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昆明大学生遭杀害

昆明大学生遭杀害

发布时间: 2021-01-27 21:39:12

A.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男生被十多个人活活打死在校门口是真的吗

在学校外打死的!为情而死

B. 昆明理工大学女大学生李心草坠江死亡事件,最新的进展是什么

警方通报的是意外落水事件,但是李心草的母亲却发现了自己的女儿生前曾经遭受过陌生男子的猥亵,警方也将成立警方工作组核查

近日云南女大学生“溺亡事件”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最开始警方告诉李心草的母亲,她女儿是跟人“约着跳江”、“醉酒落水”。

当李心草母亲问警察打自己女儿耳光的是什么时候,警方却表示“没有注意到这一细节”。并且经过李心草当时乘坐出租车司机以及小草在一起的3人说辞表明,当时三个人一个是李心草的舍友,另外两名男子是舍友的朋友,其中一个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另外一个则是在政府部门工作,这次见面是李心草和这两个人第一次见面。

所以种种情况表明李心草的死极大可能这两男一女有关系,而并非警方通报的意外落水。并且也将成立警方工作组核查,相信真相会很快大白于天下

C. 如何看待 10 月 14 日昆明女大学生李某草死亡一案「意外落水」这一进展舆论监督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人民日报》在今天早晨六点多发布了对昆明警方的采访,报道援引警方的说法对李心草溺亡案进行了全面回应。根据报道,男子压在李心草身上不是为了强制猥亵,而是为了帮李心草安抚情绪,让其卧躺休息。男子扇耳光也不是暴力殴打,而是在征得同伴同意后帮助李心草醒酒。更重要的是,李心草落水时,两名男子都在车上,同学任某在酒吧内,三人均不具有作案条件。警方的初步结论是:李心草系意外落水,尚不构成刑事案件。
尽管《人民日报》很快删除了上述报道,并且昆明警方也否认自己发布了新的通报,但一般认为,《人民日报》的报道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案情细节,相关内容应该来自了解案情的警方人士,或许不是空穴来风。但鉴于目前尸检还没有结束,尸检结论还没有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断言案件“不构成刑事犯罪”确实为时过早。《人民日报》应该是感到相关说法不妥,故而很快删除了相关报道。
此案确实还有许多疑点尚未查清,离完整的真相还欠缺许多拼图。比如当晚李心草为何会连续三次饮酒?所饮之酒中,是否包含了兴奋剂或者其他违禁成分?李心草是否有其他的生理或心理疾病?醉酒是否诱发或者加剧了李心草的这些疾病?扇耳光是否属于正常的醒酒方式?李心草为何早早决定当晚不回宿舍并选择第二天直接去教室?李心草的溺亡究竟是自杀身亡还是意外落水?为何出租车司机证称李心草拦车回家却被两名男子阻止?“相约自杀”的说法又从何而来?两名男子曾经威胁警方的说法是否属实?这些都与厘清各方的法律责任密切相关,都需要警方的进一步查证。
不过,李心草是否属于他杀最终仍取决于证据。任某是李心草大学同学,没有证据显示二人有矛盾或积怨。案发当天,正是任某邀约李心草一同逛街,也能证明两人关系没有大的问题。至于另外两名男子,跟任某是好朋友关系,但跟李心草未必熟悉,和李心草见面可能只是偶然。《人民日报》的早前报道称,当晚的监控视频显示李心草在饮酒过程中未与他人发生不愉快。综合上述情节,如果既没有过往积怨,又没有临时冲突,那么杀人动机将是本案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如果是故意杀人,酒吧门口似乎并非理想的作案地点。
最终的调查结论无非是两个:他杀或非他杀。《人民日报》早前的报道出来之后,网络上立即涌现了一股质疑此前舆论的声浪。有人用“打脸”、“瞎带节奏”形容某些媒体的质疑报道,甚至有人将矛头对准了李心草的母亲。且莫说现在还没有最终的调查结论,即便李心草案最终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舆论的质疑依然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这些质疑,有关部门的调查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不要忘了,李心草去世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而警方的工作组才成立不到几天。很多质疑虽然不是真相,但很多真相却离不开质疑。质疑之所以必要,不是因为质疑总是正确,而是因为质疑能推动真相,离真相最近。
平心而论,一个在读大学生、一个花季少女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溺亡,多数家长都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更何况,如果李心草母亲有关“相约自杀”的说法确系出自警方,那么结合监控视频中的诸多细节,家属、网友和媒体提出的质疑都十分正常,并不过分。很显然,在舆论发酵之前,警方并没有给李心草家属反馈足够多的案情细节,也没有消除李心草家属心中的层层疑团。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李心草的微博发文,如果没有众多网友的集体发声,如果没有媒体的跟进报道,真相可能仍在沉睡。在互联网时代,沉默的真相有时根本不是真相。
有人认为,质疑会损害有关部门的权威。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在一些案件中,警方可能没有什么过错。一片质疑之后,可能事实还是会回到原点。此时,质疑并不会削弱警方的权威。因为,经过充分质疑后仍能成立的事实比不允许质疑而宣称的事实更能获得公众的认同。在另一些案件中,质疑让更权威的调查得以启动或深入,让之前的错误得以纠正。此时,质疑更不会削弱警方的权威。因为一个能回应质疑、承认错误并自我纠错的机关,远比一个装作永远不会犯错的机关更具有公信力。
还有人认为,质疑的人往往先入为主,带有有色眼镜。这种观点是十分有害的。为反对而反对当然是要摒弃的,但监督的逻辑出发点就是怀疑,监督的主要手段就是质疑,如果不能怀疑或质疑就没办法监督了。公众可以怀疑公权机关的动机,但公权机关不宜从动机论入手去面对公众。在现代社会,质疑和回应是公众与公权之间一种正常的互动方式。公权机关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公众的质疑,以积极的行动回应公众的质疑。只有在这样的持续互动中,双方之间的互信才能够不断累积。
李心草事件无疑是一起悲剧,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在法律程序内尽快为整起事件画下句点。如果查实确系他杀或者他人负有法律责任,那么就应当依法进行追究。如果最终排除了他杀或刑事犯罪,那么也能减轻一点家属的痛苦。不论哪种结果,舆论监督都在还原真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归根结底,有关部门不能总是在舆论发酵之后才“高度重视”。因为如果这样的反应机制成为一种路径依赖,那么将会极大的加重互联网的负荷,推高整个社会的治理成本。

