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华南理工大学黄飞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黄飞教授

发布时间: 2021-02-22 05:58:46

① 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的协会大事记

2001年12月,中山大学01级关志明、夏爱华、修甜甜和刘福祥共同资助了失学儿童王博、吴夏。
2002年5月,爱心助学协会正式在中山大学注册珠海校区成立。
2002年5月,第一次爱心助学活动“奉献爱心——关注老区失学孩子”在珠海校区展开。第一批25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此批受助学生中,由封志勤认助的黄敏于0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并于05、06年暑假参加“爱心助学考察”,以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
2002年7月,第一次爱心助学考察历时10天,中山大学刘福祥、黄飞鹏、王一睿和陈立为自费到老区巴中考察,走遍老区三县一区,走访了30多个失学儿童家庭,目睹了他们家庭的破落和孩子求学的欲望。
2002年12月,第二次爱心助学活动周“情系老区”在珠海校区举行,现场认助30余名学生。中山大学副书记兼副校长李萍教授亲临现场指导,并肯定了我们的工作。
2003年7月,第二次爱心助学考察历时10天, 5名中大学子实地考察20名贫困学生。
2003年11月,第三次爱心助学活动周“点亮希望之灯”在珠海校区举行,40余名贫困学生被现场认助。
2004年7月,第三次爱心助学考察,11名中大学子走遍了巴中市三县一区(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行程逾1000公里,走访了7个乡镇、50多个贫困孩子的家庭,收集了近60份贫困学生资料。
2004年7月,协会发起“高校西部助学交流会”。近10所兄弟院校参与了这次旨在共商“资助西部失学儿童大计”的交流活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派出了19名同学参与暑期联合考察活动。
2004年11月,第四次爱心助学活动周“阳光——他们更需要”在珠海校区举行,现场资助贫困学生达40多人,并有不少同学都有认助意向。
2005年1-2月,第四次爱心助学考察,协会创始人刘福祥前往巴中市巴州区、南江县发放“陶清网友金”4300余元,中大助学金800余元,调查8名贫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2005年7月,第五次爱心助学考察开始, 10天里共考察贫困学生近200名;现场资助贫困学生10多名,并向部分学校赠送价值近千元的体育用品,向贫困学生赠送价值200余元的学习用品。首次有被资助学生参与考察活动。
2005年10月23日 “新闻日日睇”节目采访,对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自2002年起的三年来资助西部失学儿童的事迹作了一个综合报道。
2005年11月,第五次爱心助学活动周以“奉献爱心——关注老区失学孩子”先后在珠海校区和东校区举行,一共资助了330个贫困学生,是有史以来被资助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与珠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开展“手拉手”搭桥活动,旨在为已受到资助的西部贫困儿童找到沟通的好友,以通信或通电话的方式,使他们之间建立起“一帮一”,“手拉手”的伙伴关系。
2006年7月,第六次爱心助学考察,39位考察队员,分三路分别对四川巴中、广西田林和云南澄江进行实地考察,一共带回300多份贫穷学生的图文资料,是协会有史以来带回资料最多、收获最丰的一次考察。
2006年9月协会社刊创刊号《向西》的首发会在9月23日顺利完成。本刊物得到学校领导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党委朱孔军副书记为刊物顾问。
2006年11月,第六次爱心助学活动周,“爱之愈深,行之愈远”在中大珠海校区、东校区、南校区进行。共资助学生225人,资助金额逾11万元 。截至于2006年11月,协会累计资助贫困学生897 名,累计捐助金额70多万。
2006年11月30号下午,在南校区熊德龙活动中心广州六大新闻媒体,《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广东主流媒体,对爱心助学协会和我们的活动周情况进行采访,各大报纸以及 大洋新闻网、新浪校园网、新华网 等网络媒体,相继报导了我们的助学宣传周活动并给予肯定评价。同时珠海电视台《视点》栏目为我们做了一期专题《梦想,向西》,社会反响强烈。
2006年11月,珠海校区榕园、荔园超市零钱捐款箱设立。截止2009年3月募得款2700元,款项将在考察过程中为贫困生购置物品,合理使用,公开使用情况。
2006年12月,南校区与校友会合作助学,中山大学某校友企业通过中大校友会向爱助表示,将资助爱助06年助学活动周后剩余全部贫困学生,并且将继续关注爱助的活动进展,有意进一步参与和支持助学工作。
2007年3月,爱心助学协会跨校区常委大会成功召开。
2007年4月29日,爱心助学协会作为全校 24个跨校区学生社团之一,爱助以社团互评展示大会总分第二名、专家评审小组评议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二〇〇六年度中山大学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成为四个跨校区优秀学生社团之一。
2007年5月27日下午,爱助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山大学南校区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召开。大会上,由爱助各校区现届负责人分别作爱助五周年工作总结报告、2006年各校区重大活动演讲展示,历届爱助成员及广大关注助学工作的师生、社会人士齐聚一堂,在温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回顾协会五年走过的岁月,体味在参与助学所收获的感动、快乐和情谊,同时就如何继续开展助学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自由地交流。
2007年7月,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活动圆满落幕。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网站“中山大学爱心助学网”荣获“十佳校园社团网站”称号。本次活动自2007年1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8所高等院校报送参评网站1018个。
2007年爱助作为高校公益活动工作经验登上教育部工作简报。
2007年7月28日,第七次爱心助学考察,44名考察队员考察了四川巴中、广西田林、湖南通道,采集贫困学生资料三百多份。
2007年9月17日至21日,爱助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总有一缕阳光叫爱” 爱心助学考察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该活动旨在答谢中大师生对爱心助学工作的支持,并由此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西部教育落后的现象。
2007年10月,第一次爱心助学图片展“爱聚你我,助燃希望”在珠海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开展。
