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大学教授凤凰男
1. 听说常熟理工学院博士很多,待遇很一般啊
现在博士光有头衔没用,满大街都是博士,没有一点实质性的科研成果是不行的!
一旦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了,那就能晋升副教授、教授,那待遇就不一样了!
2. 凤凰男能嫁吗
01 识别凤凰男有多重要
一个女人在结婚之前,总会被建议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这个男人再嫁,要不然,等到婚后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真的是有苦难言。
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有的人的确太狡猾,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婚前婚后两幅面孔的大有人在。恋爱的时候,表现得温柔体贴照顾人,婚后的生活,慢慢的总要暴露最真实的样子。
比如很多女人对“凤凰男”避之不及,这个类型的男人特点就是,出身贫寒,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最后在大城市扎根立足的男人。这些特点都挺好的,勤奋刻苦是优点,但是原生家庭在他身上扎根留下的三观,却会给他的妻子带来无尽的痛苦。
读者小冉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解释。
02 婚前婚后的差距令人心酸
小冉和老公张鹏恋爱一年之后结婚。张鹏是典型的凤凰男,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长大,家庭条件异常艰难,但是他从小就努力学习,父母东拼西凑借钱供他上了大学。他也是争气,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大城市,找到了很好的工作,继续努力奋斗买了房,村里人人都羡慕。
小冉不一样,父亲当初创业的公司已经在当地大有名声,母亲是大学教授,而且她又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受到多方面的优质培养,所以整个人落落大方又懂礼节。她和父母都不曾嫌弃过张鹏的家庭,他们都看到了张鹏的踏实努力,相信小冉嫁给他会越来越幸福。
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他的原生家庭留下的三观和小冉截然不同,他极其的吝啬、敏感、自负,在外打肿脸充胖子,在家小心眼发脾气。这些,都在婚后不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小冉面前。
他看不惯小冉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就直接发脾气:“你都结婚了,还买那么多化妆品做什么?你有这时间要么出去工作,要么老老实实在家做家务,女人都嫁人了,就没人把你当朵花捧着了,我们老家可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媳妇!”
03 三观不合才是最大的差距
可是要说他吝啬吧,也只是对小冉吝啬,他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他都表现得极其大方。村里人都觉得他特别出息,什么事都找他。前两天他远房表舅的儿子结婚,这个远房表舅除了喝过张鹏满月酒,再跟他没有任何联系,他儿子结婚却打电话来借钱。张鹏二话没说,打过去20万。这20万可是小冉辛辛苦苦攒下的,她小两口刚结婚,在大城市打拼立足,哪有那么光鲜亮丽,还不是得靠着天天加班熬夜,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剩下来。这刚攒下20万,还没攒热乎呢,张鹏没和她商量,直接借给什么远房表舅的儿子了,能不能要回来还不知道呢。
小冉知道后是又心疼又伤心,就去找他谈:“咱不是说不借,可是你这一借就借这么多,这是咱们这两年为了买车、生孩子的所有存款啊,你怎么也不和我商量商量呢?”“商量什么,你一个女人!村里人人都在羡慕我现在过得好,借点钱怎么了,你想让我妈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吗?这20万借出去,我得到的是面子啊,你一个女人懂什么!还好意思在这说什么商量,别不知好歹,赶紧做饭去。”
小冉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对自己面红耳赤地吼着,他的眼神里不再有一丝的关心与爱护,她突然觉得结婚这两年,张鹏就像换了一个人,她没有了任何继续婚姻的动力。就在她伤心地愣着思考的间隙,张鹏又过来吼了一句:“愣着干什么啊!让你做饭去没听见啊!”“趁没孩子,我们离婚吧。”小冉转身离开,留下张鹏慌了神留着原地。
后来,张鹏去求了小冉很多次,说自己后悔了,说20万这就要回来。小冉都拒绝了,她清楚地明白,根本不是20万的问题,是眼前这个凤凰男的三观,与自己大相径庭。
04 婚前认清凤凰男
在婚前谁都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可是婚后呢,时间久了,才会慢慢展现出最真实的样子。所以有的女人说“他变了”,他可能根本不是变了,是你没有认清他最真实的样子,没看清楚他的三观。
凤凰男的勤奋努力确实是优点,但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吝啬、自卑与自负,足以摧毁一段美好的婚姻,足以让一个温柔大方的妻子心凉。
所以,嫁人不嫁凤凰男,不是对他出身家庭的否定,是对他真实三观的拒绝。不要仅仅被恋爱时的他所打动,而轻易陷入他的圈套。
3. 现任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长
张根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根华 男,1952年1月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版生导师。
张根华,权笔名张耕华,是“史学理论和史学史”领域的历史学者,主要从事“历史认识论”、“中国当代史学”的研究,任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历年来,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学术月刊》等期刊
现任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长
4. 江苏理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比较,哪所学校好呢
江苏理工学院和常熟理工学院哪所学校好是要依照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评价,两所学校各有各的特点,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实力对比:(想了解最新内容请自行前往学校官网)
1、师资队伍
江苏理工学院:
截至2020年4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4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近450人,博硕研究生导师180余人,聘请学术和产业界知名专家近80人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产业教授。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5人,获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以及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140人次,拥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常熟理工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128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60多人,博士41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6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4个。
