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戴眼镜复旦大学教授

戴眼镜复旦大学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19 04:51:20

① 复旦大学:配眼镜在哪个店最合适

经过对比宝岛眼镜店,服务态度很好,眼镜质量也好。价钱是贵了一些,不过对于度数不太高的朋友,还可以接受。而且最近还有活动,配眼镜送镜框的。

② 复旦大学教授工资单来了,收入不低,会有多少人“眼红”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晒工资,让我们更能清楚地了解到大学教授的收入情况,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在我心目中,复旦大学教授的工资都很高,特别是那些搞科研的教授,我觉得他们一年的工资收入相当于普通人工作一辈子。从这份工资表上来看,这应该是一个4级教授的工资单,月收入1万左右,这个工资并不算高,不知道他们的年终奖怎么样?如果有10万到20万的年终奖,大学教授的工资还算可以。


大学教授的工资,有的是年薪制,上百万年薪的都有,关键要看是什么岗位,不能以个别情况来看待教授的工资。工资越高的大学教师,给社会带来的财富也越多,这是合情合理的酬劳制度。

工资,关乎到每个行业,每个个体最直接的利益,工资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大家的议论,复旦大学副教授这一次晒出工资单其实也反映了大家的共同心理:付出和回报应该成正比。

只有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才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才算是对每个人付出劳动的尊重。

③ 现在中国平均100个人里有多少带眼镜的

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日前透露;“中国的学生近视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2位了!”
“中小学生近视绝大多数是因在晚上灯光下看书,致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造成的,而真正的遗传性近视只占全部近视的55%左右。”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得到的研究结果。
据披露,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正严重危害少年儿童的健康。中国儿童近视率在70年代中期还较低,约占15%至20%。但现在自小城镇、中等城市到大城市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明显从儿童高龄组向低龄组发展。
“我们在1万多名中小学生视力下降者中发现,近视占70%至80%。”据对4个城市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近视发生的比例由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这说明中国近视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到了全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值得重视的是,进入90年代,中国大城市的高中学生近视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即50%至60%,仅次于日本相同学生群体的发病水平。
随着中国相当数量的城市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生活不断改善,多数家庭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与此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也渗透到学校的教育领域,使得学生负担增加,造成学生患近视的比例日益上升。
专家指出:儿童近视将影响中国高素质人才职业的筛选,缩小不少特殊职业人员的选取范围。这一结果将是对实现中国二十一世纪健康目标的严重挑战

④ 上海复旦大学眼镜店哪里最好

复旦大学南区里面就有,配一副也只要一两百块

⑤ 上海复旦大学配眼镜哪里比较划算的

看你喜欢什么眼镜了?有进口的有国产的,价位肯定不一样了啊!
最主要的还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我觉得loho眼镜还可以,
不但价钱合适,戴着也舒适!

