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高建军教授
❶ 宋进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个人基本情况
曾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两课’优秀教师”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精彩一课”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等。
❷ 有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介绍认识吗想找一个负责任的老师
当然有。华东师范大学有非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而且大部分都是非师范专业。除非LZ是免费师范生,不然不存在这个问题,毕业后的出路完全自己定。即便是免费师范生也是有回旋余地的。
❸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师资力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 ,社会发展学院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有40人,校内兼职教师若干名。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35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问学者的经历。有17人在全国及上海市学会担任理事以上的学术职务,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外国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亦挂靠在社会发展学院。
自1999年以来,学院先后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引进了进20余名博士,充实了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工作等二级学科教学与科研队伍,并进一步加强了与实际应用部门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 ,社会发展学院的专职教师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0多种,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50多项。科研成果有30人次获奖。
挂靠在社会发展学院的主要校级学术研究机构有:社会学研究中心、社会学研究所、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中心、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民俗、社会、文化联合研究中心等。此外,社会发展学院部分教师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主要组成人员。社会发展学院派出教师到海外著名高校进行研修和访问,并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著名高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❹ 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的师资队伍
院长张永岳
男,汉族,1954年6月生,本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1971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求学。1982年2月至1994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1994年9月至2000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房地产系、东方房地产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2000年9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房地产学院院长。1997年起,先后担任过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副院长华伟
男,汉族,1969年11月,中共党员,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系主任、东方房地产学院常务副院长。
1987.9~991.6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并入武汉大学)电场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
1995.9~1998.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
1998.9~2001.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博士
1991.6~1995.9南京下关发电厂工人、技术员、专职工程师;
2001.7~2001.10上海市委办公厅
2001.10~2009.6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讲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
2009.7~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系主任
龙胜平
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网络、家庭数字生活。
彭加亮
男,1968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1995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历任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金丰易居网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吴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居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等职。自1995年起留任华东师范大学,在房地产“产、学、研”结合发展中,与他人共同研究并提出了多项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如开创了国内二手房市场起步和发展全新局面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重要理论;打造国内中介排名本土第一的上海房屋置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房置换模式”等。
谢福泉
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曾担任部属国有企业副总会计师,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型企业委托咨询项目等多项。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参编教材3部。现任房地产系支部书记。
教授课程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房地产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
学术与社会兼职
上海经济学会会员
上海普陀区房产学会会员
上海九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
崔裴
副教授,产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流通
教学情况
房地产估价、资产评估
社会职务
项目为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标准研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介专业委员会委托项目)。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房地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房地产流通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信衡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孙斌艺
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上海市经济学会会员、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会员、上海市运筹学会理事,浙江同心集团董事局独立董事。
孟星
副教授,1970年生,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制度与政策。
教学情况
房地产经济学。
社会职务
上海社会科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理事;
上海市经济学会会员;
上海房地产经济学会会员;
华东师大“三八”红旗手。
关涛
1978年生,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
房地产金融、企业并购。
教学情况
房地产金融、产业经济学。
在研项目
1)“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与可维持性:基于动态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的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基金编号20060613) 项目负责人
2)“房地产经济周期的微观解释:行为经济学方法、实证与政策含义”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基金编号:99030306080) 项目负责人
王盛
1977年生,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
产业组织、产业演化。
教学情况
产业经济学、管理学课程。
科学研究
获教育部2006社科项目、获2007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
