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陈虬教授
❶ 西南交通大学哪个近代史老师好
田永秀:(1970年抄9月——)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
中文名
田永秀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70年9月
职 业
教授
性 别
女
1999年6月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合著2部),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讲授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专题研究》、《中日关系史研究》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社会兼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讨会秘书长。其2个弟弟均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❷ 西南交通大学马祖军教授在2018年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多少
一共三篇。来源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作者,单位和时间 的检索结果。
❸ 西南交通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能让咱们交大学子一提起来就油然升起敬意和自豪的,当然是我校百年历史中那些知名校友了。我就来向你介绍一位不仅是在国内知名,在国际社会上都颇负盛名,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偶像——林同炎先生。
(林先生设计的美洲银行大厦)
怎么样?读完之后是不是对林先生升起一种崇拜之情,也对林先生的母校,咱们西南交通大学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呢?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哦。
❹ 西南交通大学新增两院院士
今年没有复西南交通大学的教授当选两制院院士的,但是有两位校友当选了,分别是:
田红旗、任辉启
田红旗,中南大学副校长(博士师从孙翔老校长,后转学位于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任辉启,解放军总参工程部防护工程研究所(按履历时序,北大固体力学学士/清华结构工程访问学者/中科大爆炸力学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博士)。
❺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的学院领导
院长:蒋葛夫(西南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常务副院长:阎开印(西南交大教务处处长,教授)
❻ 西南交通大学冯全源教授是什么专业
西南交通大学冯全源教授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
冯全源四川省学术与内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容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西南交通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政协委员,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移动天线与智能天线系统, 数字移动通信,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电子器件与材料,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研究工作。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 、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 “卓越计划”重点建设大学,也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的主要成员;学校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❼ 西南交通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题主的问题透漏出你是一枚活生生的学霸呀!作为一个刚进大学一年的学生,我就根据我已知的老师像你介绍介绍吧!
首先是李娟老师的交通运输概论。我是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生,所以这是向我们专业开设的课程,但主要讲的是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大家都可以听的哟。李娟老师上课思路清晰,很注重同学们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她的课上,你会实时感叹老师怎么懂这么多,见识太广泛了,简直是行走的教科书,在这样的课上真的舍不得走神。(因为怕遗漏一些有趣的常识!!)
至于题主所提到校友,他们一般是开一些不定期的讲座,交流分析会等,一般学院会对此实时宣传,所以既是关注通知也是非常重要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❽ 西南交通大学的知名校友
截止2016年2月,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9位海内外院士,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17位工程设计大师,有学界泰斗、工程翘楚和社会名家,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界校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林同炎 林同骅 茅以升 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大中 林同炎 林同骅 竺可桢 茅以升 钱崇澍 吴稚晖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维 严东生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胡春农 英国皇家建筑院院士 林炳贤 黄匡源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余海岁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树深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钱崇澍 竺可桢 李俨 何杰 高济宇 方俊 汪菊潜 林同炎 周惠久 严恺 张维 刘恢先 林同骅 张沛霖 林秉南 肖纪美 徐采栋 庄育智 陈能宽 沈志云 葛昌纯 邹世昌 薛禹群 彭一刚 翟婉明李树深吴自良 余国琮 徐祖耀 魏寿昆 严东生 陈新民 徐僖 王鸿祯 卢肇钧 经福谦 刘宝珺刘仙洲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维 严恺 佘俊南 谭靖夷 邱竹贤 龙驭球 施仲衡 王三一 沈志云 陈清如 钱清泉 王梦恕 何华武 秦顺全 丁荣军任辉启田红旗工程设计大师 曹克明 邵厚坤 胡惠泉 史玉新 林在贯 王步云 徐恭义王玉泽 王争鸣 蒋先国王长进刘培硕高宗余翁心源邓以纯侯家源马庭林知名学者、专家教授 伍镜湖 黄寿恒 李斐英 罗忠忱 朱泰信 许元启 李汶 华凤翔 王绍瀛 王钧豪 邵福旿 范治纶 胡刚复 谢玉铭 孙竹生 杨耀乾 林宗彩 王公衡 李士豪 史家宜 王竹亭 刘钟华 许协庆 汪禧成 张万久 张正平 任朗 李芾 周晨光 钱冬生 高渠清 郭日修 孙训方 黄安基 王祖讷 林达美 朱觉 唐立民 刘基唐 金允文 杨裕球 应尚才 章守华 王遵明 张荣曾 赵祖武 叶开沅 李群湛 侯振挺 孙翔 何乃民 茅以新戴天民 周宏业 刘宗耀 吕季方 陈克济 蔡长年 姚明初 李庆海 余瑞础 黎亮 凤懋润马如璋焦善庆王柢郭耀煌王家素黄万里杜镇远劳远昌谢用九邓以纯简根贤殷之澜力一薛卓斌孟尔盛王其昌郭日修蓝田郭彝杨志忠朱颖连级三倪少权吕红霞郭可詹政界校友 王宪魁刘志军柯尊平廖少华谢庆生卢春房蔡庆华张辛泰巩德顺马麟金国生钮小明卢秀珍徐采栋蔡延松赵祖康华国英何华武曾涌泉石 衡向迪琮温应星唐君铂吴钰柳克述高步昆罗孝然萧来潮王洵才余明德施嘉干顾康乐葛天回萧理纷朱望瑜庆承道裴益祥李中襄王华棠武可久刘继曾王银彪罗霞王晓栋唐坚包惠彭勇柴永强李佳任辉启何忠友李文新黄平郑健商界校友 徐立华 史善新 王振侯 赵吉彬 石大华 李长进 李国瑞 孟凤朝 李光前 官庆 刘辉