⑥ 复旦大学哪里有配眼镜的地方

北区门口一条街上,有两家,不贵,现场验光

⑦ 戴过眼镜的眼睛如何恢复正常

激光手术需要10年的临床试验才能有结果,现在正在试验阶段,还没被证实,所以你要慎重考虑。
近视眼手术不可能“根治”近视
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广告监管
去年一年,全国至少有50万人接受了准分子近视眼手术。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又少了50万近视眼患者”呢?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赵家良教授指出,现阶段对近视眼的所有治疗方法,都属于“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准分子激光术只能“矫正视力”,而不能“根治”近视。每一个已经或即将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都应当明确:手术只能让你摘掉眼镜,并不能改变你是近视眼的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术前近视1000度,术后裸眼视力达到1.0,不用戴眼镜,虽然表面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但你的眼内结构、视网膜还是原先的高度近视状态,所有高度近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都有可能发生,切莫因为不需要戴眼镜了,而忽略用眼卫生,忽略对眼睛的保护。
而且,准分子激光手术并不是谁都能做的。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做:年龄在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近视眼患者(因其眼屈光系统未发育定型);近视度数不稳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趋势者;眼部有活动性病变(如炎症、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等)者;角膜中央厚度小于450微米者;有其他严重眼病(如圆锥角膜等)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体质及严重糖尿病的患者。另外,近视度数在1600度以上者,准分子激光手术不作为矫治近视的首选方法。
“视觉质量是比视力更高层次的概念。”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于志强博士说。它不仅要求达到1.0以上的正常视力,还要求清晰、舒适、稳定,除了屈光度是正视状态外,还涉及像差、对比敏感度、夜间视力、泪膜稳定性等因素。目前的准分子激光技术只能提高裸眼视力,而不能提高视觉质量,相反,手术还可能导致视觉质量下降。如夜间视力下降。一部分3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早期通常会抱怨晚上的视力没有白天好,或者碰到阴雨天有视力下降的现象。事实上,这是准分子激光手术目前尚未克服的一个难题,主要原因就是手术使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下降和像差增大。
明白了上述道理,人们对社会上形形色色夸大其辞的广告就能增强“免疫力”了。
据悉,由于设备来源不同等原因,目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还缺乏统一的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今年年初,由温州医学院牵头,北京协和医院、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10余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提高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正式铺开。这项大规模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探索如何在符合安全性、有效性、准确性、稳定性、最小损害的原则基础上,同样达到视光学上清晰、舒适、持久的要求。
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行业指导,是现阶段规范准分子激光手术最重要,也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个切入点。要通过学术交流、科技攻关和组织协调,拿出全国适用的指导性意见。
5月21~22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高层研讨会重点研究了“术前”问题,强调两个“严”字,一是严把病人入选关,一定要将那些患有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眼压、青光眼、角膜炎症等病人排除在外;二是严把医生入门关,即使通过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进行的培训,考试合格拿到上岗证书者,也不一定都让上手术台。要通过采取类似汽车司机“年检”一样的措施,加强对已经上岗的医生的监督管理。李莹介绍说,这次会后不久将推出准分子激光术前的指导性意见或建议。接下来,还将逐步对术中、术后等系列问
题“各个击破”。
赵家良教授透露,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国家规范和标准将有望在年内出台。

⑧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周行涛教授做全飞秒手术 怎么样啊我要怎么预约

可以通过挂号网、好大夫、医院的官网预约。

周行涛教授的团队包括王晓瑛、于志强、钱宜珊等等。

⑨ 长时间带有色眼镜对眼睛有害么

炎炎夏日,在耀眼的阳光下,人们都戴上了色彩各异的太阳镜。但眼科专家却告诫市民,不要只顾扮酷,更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昨天,4位因配戴太阳镜不当或选用劣质太阳镜而造成眼睛被紫外线灼伤的病人,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新视界眼科医院。

眼科专家郑一仁教授说,戴没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比不戴更伤眼睛,然而市民对此却没有足够的意识,对太阳镜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有色眼镜不等于太阳镜

红的、黄的、紫的、绿的就是太阳镜吗?以往,太阳镜的颜色主要以深棕色和深蓝色为主,而这两年,市场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有色眼镜,一些人认为有色眼镜就是太阳镜,而且戴起来特别酷,于是纷纷赶时髦去选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实验证明,有色眼镜因颜色不同,对眼睛本身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本身不能阻挡紫外线,就失去了太阳镜的功能。

如果戴上了没有防紫外线功能的有色眼镜,比不戴太阳镜更危险,因为人体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眼睛遇到强光时,瞳孔会自然变小,使得进入眼睛的紫外线能量减少,一旦戴上没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眼镜,会使瞳孔放大,再加上这种眼镜没有隔离紫外线的作用,这时的眼睛等于门户大开,任凭紫外线侵入,而且能量大大增加,对眼睛的伤害可想而知。

劣质太阳镜危害大

太阳镜之所以能够阻挡紫外线,是因为镜片上加了一层特殊的涂膜。镜片涂膜后,在阻挡、吸收紫外线的同时,也阻挡了一部分有用的光线,使镜片的透光度有所下降。一般质量优良的太阳镜,阻挡紫外线的能力强,透光度下降又不多,不影响一般的视物清晰度,而且镜片涂膜有一定的硬度,表面不易磨损。