D. 马英觉杀人事件,在大学里杀了整个宿舍的朋友

您好!您可能认识错误应该是此人。
马加爵(1981年5月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中,成绩优异,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为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动机
受不了同窗讥讽
这个寒假由于要找工作,马加爵没有回家,而邵瑞杰和唐学李早早就返回了学校。案发前几天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其间,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的话从邵瑞杰口中说出来,深深地伤害到了马加爵。邵瑞杰和马加爵都来自广西农村,同窗学习、同宿舍生活了4年,马加爵一直十分看重这个好朋友,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邵瑞杰眼中竟然会是这样的评价,而且好朋友龚博居然也是如此。就是这句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

凶器
曾两次购买加工
为了实施他的杀人计划,马加爵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最后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他到一个旧货市场上买了一把石工锤,为了使用顺手,他请店主把过长的木柄锯短,悄悄把锤带回,并藏在了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想等到作案时再取出来。但不知怎么的,石工锤却被人偷走了。不得已,他又回到上一次买锤的商店再买了一把石工锤,同样让老板把过长的木柄锯短后带回宿舍。其间他还买了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并上街请制证窝点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出逃时使用。

开杀
第一个是排除障碍
唐学李原本不住校的,一直在校外租民房住,但那几天由于还在假期,宿舍床位普遍空着,唐学李就暂时住进了马加爵和邵瑞杰住的317宿舍。而邵瑞杰那几天经常跑到隔壁宿舍玩,玩晚了有时也就住在隔壁。唐学李的存在成为了马加爵杀邵瑞杰的最大障碍。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就用石工锤砸向唐学李的头部,将其砸死后,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并认真处理好现场。14日晚,邵瑞杰上网回来晚了,隔壁宿舍的同学已经休息,他就回到了317室住。就在邵瑞杰洗脚的时候,马加爵用石工锤将邵瑞杰砸死。

