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就业率
⑴ 大学的就业率是怎么算的
大学的就业率是根据考生的就业协议的签订、公务员的考取等来计算的,都是需要提供证明版,证明自身就业权了,那么就可以被算作是已经就业的人员了。
各个学院会先统计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然后大学对各个学院的情况进行统一整理那么就是这所大学的就业情况了,已经就业的学生/全部毕业生=该高校的就业率。
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会让毕业时没有就业的学生签订自由就业的协议来充当已经就业了。或者是用扣押学生毕业证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现在高校的就业率对于高校的招生是很重要的作用。就业率的统计也从严格的方式变得有些弄虚作假。而且越是专科学校越是严重。
大学的就业率只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的一个情况,并不能够代表毕业生毕业之后的状态。在毕业之后找到好工作的毕业生有很多,只是因为在校期间没有签订就业协议而已。
而且大学生在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辞职重新找工作的,大把的存在。虽然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也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就业,但是因为对学校没有产生影响,学校并不关注这些问题。
⑵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是多少
你的第1个问号---大学生就业率 http://202.102.249.77/rs/newsfile/108/1213.htm 05中国大学生就业率70% 高出官方预期 "据了解,国务院针对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是,确保就业率不低于2004年同期水平,即70%的就业率。" http://771.com.cn/html/34/6773.html http://www.yuloo.com/gwyks/gwy_zxst/2005-11/1132852974.html 其他相关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6/05/content_3045991.htm 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53:30150&st=&sc=&messageid=6252&gpc=0&ggpc=0 问号2---"刚毕业就感叹等于失业" ----大学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市场是僧多粥少,学生是眼高手低. 而今日的大学生也已远非当年那样吃香 硕士满街走,本科懒得数 大学生再想仗"大学生"的名义轻轻松松获得高薪工作不太现实.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混日子",就等着毕业后揣张证书出来"走江湖",结果四处碰壁,连遭失业命运.因此,某些大学生自身不努力也是他们失业的原因之一. ----客观上,如今许多公司都希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职员,但这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讲的确有些困难.虽然不少学生有在校打工或是参加社团活动的工作经验,但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占就业主动地位的公司来说,这些经验太不够了. 对此,我想一方面企业学校学生加强合作,扩大在校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适当转变观念,接受更多零经验员工,进行企业自主培训成材,而到将来,这群学生就将成为企业的自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更高,同时他们和企业在业务上,文化上的认同感也会极大加强,办事效率更高,这十分利于企业和员工个人发展. 刚毕业,不等于马上失业,学生放平心态,找准定位,以己所学所长应聘恰当的工作,从基层做起,从普通员工做起.加上市场企业和教育系统高校的共同完善,我想,大学生的就业率会有所提高,而且是有效率地提高,学生们也不会大吐"毕业=失业"的苦水了. 个人浅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得采纳啊
⑶ 近几年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到底有多少
有意义么??这个。。。
毕业了,有关系的找关系,
没关系有钱的花钱也凑合。。版
最苦就是没钱没关系的权了。。
如果学校表现平平的话。。
可以说没有运气很难找到个合适的工作。。。
别去招聘会了。。。有用么?人山人海的。。
强壮自己是正道。。。
⑷ 大学生毕业后就职率有多少
大学生的就业率其实还是挺高的,至少得百分之七十以上,但就业率对研究大学生总体的就业水版平有价值,对单权个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即使是百分之一,你也可能是那一个,即使是百分之九十九,你也可能是那最后一个。
⑸ 大学生就业率
据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91.5%,平均月收入专4624元。
工学、管理学、教属育学…哪些学科就业率高?目标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还有哪些城市颇受欢迎?什么专业被亮“红牌”?现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吧!