劣质太阳镜却完全不同,不但阻挡紫外线的性能不强,涂膜容易破损,而且镜片透光度严重下降,眼睛犹如在暗室中看物,此时瞳孔会变大,残余的紫外线反而会大量射入眼睛内,使眼睛受损。再则镜片表面不正规,看到外界物体产生变形扭曲,使眼球酸胀,逐步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健忘、失眠等视力疲劳症状。

有鉴于此,市民在购买太阳镜时,可以根据视物是否清晰来作判断。对普通市民来说,要买优质的太阳镜,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到光学专业商店、正规眼镜店选购太阳镜。

⑩ 段玉裁,徐珂的简介。

段玉裁(1735~1815)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清代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为其外孙。

段玉裁祖籍原为河南省,其先祖随宋王朝南迁,落户金坛。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秀才,以农耕为主业,以读书为乐事。父亲段得莘是一位廪生,曾在镇江、扬州等地任过塾师,对子女家教甚严,望子成龙心切。段玉裁有一姐二弟一妹,父亲虽为塾师,但收入微薄。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执教,家务全由母亲史氏操劳。全家人衣着粗布,常年是大麦粥糊口,很少吃上白米饭,家境非常清贫。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段玉裁出生于江苏省金坛西门外大坝头村,十三岁补诸生,曾至扬州安定书院就读,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十五岁中举人,任国子监教习,入都会试,屡不中。经人介绍,段玉裁在京就教职,获读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有意于音韵之学,遂边教边做学问,历时约10年。在京时,师事戴震,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1743~1796) 、姚鼐(1731~1815)等学者。 返里后,又得与刘台拱、汪中(1744~1794)、金榜(1735~1801)等人相交。55岁时,二次入都,得识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商讨音韵、训诂,颇为契合。乾嘉时代汉学昌盛,段、王两家在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贡献极大。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吏部铨授贵州玉屏县知县,两年后,调到四川省,先后任富顺、南溪和巫山县知事,仕宦期间,均携《六书音韵表》于身边,|“每处分公事毕,漏下三鼓,辄篝灯改窜是书以为常”。 经10年,他以父母年迈多病、自身有疾为由,辞官归故里,时年仅47岁。58岁时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
出身寒素的段玉裁,毕生铭记“不耕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祖训,一生以著述为乐事,他克服重重困难,潜心注释《说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四月,不幸跌坏了右腿,从此成为残疾之人。当时的段玉裁曾对友人说,“说文注”三年必有可成。可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段氏坏足,“说文注”成。” 其后健康每况愈下,盖春夏秋三季多不适,而春季尤甚,疮烂疥烦,两眼昏花,心脉甚虚,稍用心则夜间不能安宿,又左臂疼痛不可耐。此时段玉裁最为担心的事,是注释“说文”能否完成,他曾对友人说,“贱体春病如故,栗栗危惧‘说文注’恐难成矣,精力衰甚,既成而死,则幸矣!” 到段玉裁注释“说文”完成时,他又对自己的学生说,“吾以春蚕一般,茧既成,惟待毙焉。”
经过3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说文解字注》30卷,王念孙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百年来无此作矣”。嘉庆二十年(1815年)五月《说文解字注》全书刻成,为将此书刻成付印,他用去了全部积蓄。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年),9月8日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王念孙悲曰:“若膺死,天下无读书人矣!”。 段玉裁高足弟子之中,长洲徐頲、嘉兴沈涛、女婿仁和龚丽正较为知名,长洲陈奂尤其得其学识真传。
个人成就
