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开大学黄一副教授

南开大学黄一副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0 09:04:47

①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好吗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一所不错的独立学院,师资力量还是可以的,不过独立学院今年要转设为公办或者民办大学,脱离南开大学办学了。

② 南开考古系的导师介绍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最接近的是历史学院下面的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刘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个人简介
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版社,沈阳,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06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鉴定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0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11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文物局“2009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

2.刘尊志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刘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师。
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

讲授课程:
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
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
共计10门课程。

3.贾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个人简介
1967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1991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
个人简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宗教等。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方法论、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

5.袁胜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个人简介
袁胜文,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

6.陈畅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陈畅,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5年硕博连读,200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13年评为副教授职称。 2014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7.黄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
黄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

③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和北京城市学院哪个好了

我是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的,你如果有二本的分数一般问题不大。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的老师也大都是本部的,有一点你要注意,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是由大港区政府与南开大学合作创办的,要论学校是否正规的话应该没有那所比的过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的,我感觉我们学校就是本三中的小霸王,比一些二本院校要好多了。部分专业像财管,信管,保险,金融在天津本地都是二本招生了。
我想你这次高考可能没发挥好或者不过努力吧,大学都要靠自己,大学里总有三种人,一种是爱学习的,一种是不爱学习的,还有一种是不上也不下的。如果你有毅力,能经常到图书馆自习室看书学习,四年后你绝对是那创造数据的人。顺便说一下,学风好不好那是要看你自己,如果你经常去图书馆自习室,周围都是学习的人,你能说学风不好吗,反之,如果你整体待在宿舍上网打游戏,你必然觉得学风不好,另外,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条件是非常好的,藏书非常丰富,平常去的人也很多,经常坐满了人。
我院学生考研成绩喜人
考研成功率逐年递增 考取国家重点高校人数大幅增加

今年,我院学生考研成绩喜人,各系共有119名同学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8%,比去年有所提高。其中,法学专业考研成功率为18.8%,为全院考取研究生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的专业。

经统计,在这119名“准研究生”中,有61名同学被“985”工程、“211”工程等国家重点高校录取,重点高校录取率超过50%。在31名考取国家“985”工程高校的同学中,有15人考入南开大学,还有16人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从我院学生考研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在学院近6年的办学历程中,连续3届毕业生考研比例逐年递增,并得到了国家重点高校尤其是母体校南开大学的认可。这证明了我院在搞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具备研究生后备人才的培养能力。

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我院艺术系学生王笑语表示,虽然自己是“三本”学生,但是学院所提供的却是可以比拟“一本”的教育教学环境。“4年前选择滨海学院,就是看中这里的教学质量。”她自信地说,“我院的系、专业主任和主讲教师大多由南开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担任,他们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在具有南开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驱动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更具备了与‘一本’学生一决高下的勇气与实力。”

另据悉,日前,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传来喜报,我院5名同学成功考取该校硕士研究生。他们分别是外语系06级英语外经翻专业学生黄意、毛甜、王瑶,经济管理系0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李文婧和环境科学系环境评价与规划专业学生祖杰。其中,黄意、毛甜两位同学已获得该校人文与艺术学院英语系授予的全额助学金。
http://222.30.63.8/news/viewarticle.asp?id=2647
学费是个高了点,不过我们学校一等奖学金5000块,二等奖3000,一等奖1000,奖金数额是很高的