狠心
半日内再杀两人
15日中午,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头夜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这时,杨开红来到317宿舍找马加爵打牌,已经杀红了眼的马加爵做贼心虚,一不做二不休,用同样手段夺走了杨开红的性命。当晚,马加爵找到龚博的宿舍,说317室里打牌正三缺一,叫龚博过去打牌。结果,龚博就在当晚惨遭马加爵的毒手。

逃亡
差点上不了火车
被杀害的这4名同学,全部都是头部被石工锤击中致死。马加爵把他们一一藏在宿舍的衣柜内,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防止血流出来,然后用胶带纸把报纸蒙住衣柜,用锁锁好。随后,马加爵开始了逃亡之路。17日,他到火车站乘车时,所使用的假身份证被铁路警方查获。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在317宿舍内的4具尸体还没有被人发现,他逃脱了铁路警方的处理,悄悄搭上了去往广州的火车。

2004年3月16日上午,经过指纹、笔迹以及DNA鉴定,公安部A级通缉嫌疑犯马加爵的身份得到最终认定。下午2点30分,新闻发布会在三亚市公安局举行。来自三亚市公安局的统计显示,到场媒体超过20家。
下午5点,在参加完新闻发布会后,亲自抓获马加爵的民警、三亚市公安局河西派出所民警胡崇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向记者描述了抓捕过程——
坐举报人摩的赶往现场
我是值班民警,15日晚上7点多,去菜市场处理一个买卖纠纷,接近处理尾声时,派出所打来电话。我赶回派出所,见到了举报人。
“在哪里?”“在河边。”“在干什么?”“在吃东西。”“坐你的车,你赶快带我去。”
我与举报人之间的对话异常简短。另外,没开自己的摩托车,是因为有两个担心,一是怕因为停泊车贻误战机;二是担心举报人临场害怕而躲开,从而贻误战机。
“开快点,开快点。”坐上举报人的摩托车后,我一路上都在催。
考虑到马加爵身上可能有凶器,对可能发生的搏斗,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当时我穿着警服,带了一副手铐。我想,如果真的打起来,我们的群众基础好,看到警察与嫌疑人搏斗,群众是会帮助我们的。几乎在我到现场的同时,我的同事也到了。
在距离一米处,我盯着他。
马加爵当时正坐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个破馒头在啃,又从垃圾中捡起一块红薯饼慢慢啃了一口,放进了塑料袋里包起来,然后装进了上衣口袋。当时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吃东西。
他的脸黑乎乎的,看不出什么表情,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衣服,也很脏,蓬头垢面的,像个疯子一样。
我离他不到一米,盯着他观察了十几、二十秒,在他又一次抬头看我时,开始问他:“你是哪里人?”“呀呀呀呀……”他含含糊糊的,我什么也听不清楚。
“请出示你的身份证。”他还是没有太多反应,但拿起了随身的帆布袋想走。这时,我开始怀疑他。一般来说,真正的疯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反应的。“别动。”我们没有马上给他戴上手铐,只是用手按住他的右肩膀,限制他的行动,同时通知领导。
他说:“我就是马加爵”
当时正好是吃过晚饭出来散步的时间,好多群众听说是马加爵被抓了,不少人围观、追随到派出所。
开始,他还想蒙混过关,但当检查出他身上的2400多元钱和复读机时,他一下子垮了。警察再次问他:“你是谁?”他说:“我就是马加爵。”

E. 昆明火车站遇害有大学生吗

有的呀,多关注新闻

F. 昆明一高校大四男生坠楼身亡事件情况

5月2日清晨,云南财经大学一大四男生从男生宿舍丹华苑3栋5楼坠落身亡。

根据监控视频显示,2号凌晨3点多,看到坠楼男生来到5楼过道,楼道里有呕吐物,疑似喝了酒,凌晨4点多,男生又返回503宿舍,坠楼的时间可能在5、6点。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G. 昆明女大学生李心草非正常死亡,整场事件都存在哪些疑点