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由经学以治小学。在小学范围内,又从音韵以治文字训诂。根基充实,深得体要。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 《六书音韵表》在顾炎武《音学五书》和江永 (1681~1762) 《古韵标准》的基础上剖析加密,分古韵为17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周祖谟认为此书“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说文解字注》积30余年的功力写成,体大思精,为前所未有。他先为《说文解字读》,每字之下博引群书,详注出处,晚年才删去繁文,简约成《说文解字注》。嘉庆二十年(1815)五月全书刻成 ,风行一时,大为学者所称赞,《说文》之学也由此而盛。《说文》段注的主要特点是:①比勘二 徐(徐铉、徐锴)本,刊正传写和刻本的谬误。②阐明许书著作的体例。③引证经传古籍,解释许说,推求许说所本。④在许慎训解之外,说明字义的引申和变迁;指出字有古今,义也有古今。⑤阐发音与义之间的关系,根据谐声声符说明音义相通之理。与同时学者桂馥、朱骏声、王筠并称《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注《说文》的成就极大。他不仅贯串全书,详加注释,把《说文》在考订文字、声音、训诂三方面的真实价值阐发无遗,而且创通许多研究词义的方法,对汉语训诂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门径。尽管书中不免有偏执武断之处,可是其中精粹之处终不可没。其后钮树玉作《段氏说文注订》,徐承庆作《说文段注匡谬》,王绍兰作《说文解字段注订补》,徐灏作《说文段注笺》,虽各有发明,然成就不大,且有以不谬为谬者,转增烦扰。段书旧有经韵楼原刻本,后又有苏州书局翻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原刻本影印行世。惟原刻本误字不少,苏州局本稍胜。学者可参考冯桂芬《段注说文考正》,冯将原书误处均已校出。
段玉裁不但在整理文献的实践中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同时他总结实践经验,又提出很多卓越的见解,诸如“改字”问题、误校问题、分别作者之是非与本子之是非等,卓识宏议,发人之所未发,至今为学者所称道。其在《经韵楼集·与黄荛圃论孟子音义书》中有论:“凡宋版古书,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其疑不定者,则姑存以俟之。不得勿论其是非,不敢改易一字,意欲存其真,适滋后来之惑。” 关于“改字”问题,总的说来,他是主张“勇改”的,认为当改则改,知错不改反而会留下后果。但是他同时又反对妄改、擅改,因为妄改、擅改会造成更恶劣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他说:“转不若多存其未校订之本,使学者随其学之浅深以定其瑕瑜,而瑕瑜之真固在。古书之坏于不校者固多,坏于校者尤多。坏于不校者,以校治之;坏于校者,久而不可治。”(《经韵楼集·重刊明道二年国语序》)甘苦有得之言,发人深省!段玉裁校书不迷信古本,而是主张依靠自己的学识,善加判断。他分析经书的“疏”与“经注”本来都是各自单行的,各家所守的“经注”以及单行的“疏”受授不同,其字其说龃龉者多,自《十三经》合刊注疏音释,学者能够识别其源流同异的并不多。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古本来校勘经书的文字,已不能够解决问题,最后只有凭借自己的学识作出抉择。《十三经注疏·释文校勘记序》指出:“顾自唐以来,而徒沾沾于宋本,抑末也。”可见段玉裁不独鄙视俗本为不足据,就是通常以为的精善宋本,也亦去其积误而探其义理以定是非,这就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其分析为:“读书有本子之是非,有作书者之是非(按当指立说),本子之是非,可雠校而定之,作书者之是非,则末易定也……仆以为定本子之是非,存乎淹博,定作书者之是非,则存乎识断、审定。”(《经韵楼集·与胡孝廉世琦书》)这些议论,给校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力和扎实的基本功。段玉裁在校勘方面的绝诣,有很多校例已为当代发现的敦煌写本、阜阳汉简所证实,不能不令人叹服。其所著《古文尚书撰异》勘正今本误字甚多,当时无别本可参,仅凭理校,今与敦煌写本对校,每多合者。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云:曾以《尚书》残卷《益稷》、《禹贡》两例“持与段氏《撰异》对读”,其中段氏所定“脞字从肉”、“繇字不从草”等例,“今照此写本,段君之言为定谳矣”。又如段玉裁在《诗经小学》中判断《诗经.墓门》“夫也不良,歌以讯之”的“讯”为“谇”之误,近年,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的《诗经》竹简正作“歌以谇之”,证实了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家族溯源
段氏可考之远祖叫段百三。百三本北宋河南人,靖康之变,随宋南渡, 遂卜居金坛。此后日就月将,十五世,生有段武,这个人就是段玉裁的曾祖 。段玉裁的祖父名叫段文。段家大概从段文时起,开始定居在金坛县的大坝头村。这个居所标明段家在当时是个乡下的农家。不过,在这个农家里,从段武到段文,父子二人却都是邑庠生,也就是县学的生员,亦即秀才。但这种秀才是需要自己拿钱读 书的。段文生段世续,这个人是段玉裁的父亲。段世续字得莘,得莘和他祖、父一样,也是秀才,所不同的是他是个邑廪生。廪生每月由官府供给粮米,由有关部门供应鱼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费生。段家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因此,在当时的金坛,段家是属于书香门第 的一族。