2007年11月9日,由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学联共同主办的以“绽放青春、梦想校园”为主题的第二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大学城隆重开幕,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代表中山大学学生社团参加了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和社团文化展评活动。经过评委现场评分、网络投票以及终评,爱助在60多个参评的社团中脱颖而出。11月27日晚,在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上,爱助被评为“2007年广东省高校十佳学生社团”。
2007年11月26日,第七次爱心助学活动周“爱聚你我,助燃希望”在珠海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开展。本次活动周资助学生286名,总金额逾35万。、
2007年12月,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参加了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民政厅共同开展的全省志愿服务评选表彰活动。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召开的广东省志愿服务工作会议暨表彰大会上,爱助“假期爱心助学活动”项目被授予“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称号。
2008年7月,第八次爱心助学考察,走访了广西百色、湖南沅陵、广东韶关,带回贫困学生资料近300份。
2008年9月,第二次爱心助学图片展“One child,One dream”在中大珠海校区,东校区开展。
2008年10月,爱心助学考察活动获“中山大学2008年暑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一等奖”
2008年11月“爱心助学暑期考察”获中山大学暑期公益实践活动评审一等奖。
2008年11月,第八次爱心助学活动周于中大东校区、南校区、珠海校区先后开展。在珠海校区,爱助携手中大管弦乐团、中大合唱团,于榕园正厅举办的答谢义演,以音乐会的形式答谢本次助学活动周的资助者。在东校区,协会携手广东工业大学太阳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华工经贸学院团委恒温志愿者服务队,分别在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爱心助学活动,得到两校学子的热情反响。经过各方有心人的努力,本次助学周合计资助学生315人。
2009年3月,中山大学北校区爱心助学协会成立。
2009年5月,协会再次被评为“2008年度中山大学优秀学生社团”。
2009年7月18日,第九次爱心助学考察。
2009年12月获评“中山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09年12月,协会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铜奖(集体)”。
2010年4月,爱心助学协会荣获“中山大学‘舞动青春,激扬亚运’学生团体、团支部策划大赛”二等奖、最佳创意奖。
2010年4月,爱助参加由今日美术馆、新浪网、巨人集团以及优米网联合举办天使助学行动大赛,晋级全国总决赛淘汰赛最后一轮,总成绩全国八强。
2010年5月,协会再次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学生社团”。
2010年7月,第十次爱心助学考察。
2010年9月,四校区图片展先后举办。
2010年11月,爱助荣获”中山大学暑期公益活动二等奖”。
2010年11月,第十次爱心助学活动周分别于四校区先后开展。
2011年4月,爱助参加”益暖中华”谷歌杯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复赛阶段的团队荣获”全国优胜团队”的称号。
2011年4月,爱助荣获“社团风采大赛”最佳人气奖。
2011年4月21日,爱助慈善店项目获得“星巴克环保实践活动奖项”。
2011年5月爱助“书香传爱”寒假图书角建设调研获中山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二等奖。
2011年8月7日,第十一次爱心助学考察。此次除了广西、陕西、四川三条传统线路项目之外,还随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前往贵州开展“扬帆启航贵州行-青协贵州行”,在团委马佳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广西贺州八步区关爱留守儿童项目”,随同中山大学东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梅州开展助学考察。
2011年8月,中山大学爱心助学暑期助学行动(广西)、中山大学爱心助学之蜀道行考察活动、中山大学紫阳花开助学项目获广东省珠江公益节“千个公益项目”。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获珠江公益节“千家公益社团(团队)”。
2011年9月,四校区图片展如期先后举行,同时为新学年的社团招新拉开序幕。
2011年10月8-10号,爱助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V微乐益公益成长中心等机构承办的“2011广州·高校公益文化节”。该活动旨在为各公益团体提供交流的平台,并加深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让外界更加了解并支持大学生公益。共有“拜客广州”等37家公益机构参展。
2011年11月,第十一次爱心助学活动周于四校区分别先后开展。
2011年11月,在第八届亚德客社会公益实践活动评比中,“爱助书香传爱行动之暑假班级图书角建设”项目获得校级二等奖、“爱心助学陕西考察”项目获得校级三等奖、“爱心助学广西考察”项目获得校区三等奖。
2012年3月4日,爱助四校区常委会顺利召开。在会议中,各常委就助学流程的优化、2012年暑期考察队员招募时间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2012年4月,爱助获得中山大学2011-2012年跨校区“优秀学生团体”的称号。
2012年5月19日晚,爱心助学协会于中山大学南校区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爱助十周年“爱心传递 十年并肩”主题晚会。此次晚会有包括爱助创始人在内的各届爱助人及关注公益的师生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温馨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回顾了协会这十年走过的路程,体味在参与助学所收获的感动、快乐和情谊,同时节目组成员亦为大家献上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盛宴。
2012年6月2-3日,爱助于东校区携手免费午餐、中山大学2011级管理学院2班、由你晒广东省大学生社区、广东工业大学太阳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义卖和现场募捐活动。此次活动所得资金总额为5012.4元,并通过免费午餐公益店为孩子们购买了1671份午餐。
2013年12月,爱助携“天使助学”、“慈善书屋”、“书香传爱”三个项目参与“第三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并于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进行项目展示,其中“天使助学行动”成功获得一定金额的赞助。