红牌专业: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法学;
黄牌专业:心理学、美术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物理学;
绿牌专业: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
看完了什么这个,我们再来看看,2018届本科生毕业收入极高的5个专业。
根据麦可思数据,IT相关专业占据月收入高专业的前五席。排在第一位的是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月收入(6972元),第二位为软件工程(6733元)
⑹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3
大学生就业事关高校的声誉与发展,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需要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方面(一)学科专业建设要考虑社会需求。大学是专业教育,尽管每个人将来从事的不一定就是大学所学的专业,但专业对多数人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巨大,而且走出学门的第一步求职往往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就业率的源头。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就业面窄的专业可以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新建专业从设立之初,就要考虑学生出路;同时,要有超前意识,能够预测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暂时需求量不大的专业,但如果有发展前途,也可以先把架子搭起来,如我校工商管理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前几年了解的人并不多,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抢手货, 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了100%。(二)教学模式要随社会对人才要求而变化 。未来时代的发展,那些具备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再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既博又专、文理兼顾的复合型人才必然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大纲的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作适当的调整,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不少大学开设了实验班,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创业训练;开辟第二课堂,加强素质培养;还有一些大学实行按类招生等都是培养能力的好途径,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据调查 ,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为:工作福利(21.02%), 自我价值的实现(19.21%),专业及个人兴趣(19.45%),工作环境(14.63%),社会需要(7.20%),工作稳定性(6.25%),社会地位(4.31%)。笔者在多年指导大学生就业中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或专业或待遇或地域一次性到位,如果满足不了,就一直等待。其实从国家人事管理角度讲,工资待遇、晋职晋级等往往都与参加工作的时间年限有关,如工资调整时,会规定某年某月某日前参加工作可能会提高一级工资,晚一天都不行;再如职务晋升,规定大学毕业工作满5年以上可以申报中级职称,中级职称满5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职称等,年限不够就没有资格 。不少大学生总是以还没有找到最理想的单位为由,迟迟不就业,岂不知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为以后晋级埋下了障碍。 2、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智联招聘在全国各地的1.5万余名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日前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个人定位不清晰是就业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的占近40%。所以,不少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全面了解,找不到自己的最佳就业方向,盲目求职, 成功率不高。求职前,帮助大学生全面分析一下自己,确定出我喜欢作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人爱好等)?我适合作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我擅长作什么(主要是职业能力倾向,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字运算能力等)?我能够作什么(主要包括已掌握的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等)?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导大学生确定出其职业目标。这对大学生调整择业期望,调适求职心理, 规划好职业生涯,转变择业观念,提高求职成功率将起到极大的帮助。 3、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非常看重个人的实践能力。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知识不等于就业能力,现在有些大学生为什么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就是因为缺乏就业素质,比如怎么打电话,怎么与人交往,怎么与人共事等,由一些年长的有社会经验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咨询,针对各层次学生实行个性化服务,进行必要的就业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⑺ 大学毕业后就业率排名
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10所大学
1.清华大学
“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保障,这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然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出国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国内第一。清华新兴的文科院系也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拥有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学等一批热门学科,就业出路令人眼热。多年来清华学子在社会最主流的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均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以基本功扎实,勤奋聪颖和具有团队精神而被评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毕业生。但清华学生也有着过于依赖清华这块金字招牌的傲气,往往坐等海内外顶尖名企来清华招聘,缺乏走出校园寻找机会的冲劲。同时因为每年大批毕业生选择出国,也常常被人诟病。