2、院系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
截至2020年4月,江苏理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0个本科专业。
常熟理工学院:
截至2016年3月,该校设有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常熟理工学院虞山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
(4)常熟理工大学教授凤凰男扩展阅读:
江苏理工学院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4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基地)20余项(个);
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等省级及以上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近100个(门、部)。
5. 常熟理工学院的美术专业怎么样我是艺术考生。
常熟理工学院的美术专业教学力量深厚、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艺术氛围浓厚。
教学力量深厚:有教职工41名,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2名。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比例为71%。同时,还聘请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任教。
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同常熟博物绾、常熟美术馆、常熟服装协会、常熟创意产业商会、常熟室居装饰协等单位及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艺术氛围浓厚:组建了美术创作社、艺术设计社、等学生社团,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00多项,省级以上奖励30多项。2013年,获得全国大赛一、二等奖各1项,在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2项。
(5)常熟理工大学教授凤凰男扩展阅读:
常熟理工学院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齐全,拥有教学楼志道楼面积达7000m2,多媒体教室、音像资料室、数码图形图像教室、服装CAD教室、服装设计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美术作品展厅、天光画室以及充足的教学器材及设备,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齐头并举,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美术教育人才,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6. 当年女博士不顾父母反对,嫁凤凰男给买房,却因小事命丧婆婆之手,后来呢
这个不幸被恶毒婆婆砍杀的女博士名叫徐艺丽,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培养出来的优秀女性,因为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在大学任教,从小家庭条件就非常优越。再加上父母对他的教育格外重视,从小培养他独立的女性气质。徐艺丽有着十分出色的长相,更是一个特别富有内涵的女孩,有着十分优秀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上了大学之后,她凭借着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众多追求者。只是这个女孩最终选择了董岗彪,也就是这一选择,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和徐艺丽跟条件完全不同的是董岗彪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母亲竭尽全力以培养他,但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而他本人又是一个十分具有典型色彩的凤凰男。生活与单亲家庭的董岗彪一步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甚至在大学毕业之后,很快在城市里获得了一席之地,徐艺丽就是被他身上的那股劲头所吸引。即便是在父母完全不支持的情况下,她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嫁给董岗彪。
▲刘秀英
总结:
人们常说,女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冲昏头脑。在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婚姻和爱情,其实就是两回事,在婚姻之中不仅仅是夫妻两个人相处,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融入进去。在步入婚姻之前,女人最该做的就是要认清对方,更要看清他的家庭,学会分辨好坏,或许才能避免此类悲剧发生。
7. 常熟理工学院的校长叫什么
傅大友院长简介来傅源大友,男,1952年7月生,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苏州大学团委书记、校办副主任、后勤处长、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长、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常熟理工学院院长,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
8. 常熟理工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哪个好
我是常熟理工的学生,也是个常熟人。
如果你说的是硬件设施的话,肯定是常熟好...经济发达嘛..如果是教学的话,我就不晓得了
就我个人在常熟理工的这3年来看(我是管理学院的),我们的辅导员和教授人都超好的,很体谅学生,刘教授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而且总能在课上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
其实说白了,教学效果好不好,还不是看学生自己,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一个辅导作用。
而且老师的学历不能决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我只能说,好老师不一定要高学历,但是他一定要负责任,懂学生。这才是好老师,我目前接触到的老师来看,还是很好的,刘教授和耿教授还有我们学院范炳良(是我们管理学院的院长,以前交过我)还有曾经教过我的张教授、童教授,我可以拍胸脯跟你说,他们都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常熟理工好老师不要太多~别看他们有时候话多的要死,烦~其实私底下和学生不要太好哦..