② 2016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 看看中国有哪些材料人入选

016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 看看中国有哪些材料人入选

2016-10-03 08:14材料人

日前,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公布了全球2016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6”。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材料人网整理了入选于材料科学(Material Science)类别下的中国科学家。中国(含港澳台)各大科研单位入选人数统计如下(单位统计以PRIMARY AFFILIATION为准):

材料科学类别入选的科学家中,中科院独占鳌头(18人);清华大学5人入选,排名第二;华南理工大学以4人排第三;复旦大学有3人入选,第四;苏州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有2人入选,并列第五。另外,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东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均有1人入选。

具体名单如下:

单位 姓名 类别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郭玉国 材料科学

侯剑辉 材料科学

万立骏 材料科学

刘云圻 材料科学

李永舫 材料科学

朱道本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卢柯 材料科学

卢磊 材料科学

成会明 材料科学

李峰 材料科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林君 材料科学

李春霞 材料科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智林杰 材料科学

赵宇亮 材料科学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施剑林 材料科学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胡勇胜 材料科学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江雷 材料科学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樊春海 材料科学

清华大学 李亚栋 材料科学

危岩 材料科学

李景虹 材料科学

魏飞 材料科学

石高全 材料科学

华南理工大学 黄飞 材料科学

叶轩立 材料科学

吴宏滨 材料科学

曹镛 材料科学

复旦大学 李富友 材料科学

赵东元 材料科学

方晓生 材料科学

苏州大学 刘庄 材料科学

李述汤 材料科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校刚 材料科学

申来法 材料科学

华东理工大学 田禾 材料科学

武汉理工大学 余家国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书宏 材料科学

南开大学 陈永胜 材料科学

东华大学 陈志钢 材料科学

安徽工业大学 原长洲 材料科学

香港科技大学 唐本忠 材料科学

香港浸会大学 黄维扬 材料科学

香港中文大学 余济美 材料科学

香港城市大学 朱剑豪 材料科学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 朱英豪 材料科学

参考地址: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官方网站


③ 2016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 来看看有哪些RSC编委

以下名单:

材料科学类别入选的科学家中,中科院独占鳌头(18人);清华大学5人入选,排名第二;华南理工大学以4人排第三;复旦大学有3人入选,第四;苏州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有2人入选,并列第五。另外,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东华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均有1人入选。
具体名单如下:
单位 姓名 类别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郭玉国 材料科学
侯剑辉 材料科学
万立骏 材料科学
刘云圻 材料科学
李永舫 材料科学
朱道本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卢柯 材料科学
卢磊 材料科学
成会明 材料科学
李峰 材料科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林君 材料科学
李春霞 材料科学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智林杰 材料科学
赵宇亮 材料科学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施剑林 材料科学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胡勇胜 材料科学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江雷 材料科学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樊春海 材料科学
清华大学 李亚栋 材料科学
危岩 材料科学
李景虹 材料科学
魏飞 材料科学
石高全 材料科学
华南理工大学 黄飞 材料科学
叶轩立 材料科学
吴宏滨 材料科学
曹镛 材料科学
复旦大学 李富友 材料科学
赵东元 材料科学
方晓生 材料科学
苏州大学 刘庄 材料科学
李述汤 材料科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校刚 材料科学
申来法 材料科学
华东理工大学 田禾 材料科学
武汉理工大学 余家国 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书宏 材料科学
南开大学 陈永胜 材料科学
东华大学 陈志钢 材料科学
安徽工业大学 原长洲 材料科学
香港科技大学 唐本忠 材料科学
香港浸会大学 黄维扬 材料科学
香港中文大学 余济美 材料科学
香港城市大学 朱剑豪 材料科学
台湾国立交通大学 朱英豪 材料科学

