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苏彦新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苏彦新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1 22:43:56

A. 河南问题

您好

河南问题

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史,先从河大说起

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省会开封诞生,但这个大学并没有发展起来。十年后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华留学欧 美预备学校,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种学校在全国少见,还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 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学子去欧美深造,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为栋梁。暗淡的近代河南闪现了一道亮色。

接下来大学兴起,清华也成立大学部。河南需要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中州大学,时间是1923年。洋博冯友兰任文科主任,海归曹理卿任理科主 任。但同为洋博士的前校长李敬斋一直以来主张将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工业学校,并以辞任以明志。两条道路泾渭分明,哲学家冯友兰着眼于长远,倾向通识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而李敬斋是权变的思路,当时的阶段应发展工科以促进工业化。孰是孰非?难以判断。但如果按李敬斋的想法实施学校主攻工科,那么在1952 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就会像浙大、湖大一样改成工学院,而不是和山西大学一起变为了师范学院。

在省主冯玉祥的支持下,中州大学合并农业学校、法政学校,成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也许这个第五中山与第二中山武大、第三中山南大、第四中山浙大还有差距,但它也并非平庸之辈。

中州大学后来改名为河南大学,因为老的河南大学堂变成了中等学校。1928年,河南大学成立了医学院,与已有的文、理、法、农并为五院。河南大学开始深 耕,学校的建筑至今还昭示着当时的气魄和档次。这些建筑是比肩于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校园)、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校园)的,位居国内前列。规模宏大的大 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从德国进口屋架,可容纳三千人,而当时河大仅有五百师生。这些建筑中西合壁,科学美观,至今仍是河大的骄傲。当时校园东边是明城墙, 西边是河,北边是铁塔,南边是大湖,一派宁静优雅的气氛。遗憾如今已变化很多。解放前河大有2000多亩校区,号称华北第一大校(当时清华还没有东扩), 分散于开封城的多个地方。解放后随着农、工、医学院独立,只剩下八百亩校园。

三十年代的河南大学就已经很有实力,人才济济,但直到1942年才得到机会升格为国立。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这 个地位在今天很令人怀疑,可能吗?又有人说,河南大学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册的几所中国高校之列是由于科学史家李约瑟抗战时曾到访过河大。2003年,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中国内地十所高校中选择了河南大学,引起了全国的嘲笑。河南大学官方并没有公开很多过去的资料,我觉得河大至少可以进入民国大学二十强。它的农学院、医学院办得很好,医学院曾是全国五强之一,在解放后首批获得博士点。文学院更是名家云集,有范文澜、郭绍虞、姜亮夫、董作宾、萧一山、蒙文通、楚图南、高亨等。当时的河大还培养出了一批研究生。

河大很强的又一个证据是,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拥有几十位海归博士,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是会很有竞争力的。生物学博士王鸣岐解放后做了复旦生物系主任,水利 系的严恺做了河海大学校长,化学博士李俊甫与英国人李约瑟的交流激发了后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写作。河大的很多任校长如田培林、邓萃英、刘季洪、姚 从吾、许心武、黄际遇等都是洋博士,这些经受过欧风美雨现代文明滋养的学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揽人才,像张仲鲁、刘季洪、张静吾等都是到处请人。另一是善于经营,河大从教育部和省里争到了很多政策和经费。工学院院长阎振兴后 来做了教育部长,校长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务次长,邓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长,刘季洪做了考试院院长,姚从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长.... 再一是不拘一格,26岁的人能当教授,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当教授,河大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解放前开封的运河还通畅,河大有很多来自省外的师生。在这个不安定的时代,河大的科研、教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历史系师生一直是殷 墟发掘和甲骨文研究的主要力量,医学院投入到台儿庄抗战医护当中,文学院出现了作家群。很多后来的名人如邓拓、马可、袁宝华、白寿彝、侯镜如、王实味、姚 雪垠等都曾在河大就读。