但是和有些书香门第不同,段家并不是良田万顷的富户,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段家先人有句家训,叫作“不撑铁骨莫支贫”,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亦用“食贫”、“赤贫”二字来形容当时 段玉裁父、祖的生活状况,都证明段家生活的拮据。在科举盛行的年代里,学而优则仕,年青人要想改变自己终生被束缚在 土地上的命运,就只能走读书这条路。而在封建社会里,利禄所系,儿孙走科举之路是每个家庭的最大愿望,只要生活条件稍有可能,谁都会这样做的 。段家祖上自然不能例外。可惜的是在段玉裁以前,段家的读书人在进取的 路上拼搏,到头来也只争到个秀才而已,举族之中没有一个中举者。 秀才不中举,又惜着自己的满肚子学问,那就只好走村塾师这条路,因 此,从段玉裁祖父开始。不中举之后,就都作了村塾师,如《年谱》上说段玉裁的祖父以“诲后进”为务,并且“不倦”,又说段玉裁的父亲段得莘“ 厉行授徒,严课程”,段玉裁自己在《经韵楼集》卷九《先妣梳几铭序》中 亦有“吾家故贫甚,吾祖父吾父皆以授徒为生,每岁计所人惰脯数十两以为 出”云云就是证据。段家一父一子均以“授徒为生”,可是所授赚来的却是 家境“贫甚”,显然他们所授徒,决不是入主县学,只是本地或外地的书塾 。《年谱》上说段得莘“馆于镇江、扬州”,是说段得莘曾在外地做教书先 生。 村塾师的地位低卑自是不待言的了,但在知识的占有上却胜过普通的耕 种人家,这种占有使他有条件课子,致令书香门祚不衰。 段玉裁是在清世宗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出生的,他是段家的长孙 ,这决定要由他来薪传段家的三代书香。
人物评价
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问世以后,很快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它被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正如当年嘉定学者钱大昕所说,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与段玉裁同时代的小学家王念孙也曾推祟说,自许慎之后“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段玉裁在训诂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不仅在清代受到有关学者的赞誉和尊重,直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然为国内外训诂学者所推崇。殷孟伦在《段玉裁和他的<说文解字注》》的文章中赞誉说,“说文”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的研究已进人近代语言的革命阶段,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他还认为,“说文”有了段注,才真正算作从语言角度来加以研究和阐述,“说文”对语言和文字的作用,也才真正为人们所了解。 上述这些评价,对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早在20世纪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就曾被译成日文,至今,日本仍有一些学术团体还在研究段玉裁的有关训诂学著述;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汉学家们,也很关心段玉裁著作的研究情况。 段玉裁在文字训诂学等方面所作出的成就,是继许慎之后的第一块里程碑,他的著作已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极其珍贵的遗产。段玉裁不愧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朴学宗师。
著述名录
著作段玉裁生平著述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古文尚书撰异》、《经韵楼集》、《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录》、《戴东原年谱》等。
作品选摘
诗作
【登雅州城楼】 雉堞嵯峨矗素雯,登临豪兴百寮分。滩声不厌喧终古,山色从来媚夕曛。 洛沫异源同赴海,蔡蒙高处独干云。圣朝声教原无外,偶为筹边誓六军。 飞越峰高木叶声,从军岁晚不胜情。但知牧圉勤羁绁,敢道潺湲可濯缨。 落落长松樛堞霓,离离幽草人新晴。却愁一片城头月,西照关山此夜营。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中举人。不过,他在科举考试中,终未再获功名。但他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颇关注于新学,以至于1895年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又曾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1909年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其间,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终因思想不合而离去。