④ 张伯苓,梁启超,蔡元培,都和天津南开大学有什么关系

梁启超与南开大学

对于每一位稍知近现代史事者来说,梁启超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
名字。这位曾活跃于中国政坛、学界30余年的一代风云人物,与近代
中国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开中国风气之先,文化革新,论功不在
孙黄后”。他晚年摒弃政务,专心向学,著作等身,建树甚丰,被称
为“新思想界之陈涉”,而其与南开大学的一段旧日渊源,也颇值得
称道。
南开大学成立伊始的20年代,是中国学术界日渐活跃和繁荣的时
期。诸说层出,观点纷呈,被大多学者目为又一度“百家争鸣”。尤
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文明暴露了危机,引发国人的怀疑和动摇,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调占有了一定地位,出现了国学研究的热潮。
梁启超便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在战后游历欧洲,著《欧游心影录》,
认定中国国学在将来世界上占重要的位置,并说西欧文明还需中国文
化去调剂,亟力劝学者去整理国故,引起学界很大反响。他还坚持教
育救国论,放弃上层的政治活动,全力从事于“培植国民实际基础的
教育事业”,因而便和同样致力振兴民族教育的南开校长张伯苓同声
共气,相应相求。

1921年9月,成立仅三年的私立南开大学邀请梁启超参加大学部的
开学式。梁先生欣然前往,并在会上发表演说,盛赞年轻而充满希望
的南开:“……我们要希望大学能办得欧美那样好,能发扬中国固有
的学术,不能不属望于私立的南开大学了。南开师生有负这种责任的
义务,如是南开大学不独为中国未来私立大学之母,亦将为中国全国
大学之母。”梁启超鼓励南开学子:“我盼望诸君不要怕难,奋兴起
来,一面发扬我国祖宗传下来的学业,一面输入欧西文化,这样责任
不能不望之于中国私立的南开大学了。”

其后,南开大学遂聘请梁启超在校举办中国文化史讲座,讲演的
题目为《中国历史研究法》,每周一、三、五下午四时至六时举行,
后来每周又增加二个小时。学校对梁启超先生的讲座非常重视,规定
此科为文理商三科必修科目。梁启超本就文采飞扬,口才又极佳,每
次连续讲演两小时之久,毫无倦容,诚可谓诲人不倦;他的讲演受到
南开师生的热烈欢迎,听讲者达数百人之多,几乎倾校而动,而且还
有不少天津其他各校教员学生前来旁听。梁先生授课认真,凡因事误
课必定补讲;并进行正规的考试,考卷第一次便收到121份,已占全校
学生半数。讲座结束后,梁启超还同历史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师生
关系甚是融洽。

梁启超的讲义是其所拟中国文化史纲中的第一篇,后经整理,便
以同名著作出版,风行一时,成为其自视得意之作之一,备受学界所
推重,而梁先生之讲座对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发展的推动之功,自可想
见。

梁启超对南开的感情是深厚的,尔后他曾多次来校讲学。1922年
2月,在即将赴清华学校讲演前夕,梁先生又亲临南开大学新学期开学
式作演说,对于“青年元气之培养”等问题,再三注意,开导周详。
他指出,从学校到社会是人生最危险时代,青年人对婚姻、职业诸方
面尤其需要谨慎;从而鼓励南开学子“从物质、精神上加增培养元气
的资料”,“寻出一种高尚的嗜好、自己的人生观,”养浩然正气,
以与恶社会中的坏性质、坏习惯作斗争。1923年7月,梁启超应聘主讲
南开大学暑期学校。1924年春又讲学南开,著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
之总成绩》一文。他不仅自己亲自来校作学术指导,还曾邀请国外名
学者罗素、杜里舒、泰戈尔等以及国内学界名流张君劢、梁漱溟、蒋
方震、张东荪等来南开讲学。这对于南开学术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南开在严范孙、张伯苓诸先生筚路蓝缕的努力创建下,由小学而
中学而大学,知名于国内外,这引起梁启超的高度重视和赞扬。他曾
多次以南开为范例阐述对教育的意见,特别是在承办中国公学时,常
常引南开为先导;而且他对于南开的建设、发展也多所属意,尽心擘
画。早在1921年,他亲撰《为南开大学劝捐启》,指出“大学教育之
设施及扩充,为我国目前最急切之要求”,而普及大学教育,则不可
不以私立为官立之助;私立大学有诸多优点,“在我国教育史上,若
宋之鹿洞、明之东林,其性质皆为私立大学,而一朝文化系焉。方今
网络更新,兹事需要,益如饥渴。而十年以来,完善之组织尚未有闻,
斯亦士大夫之羞矣。南开大学者,其基础建设于中学之上。南开中学
之成立有十七年,……学课之完实,校风之粹美,既已为海内外所同
认。三年以前,主校事者鉴于时势要求,深感进设大学之必要。藉各
方面有力之赞助,幸而获成,分置理商文矿四科,历级已届三年,注
弟子籍者将及四百,规模粲然具矣。……某某等为公为私,皆深感南
开为我教育界一元气。”他吁请“凡属爱群自爱者对于兹校宜同负爱
护扶助之责,愿竭绵薄以赞厥成,”对南开关怀切切。梁启超还一度
向张伯苓校长表示,“若将文科全部交我,我当负责任,”并举荐张
君劢为主任,蒋方震、张东荪、林宰平、梁漱溟等各任一门,预言
“吾六人者任此,必可以使此科光焰万丈”,“南开文科办三年后,
令全国学校文史两门教授皆仰本科供给”。