河大平静的校园生活总是暗潮涌动,派系之争屡屡交锋,抗日抗暴轰轰烈烈,地下党活动频 繁,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诸如王国权、赵毅敏、罗章龙、王雨田、邓拓、彭云等。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在范文澜、嵇文甫、王毅斋的领导下,投 奔中原解放区,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随中共中原局迁往武汉,后发展为中南财经大学等校。河南大学本部受国民党 的指令往台湾南迁,先到了苏州停留,很多人拒绝去台。这次迁校造成大量人才沿途流失。由于河大的欧美色彩,不少师生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剩余部分于解放后重 回开封。




无疑,近代以来,河南是落后中国中的落后省份,河南人是落后国人中的落后族群。比如,中国的科教落后于美国,河南的科教落后于全国。比如,湖南、江浙、广东、四川、安徽名人辈出,而河南就人均稀少。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中国有很多著名法学家出自河南。像法理学领军人张文显,刑法学领军人马克昌、赵秉志,民事诉讼法领军人江伟,刑事诉 讼法领军人樊崇义,法律史权威刘海年,民商法权威杨振山,环境资源法权威马骧聪,比较法权威王晨光...... 据学界人士讲,在北京,三个法学博士就有一个是河南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都快成河南人的天下了。

相比较而言,河南人好象不大适合搞经济学。全国知名的经济学家中,河南人只有北大的刘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王梦奎等少数几位。河南全省仅河大有三个经 济学博士点。但河大也比较惭愧,八十年代时,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还挂靠河大培养经济学硕士,而现在人家西北大学早就是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了,并培养出魏 杰、张曙光、张维迎、刘世锦、邹东涛、冯仑等经济界名家。河大学子好象只有一个蔡继明能叫得响,还不是河南人。

不过,经济学者詹小洪说,很快经济学这个"社会科学的皇后"得把霸主地位让给法学。有人已经喊出,改革开放要迎来"法学家时代"了。的确,市场经济终究是法制经济,跟制度文明最相关的法学自然要大显身手了。

江总书记曾讲过,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国领导人都是学法律出身?是的,我们放眼望去,无论是林肯、克林顿,还是普京、米洛舍维奇,在西方,法学背景的领导人是最多的。

河南人,你准备好了吗?



河南本土的法学教育过去其实很不错。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法学硕士点在全国获批的比较早。河南大学有知名学者吴祖谋、陈景良等。郑州大学法学院更是曾跻身 全国十强,是改革开放后恢复的第一批法律院系,是全国有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在司法部的大力支持下,八十年代郑大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 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调入刘国任、肖乾刚、叶高峰、金凯、潘永隆、霍震、沈绍芳、魏敏、李志敏、杨敦先、张玉镶、甘继华、蒋碧昆、朱继良、曾 绍汝、卓之干、常怡等著名专家,长期任课,谱写了郑大法学院的辉煌。

河南还有个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48年。并在1984年与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合并,也曾是一个好学校。现拥有正副教授一百余人,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

但是,事情很富戏剧性。2005年,获硕士点不久的湖南师范大学拿下了国际法博士点,湖南大学拿下了经济法博士点,重庆大学拿下了环境法博士点,南京师范 大学则拿下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就连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都得到了民商法博士点,而河南全省目前仅有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一个博士点。河南政法管理干部 学院现在还在培养专科生,而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早在几年前就与湖南师范大学合并了,现在已经开始培养博士了。

与此相关的是,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张绍谦移师上海交通大学,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章武生移师复旦大学,院长韩长印移师上海交通大学,副院长陈金钊移师山东大学......
南阳人与河南(管锥河南之三)

河南才俊数南阳,近现代以来,南阳人是河南的顶梁柱。从彭雪枫、袁宝华、赵东宛、许永跃、张保庆等政界闻人到姚雪垠、李季、张一弓、二月河、柳建伟等文坛 名家,从哲学家冯友兰、地学家冯景兰、文学家冯沅君兄妹到革命家杨鹤亭、建筑大师杨廷宝、科学家杨士莪祖孙,从张文显、赵秉志、杨振山、樊崇义、刘海年等 法学豫将到董作宾、徐旭生、丁声树、任访秋等文史骄子,从占全国飞行员的七分之一到占河南籍院士的三分之一,从"南阳学者信阳将"的俗语到"南阳出才子、 信阳出美女"的民谣...... 缺少了南阳人,河南会大为逊色。
在走向省外的河南儿女中,南阳娃是最重要的代表者。在建设家乡的中原将士中,南阳系是最主要的领导群。

