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济大学徐斌教授
❶ 高廷耀的论文著作
[1]董滨 梁娅 周增炎 沈枫 高廷耀.活性污泥-生物膜法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8):1066~
[2]江霜英 洪艳 周荣丰 高廷耀.电解法应用于染料废水的预处理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638~
[3]何岩 周恭明 赵由才 高廷耀.亚硝酸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处理“中老龄”垃圾渗滤液[J].给水排水,2006,32(10):43~
[4]高廷耀 陈洪斌 夏四清 周增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6,32(5):9~
[5]董滨 柳翠 傅钢 周增炎 沈枫 高廷耀.悬浮填料固定床固液分离新技术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6,32(4):28~
[6]樊金红 徐文英 高廷耀 马鲁铭.Fe-Cu催化还原法处理废水的稳定性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0):783~
[7]徐斌 高乃云 罗丽娟 夏四清 高廷耀.基于Matlab系统的微污染原水生物硝化过程仿真[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2):133~
[8]董滨 傅钢 余柯 梁娅 周增炎 高廷耀.水头差对动态膜组件出水通量及浊度的影响[J].净水技术,2006,25(5):9~
[9]何国富 周增炎 高廷耀 黄民生 沈枫 徐亚同.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优化填料投配比试验[J].环境工程,2006,24(1):78~
[10]张善发 李田 高廷耀.上海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1):57~
[11]陶红 顾志英 郝思秋 刘瑞芳 高廷耀.13X分子筛基悬浮填料的制备及性能初探[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1):97~
[12]胡颖华 高廷耀 周增炎.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微氧与好氧消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5):71~
[13]金伟 赵雅萍 徐祖信 高廷耀.硅藻土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2):1626~
[14]周荣丰 刘剑平 高廷耀.酸性大红的Fe-Cu内电解法还原脱色及其机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8):1069~
[15]樊金红 徐文英 高廷耀.Fe-Cu微电池电解法预处理硝基苯废水[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334~
[16]樊金红 徐文英 高廷耀.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硝基苯废水[J].水处理技术,2005,31(5):58~
[17]涂传青 沈枫 马鲁铭 吴国荣 高廷耀.洗涤剂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给水排水,2005,31(4):56~
[18]徐斌 高廷耀.悬浮填料床处理黄浦江原水及动态模拟研究[J].给水排水,2005,31(1):114~
[19]樊金红 徐文英 高廷耀.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5):5~
[20]何国富 徐和胜 周增炎 高廷耀 黄民生 徐亚同.悬浮填料优化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4):36~
❷ 唐登杰的经历
1981年9月—1986年7月,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工程机械专业;
1986年7月—1989年8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规划部工业工程科技术更改员、生产控制股股长;
1989年8月—1994年5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规划部工业工程科经理;
1994年5月—1995年6月,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规划发展部副经理;
1995年6月—1997年11月,上海采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7年11月—2001年2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副总裁;(期间2000年3月—2001年1月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1年2月—2001年10月,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期间1998年7月—2001年4月在同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
2001年10月—2003年2月,上海市工业党委副书记、市经委主任;
2003年2月—2011年4月,上海市副市长;
2011年4月——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2011年6月11日 在日前举行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表决了有关人事任免案。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免去唐登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2013年1月31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唐登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徐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 根据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唐登杰兼任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
2013年10月16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召开集团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京清宣布中央关于集团公司总经理人选的决定:徐留平同志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唐登杰同志不再兼任总经理职务。
❸ 徐斌的介绍
徐斌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饮用水处理技术、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控制、微量有机物的高级氧化去除。主讲课程:给水排水仪表与自动控制、给水工程、专业外语。
❹ 徐斌的人物简介
职 务:教授博士/硕士导师: 博士生导师所在系所(部门):市政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饮用水处理技术、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控制、微量有机物的高级氧化去除主讲课程:给水排水仪表与自动控制、给水工程、专业外语
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1.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同济大学分会理事;2. 2008~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与材料学部通讯评审;3.《高等化学学报》、《环境工程学报》、《中国给水排水》、《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净水技术》等期刊审稿人;教育经历1994.9~1998.7 南昌大学 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8.9~2001.3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1.3~2003.6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2003.7~2005.7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市政工程,博士后2005.3~2005.6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化学工程科学实验室(LSGC), 博士后2005.7~2006.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任教,讲师2006.6~2011.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8~2008.9 美国斯坦福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2011.6~2011.1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9~2012.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借调工作2011.12~现在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
❺ 徐斌的教育科研
教学情况承担研究生《专业外语》、本部本科生《给水排水仪表与自动控制》课程、指导本部本科生毕业设计等教学工作;承担本部本科生创新实验等工作;参与本部本科生《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等课程教学;承担浙江学院《给水工程》课程与课程设计;承担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已毕业研究生9名,留学研究生1名,现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10名。科研项目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上海市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的项目有国家高技术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上海启明星计划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青年)课题、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与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两校联合基金等课题10项;参与的项目有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高技术“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和重大项目等共计10项。代表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已公开发表中英文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EI收录36篇,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如下:高乃云、严敏、赵建夫、徐斌著;《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处理技术与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高乃云、楚文海、严敏、徐斌著;《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形成与控制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获奖与荣誉: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型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工艺研究与应用,国务院,2005年,排名第92. 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后,2005年3.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入选者,2006年4. 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7年5. 入选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培养范围,2007年;6. 上海市精品课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2008年,排名第47. 威立雅优秀论文一等奖,DON的水处理特性及生成NDMA潜能的分析,《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排名第2(通讯作者)8. 入选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教学科研青年骨干计划层次,2010;9. 入选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11年10. 上海市科学进步二等奖,微污染饮用水源的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2011年,排名第2
❻ 徐斌的个人简介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教授
1994.9~1998.7 南昌大回学 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答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98.9~2001.3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2001.3~2003.6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3.7~2005.7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市政工程,博士后
2005.3~2005.6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化学工程科学实验室(LSGC), 博士后
2005.7~2006.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任教,讲师
2006.6~2011.6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8~2008.9 美国斯坦福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1.6~2011.1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9~2012.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借调工作
2011.12至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