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副教授累吗
① 读书读博士想当高校教师,可听说一些高校教师很苦,待遇不好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高校教师的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我敢肯定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而如果你穷,那多半是你不够努力(或者是太清高)。所以,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也特别适合穷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对于一名想当高校教师又想过上好日子的博士来说,他需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同样是高校教师,985、211高校教师和双非高校教师有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和专科学校的老师更是有天壤之别。选择一种平台,就是选择一种活法。在985、211高校,科研就是教师的命根子。你得一刻不停地做研究,恐怕只有到了院士,你才有机会停下来,不过那个时候,你恐怕也停不下来了。有个朋友的导师就是院士,他说老先生70多岁了,还是每天工作到凌晨1点,早上6点又起来继续干,经常半夜给学生发邮件打电话。这样的生活辛苦吧?但他们已经乐在其中了。至于收入,随着你科研做得越来越好,回报就会呈指数增长。
而在一些普通高校,科研也很重要,不过做科研更多的是为了把职称评上去。等到评上教授了,科研就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因为学校的科研条件可能已经无法支持你前进了。到那个时候,研究其实不做也可以,想上点课就上点课,想捞点钱就去企业拉一些横向项目来做。我的一个同学博士毕业后去了一个西南地区双非一本,由于博士期间业绩突出,去了之后就给了副教授,很快又上了教授,再往上想冲人才称号就特别难了,后来干脆做点横向,现在日子已经很滋润了。
这两种平台,不能绝对说哪种更好,但想要在学术上有所作为,当然是必须去985、211高校,至少也应该是普通高校里的支撑学科。
结语
总之,在高校里做一个有科研的老师,挣钱还是很容易的,但又不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你付出5+2、白+黑的工作时间。当然,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把握两者间的平衡最重要,既不至于太累,又不至于被淘汰,既发不了大财,又能有体面的生活。这样好的职业,你确定你不来体验一下?
网页链接
② 大学老师的工作,累不累
大学老师一般来说如果不是教授级别,只做工作范围内的教学工作,是不会很累的,时间会比较自由。
③ 当大学教师的好处与坏处,困难程度。
如果你只有20~~35岁之间我不支持你,相对来说在大学当老师是一项不错的工作,工作比较稳定,而且工作时间也少,一周才几节课,每年还能享受寒假、暑假两个假期,待遇也不错,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受人尊重。
④ 上海大学副教授待遇如何该去么
待遇你要问学校。但总的来说绩效挂钩,能发论文,擅长讲课,特别能搞项目的,专当然收入属高,如果什么都一般的话,每月不会超过5000-6000的,联系考虑上海的房价和你的年龄,个人感觉你真的没有必要去,去了肯定后悔!
⑤ 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差别大吗工资能差多少
副教授(副高级),教授(正高级),职称决定教师的基本工资和津贴福利等 硕士生导师是一种职务,负责指 教授职称 博士生导师也是一种职务,不过博士生导师的选择要严格得多,一般只有正教授职称并且要国务院下
⑥ 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差别大吗 工资能差多少
大学教来授和副教授的工资差别是比较大源,,大学教授是正高级职称,副教授是副高级职称,在岗位工资上相差四级,教授职称岗位工资可以上到一级,而副教授岗位工资最高只能上到五级,岗位工资就相差了四级,岗位工资差别就有两千块左右,绩效工资差别也比较大,总共加起来工资相差三千块左右,如果是经济发达地区工资差别更大,一年大概查五六万块钱。
⑦ 大学讲师的工作,累不累
大学讲师的工作我看相对来说还是特别轻松的。他们也不实行坐班制,只要在上课的时候去讲课就可以了。
⑧ 大学教师是教学累还是研究累
研究累呗,教学是公家的事,是有限的;研究是自己的事,是无限的。研究累了就休息。
⑨ 大学老师是不是都是教授呀,,大学老师轻松吗工资怎么样谢谢
大学里教授不多,讲师多,教授工资是讲师的1倍。教授有无真实本领不重要,课内上的容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要抄得多,且买版发表得多,拉帮结派,关系到位,课题项目就容易搞到,评教授也就容易些,能做到这些你最好选大学工作。
⑩ 高校老师好当吗
不好当,非常不好当。
先说大学工作是不是很轻松。
实行绩效工资后,大学与教职工每四年签一次用工协议,条款包括教学、科研和成果,指标按职称高低有所不同,绝大多数教师须各项均衡。即便教学工作繁重,争取不到科研资金,考核不合格;如果科研资金多,教学工作量少,考核也不合格;两项工作都有声有色,没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还是不合格。既然不合格,四年后就得解聘,这个工作轻松吗?
再说工资待遇和灰色收入。
以全国排名40左右的大学为例,工资多少主要取决于职称高低,计及公积金等各类补贴,讲师每月4000多,副教授每月5000多,教授每月6000多。所谓的灰色收入就是课题劳务费,这个问题就不像工资那么简单了。首先,为什么说是灰色?国家有明文规定,课题经费不能支付教师劳务,这是由于教师的所有劳动都已经从工资体现了,所以劳务费只能发给外聘人员或学生,从课题中变相支付教师劳务实际上都是违规甚至违法的。其次,高校争课题与企业拉项目本质上是一样的,大学教授都是项目经理,都需要去投标,考虑到交叉评审,各类专家互相勾结妥协是难免的,课题经费也成了唐僧肉,成为了腐败洗钱的好途径,由此导致绝大多数课题经费和资源都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学术”大鳄手里,这就叫寡头垄断,为什么学术要加引号?大家其实都明白,只搞学术成不了大鳄。所以,灰色收入听起来很美,对普通教师而言,其实就是血汗工厂。多数教师是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的,一同事清华博士后,入职三年,年薪5万;同学就职于南方某电网研究院,年薪30万,差距就是这么大。
再说时间自由和寒暑假。
教师往往是不用坐班的,无需遵守上下班制度,随时可以来随意可以走。听上去挺好,实际上多数教师是早起晚归,连在家看电视都不踏实,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上班时间其实等于没有下班时间。科研任务多的系所,是没有寒暑假的,多数人都要趁着寒暑假出差、调试设备、现场测试以及写文章。
再说说人才引进和教育质量。
前面罗嗦了这么多,一定有人说既然都博士后了干吗去高校这种苦地方?去了就别哭穷。然而,不少人还误以为高校是个轻松随意的地方,如同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实际上,制度决定一切,这样的就业环境吸引不到多少真正人才。设高门槛高标准却难有高待遇,导致每次考核有许多教师达不到要求,自然不能都解聘,管理法规便形同虚设。此外,学校重视科研资金有时甚于教学质量,站在讲台上做个好老师,既没钱途又没前途,难免落个难堪的下场,更谈不上教育质量,教学认真踏实的老师都是在凭良心做事,天天学雷锋。
最后谈谈改革和希望。
批评高等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大,选择出国求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国家和教育部正积极想办法提高教育质量,然而,教师薪资体制不改革就无法解放生产力,教师待遇不提高就吸引不了人才。然而,提高公立大学教师待遇,国家承担不起;公立大学改私立大学,学生承担不起,这是真正的困局。于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建议实行年薪制,在保证教师待遇的前提下杜绝靠课题谋生的乱局,教育部也开始试点,但想必会遭到学术大鳄们的群起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