这其实是个反常的现象,河南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而南阳则是长江流域、楚文化,南阳怎么竟主导起河南来了?我想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原文化的精华已随几 次历史上的人口大迁移南下了。河南现在并没有很多中原文化的精神留存,以致于要打武术和佛教这两个不是中原文化主体的东西做形象。第二,作为近现代以来战 争和灾害的主战场、重灾区,河南的主体被折腾的饥寒交迫,已不具备孕育人才的良好物质文化条件。而南阳却是偏居一隅的安稳富足之地,几千年来文化沉积少遭 冲击,因此得以产生很多人才。自然就在竞争中战胜了别的地区,主导了河南,笑傲于全国。


希望对朋友您有帮助.

如对您有用,请【采纳一下下啦】,给个【赞同】表示鼓励啦!!!么么哒..谢谢!!!

B. 郑州大学法学好吗需不需要转专业

郑州大学法学院已形成了稳定、明确、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民商法专业 民商法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9人。学科带头人田土城教授为中国法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管优秀专家。导师组下设民法研究方向,由耿林副教授负责,主要从事民法基本理论研究;商法研究方向由宁金成教授负责,主要从事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由王锋教授负责,主要从事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研究;亲属法研究方向由吴洪副教授负责,主要从事亲属法基本理论研究。近几年,该专业已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0人。学点已经形成了中国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外国宪政与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三个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专业目前任全国性学会理事7>名。学科带头人苗连营教授为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会、中国青少年法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刘向文教授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全国人大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宪法学会顾问,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中亚法学问题专家。沈开举教授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研究员。近三年来,本学科点承担国家项目3项,国际合作等横向研究项目9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教育厅项目10项,郑州大学项目2项 ;出版学术专著16部,教材12部,在《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法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5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被转载,转摘。 刑法学专业 郑州大学刑法学科是河南省法学教育领域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一直是河南省法学教育中的强项,连续四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学术气氛活跃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中有50岁以下教授8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为鲁嵩岳教授和刘德法教授。 该学科点已经形成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外国刑法学、犯罪学等三个相对稳定、优势明显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社科项目5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该专业一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充分发挥刑法学这一实用型学科的特点,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法专业 郑州大学经济法学科设立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法学科之一,1993年取得经济法专业硕士授权资格,1997年、2000年、2003年连续三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本点已形成了稳定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以肖乾刚、程宝山教授为带头人的经济法研究方向, 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主要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近5年来,该专业共承担省级以上规划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10项。 国际法专业 国际法专业同样也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带头人赵建文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学术著作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法学理论专业 法学理论专业的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立法学。法律史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诉讼法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环境资源法专业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法、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能源法。

C. 郑州大学法学院怎么样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共同组建的郑州大学法律系。1985年,法律系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独立组建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现在的郑州大学法学院。建院以来,国内外高校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与恢复后的全国法学教育同步发展。
郑州大学法学院是“文革”后新创建的法律院系。1980年初,郑州大学从原政治系中分出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律系,当年即有1977、1978、1979三个年级100多名学生,1981年底,该院培养出了第一届法学专业毕业生26名,是全国有19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
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该院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调入近30名优秀教师。其中包括刘国任、肖乾刚、叶高峰、金凯、潘永隆、霍震、沈绍芳、胡仕湘、吕泰峰等十多位著名学者,为该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0-1981年,北京大学派出魏敏教授、李志敏教授、扬敦先教授、张玉镶教授、北京政法学院派出甘继华教授;湖北财经学院派出蒋碧昆教授、朱继良教授、曾绍汝教授、卓之干教授;西南政法学院派出常怡教授等十多位著名专家长期在该院任课。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经常派教师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为该院前三届学生的培养和以后的发展,给予了令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支持。
1985年,该院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从法律系中分出,独立组建了经济法系。
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学院。
1991年取得刑法专业硕士授予权。之后,又先后取得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和诉讼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的硕士授予权。并于1998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学院的科研机构“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评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取得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授予权,这是河南省的第一个法学博士点。
2008年法学专业成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2008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代表队赴清华大学参加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模拟法庭竞赛——第六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大赛,获得团体冠军。
2010年取得法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011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获第九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冠军。[1]
2012年5月,郑州大学法学院成立亚洲第一个边沁研究中心。[2]
2012年取得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法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2]
建院以来,国内外高校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与恢复后的全国法学教育同步发展,走过了33年的发展里程。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共同组建的郑州大学法律系。郑州大学法律系于1980年初成立伊始,便从政治系转来了77、78、79三届学生,从 而成为全国拥有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和全国最早恢复法学教育的院系之一。1985年,法律系又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独立组建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郑州大学法学院。