1922年底至翌年,梁启超闭门谢客,养病于天津,遂又有在南开
创办东方文化学院的设想。《南开周刊》第54期(1922年12月30日)
刊发题为《东方文化研究成立之先声》的消息,说:“自梁任公先生
与学校方面共议在本校大学部成立东方文化研究院后,一般有志东方
学术研究者,莫不引颈高呼,期此世界独一之研究院早成立;而学校
方面半年来亦积极与任公先生筹划一切,如募经常费,敦请当代大学
者张君劢、蒋百里诸先生来院讲学等,不遗余力。近复闻任公先生已
订于本月十五日由南京来津,专与学校计议此事。吾人甚望此番计议
早见施行,裨东方文化得大放异彩于环球也。”后梁启超即起草《为
创办文化学院事求助于国中同志》一文,倡仪“设一讲学机关,名曰
文化学院。”并拟定:“院舍在天津南开大学新校址中。一切学课与
南开保相当之联络关系。”后来虽因资金等诸多缘故,此举遂搁置而
未成,但梁先生的倡引之功及其对南开的钟情,却是足令我们常引以
为念的。

1925年后,梁启超就清华研究院任导师,而对南开关心依然。
1927年10月间,罹病在身的梁启超又为南开二十三周年纪念手书“弘
毅”二字,并在《祝词》中说:“本校二十三周年大庆,敬写《论语》
两字,奉祝频年。丧乱频仍,全国教育破产,本校实岿然鲁殿灵光。
任重道远,簿海属望。愿以此两字,与多士共勉也。”殷殷深情,谆
谆愿意,尽在字里行间。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殁于北京协和医院,一代巨星殒落。可
以说,南开的成长,和众多学术大师的关爱、提携是分不开的,梁启
超便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位代表。抚今追昔,寄思而往,前贤的鼓励
与嘱托,将永远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动力之源。

巍巍乎吾南开大校长张伯苓
柳无忌

张伯苓之为大校长,名副其实。首先,他的体格高大。1932年秋,我初去天津南开大学教书,杨石先带我去拜望校长。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那魁梧的身体,像泰山般屹立在陈设简朴的校长办公室内。我记不起来他那时是否已戴上黑眼镜,倘使是的,他在威仪中又呈现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姿态。那时我只有25岁,校长的年龄要比我大一倍以上,更何况他已是全国闻名的一位大人物。此后,我与张校长相处10载,在天津5年(1932—1937),重庆5年(1941—1946),我对他的认识较深,渐渐的对他的“敬”多于“畏”,最后完全是尊敬与仰慕,因为我已看见了在他那黑眼镜后面露出来的是慈祥的目光……他对于南开全校师生的关怀。对我个人来说,在我记忆中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在天津时,有一天他独自光临舍间(百树新村32号),使我们大吃一惊。他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巡视校园时在我们那里歇脚一下,看看他的教员的生活情况。临走前,他对我的太太大加夸奖,因为在客厅内他摸摸在沙发旁的电灯罩子,发现上面并没有丝毫灰尘。

