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考研分数线
㈠ 2022年同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2022年同济大学录取分数线是350分。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
国际绿色校园联盟,中美“10+10”计划、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绝睁,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㈡ 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分数线
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分数线如下:
2023年同济大学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70分。
2023年同济大学经济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50分。
2023年同济大学法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40分。
2023年同济大学教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50分。
2023年同济大学文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70分。
2023年同济大学理学(不含物理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00分。
2023年同济大学物理学专业复试分数碧昌线是305分。
2023年同济大学工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10分。
学校设有镇搭29个专业学院,开设本科招悔旅扒生专业82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同济大学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㈢ 同济大学各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调整分数线通知
同济大学2022年各学院调旁尺配整分数线通知(更新中)生源充足的学院在达到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向上调整困拍本单位复试分数线,详见附件。
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30-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05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1-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103-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104-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120-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140-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
160-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70-软件学院
180-汽运指车学院
190-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艺术与传媒学院
210-人文学院
240-法学院
250-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260-马克思主义学院
270-设计创意学院
290-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300-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310-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
320-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㈣ 同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2
2022同济大学研究生分数线以及最近三年分数线是2023年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数据,这里整理了2022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一览表,包含学硕和专硕,供参考,真切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21年的564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2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附属医院,13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5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14人,硕士研究生11319人,博士研究生7265人。另有国际学生2088人。拥有专任教师2792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特岗)教授4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21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2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9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