④ 黄飞的学习经历

2005.10-2009.6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材料系 博士后研究助理
2000.9 -2005.7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硕博连读
1996.9-2000.7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本科

⑤ 玻璃上的塑料薄膜怎样去掉

玻璃上的塑料薄膜可以用电吹风加热之后直接吹,这样上面的保护膜就可以取下来。

拓展资料:

脱膜

膜附着于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一种超薄物质,可以与本体组织相同,也可以是接近本体的其他物质。

脱膜介绍

镀膜涉及到电磁学、真空学、物理、化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微电脑自动控制、有限元计算等多学科高端交叉知识运用,其过程复杂漫长,一个生产工艺从清洗工件到镀膜完成至少8小时以上,开发新工艺与正常生产基本相当。

镀膜工件价值不菲,镀膜过程难免失败,工件上沉积了不成功的膜层,重新镀膜影响效果,拿去使用影响生产。因此,需要把这些不成功的涂层去掉,这个过程叫做脱膜(Decoating),也叫退膜,戏称破膜。刀具、模具二次镀膜前也需要脱膜。

基本要求

1、不能对原工件有任何损害,包括外观尺寸、材质成分、表面硬度、光洁度、粗糙度都不允许有丝毫改变。就是说只能脱掉膜,不能伤机体;

2、脱膜干净无印痕,机体表面不能有星点膜迹残存,即要脱干净。

技术分类

物理脱膜

是指用机械的方法将膜层从机体上清除,适用于不适合在化学溶液里浸泡的基材和对表面光洁度要求不高、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物理脱膜的方法主要要喷砂法、机械加工法和人工打磨。喷砂是用压缩空气将砂硫强烈地喷向有膜层的工件表面,利用砂粒对表面的撞击去除涂层。为减少砂粒的冲击可以在砂料中添加适量的水形成砂水混合物来冲击涂层。机械加工法指用车削、磨削、铣削的方法把涂层去掉。人工打磨则采用砂纸、金属丝、刷、刀片等工具把涂层磨掉。目前物理脱膜在PVD镀膜中基本不被采用。

化学脱膜

化学脱膜是指在特定的化学溶液中对涂层进行溶解,这种用于脱膜的溶液只能与合金涂层起化学反应而不能与机体发生任何反应,这样才能保证既退除涂层又不损伤机体。溶液对脱膜掉的化合物需要有络和作用,使涂层从机体松懈后及时形成络和物从机体分离,不在机体上附着任何混合物残渣,恢复工件机体在未镀膜前的本来面目。

这种方法是目前PVD镀膜中普遍采用的脱膜方法,为方便运输及储存,脱膜溶液中的主要成分(脱模粉)多以固态粉状物质存在,在使用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脱膜溶液。

加热可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所以脱膜时一般伴随加热。脱膜容器要求不与脱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一般在带有加热(温控)功能的不锈钢水槽里完成。

化学脱膜目前基本可以退除所有PVD涂层,包括高速钢刀具、模具上的TiN、TiCN、AlTiN、AlCrN、WCC等涂层;无Ti或少量Ti元素的硬质合金刀具上的TiN、TiCN、AlTiN、AlCrN、WCC等涂层也可以安全退除。

电化学脱膜

是指利用电化学的手段脱膜的一种方法,是相对比较精密的脱膜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电解条件对涂层进行化学溶解又不伤及工件机体。一般在化学脱膜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才采用电化学脱膜。目前这种方法较少使用。

综合性脱膜

对于有些复杂的工件或机体材质比较特殊的涂层,有时要采用综合性脱膜法,即采用化学、电化学、物理方法分步分次对涂层进行退除。

参考资料:网络-脱膜

热点内容
大学老师VS中小学老师 发布:2025-08-26 09:55:56 浏览:754
大学生村官多少分 发布:2025-08-26 09:54:36 浏览:948
南航自动化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8-26 09:38:50 浏览:529
美国大学设立电竞专业 发布:2025-08-26 09:38:04 浏览:137
大学生服毒身亡 发布:2025-08-26 09:08:26 浏览:590
大学教授反毛遭停职 发布:2025-08-26 09:05:06 浏览:715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邵教授 发布:2025-08-26 08:51:08 浏览:946
江西财经大学2014博士 发布:2025-08-26 08:46:09 浏览:34
美国大学专升硕 发布:2025-08-26 08:44:46 浏览:96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有多好 发布:2025-08-26 08:28:37 浏览: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