2.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一直以来号称江南第一学府,强劲的理科在出国上极具优势,也是跟清华,北大,中科大并列的四所学分被美国承认的大陆高校之一。新兴的工科里面的微电子和飞行器制造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名列前茅。而这两个领域恰恰是近年来的热点,因此复旦的学子在原本不甚擅长的工科里面也开始崭露头角。文科的设置以热门文科为主,而且历史悠久,新闻,国际关系这些学科国内高校无出复旦之右者。尤其重要的是复旦具有在上海的本土优势,一些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大公司对于复旦学生都是青眼有加。因此,对于想要毕业后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学生,复旦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3.上海交通大学
上交在上海几乎跟复旦齐名,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上交的学科设置以工科为主,其中制造业相关领域和IT类专业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上海恰恰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所以上交的学生也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交大学子脑筋灵活,善于经营,管理能力强,也比较容易进入管理层,尤其是一些在上海的IT类的大外企,每年都会给上交单独留出名额。但是由于学科覆盖面的影响不够宽广,而且在上海的声誉似乎总是稍逊复旦一筹。因此暂列第三。
4.北京邮电大学
北邮在某些排行榜上的排名虽然低,但是因为其在整个通信行业的影响力无人匹敌。所以就业之好几乎不亚于清华。每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所招聘的新人中北邮的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甚至这几个公司每年的招聘笔试主会场就放在北邮。而四大公司的领导层75%以上都是北邮毕业的。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经在90年代很火了一阵子,当时文科的分数线之高几乎可以跟北大抗衡。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因此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每年进入德勤,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的人数有35%来自于对外经贸大学。
6.中国人民大学
人大最近几年已经从前些年中的衰落走了出来,其优秀的生源保证了学生的高质量,人大的毕业生仍然是国内高校就业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群体之一,在公务员、法律、金融保险、新闻等众多热门行业的录取名单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人大学子的身影,人大在政界的中层实权校友国内高校无出其右,每年人大考取的公务员是最多的。
7.北京大学
北大在中国无疑是一个跟清华齐名的金字招牌。但是在全国的实力数一数二的北京大学在就业上的地位似乎与其排名不太相称。主要是由于北大校内学科设置主要以文理为主,较为冷门的人文类专业和理科专业毕业生多,与社会需求结合小,类似于考古,地质,气象、力学和马列主义学院以及理科的众多冷门院系在就业上并没有很好的前景。因此网上常常炒作诸如北大学子卖猪肉和糖葫芦的爆料新闻。但是除掉这些之外的光华,经院,国关的就业实在足以让绝大多数的学校眼红。而北大理科院系的竞争力也在国内名列前茅,每年去国外一流高校深造的学生数量在大陆高校中遥遥领先。
8.同济大学
在上海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具有雄厚实力的老牌大学,其专业设置的三个杀手锏足以保证同济在就业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汽车,建筑和土木是同济的三个王牌强系,
9.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号称“银行行长的摇篮”,目前各大银行的管理层超过三分之一出自中财。
10.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一个美誉,就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
⑻ 大学生就业率怎么算的
江西是全国第一个推出,高校专业依据该专业当年的就业率,末位淘汰的省份。就是说,哪个专业如果就业率全省排倒数了,那么就要惨遭噩运。
如果说措施得力,这也是好事一件,可以督促省内、乃至国内大学抓抓教学质量;在学生毕业前还可以加强输导;加强跟用人单位的联系。本来对学校也好、对学生也好,都大有好处。可是国内高校队伍人才济济,很快就会有既省力气,又可以让上面满意的对策出现。
我在北京读书那会儿,从99年开始连续四年,母校的就业率还从来没有超过85%。我毕业哪年(2003年),被“非典”一闹腾。到我离校时就业率也就区区50%而已,不过听说在“非典”的形势下,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上面规定的要求。
我希里糊涂的来到我现在的大本营,哇塞,居然没想到这里当年的就业率是“89%”,我所在的学院哪更是不得了——100%,不禁对这里的教育成果肃然起敬。我忙我的事情,也没管那么多东西,反正就业率不归我抓,我也不知道哪是怎么计算的。到05年的时候,我的那帮孩子们毕业,我做班主任的可就惨了,从4月份开始三天一小会、一周一大会。可是我个班的就业率就是迟迟不见长,到5月份块结束时,居然就业率全院第一,不过是倒数的。
对于一个全院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最高,两名学生在求是杂志发表论文,考研率全校最高的班级弄出全院最低的就业率你说这责任谁负?终于在五月末的谋一天,学院某领导给我出了绝招。真是——士别三日,及更刮目相看。三天后,我班里的就业率发生脱变——84%。不过这个数字一直到毕业再也没有见长,为此,我拿到了相当于我一个月工资的——就业工作指导先进个人奖。
05年,5月底的某个下午,我到我班所有的男女生宿舍转了一圈。晚上7点召开班级会议,原分不动的转达了学院领导的工作指示。第二天,有6名学生顺利签定,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协议。三天后,9位学生送来了,有用人单位盖章的就业协议。就这样他们顺利就业了,就业率84%,全院排第三。两个月前,6位志愿服务西部的学生都回来了,他们6个人现在都忙着考研、忙着考公务员。看不出与1年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变化。
前两天,给某餐饮公司做岗前培训,惊奇的发现33位新鲜血液,有4位居然是师范或师专毕业的大学生。其实,他们4人都找到了工作,如果他们到学校上班,按照南昌目前的工资水平,他们可以领到每个月600月的工资。而该餐饮公司,可以发给他们每个月500元的底薪,加上开瓶费大概900元左右的工资,还有每天两顿工作餐。
去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低于1000元/月,还比往年有所下滑。他们都是给自己母校的就业率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而那些给学校丢了人——自己创业,或回家养猪的学生,收入却多的多,却难为学校的就业率争上一点光!