如果你要在这两个学校里选择的话,就常熟的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常熟理工就是有钱(这只是实话实话).常熟政府在很多方面也很支持常熟理工的发展的,还有在常熟就业也不错,沿江经济发达~外企啊合资企业啊还有小老板啊特别多。
还有些说常熟理工是三流学校那些人,我只能说他们没进过理工,他们的说辞是以偏概全了。
跟我高中同学相比.我可能是大学生活中过的最滋润的一个了。他们都去了外地,刚进大学那会,老是跟我抱怨设施差,离市区远之类的问题。常熟理工里市区近,还有免费班车到大超市购物.乐还来不及呢...比穷山僻壤的地方可好多了。
我不敢说常熟理工是多么多么好,但是在经济和发展状况来看,绝对不是3流.
常熟是好地方,只有来过的人才知道。不好跟那些穷地方比的,消费趋势、物价什么偏向于上海。
自己打的,没有复制,希望能帮到你。
9. 常熟理工09届历史学系班主任是谁啊
额~历史系?你是说的东湖校区人文学院的里面有。理工有两个学院:一个是老校区(元和校区),一个是东湖校区。
http://www.cslg.cn/
网址里有联系电话、系部介绍什么的,你可以去看看
至于主任是谁,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很遗憾%>_<%
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希望能对你有用,O(∩_∩)O~
学院教授简介
许 霆:1951年生,男,江苏太仓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班结业。1998年晋升为教授。任编委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列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博士点重点项目《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撰稿;主持过“十四行体在中国”等6项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研究》、《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新文学史料》、《上海社会科学》》、《江海学刊》、香港《诗双月刊》和《诗网络》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新格律诗研究》(与鲁德俊合作),《十四行体在中国》(与鲁德俊合作)、《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中国现代诗学史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等,多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华民:1952生,男,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诗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宋词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论语》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参撰《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词艺术技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实用文写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纪古诗研究新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多家学报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还撰写出版散文集《逝水钩沉》(雅园出版公司,2008年版)。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百名勤政廉政好干部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曾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丁晓原:1958年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从事报告文学研究的主要学者和从事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6月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2000年晋升教授。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科梯队、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报告文学和散文。主持7项省(含省教育厅)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篇为《新华文摘》转载,20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复印,30篇为CSSCI收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首次发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排序列全国文学学科第一。出版专著5部,主编著作(作品)5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厅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中国文联优秀文艺评论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市首届“东吴中青年学者”。
李铁匠:1944年1月生,男,江西新建人。北京大学伊朗研究所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古史等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有:《中国大网络-外国历史》伊朗部分条目(1990年版);国家社科基金6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分册(1986年版);国家社科基金7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帝王传》伊朗和以色列部分;国家社科基金95规划重点课题《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伊朗部分(1999年版);95规划重点课程《中国外交大辞典》伊朗部分。近年来,撰写出版的史学著作有《长河落日--巴比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古波斯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中国军事通信网络全书》古代伊朗部分条目。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张浩逊:1949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2000年被评聘为教授。主要从事唐诗研究。已出版《唐诗分类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著作5种。参撰《唐诗艺术技巧词典》、《唐代文学网络词典》等7种中型工具书。在《中国韵文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评论》、《古典文学知识》、《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唐诗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复印、介绍、摘登。目前正在进行专著《唐诗接受研究》的写作,国内尚未见同类著作出版。
张道理:1947年出生,男,安徽定远县人。1969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安徽科技学院思政室主任、社科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1998年调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现任常熟理工学院教授。社会兼职有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张道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在常熟理工学院期间主要担任“伦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教程”、“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领导科学”、“人生哲学新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专著《人生哲学新论》、《法律基础教程》;主编《思想道德修养》等;参编《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形势政策学》等多部教材。先后在《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等教育》、《江淮论坛》、《黑龙江高教》、《高等农业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等7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发表论文、述评多篇。完成了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全国职大学生思想观念调查研究”课题,其成果获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线科技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被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参编的《大学生思想修养》获安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曹培根:1957年10月生,男,江苏吴县人,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宣传部部长。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2006年聘为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以来从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参撰《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古籍提要》丛书卷(中华书局)等,独立承担教育部师范教育科研课题"高师学生的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司〔1997〕40号)、常熟文献史研究"(苏教财「1996」27号)、"文献检索与用户教育史研究"(苏教财[1997]98号)等。