人物生平
1901年他到了上海,与蔡元培、张元济相交往,因他长于文笔,又熟悉官方文书,喜欢收集邸报,而《外交报》正需要这样的文人,于是,徐珂便加入了该报。担任了《外交报》的编辑。外交报的成员有,董理一人(即张元济)、撰述一人(即蔡元培)、编辑一人(即徐珂)、译西文报一人(温宗饶),均由创始股东分任。另设译东文报一人,司帐一人,校缮一人,杂役二人。股东情况是:张元济两股,蔡元培杜亚泉合一股,温宗饶、商务印书馆各一股,赵从蕃、徐珂、沈幼珊股数不详(以上,据汪家熔先生提供的资料)。在张元济的收据上的签名人是赵从蕃、蔡元培和温宗饶;温宗饶的股单和收据上的签名人是赵从蕃、蔡元培和张元济,全年预算约为银洋五千五百元(再加开办费五十元。)《外交报》到1910年,共办了十年,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后来他随《外交报》一起成为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职员。接着又当上了《东方杂志》的编辑。老商务的一位编辑,即大名鼎鼎的章锡琛回忆说:“《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原是一种选报性质的刊物,剪集每月报章杂志上的记事、论文,分类刊登,供留心时事者查考。《宫门抄》和《奏折》占首要地位,其次才是时论,只偶尔发表几篇撰译的文字。
1909年前的编者名徐珂。因为编这种杂志完全是剪刀糨糊的工作,他一人在几个晚上业余时间就能完成,读者并不很多。”所以,后来徐珂在商务做过杂纂部长,他可说是地道的杂家。章锡琛的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说的也是事实。
到1911年,杜亚泉接任《东方杂志》主编,对刊物进行了改革,杂志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发展。于是,徐珂接管了“杂纂部”。据当时在编译所的同仁介绍,“徐在编译所担任杂纂部部长,我进去时,他正全力在搞《清稗类钞》,同时在他领导下编辑出版的有《上海指南》《日用须知》《醒世文柬指南》《通俗新尺牍》等等。这个部的主要工具是糨糊和剪刀,所有各种资料,均从报纸、杂志、政府公报等剪下或到处找人帮忙抄录在活页片上”(引自谢菊曾著《十里洋场的侧影》)。目的在于提供有关资料。
社会评价
风趣
据老商务同人说,“徐仲可身材矮小,极度近视,看书写字必须戴着眼镜与实物(指书本)接触在一起,才能看见。但他为人非常风趣,清末他极力提倡妇女天足,即以‘天苏阁’名其书斋,他喜填词,与宁乡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时见于当时的《小说月报》。”“徐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同事相当关心,每年春节照例在自己家中备办‘春酒’,邀请本部同人欢聚,这是别的部从来没有过。”
勤写
徐珂没有一天不写作。有一回眼睛生病,他彷惶苦闷,竟然终日不知所措。极度近视,看书写字必须戴着眼镜与实物(即书本)接触在一起,才能看见。白天事忙,他用一个小本子提要式的记住要记录的事,等有空的时候再整理书写。每天临睡的时候,他都要准备一支铅笔,一个小本子,放在床头,偶然想起什么来的时候,就爬起来记下,哪怕是影响了睡眠,他也不管。他写下的东西虽不是按日记述,却每每十来天连起来整理一次。老朋友夏剑丞曾经说他有闻必录,是极为勤奋的人,可惜没有在前清时候的军机处供职,不然,记下的都会是很珍贵的军国大事。徐珂自己写作又一个说法:“君(夏剑丞)不尝云,清人少笔记乎?仆欲一学此耻耳。”见他一天到晚忙于纂述,曾是爱国女校教师、给蔡元培作过大媒、用笔记录过梁漱溟东西文化访谈的夫人何墨君,还有小妾李希都埋冤说:“难道真的真的是写不到死,不罢休吗?”孜孜矻矻,日夕握笔,是徐珂写作的真实形象。
待客
宋朝的陈郁在他的《藏一话腴》里说到姜夔的时候,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徐珂曾经引用其中的“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来述说自己的家庭。徐珂的父祖两代都有好客家风,徐珂更是这样,一饭未尝无客,做了徐家座上的人,多为一时名流俊彦,可举者有张元济、蔡元培、康有为、胡适、梁启超、况周颐、潘仕成、王晋卿、王辑塘、冒鹤亭等人。徐珂是杭州人,清末的杭州风俗,是客人到了,即便是吃饭的时候,家里也不留人,徐家的家风刚好与此相反。他为人非常风趣,喜填词,与宁乡程子大等互相唱和,作品时见于当时的《小说月报》。徐珂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主持《东方杂志》杂纂部时,对同事相当关心,每年春节照例在自己家中备办“春酒”,邀请本部同人欢聚,同仁们说“这是别的部从来没有过的”。
著作
《清稗类钞》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前人笔记集。“全书48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92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录自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范围广泛,检查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参见《辞海》)80年代,此书还重印过,可见还有众多读者。另编有《清朝野史大观》《天苏阁丛刊》《康居笔记汇函》等掌故笔记著作
编辑本段一、复旦大学教授——徐珂
徐珂法学(社会学)硕士。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个人简历
1990年进入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并获得 社会学硕士
2001年 获1999-2001年复旦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1年 获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2001年 “西方社会思想史”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均为第三获奖人) 2002年 研究报告《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0-2001)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第三获奖人)
2003年 复旦大学“世纪之星”教学成果突出奖