师资力量编辑
郑大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博士生导师13人, 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为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2人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先后担任教育部法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顾问,2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0余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3人担任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3]
法学院现有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俄罗斯法研究中心、边沁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法律研究中心、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河南省国有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3]

专业介绍编辑
郑州大学法学院已形成了稳定、明确、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宪法与行政法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其中已取得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10人。学点已经形成了中国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外国宪政与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三个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本专业任全国性学会理事7>名。学科带头人苗连营教授为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会、中国青少年法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刘向文教授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全国人大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宪法学会顾问,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中亚法学问题专家。沈开举教授任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兼职研究员。本学科点承担国家项目3项,国际合作等横向研究项目9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教育厅项目10项,郑州大学项目2项 ;出版学术专著16部,教材12部,在《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法学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5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被转载,转摘。
民商法专业
民商法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9人。学科带头人田土城教授为中国法学会理事,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管优秀专家。导师组下设民法研究方向,由耿林副教授负责,主要从事民法基本理论研究;商法研究方向由宁金成教授负责,主要从事商事法律制度研究; 知识产权法研究方向由王锋教授负责,主要从事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研究;亲属法研究方向由吴洪副教授负责,主要从事亲属法基本理论研究。近几年,该专业已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刑法学专业
郑州大学刑法学科是河南省法学教育领域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单位,一直是河南省法学教育中的强项,连续四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学术气氛活跃的学术队伍;学术队伍中有50岁以下教授8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科带头人为鲁嵩岳教授和刘德法教授。 该学科点已经形成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外国刑法学、犯罪学等三个相对稳定、优势明显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国家社科项目5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该专业一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充分发挥刑法学这一实用型学科的特点,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济法专业
郑州大学经济法学科设立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法学科之一,1993年取得经济法专业硕士授权资格,1997年、2000年、2003年连续三届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本点已形成了稳定的、具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以肖乾刚、程宝山教授为带头人的经济法研究方向, 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主要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该专业共承担省级以上规划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10项。
国际法专业
国际法专业同样也是一个实力较强的学科,其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带头人赵建文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学术著作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法学理论专业
法学理论专业的研究方向为法理学和立法学。法律史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诉讼法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环境资源法专业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法、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能源法。

D.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对外交流

法学院学来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自泛。已经与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多所法律院校建立起了紧密的学术联系;先后多次举办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来法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或被聘为兼职教授,同时,法学院也已建立起了常态化的教师及学生海外访学和留学机制。

E. 请问人大法学教授王轶是镇平哪里人追加50分,谢谢!!!

王轶是镇平高丘镇的!