比他体格更高大的是张伯苓的为人与他的事业,这两者可以一同论述。张校长创办南开的功绩,在中国教育史(也许在世界教育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从他以私人力量,惨淡经营,从最初在严范孙私宅创设的敬业中学(天津私立第一中学堂),到创立南开中学、小学、女中、大学,以至化工研究所与经济研究所的全套南开学校的经遇,史实昭垂,不必在此重述。但有一点我知道而拟特别提出的,是张伯苓抗战前夕在重庆筹备南谕中学(后改名南开中学)的高瞻远瞩。当时国难严重,八里台南开大学临近海光寺日本兵营,在忧患中我们听到了校长要在大后方开设南开分校的消息,有如一线光明闪耀在乌云中间,使我们的视线随着扩大,我们的情绪也就此稳定起来了。在设计、筹款、建筑的过程中……这些校长积有三十余年经验——他的魄力与毅力是值得赞扬的,但最使我敬佩的,是他那远大的眼光、正确的判断力,与为百年树人所做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当时任何教育家或政治家所不及的。

张伯苓事业的成功,在于他能就地取材,有引用与培养人才的创造力。这位天才的领导者,他以身作则,引导人们如他一样地为“公能”的理想服务。这一点我在进南开不久就看出来了。环绕这位大校长是他的五位得力助手(好像有五大金刚之称):黄钰生(教务),伉乃如(注册),华午晴(财务),孟琴襄(事务)与喻传鉴(中学)。他们那种爱护南开,为校长效力,鞠躬尽瘁的服务精神,感动了我们这一批外来的教授,虽然我们有时对于学校的行政作风并非完全同意。抗战时喻传鉴主持重庆南开中学,黄钰生代表南开与张校长为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而另一位杰出的教授杨石先也就被推为西南联大的教务长。有人说,没有张伯苓,就没有南开。我可以补充一句:没有这几位校务人员的协助,张伯苓事业的成功,南开对于教育、学术方面的贡献与影响,是不会这样广大而久远的。

从前在天津或重庆参加学校集会,现今在美国的校友聚餐,当唱校歌时我往往神驰于“巍巍乎吾南开精神”这一句。那种大公无私的南开精神,是张伯苓留给南开一份珍贵的遗产。

蔡元培
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前夕,张伯苓、严修前往北京约见胡适、蔡元培等北京大学教授,向他们征求对于南开学校成立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著名的学者,胡适理所当然在邀请之列,他多次欣然前往南开,为南开师生做精彩的演讲和报告。...

⑤ 南开大学好还是哈工大好

南开大学还是哈工大都很好,都是重点大学,两者对比内容如下:

1、师资队伍

南开大学: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16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22人、硕士生导师770人,教授864人、副教授84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3人;

青年拔尖人才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8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4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6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5人(17人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7,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

天津市杰出人才8人,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1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2人;

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0人、创新型人才团队带头人17人,“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8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6个。

哈工大: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本部)有教职工人数5114人,其中专任教师3011人;有正高级职务 1040人,副高级职务1307人,在岗博士生指导教师1391人;有两院院士39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6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

2、院系现状

南开大学:

截至2020年1月,南开大学有专业学院26个,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有本科专业92个。

哈工大: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工大(本部)下辖22个学院,开办8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5)南开大学黄一副教授扩展阅读:

南开大学学科建设:

2018年5月,学校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3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点4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

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覆盖35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32个。

⑥ 黄毅的介绍

黄毅,籍贯重庆市,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

⑦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的宿舍条件怎么样

南开大学宿舍条件

1、宿舍有的有阳台有的没有,晾衣服在阳台晾的快不过版有没有沙子这事儿看人品权。明明记得前两天刚擦过阳台门怎么又是厚厚一层灰。屋里没空调有风扇。每床一插座两插口,每屋2、3个网线插口。