2006年 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07年 复旦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
研究方向
城市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科学社会学
代表成果
“政治文明发展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上海政治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党在社会自组织领域的行动空间”,《党建研究内部文稿(2000~2004)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农村社会学》(副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
“上海市民对世博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社会,2004年第1期
“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状况评价调查报告”,社会,2004年第3期 “业主民主自治: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建言》第11期,上海市政协办公厅编,2003年12月22日
“社区参与与社区发展理论”,社区研究通讯,2003年
《社会学概论》(副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生活家园与社会共同体》(合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乡镇设区的当代变迁》(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走向社区治理”(合作),《城市管理与市民素质——2002年上海社会发展蓝皮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浦东新区居民的现代性研究”,社会发展通讯,2001年第3期
“探寻第三域的主导力量”(合作),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上海市青年人才素质研究报告”,《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学林出版社,2000年
“上海市蓝领青年的生存与发展”,《世纪之交的上海青年》,学林出版社,2000年
“居委会能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吗”,社会,1997年第3期
“可利用资源的满足——浦东新区居民对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96浦东新区社会发展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费孝通社区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基本形成”,社会学,1996年第1期 “洋泾文明创建与党建研究”(2006-2007),浦东新区组织部和洋泾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统一战线应对民间组织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研究”(2006),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委托,课题负责人
“社区和谐指标体系研究”(2005-2006),上海市政治文明办公室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长寿街道社区文化发展研究”(2006),长寿街道办事处委托,课题组负责人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2005-2010),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上海市女性就业调查研究”(2004),上海市妇联委托,课题组副组长 “自治、民主和党的领导力:以业主委员会为研究对象”(2003-2004),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和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负责人
“业主民主自治体制研究”(2003),市统战部和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世博会与上海社会发展”(2003),上海市社联委托,课题负责人 “民间组织的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2002-2003),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和上海政党研究中心委托,课题负责人
“社区快乐指标研究”(2002-2003),康健街道党工委委托,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社会稳定指标体系研究”(2001),上海市委办公厅委托,课题主要参与人

热点内容
2017年西南大学考研 发布:2025-08-20 21:34:38 浏览:288
2014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时间 发布:2025-08-20 21:34:27 浏览:879
清华大学邮局营业时间 发布:2025-08-20 20:57:01 浏览:227
优秀的大学生简历 发布:2025-08-20 20:54:19 浏览:701
美国大学日照一中 发布:2025-08-20 20:49:11 浏览:637
大学尔雅课程截止时间 发布:2025-08-20 20:42:37 浏览:945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倪青 发布:2025-08-20 20:18:45 浏览:178
厦门大学广告系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20 20:16:37 浏览:11
大众大学生 发布:2025-08-20 20:16:23 浏览:140
上海大学机械专业学硕 发布:2025-08-20 19:49:59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