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京医科大学刘文涛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刘文涛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19 14:12:22

A. 名人对《边城》的评价

汪曾祺评《边城》:doc下载: http://classnet.yizhong.xm.fj.cn/zyw/admin/edit/UploadFile/2007518185342341.doc在线阅读: http://chinese.cersp.com/sJxzy/cXsxj/200709/4799.html节选:请许我先抄一点沈先生写给三姐张兆和(我的师母)的信。 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好像彻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三三,的的确确,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得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的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 这是一封家书,是写给三三的“专利读物”,不是宣言,用不着装样子,作假,每一句话都是真诚的,可信的。 从这封信,可以理解沈先生为什么要写《边城》,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爱世界,爱人类。 从这里也可以得到对沈从文的全部作品的理解。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解释有点不着边际了吧。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要写阶级斗争? 他们认为被掏空阶级属性的人物第一个大概是顺顺。他们主观先验地提高了顺顺的成分,说他是“水上把头”,是“龙头大哥”,是“团总”,恨不能把他划成恶霸地主才好。事实上顺顺只是一个水码头的管事。他有一点财产,财产只有“大小四只船”。他算个什么阶级?他的阶级属性表现在他有向上爬的思想,比如他想和王团总攀亲,不愿意儿子娶一个弄船的孙女,有点嫌贫爱富。但是他毕竟只是个水码头的管事,为人正直公平,德高望重,时常为人排难解纷,这样人很难把他写得穷凶极恶。北师大中文系教授 刘文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在线阅读: http://www.teachercn.com/Zxyw/Jxck/2006-2/8/20060108174828335.html节选: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凸现出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发国家回应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边城》作为近现代以降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提炼,其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并有移用异族文化资源等问题,这揭示了主体民族对自我的诗意想象的虚拟性和策略性,以及与西方文学中的异族想象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从研究《边城》牧歌图式的建构逻辑人手,以期对它的艺术独创性及其意味作阐释。 一牧歌作为乡土抒情形式牧歌(pastoral)本是一个取自西方的文学术语"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多用它和"情调"、"气息"等一类词汇搭配,对那些以理想化笔墨处理乡土题材的作品中能够界定其本质因素的抒情倾向和品格,作印象性的描述。我们可以从题材等多个角度去描述这种倾向和品格,如把"牧歌风"或"牧歌情调"与优美和谐的自然景物,单纯简朴的生活,恬静平和的气氛等联系起来。但牧歌又不限于,文学作品的某个特定方面,它综合了文体、风格、氛围、结构、题材等多种艺术成分,具有整体性、弥漫性的特点。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的《边城》被冠以"牧歌"的机会特别多。如刘西渭的《<边城>舆<八骏图>》一文中说:《边城》是"一部idyllic杰作"②。汪伟的《读<边城>》提到《边城》有"牧歌风"和"牧歌情调","《边城》整个调子颇类牧歌"③。夏志清赞赏沈从文的《边城》是"可以称为牧歌型的",有"田园气息"的代表作品④。杨义说沈从文"小说的牧歌情调不仅如废名之具有陶渊明式的闲适冲淡,而且具有屈原《九歌》式的凄艳幽渺",是真正的"返朴归真"⑤。虽然《边城》的牧歌属性最为学者称道,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牧歌不是孤立的个案。牧歌与田园小说有天然的亲缘关系,故其抒情特质在田园小说中表现最为突出,我们可以在废名的作品中清楚地印证这一点。当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能在何其芳、李广田、林庚、芦焚、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中看到牧歌这条线索。牧歌代表着对乡土和家园的守望;由于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的特性,在优秀的作家那里,这种乡土抒情形式也蕴涵了对民族身份的追寻,对民族形象的诗性想象。《边城》的确处处充溢着牧歌气息。象牧歌的历史所揭示的那样,构筑乐园的冲动在这部小说中也十分强烈。乐园被安置在历史和地理上催生《楚辞》,并享有桃花源盛誉的湘西。乐园的内在品质更是丰满而独特。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⑥。他的乐园构想,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之上,投射到人物性格、人际关系,茶峒社会与习俗、甚至自然环境等各个层面。情形正如批评家刘西渭所说:"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⑦其他:一部《边城》足以让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笑傲于世人,也足以让他与世界文学的一些所谓的顶级作家们比肩且毫不逊色。然而他的创作力非常惊人,80多部作品集使他成为成书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这方面跟老舍和巴金有一比。其实他不仅仅只有《边城》,反过来讲,《边城》也不仅仅只属于他,它更属于湘西,属于我们的民族。——著名学者易森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惟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在人物的气质里的。——著名学者刘西渭 评论《边城》的太多了,我只找了几个我听说过的“名人”……

热点内容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搞机床的老师 发布:2025-08-21 02:48:17 浏览:884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借阅时间 发布:2025-08-21 02:31:46 浏览:796
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发布:2025-08-21 02:31:41 浏览:853
中山大学园林考研 发布:2025-08-21 02:31:37 浏览:106
武汉纺织大学的优势专业 发布:2025-08-21 02:31:05 浏览:682
美国计算机大学性价比 发布:2025-08-21 02:21:02 浏览:573
2017扬州大学复试名单 发布:2025-08-21 02:19:52 浏览:523
乔治亚大学专业 发布:2025-08-21 02:11:53 浏览:390
东南大学自主招生2015山东名单 发布:2025-08-21 02:10:14 浏览:777
大学教授手写录取通知书图片 发布:2025-08-21 02:03:54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