2、校园生活区将向西部逐渐迁移。学生们的新“家”位于南开校园西侧,米黄色的建筑物映着秋日明朗的阳光,精致漂亮。公寓设施先进,四人标准间、独立卫生间、明亮的客厅,桌椅衣柜彩电一应俱全,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学校的教学设施近年来经过装修面貌一新,为同学们提供着越来越好的学习条件。

⑧ 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考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有什么优势

我院学生考研成绩喜人
考研成功率逐年递增 考取国家重点高校人数大幅增加

今年,我院学生考研成绩喜人,各系共有119名同学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8%,比去年有所提高。其中,法学专业考研成功率为18.8%,为全院考取研究生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的专业。

经统计,在这119名“准研究生”中,有61名同学被“985”工程、“211”工程等国家重点高校录取,重点高校录取率超过50%。在31名考取国家“985”工程高校的同学中,有15人考入南开大学,还有16人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从我院学生考研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在学院近6年的办学历程中,连续3届毕业生考研比例逐年递增,并得到了国家重点高校尤其是母体校南开大学的认可。这证明了我院在搞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具备研究生后备人才的培养能力。

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我院艺术系学生王笑语表示,虽然自己是“三本”学生,但是学院所提供的却是可以比拟“一本”的教育教学环境。“4年前选择滨海学院,就是看中这里的教学质量。”她自信地说,“我院的系、专业主任和主讲教师大多由南开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担任,他们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在具有南开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驱动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更具备了与‘一本’学生一决高下的勇气与实力。”

另据悉,日前,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传来喜报,我院5名同学成功考取该校硕士研究生。他们分别是外语系06级英语外经翻专业学生黄意、毛甜、王瑶,经济管理系06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李文婧和环境科学系环境评价与规划专业学生祖杰。其中,黄意、毛甜两位同学已获得该校人文与艺术学院英语系授予的全额助学金。(王玮 白学涛 陈红)

我听一楼这么一说,还真是每个系都是一到二个考入南开本部的,难道是真的?不过我是理工科,南开的工科不如天大,呵呵

二楼你这个局外人不知道就别妄加评论,南开大学是很重视学院的发展的,本部的人都知道滨海学院的一部分学生经过大学四年出来也是很优秀的,请你不要单单以高考成绩片面的说三道四!