胡金星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讲师,2001年9月至2004年1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2月转入产业经济系,提前攻读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7年6月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企业发展战略产业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期主要从事房地产住房保障研究。
❺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月收入多少 如题。希望大家给予靠谱回答。
从学校拿到的所有钱(工资、奖金、课时费、岗贴、论文奖励……)大概一年五六万,从别处拿的钱没法算,0的也有二三十万的也有。
❻ 华东师范大学尹志华是教授吗
应该是
❼ 华东师范大学有哪些第一批二级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有哪些第一批二级教授,
不挂网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立马就知道了。
❽ 华东师范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错过悔一生
我写的都是上学期教过我的老师,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听他们的课,但是这些老师真的既有实力又有魅力。
他总是会及时地反馈,真的非常耐心,有时候邮件都是在夜里发来的。还有,这个老师非常的好,有一次(我忘了是为什么了),突然就请全班同学吃披萨,哇,这个老师真的很好
❾ 我想考华东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给点意见
生活费呢还好啊 我们在这边 1200就很好的了 难度很大 很值得 ,
师资很强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中心4个单位。
信息学院定位于研究型工科学院,建设目标是在信息科技领域确立科学研究与教学体系的主攻方向,集聚综合优势,形成有特色的科研创新及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基地,使研究生人数接近本科生,形成从基础理论研究、软硬件设计、应用系统到产品开发的研究链,建立包括新材料、功能器件、通信与信息、计算机软件、芯片设计与复杂系统等交叉学科群网络,形成国内一流的朝气蓬勃的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和3个工程硕士点。
学院教学科研并重,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学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终身教授4名和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拥有教育部“极化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并与国内外著名公司组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全日制学生1800余人,其中研究生(硕、博士生)超过三分之一。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信息科技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院士
褚君浩、 周巢尘、 徐元森、 匡定波、 童庆禧、 薛永祺
特聘教授
朱自强 唐政 高建军 段纯刚
教授(含研究员)
王能、 刘锦高 、朱守正、顾国庆、顾君忠 、赖宗声、 杨宗源、王连卫、郑正奇、吕岳、 张健 、李明、
杨平雄、张卫 、郭方敏、薛燕陵 、李志斌、郁可、张桂戌、茅惠兵、姚萌、胡志高、唐晓东、石艳玲、
贺梁、王基庆、陈晔、彭晖
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副研究员)
邵时、王新伟、马潮、王荣良、沈建华、章炯民、杨昌利、孙强、江红、廖斌、黄昶、朱敏、郑骏、
王行恒、曹立、陈志云、陈天华、孙 蕾、劳五一、马云、赵俊逸、王秀梅、吴文娟、余青松、
吴 萍、房爱莲、蔡家麟、吕钊、韩定定、童卫青、刘素霞、陈德智、李海晟、王蔚生、叶建中、
陆幼利、柳银萍、续晋华、钱海峰、孙仕亮、刘一清、汪静、杨静、郭骏 、陆刚、俞黎阳、李东
王淑仙、李庆利、魏同权、黄荣、李波、李亚巍、陈时友、孙琳、丰颖、林和春、王峰、徐文超
李祥学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成像信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院长
褚君浩,男, 1945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2003年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成像信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主编。 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 HgCdTe )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发现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带间光跃迁本征吸收光谱,发展了碲镉汞能带结构理论和光跃迁理论; 提出了 HgCdTe 的禁带宽度等关系式,被国际上称为 CXT 公式,广泛引用并认为与实验结果最符合; 建立窄禁带半导体表面二维电子气子能带结构理论; 发现 HgCdTe 的带间跃迁、杂质跃迁等基本光电跃迁特性,提出 吸收系数、折射系数等多个表达式, 确定了材料器件的光电判别依据; 解决了碲镉汞薄膜材料和焦平面列阵器件研制中涉及的有关重要基础问题;发展了碲镉汞材料器件设计理论。 开展铁电薄膜材料物理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研制成功 PZT 和 BST 铁电薄膜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并实现了热成像。
发表学报论文 316篇,出版《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专著一本。研究结果被美国依里诺依大学编入软件包,被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英国菲力浦研究实验室等二十多个单位作为碲镉汞材料器件和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依据。碲镉汞带间跃迁本征吸收光谱等14项研究结果作为标准数据和关系式,被写入国际上权威科学手册:“Landoldt-Boerstein科学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III/41B卷 (1999年,德国Springer出版) 。美国学术界在评论 褚 君浩研究组的工作时写道:“现在他们不仅已经赶上世界,并且在一些领域走在前面”。研究结果还被大段引入美国《固体光学常数手册》、英国《窄禁带镉基化合物的性质》、荷兰《混晶半导体光学性质》、前苏联《半导体光谱和电子结构》等著作。 美国“材料学会通报”和美国 “现代薄膜和表面技术” 杂志分别发表专文介绍这些结果。
他曾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次( 1987年四等奖、1993年三等奖、2005年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 1 项。他于 2004 年获得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奖、国家 973计划先进个人奖。 褚 君浩领导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绩显著。他 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实验室在 1997年和2002年国家评估中两次评为优秀,成为连续四次评为A级的实验室。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褚君浩培 养 博士生 30余名,已经获得博士学位22名,其中有两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4年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 褚 君浩是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❿ 高建军的成果
2007年起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在先后在清华大学、电子部、中科院、新加坡、德国和加拿大等知名大学及研究所对用于超高速光纤通信和RF微波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和探测器)、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HEMT,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高频建模、微波测试和超高速光电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 《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ique》、《IEEE Transaction on Semiconctor Manufacturing》、《IEE Proceedings- Microwave Antenna propagation》、《IEE Proceedings- Circuit Device System 》、《IOP Semiconctor Science Technique》、《Int. Journal of Electronics》和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和录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8篇,被《EI》收录35篇。目前为《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目前为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是下列重要国际国内学术刊物(或会议)的审稿人:
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IEEE Microwave Wireless Component Letters
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
IEEE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and Optoelectronics Conference
IEEE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Conference
Asia 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
电子学报(英文版)
LIST OF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