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研究生导师选择
Ⅰ 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好的导师
一、读在职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
1、报名时就已选择。
有些院校设置了在在职研究生报名时就需要选择导师,对于还不是硕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根本不了解这些“陌生人”,如何选择呢?有人随便选了,这可不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了解下导师。
①去目标院校的网站查阅导师的基本情况,年龄、专业、研究方向等。这几个信息中主要还是关注研究方向是不是你想研究的感兴趣的,以此为依据来选择。
②去中国知网等论文网站,查阅导师们发表的论文,看看各位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③通过熟人打听,比如已经在读研的学哥学姐,这种方式会比较直观,可以了解一个教研室的多位导师,可以了解到导师的学识及性格等通过网站查不到的信息。
这种选择方式也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位导师带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可能报名时学生数量超过导师能带学生数量,所以开学后,有的学生就得换导师了。那哪些学生需要换呢?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权在导师那里,导师会根据一些条件自己筛选自己中意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初试时就尽量考的分数高些,名次靠前些,这样被自己中意的导师选中的概率才会更大。
2、开学之后才开始选择。
有的学校在报名时不要求选择,开学一个月后即十一后才开始选择导师。这一个月的时间导师会考查学生。选择导师时理论上是双向选择,但是实际上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都是导师来选择学生。那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被动的听天由命吗?也不是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选择自己中意的导师。
①初试分数会影响导师的选择
文科的导师会比较注重学生初试专业课的成绩,因为理论功底越深厚,将来做课题研究或写论文什么的都不用太操心。理工科的老师除了注重学生的数学及专业课成绩外,可能还会关注学生的自己的论文或者是其它动手方面的能力。如果你的初试分数比较靠前并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话,就不用担心了,这种情况多半能选到自己中意的导师。但是大家还要有下面的第二步。
②主动出击更为有利
不管成绩占不占优势,大家都是还要主动出击的。开学之后大家要赶紧打探各个导师的情况,有了目标之后,要去论文网站查查导师近三年发表的论文,阅读后尽量能得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找个机会跟导师探讨相关问题。通过向导师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来取得导师对自己的好感,平时要多联系,在特殊的节日里发送些祝福短信什么的。这样熟悉了之后会对选导师有利的。
二、导师的类型。
1、学术型导师
如果你是那种比较适合学术研究的学生,尽量选这种导师。这种导师学术功底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苛刻,能在学术方面给你很大的帮助,但是,选了这种导师你要有心理准备了,这三年将不会很轻松的渡过了。但三年过后,你将脱胎换骨。
2、人际关系丰富型导师
这种导师虽然学术功底不一定很强,但人际关系会比较丰富。这种导师不会对你要求的很严,你读研期间也会比较轻松的渡过。这种导师也有优点就是导师可能会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在你找工作时给你帮助。(当然学术型导师也可能在找工作时对你有帮助)
3、不见踪影型导师
有些导师在国外进行学术考察或学术交流,也可能国内国外两地跑。这种导师就是你不太能见着面的导师,这种导师不会特别多,但是也会有。如果你选了这样的导师,那这三年你就“轻松”了,因为导师没时间管你,就算论文的指导都是通过邮件沟通的。这种导师不建议大家选择,因为哪个方面对自己都是没有好处的。
三、哪种类型的导师会更好?