⑨ 现在谁的班主任是张纯明老师

南开经济研究所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历史悠久的高层次经济研究机构。其前身是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经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建议,并在张伯苓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于年9月10日成立。何廉作为创办人,兼任委员会主任。只四大经济学家中,南开就拥有何廉、方显廷两位。 南开元老、南开大学已故黄钰生先生对于经济学教授何廉在南开大学扬名海内外过程中的作用,格外看重,反复强调:“何廉对于南开大学的整体,对于张伯苓个人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人都大。虽然何廉半路上做官去了,但他和南开大学的关系始终未断。抗战期间不也是何廉把经济研究所恢复起来的吗!就学校的财政上说,有许多事情是听何廉的主张。” 年7月,在何廉的提议下,南开大学设立的社会经济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正式成立,何廉担任主任导师兼财政学和统计学教授。这一年的《南开大学发展方案》中,何廉提出了“土货化”的发展方针,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突出强调结合中国实际研究中国国情。何廉在南开满怀热情地开始了他的经济学教学“中国化”。 年1月,创办《统计周刊》,每周一随天津《大公报》发行,后曾更名为《经济研究周刊》()、《经济周刊》(),至抗战爆发后停刊。年 英文版《南开统计周报》(Nankai Weekly Statistical Service)创刊,后曾更名为《中国经济月报》(Monthly Bulletin on Economic China,)和《南开社会经济季刊》(Nankai Social and Economic uarterly,)。 年1月,方显廷受聘来南开任教,此后成为何廉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在他们的领导下,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的各项工业和农村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得以全面展开。 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正式成立,何廉任院长。何廉上任后励精图治,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合理化的工作,同时他广泛吸纳人才。抗战前,他的麾下贤毕至、云集,方显廷、张纯明、陈序经等,以及后来的吴大业、李锐、杨敬年等在学术界都是各领。 何廉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不尚空谈,勇于革新;胸怀开阔,诚挚待人。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员阵容和锐意进取的研究体。至抗战前,先后任教授、研究导师和研究员的有方显廷、张纯明、丁诘、李适生、陈序经、李卓敏、林同济、袁贤能等,可谓贤毕至,各师荟萃;后来者如吴大业、鲍觉民、陈振汉、杨叔进、李锐、冯华德、杨敬年、傅筑夫、丁洪范、谷源田、钱荣望、滕维藻、宋则行(宋侠)等,多为南开毕业或受过西方教育的少壮经济学者,道德文章,各领。研究所经十年努力,不独在校中独树一帜,而且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之权威机构”,其出版物驰名全球。年,南开经济研究所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大学、协和医学院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第一行政监察专员公署联合组成“华北农村协进会”,何廉被选为协进会主席,方显廷任。 从何廉初到南开至年,这10年间,南开大学经济系和经济研究所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南开大学经济系教学与科研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南开经济研究的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代表着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方向,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二) 当时盛传南开有三宝,经济研究所即为其一。南开“素以经济系睥视国内,尤以经济研究所获得中外一致赞誉”。南开经济研究所“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其出版物驰名全球”。 经济研究所创办之初就开始了对天津物价的调查和统计,编制了在当时极具权威的南开物价指数。其后,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诸如山东、河北两省东北问题,华北地区工业化问题,以及当时经济发展中的其他许多问题。他们先后就有关的问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出版了英文版的《南开社会经济季刊》,并开始成批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南开经济所首届研究生毕业年秋,南开经济研究所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共十人,他们在年6月毕业时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承认的第一批经济学硕士学位获得者。学生第一学年,在导师指导下读完规定的基本课程;第二学年选论文题目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这种注重实地调查、理论实际的培养高级经济学人才的做法,影响了中国上世纪30年代乃至以后的大学教育。 战争爆发,南开大学被日军轰炸、破坏,经济研究所先随学校迁至昆明。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原先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大部分中断。但物价指数的编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都在继续进行。年冬,南开经济研究所从重庆返回天津。除物价指数的编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以外,其他研究及出版工作大都没有恢复。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新中国建立。 年,周恩来总理回母校南开大学视察,肯定了经济研究所的重要贡献。年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先生开创了南开大学的经济学科,年成立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70多年的历史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今天的经济学院已经是一个专业和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科研机构,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化建设和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谙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应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实际的人才。注重完善人格的塑造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我们人才培养之宗旨;弘扬严谨治学、务实求真、锐意创新的学术风范,是我们科学研究之品格。 进入新世纪的经济学院将以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综合优势,通过优化、综合、交叉、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把学院办成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基地、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 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年南开大学创建时,经济学科设有商学、银行学、会计学三个系。年成立了经济研究委员会。年成立经济学院。从年起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至年共招收13届60多名研究生,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 在70多年的历史上,学院秉承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建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经济学院现任院长马君潞教授,党委书记张秀珍研究员,副院长何自力教授、邱立成教授、李秀芳教授、李坤望教授、梁琪教授、盛斌教授、庞传森副研究员,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魏占玲副教授。

热点内容
95后大学生情侣视频下载 发布:2025-08-21 23:19:31 浏览:121
西安交通大学作息时间表2019 发布:2025-08-21 23:16:25 浏览:114
常德老年大学舞蹈老师 发布:2025-08-21 23:12:48 浏览:716
全国最好专业大学排名 发布:2025-08-21 23:05:42 浏览:277
穷死的大学生 发布:2025-08-21 22:28:51 浏览:44
贵州大学老师沈麟 发布:2025-08-21 22:26:30 浏览:801
大连大学招聘考试时间 发布:2025-08-21 22:25:27 浏览:42
南开大学2017复试时间 发布:2025-08-21 22:24:42 浏览:884
大学生阅读推荐 发布:2025-08-21 22:10:30 浏览:319
2012第三军医大学考研调剂信息 发布:2025-08-21 22:10:03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