附上简历:

王轶 民法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1989年9月-1993年7月,在郑州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3年9月-1996年7月,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民法学博士学位
1999年7月-2001年8月,在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2001年8月-2005年9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工作
2005年9月至今 ,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5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
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主要著作:
1、《物权变动论》,王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王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王轶(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合同法新论•分则》,郭明瑞、王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代表性论文:
《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从》(第6卷,1997年);
《论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载《月旦民商法杂志》(第2卷,2003年);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
《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等。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等
1993-1995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1996-2000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2001年至今,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

F.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历史沿革

郑州大学法学院是“文革”后新创建的法律院系。1980年初,郑州大学从原政治系中分出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律系,当年即有1977、1978、1979三个年级100多名学生,1981年底,该院培养出了第一届法学专业毕业生26名,是全国有19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
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0年该院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调入近30名优秀教师。其中包括刘国任、肖乾刚、叶高峰、金凯、潘永隆、霍震、沈绍芳、胡仕湘、吕泰峰等十多位著名学者,为该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80-1981年,北京大学派出魏敏教授、李志敏教授、扬敦先教授、张玉镶教授、北京政法学院派出甘继华教授;湖北财经学院派出蒋碧昆教授、朱继良教授、曾绍汝教授、卓之干教授;西南政法学院派出常怡教授等十多位著名专家长期在该院任课。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也经常派教师到我校作专题讲座,为该院前三届学生的培养和以后的发展,给予了令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支持。
1985年,该院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从法律系中分出,独立组建了经济法系。
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了郑州大学法学院。
1991年取得刑法专业硕士授予权。之后,又先后取得了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法史学和诉讼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专业的硕士授予权。并于1998年被批准为第三批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学院的科研机构“郑州大学私法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被评为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5年取得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授予权,这是河南省的第一个法学博士点。
2008年法学专业成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2008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代表队赴清华大学参加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模拟法庭竞赛——第六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大赛,获得团体冠军。
2010年取得法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2011年12月,郑州大学法学院获第九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冠军。
2012年5月,郑州大学法学院成立亚洲第一个边沁研究中心。
2012年取得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法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建院以来,国内外高校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工作,在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使我院得以与恢复后的全国法学教育同步发展,走过了33年的发展里程。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司法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于1980年共同组建的郑州大学法律系。郑州大学法律系于1980年初成立伊始,便从政治系转来了77、78、79三届学生,从 而成为全国拥有77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四个院校之一和全国最早恢复法学教育的院系之一。1985年,法律系又在全国第一批设立了经济法专业,1988年经济法专业独立组建为经济法系。1994年,法律系和经济法系合并组建成为郑州大学法学院。

G. 郑州大学法学院怎么样

还不错,如果在复河南省发展,郑制州大学法学院则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比如去国内二线律所分所实习,一定机遇可以去省高院和省检察院实习,各种中级人民法院和市检察院是随便实习的。

郑州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质量比较强,竞争力还可以,但是往年研究生生源主要以二本学校本科生以及本院学习比较差的本科生为主,所以研究生竞争力很一般,而且很好考。在郑州大学法学院读本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上升空间很大,但是读研究生就需要慎重考量。

(7)苏彦新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扩展阅读

师资力量

郑大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博士生导师13人, 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为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2人为全国优秀教师。

3人先后担任教育部法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顾问,2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0余人担任全国性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3人担任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

H. 郑州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必须蹭的,当然有呀!!(先上一张郑大美图)

其实我学的东西本来不可能遇上李老师的,然后我的一个社团的朋友说他有急事,让我帮他代个课。

不上不知道,一上不得了

就这个老师语言超级平实的,但是有一种人就是他一说话你就觉得特别好玩,李老师就是这种人。(你们一定要上上他的课!!!为李老师打call!!!)

热点内容
南京财经大学2019开学时间 发布:2025-08-26 04:31:46 浏览:265
浙江大学遗传育种考研 发布:2025-08-26 04:26:56 浏览:453
石油大学储运教授 发布:2025-08-26 04:10:22 浏览:411
宁静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 发布:2025-08-26 04:05:23 浏览:31
湖南大学数据结构考研真题 发布:2025-08-26 04:05:21 浏览:259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免推硕士名单 发布:2025-08-26 03:40:45 浏览:811
四川大学材料博士工作 发布:2025-08-26 03:23:46 浏览:78
2014华中科技大学调剂外校名单 发布:2025-08-26 03:15:56 浏览:204
中国传媒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 发布:2025-08-26 03:15:56 浏览:587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博士 发布:2025-08-26 03:14:31 浏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