有论文集《文献史料论丛》,编纂《黄人集》(原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标校《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完成教育部、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吴中历史藏书概述》、《汉语史料学》等多项。主要著作有《文献检索知识概要》、《书乡漫录》等6种。主持标校《重修常昭合志》,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札记百余篇,其中多篇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何东亮:1952年出生,男,江苏常熟人。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开设过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主持的“苏南发达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综合实验研究”课题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学习因素诊断测验在苏南地区的试用报告”(心理科学)、“人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南师大学报)、“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中的辨证思想”(苏州大学学报)等二十多篇;出版编著、教材有:师范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管理心理学。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心理学会理理事,江苏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理事。
杨景龙:1962年生,男,河南省安阳市人。是安阳市“名师工程”首批名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市管优秀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诗探索》、《词学》、《古籍研究》、《文史知识》、《名作欣赏》等刊发表古代诗词曲和现当代新诗研究文章70余篇,出版独著、合著多部,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蒋捷竹山词校注》、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另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多个。论著获1997年度、200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1997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独著的《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一书,在上海“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文学遗产》论坛”上受到好评,被誉为“中国诗学研究领域贯通古今的具有学科创新性质的专著”,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张幼良:1963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200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两项,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两项。近五年来在《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篇,CSSCI期刊收录10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篇,为各类文章和学术机构选录4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3部。
张 永:1967年生,男,江苏句容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民俗学研究、沈从文诗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等。199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6月入伍,先后在解放军炮兵学院基础部、政治部工作,中校军衔;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朱晓进教授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4年到2007年,在扬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文艺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沈从文小说的民俗世界”(2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2005)。在权威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论文三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一文获2003年度《文学评论》学术提名。论著《民俗学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25万字)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周 宏:1962年生,男,江苏省吴江市人,哲学博士。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校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分配到校担任哲学教师至今。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南京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和《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发表《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论略》、《哲学:智慧的地平线》、《唯物史观的返本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知识经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等著作10余部;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6次获国家和省厅级奖励;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伦理学会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理事。
张锡庚:1957年生,男,江苏省江阴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常熟市文化局副局长、常熟市书画院院长、常熟市文联副主席、常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五、六、七、八、九届书法展;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展、全国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并在四、五、八届获奖。2006年获全国首届行书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二等奖,入选国际和全国的名家邀请展、编入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并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杰出艺术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苏州市“十佳”书法家称号。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书法2006十大年度人物”。 论文发表于《文物》、《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世界》等专业刊物。出版著作有《张锡庚书法作品集》、《书法与文化》、《行书经典十讲》、《书法教与学》、《大学生书法》、《怎样学书法》、《古代名帖临摹》、《难得糊涂——郑板桥和他的书法艺术》等十余种。《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杂志为其作品作过专题介绍,被《书法》杂志选为特邀点评嘉宾。《书法之友》为其举行创作研讨会。三度应邀赴美参加“国际书法教育研讨会”、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讲学,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应邀赴日进行书法交流。
学院领导及行政人员
周 宏: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
丁晓良: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
黄 斐:教学工作副院长
徐志坚:学生工作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张锡庚:副院长
顾国梅:学院办公室主任
王莉莉:教务秘书
蒋 超:学院分团委书记、06级辅导员
陈清森:07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军训 宿舍管理 体育锻炼
范 莉:08级辅导员 负责日常管理 学生奖惩 档案管理
王 梓:05级、09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就业 勤工助学 学生考勤
10. “趁没孩子,我们离婚吧”妻子一句话,凤凰男慌了,后来如何
“趁没孩子,我们离婚吧”妻子的话,让凤凰男丈夫慌了Chapter 03
结婚以后,一开始孙琦和李岩两个人也算是琴瑟和鸣,夫妻之间相互扶持,一起在大城市努力打拼,生活也算是和睦,可是后来两个人的想法渐渐有了分歧。
孙琦这个人,比较有冒险精神,所以对于两个人的财产,有着自己的理财想法,想把一部分钱用于投资。
而李岩又很有危机意识,总觉得把钱握在自己手里才算妥当,所以不愿意把钱拿去冒险。
后来,孙琦偷偷地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拿去投资,尽管后面赚了钱,可是李岩知道这件事以后,还是生了好大的气,直言孙琦败家,不把他放在眼里。
这些话让孙琦很是难过,她不明白,自己有实力有结果的想法,怎么到了他这里就一文不值了?
两个人的矛盾还不止这些,孙琦渐渐发现,李岩的敏感与自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
他不允许孙琦的工资比他高,不愿意孙琦太有能力,或许在他看来,孙琦太有能力了,会让他的家庭地位岌岌可危。
有时候,孙琦的娘家人帮衬着小两口,给小两口钱买东西,李岩也会发脾气,说孙琦的娘家人就是看不起他,所以才会这样把他当乞丐一样接济。
这样的想法,孙琦没办法改变,只是心中越来越憋闷,对李岩也越来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