❾ 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生导师
我给你截图看看吧,你如果看上哪个老师,告诉我,我帮你问他的联系方式。
图片的内容和楼下那位兄弟给的名单基本一样的,如果需要的话,留下邮箱,我把word文档发给你。
❿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历史,从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上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9 年学校开办电机系,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收有电机工程本科电力组(发电厂与动力专业)和电讯组(通信专业),二年制铁路信号专修科和铁路通讯专修科。 1950 年,著名电磁理论与天线专家任朗教授被聘任为系主任。 1952 年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因全国范围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通信信号类的学科调整合并至其他院校。 1959 年,以著名电机专家姚皙明教授和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潘启敬教授为学科领头人,开办了无线电专业、计算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 1962 年又因贯彻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方针,前两专业各毕业一届学生后暂时停办。
1976 年,教育重获新生,原电机系改称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曹建猷院士仍任系主任。同年,重办自动控制专业。 1978 年,在曹建猷教授和潘启敬教授的领导和组织下,重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1985 年,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一分为二,成为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其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要致力于电子与信息等弱电学科建设,首任系主任为朱怀芳教授。与此同时,成立了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潘启敬教授任首任所长。 1987 年创办信息工程专业。 1993 年初又新办通信工程专业。同年,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扩建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朱怀芳教授任院长。 1994 年,学院更名为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同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并入学院。
1997 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院属 4 个本科专业分别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原计算机及应用)、自动化(原自动控制)、电子信息工程(原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1998 年,学院对学科和专业布局进行了调整,在院内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实验中心等教学组织单位。其中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于 1999 年底又分为通信工程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 2001 年底,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并入理学院。 2002 年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又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软件工程系。
学院于 1979 年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紧接着首批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于 1994 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点;于 1996 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密码学硕士点;于 1998 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点,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点;于 2000 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
20 世纪 90 年代期间,学院还根据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先后成立了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研究所、神经网络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光通信与光器件研究所、计算机安全与通信保密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和虚拟现实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在学院发展史上,有一批对学院成长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和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专家和学者,除曹建猷院士、任朗教授、姚皙明教授、著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潘启敬教授外,还有著名信息论专家、全国 “ 五一 ” 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靳蕃教授,首任系主任、院长朱怀芳教授(任期为 1985 年 3 月至 1993 年 11 月),著名微机应用专家、第二任院长诸昌钤教授(任期为 1993 年 11 月至 1998 年 11 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三任院长范平志教授(任期为 1998 年 11 月至现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