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南京大学教授去世

南京大学教授去世

发布时间: 2021-02-20 17:05:38

Ⅰ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徐家福逝世享年多少岁

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悉,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南京大学教版授、博士生导师权徐家福先生于2018年1月16日10时在南京不幸逝世,享年94岁。

徐家福先生是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他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六十余载,在计算机高级语言、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自动化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他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个ALGOL系统、系统程序设计语言XCY、多种规约语言,完成多项软件自动化系统,获中国国家教委(现教育部)一等奖4次,电子部(现信息产业部)一等奖3次。2011年,徐家福先生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Ⅱ 赵其昌是不是已经逝世

赵其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而最强大脑却出现了,这个教授,你都说了已经去世了,还问来干嘛

Ⅲ 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

是的,12月16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据介绍,冯端于1923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苏苏州,1942至1946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3)南京大学教授去世扩展阅读

冯端院士的主要成就:

据了解,冯端撰写了《金属物理》《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2002年)《凝聚态物理学新论》等在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专著,以及《熵》《漫谈凝聚态物质》等科普书籍,这些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同时,冯端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历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均名列前茅。他主持的“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Ⅳ 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病逝,享年多少岁

著名历史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凌晨在南京逝世,终年55岁。交汇点记者第一时间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确认了这个令人惋惜的消息。

据南大历史学院官网显示,陈蕴茜是南京人,1983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留校任教,后在职获得博士学位,生前是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助理和兼职研究员,建筑与规划学院兼职教授。

(4)南京大学教授去世扩展阅读:

学术成果:

在《近代史研究》、《史林》、《史学月刊》、《学术月刊》、《开放时代》、《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台湾研究集刊》等核心期刊、《光明日报》上发表论文40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篇。

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4篇,《高校社科文摘》转载1篇,《新华文摘》转摘1篇、《光明日报》转摘1篇、《文摘报》转摘1篇。《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被列入近代史研究五十年成果。曾参加翻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参与承担国家清史编纂项目、国家社科重点攻关项目之子项目“国民党意识形态研究”。

Ⅳ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已故教授高华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界的地位

南京大学教授董健:高华之死,令我悲痛,这悲痛压在内心深处,如铅似冰,既沉且冷。其实,近几年来,我年老"心硬",加之患目疾难以读书,人已似死去一半,对"生"之留恋已大为淡漠,对"死"之悲感也已麻木,故对亲朋之死,多淡然处之。但此次高华被万恶的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却难以抑制一种巨大的悲痛,因为我们太需要他了--单就正在蜕变成官场和商场的中国大学来说吧,多么需要像高华那样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学者来为失魂的大学招魂啊!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追悼高华先生:"高华是我见过的最认真,最严 高华教授谨,见识非凡的史学家,是我的良师益友。英年早逝,痛哉惜哉!高华走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学者,一个自甘贫贱的坚持学术操守的学者离开了我们。高华的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但他的为人,更令人钦敬。跟他交往,感觉他有一肚子的东西要写,一肚子的东西可写。他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在重病期间,在病床上,还在修改学生的论文,每个听过他课的人,都会终身难忘。高华很穷,其实富有天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这是岁末听到的最悲哀消息。高华兄是对中共政治有最深邃洞察的当代学者,每一次听他谈中共历史,都是知性上的享受。他得病之后的坚强、乐观,让所有的人都深受感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思考和勉力写作,没有什么人比他更对得起历史学家和思想者的荣誉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天石:"记得他当时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很有气派,发言也显得'高谈阔论',让我印象深刻。"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高华老师是中共党史以及苏联党史的'活字典',他的去世太可惜了。"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杨奎松:高华"是毛泽东研究的排头兵"。"高华先生肯定是近代史学界研究党史的佼佼者。在近现代史研究领域,还有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两方面,高华都领风气之先。高华的研究有很强的个性,也有很强烈的现实关怀。高华的研究表现了一个学者的诚实、正直和独立思考"。
香港卫视执行台长杨锦麟:"我与高华有数面之缘,我曾经专程到南京他家中采访过高华,很有自己坚持的一位学者,为做学问折损了自己的生命。高华不齿与谄媚逢迎者为伍的风骨令人尊敬"。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2003年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我们相处了大约一个月。高华先生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学者,高华在生活中是一个谦谦君子,不像他在学术著作和文章中那样锋芒毕露。那次见面之后,我们一直有电话和邮件往来。高华突然去世,我一时难以接受。按照茅海建的说法,搞历史研究,四十岁才起步,五六十岁是黄金时期,七八十岁还能继续做,因为历史学和计算机不一样,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年纪越大,对历史的感悟越透彻,越深沉。如果高华先生活到八九十岁,成就真的是不可限量"。"高华的著作,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经典。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好书的评选,有些年度好书,可能是和当年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现实关怀有关。但是,能够沉淀下来的不是很多,高华先生的著作,就经受住了考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真的是令人十分难过!仅57岁,比我还年轻啊。我与高华先生仅一面之缘,高华来我校,我们一起吃过一次饭。高华已患病,话不多,但还是很有精神,对今后的研究抱有信心。我对高华的现代史研究、党史研究是很佩服的。如天假以年,哪怕只给他十年时间,又该有多少精辟的论著问世"。

