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阮荣春上海大学教授
齐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惠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蔚华山东省社联主席、教授张其成中国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志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
丘亮辉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会长杜维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许敖敖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唐庆铭新加坡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
成中英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陈鼓应台湾大学教授
唐亦男台湾大学教授于希贤北京大学教授
吴星莹马来西亚道家学术研究会会长尉天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白乐桑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施寒微德国哥延根大学教授
孙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雪天津大学教授
刘笑敢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赓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教授
山田利明日本东洋大学副校长曾仕强台湾智慧大学校长、教授
赵荣澄台湾大学教授亢亮天津大学教授
丁冠之山东大学《文史哲》教授钱志新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大教授
赵骏河韩国儒学研究专家石川忠久日本儒学研究专家
苏新鋈新加坡儒学研究专家顾彬德国儒学研究专家
汪忠长美国美西易经学会理事长邹宏基台湾光武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傅淑芳山东《老年杂志》原社长郭次仪香港“百草堂”董事长
汤恩佳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博士姚伟彬澳门儒学研究专家
孔德墉香港世界孔氏续谱协会会长程艾兰法国儒学研究专家
吕武吉澳大利亚儒学研究专家陈启生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秘书长
郑彝元泰国儒学研究专家斐文波越南儒学研究专家
郑武樾正大集团资深总裁陈光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徐宁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耿乃凡江苏省广电厅厅长
喻继高江苏省国画院管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
郭贻贤印度尼西亚儒学研究专家高以俭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会长
曹凤泉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杨丽丽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
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王策《环境易术》杂志主编
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韩爱兴国家建设部科技司长
杨向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
石小梅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孔爱萍江苏演艺集团昆剧表演艺术家
杨世华茅山道院住持、江苏道教协会会长邵伟华广东易学专家
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霍斐然四川易学专家
李仕澄东南大学教授王远林广西桂林陆军学院教授
释宽容安徽天柱山三祖寺方丈莲花江苏省南京鸡鸣寺方丈
妙湛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方丈心平句容宝华山隆昌寺方丈
释永信河南少林寺方丈戒忍浙江普陀寺全山方丈
隆相南京栖霞寺方丈传义南京毗卢寺方丈
曹传仁江苏省纪委原副书记级张树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
杨伯强南京市委督察局局长沈长明南京广夏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
邓千建设部《中华建筑报》社长刘学忠江苏中泰集团董事局主席
杨宗义江苏福中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洪万康台湾大润发超市有限公司副总裁
马士俊南京明城集团董事长匡榕榕美国保险业驻中国首席代表
蒋义海江苏省文联一级画师李秋宝南京火车站原副站长
韩景增南京军区通讯总站原政委詹永清安徽黄山旅游集团总经理
陈大文南京金盛集团副总裁傅斌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
毛利人江苏出版集团凤凰台饭店总经理王振义南京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
李娓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黄正明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杨小琳香港知名歌手张月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续文利香港中旅投资集团公司黄贤安江苏南京画家
慧闻湖南省汨罗佛果寺崔百强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发展总监
谛如南京栖霞寺杨淑琴江苏省中医院口腔科主任
宝世宜北京文化名人俱乐部秘书长温勇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曾建平江苏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江雅琦香港宋庆龄金钥匙培训基金会会长
胡正良南京海关政治部办公室副主任王锴香港开益出版社社长
阮国安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院长邢东升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黄淦波广东东莞市观音山集团董事长刘金斌江苏省南京市
张清渊台湾“五术”总会名誉会长张树淮江苏淮安市
马文章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张兴利江苏省经协委原总经理
陈全仁西安新加坡益禾保健有限公司总裁陈广德江苏新沂市政府协副主席
傅亚超海南省海口市刘开文贵州省贵阳市
赵岩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院副教授施炳煌上海市
彭松桦新加坡程中山东省巨野
邓海一北京市许兵(永昌)南京宝华山隆昌寺
茅懿鑫泰国一统公司 张代祥山东省济南
骆家清江苏南京 卞长华江苏省南京
韩元茗北京张开新福建莆田
刘东雳海南海口张正亚江苏省淮安
张瀚之海南海口金竺雨南京书法协会
陈国华浙江温州黎沛泓江苏省南京
张一指甘肃省兰州市 范文举河南省国学促进会
张西川北京沈峰江苏省昆山市
黄恒堉台湾荣柱台湾
郭仁德福建厦门市
孔强卫南京孔子后裔联合会
余扬元南京
金守平云南省楚雄州

热点内容
大学生毕业就业方 发布:2025-08-18 07:00:10 浏览:868
南京女大学生青海失踪 发布:2025-08-18 06:55:29 浏览:661
温州大学一批的专业 发布:2025-08-18 06:50:53 浏览:825
浦发大学生 发布:2025-08-18 06:50:51 浏览:335
想当高中老师要选哪个师范大学 发布:2025-08-18 06:44:21 浏览:752
美国陆军后勤大学 发布:2025-08-18 06:37:13 浏览:598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 发布:2025-08-18 05:58:55 浏览:78
中国政法大学程春明教授 发布:2025-08-18 05:54:36 浏览:744
我和研究生导师小说 发布:2025-08-18 05:49:31 浏览:812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于 发布:2025-08-18 05:39:56 浏览: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