到底哪种更好,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需求、性格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但是大家尽量选择前两种,因为不见踪影型的导师确实对自己没啥好处。我们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开学后最好是通过上一届的学哥学姐侧面打听各个导师的情况,再结合自己的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Ⅱ 文科研究生怎么选导师
看自己想来要导师的哪一种特点,看源重他在学术界的地位,或者创新的眼光,或者学术方法,都可以。再根据这些特点,从方向对口的老师当中选择。
那么如何测评这些特点呢?我的方法就首先划定一个导师的范围,然后查找他们都发过什么论文、在哪儿发的,出过什么书,参加过什么项目等等,尤其是近期在做什么,这样基本可以确定导师的风格。大致确定之后去和老师直接接触,看交流气氛是否愉快。
比如我,我们系里中国近代史的老师也不多,我就是看到有一位教授写了几篇论文,从选题到方法都非常对我口味,尤其近期搞的论文都十分好玩,于是大二就跑过去找他做本科生科研了,后来保研想继续跟着,他表示兹辞……
作者:赵靖晗
Ⅲ 研究生选导师,是选大牛的教授,还是选一个上升很快的也很有实力的副教授呢
这个我说点个人意见吧,如果能够选大牛的教授就先选大牛的教授吧,这对你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就业什么的都有很大帮助的,大牛的老师,一般学生都毕业好多届了,在业界通常也有较好的关系网,这对就业十分有利,在学校大牛的教授通常也是受人尊敬的,学校在评比什么的都有偏向的。
其次选上升很快的很有实力的副教授,因为毕竟读研究生也就2-3年的时间,上升再快,2-3年通常也不可能达到大牛的教授的各种关系网等。
本科期间,通常辅导员比较重要,而研究生期间,导师比较重要,所以选择一个牛的导师更好。当然,牛的教授通常会显得大牌、严厉,对学生各方面的关怀可能会少写,平时研究课题通常会让一些研究生师兄带你做,而副教授通常在关心学生方面较好些,而且通常是亲自带队研究。
个人意见先选牛导师,毕竟是短短2-3年。具体,你自己考虑吧。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Ⅳ 研究生阶段选择导师是项目多好点还是少点好
如果是理工科当然是项目多点好啦,一是能学到知识,二是能增长实践经验,版三是导师会给你外快。四是毕权业后好找工作,有时会直接被导师要了。
如果是文科的那就看你想不想做学术研究了,如果将来想考博当老师那项目很重要,直接影响你将来考博,如果不想搞研究,只是想混个文凭,那还是导师的人脉最重要,找个行政级别高的对你将来发展有帮助。
Ⅳ 研究生 导师互选表中选选导师的理由填写
导师互选表中选导师的理由填写:
敬爱的XX:您好,我叫XX,是XX大学XX院行政XX专业学生,原来报考的是XX,初试376分,现在被XX录取。请您恕我冒昧,在您百忙之中打扰您,但是我真心诚意、诚惶诚恐地恳求能够做您的硕士研究生。如有不到之处,还敬请X老师海涵。
(5)文科研究生导师选择扩展阅读:
硕士生导师主要工作:
根据硕士生学习的定位,硕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硕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硕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Ⅵ 文科研究生和理工科研究生的导师待遇到底有何区别
主要区别就是钱的多少。一般理工科的导师如果有项目会更有钱(项目回经费),如果研究生答有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很多老师还会从科研项目经费中给点劳务费补贴。而对于文科的研究生一般就没这待遇了,一是因为文科项目经费少的可怜;二是文科项目一般导师自己都能搞定,且有的研究没有长期的学术积累也做不来。
Ⅶ 我已被一所大学研究生录取,但自己选了个不怎么好的导师。我想请教高手读研究生导师重要吗谢谢
导师分三种:
1.很牛,管你教你; 最理想的导师,很难遇到
2.很牛,不管你不问你; 跟他你会回很无答奈
3.一般,管你教你。 名气欠佳却奉献着,何乐而不为?!
导师的水平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肯教你,有时间教你,即使导师再不好,你把他的东西都学来了,就足够了!对那些仗着导师的面子吓人的无学识的人来说,你就用实力说话!
Ⅷ 文科考研都有哪些专业关于怎么样选择好的导师
听您的意思好抄象是想换专业?如果您现在的专业不是太烂的话建议您还是不要轻易换。
文科考研的专业很多啊,外语当然不是一般人想考就考的(指非英语系的学生);别的,如中文、教育、历史、政治类都算比较好考的。。还有,法律、伦理、哲学、新闻等等专业。。。。(而且这些都不要考高数的)
关于选择导师的问题,确实是比较的重要。要是您是考外校的话,就得找熟悉的人问问导师的情况。。去学校的网站看看。。。这里就存在一个导师名气的问题;还有导师职称的问题(别以为职称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不对的,当然这样比较的功利)
最后,祝福您!!!
Ⅸ 文科生考研需要考前联系导师吗
无论是文理最好提前联系导师,初试阶段人家也不理你,毕竟只有等复试阶段联系才有可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不是认识或者本校的也只会礼节性回复你一下
Ⅹ 文科生能选择的专业(出来当老师的)
1、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是参加国家统考,一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国家统考地区的笔试科目与地方自主考试不同。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国家统一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五个层级,其中幼儿园、小学、中职这三个学段考两门(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保教)知识与能力》),这三个学段不涉及专业知识的考察;初中、高中要多考一门专业知识。根据规定,只有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单科成绩是保留两年的。
2、我国在2015年以前,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业时领取教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3、从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全面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综上,无论专科生还是本科生,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无论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毕业后想当老师,专业并不是关键问题,先决条件是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