Ⅵ 南大历史教授陈蕴茜啥病死的

兰大历史教授陈玉夕是啥啥病死的呢?他的那个病人非常的严重,反正就是不治之症吧,应该就是不对了得了不治之病死。

Ⅶ 孔令东的南京大学教授

科技成果
1985年至1996年在南京中医学院工作期间,参与完成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托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江苏省级课题3项。完成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项目3项。1996年10月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1997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12月作为第三完成人获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先后承担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中药抗抑郁和痛风方面,1998年负责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2000年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重点攻关项目和省自然基金项目各一项。2002-2003年负责完成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1999年和2003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等级均为优等。分别作为第1、1、2和6完成人完成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项。在中国申请有关药物新用途专利5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孔令东,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及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中药抗抑郁、中药抗痛风、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和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作为主持人之一主持科技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重点攻关1项。另外,主要参与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和其它省部级课题4项。作为第1、1、2 ,3和6完成人分别完成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5项。作为第一发明人已获专利授权1项。作为子课题第二完成人获“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三完成人获江苏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Ⅷ 55岁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病逝,她患了什么病

我国学术界一个著名的泰斗陨落,在五十五岁的英年早逝,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这个学术界著名的学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由于因病治疗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在南京最终逝世,享年55岁!

现在,请允许为这个学者的逝去默哀三分钟,然后再继续看这个学者生平的经历。

陈蕴茜教授的代表著作就是《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书大约60万余字,论述严密、视角新颖、构思精巧,从不同侧面对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崇拜孙中山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深入地探讨,借此研究民国时候精英与民众、国家与社会的多元复杂的关系。在研究孙中山符号的过程中,也揭示了国民党权力技术的灵活性、多样性与控制性;以及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现代性建构。该书在学术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是研究民国社会代表性著作!

陈蕴茜教授热爱生活、温润如玉、待人真诚,不仅是优秀学者,也是好教师、好妻子、好学者。她的逝世,也是历史学界的巨大损失,留给了她的家人、学生、同事、朋友无限遗憾。最后,祝福陈蕴茜教授一路走好!

Ⅸ 南大近代史教授陈蕴茜什么时候病逝的

著名历史学者、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蕴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22日凌晨在南京逝世,享年55岁。

在南大历史学院院长张生的记忆里,陈蕴茜是一位敬业善良的好老师,不管是带博士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她都细致耐心地为学生们选题、打磨文字、做注解,“我和陈老师认识三十多年了,非常了解她,我们私下都让她多休息,但她从不以此为由懈怠”。

张生提及陈蕴茜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曾在朋友圈里发过一张近照,“当时觉得她气色很好,我还给她点赞了,但她告诉我病情不乐观已经转移了,同时也跟我们说自己有信心,让我们不要太担心”。张生一再表示陈蕴茜的离世太过突然,“我想先平静一下,过两天专门写一篇纪念陈老师的文章”。

(9)南京大学教授去世扩展阅读

陈蕴茜的科研项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史叙述研究》(项目号:12JJD770004)

2、主持2011年教育部一般项目《孙中山符号与中华民族认同》(10YJA770005)。

3、主持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4、主持2010年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辛亥革命百年记忆与诠释》子课题《纪念空间与辛亥革命百年记忆》(09JZDW004)。

5、主持2010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孙中山形象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09LSD013)。

6、主持2009年台湾妇女联合会《宋美龄研究》项目子课题《宋美龄与女界社会》。

7、主持2006年国家清史编纂工程《传记·忠烈传》子课题。

8、参加2009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

9、参加2006年教育部攻关项目重大课题《民国史研究》。

热点内容
大学老师必须搞科研么 发布:2025-08-22 06:25:40 浏览:524
大学生打赏 发布:2025-08-22 06:17:03 浏览:860
帅大学教授 发布:2025-08-22 06:12:00 浏览:381
福州大学上班时间 发布:2025-08-22 06:11:29 浏览:131
山西农业大学毕业时间 发布:2025-08-22 05:47:52 浏览:632
国防大学教授祖 发布:2025-08-22 05:42:05 浏览:984
久久视频国产大学生 发布:2025-08-22 05:40:40 浏览:188
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卑 发布:2025-08-22 05:40:31 浏览:811
男研究生女导师靠谱吗 发布:2025-08-22 05:39:12 浏览:702
专业强的普通大学 发布:2025-08-22 05:39:04 浏览: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