就业率该怎么算?还要不要算?真是让人头痛。
⑼ 每年全国有多少大学生毕业生和专科生就业率是多少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2004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1.由于毕业生总人数连年以两位数增长率递增,市场需求增长率相对缓慢,初次就业率便逐年递减(当然也有待就业或考研人群扩大的因素)。
2.从学历层次来看,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旺盛,本科生的需求大体持平,专科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
3.从就业市场需求的分布来看,需求量较多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与电子工程、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市场营销、土木建筑、生物工程等。有意思的是布点数增长最快的专业,其毕业生就业率波动也大,以布点数增长最快的10个专业为例,2001年~2003年就业率持续增长的专业一个也没有;多数是2001年最高,2002年下降、2003
年回升但低于2002年: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率2003年最高,2002年最低;三年就业率逐年降低的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环境工程。
4.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不一定是签约率最高的专业,而一些特殊专业或行业性明显的专业就业率反而较高,一些时髦专业就业较困难。
5.以往热门、需求趋减的专业有:会计审计类专业、市场营销类专业、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新闻传播类专业、外语类专业等。
6.从各学科大类三年(2001年~2003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来看,只有医学大类专业就业率有增长趋势,其他学科大类毕业生就业率都有所降低。
学科年份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2001
86.58
85.95
82.23
76.40
85.93
89.70
91.53
92.10
85.42
89.11
87.14
2002
83.92
82.02
80.01
89.37
80.06
84.53
87.70
88.59
81.74
89.62
83.19
2003
79.20
81.14
75.20
81.13
79.16
82.42
85.78
88.05
83.81
91.11
81.30
7.根据对70个二级学科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分析,近几年就业率相对稳定或逐年略有升高的有:地矿类(约92%)
机械类(约88%)
能源动力类(约90%)
水利类(约91%)
测绘类(约93%)
航空航天类(约96%)
农业工程类(约90%)
公安技术类(100%)
森林资源类(约79%)
基础医学类(约90%)
护理学类(约93%)
药学类(约93%)
动物生产类(约85%)
动物医学类(约86%)
预防医学类(约90%)
中医学类(约75%)
农业经济管理类(2003年87.15%,比上年上升约13%)
⑽ 目前大学生就业率为多少
受金抄融危机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率很低,教育部下达的任务是完成今年大学生7月份毕业时就业率达到60%左右,但目前大学生就业率仅20%多。大学专业的选择还是要看报考哪个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报考学校的优势专业,不管在社会上热不热门,毕业时都会有很大的就业机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小得多。所以在填写志愿的时候,应该多查询一下有报考意向学校的专业情况,再综合你的分数,你的兴趣还有你有没有地方限制等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本人认为,报考学校的专业是否为该学校的强势专业是最关键的,招聘单位只对学校的强势专业感兴趣。因为我也是目前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些都是经历后的感受。希望你能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