疑点还是比较多的,李心草死亡之前和谁一起喝酒的,还被打了,为什么醉酒后无人陪伴导致的溺亡,这也是不太正常的。

那个时候的李心草情绪不稳定,绝望至极。然而李心草的舍友任某兼闺蜜,却站在一旁,努力控制着她,再让那两个男人轮番扇耳光。这一幕幕刻在母亲的心里,打得脸生疼生疼。两个人关系很好,不过,任某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喜欢抽烟,经常和社会青年在一起。女儿出事当天被这两男子恐吓猥亵,母亲觉得是女儿受到这两个人胁迫最后才想不开轻生自杀。

路过的司机说,看到李心草慌张拦下自己的车,但马上有两个男人冲上来,拦着不让走,女孩最后无奈下车,过了没多久就听到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李心草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学都说,她是一个热情积极向上的好女孩,不可能有想不开的事,应该是被那两个男的威胁了。

监控视频中两名威胁李心草的男子曾经扬言:“你今天你把我弄进去,明天我就能把你弄进去。”这不由得让人好奇,他们两个人背后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李心草的母亲想要知道女儿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和这两个男人,以及任某有没有必然的关系?该起事件发生后引起了龙盘警方的重视,官方回应来了,会给死者一个交代,全力追查真相!

H. 昆明女大学生李心草一案,李心草致死的死因是什么

据警方通报,李心草被犯罪嫌疑人约去喝酒,醉酒后,犯罪嫌疑人身体贴近,殴打,李心草翻越护栏致使溺水身亡。

I. 昆明女大学生李心草溺亡事件中,为何“舆论的想象力”会直指“监控细节”

昆明女大学生李心草溺亡事件中,之所以“舆论的想象力”会直指“监控细节“,这只不过是这件案件可以明显的从李心草死前的那段监控录像里推测出来。

我们可以从现有的视频及报道信息中看出,在9月9日1点42分,有一名黑衣男子将李心草按倒在了椅子上,随后更是用手去打了李心草的脸部,之后我们更是可以听见依稀传来的哭声。再之后,更是又有一男一女相继的进入了酒吧,这一男一女将李心草手脚是牢牢地控制住,将她带出了酒吧。我们从监控时间可以了解到在李心草离开酒吧大约1分40秒之后,店外便是传来了有人落水的呼救声。

正如人民日报所道:人命不是草芥,哪怕小草也有尊严,有获得善待的权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相信警方必然会还李心草一个公道。

J. 云南女大学生遭男友杀害埋尸,情侣之间何以至此

最近失踪案件有点多,在云南失联的这名女大学生在失联24天以后,终于被查明她已经被男友伙同其他两人一起杀害埋尸了。两个人何以至此?相信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感情在于经营,没有经营好,说明两个人都有问题,但是罪不过死,况且说这个男朋友洪某他没有权利剥夺证明女大学生的生命。

令我们接受不了的是这个洪某太会演戏,他还陪同女朋友父母一起寻找这个女大学生,骗了女友父母还对记者说,不要给这个男孩子增加压力。两个人在一起交往那么久了,都有感情,这个洪某怎么能如此下死手?不爱了就分手吧,一别两宽各自新欢,这不挺好的吗?

热点内容
湖南大学新闻专硕考研真题 发布:2025-07-20 13:27:05 浏览:134
大学大二可以转专业吗 发布:2025-07-20 13:26:08 浏览:849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发布:2025-07-20 13:19:51 浏览:292
2013武汉大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答案 发布:2025-07-20 12:55:03 浏览:823
美国大学越好越贵 发布:2025-07-20 12:53:28 浏览:639
复旦大学英语博士2017 发布:2025-07-20 12:40:17 浏览:305
引进博士黑龙江大学 发布:2025-07-20 12:38:53 浏览:1
厦门大学物理系录取名单 发布:2025-07-20 12:23:42 浏览:659
研究生复试之后面谈导师吗 发布:2025-07-20 12:22:22 浏览:829
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导师简介 发布:2025-07-20 12:21:43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