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指导

大学生指导

发布时间: 2021-01-30 09:37:23

❶ 如何对大学生学习适应进行指导

高一新生无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是从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自制力等方面都不能一下子适应高中阶段的要求,为了使之能尽快完成由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角色转变,有必要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适应性。高中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量大,知识点多,在高一就开设的九门学科的知识,比初中要增加许多,高一是学生求学阶段获取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一学期所学内容的容量 增大,难度大,灵活性强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跨度,这一跨度要不细嚼慢咽,就会给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日常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高一数学学习的难度还在于学习进度快,课时不够,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系统性强 。
近年来,由于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差别很大。高中数学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与初中数学有较大的区别。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课堂效率,同时随着学生生理发育的成熟与接受能力的提高,教师讲授的容量与反复次数可逐渐调整,另一方而也反映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为了保证高三有一年复习的时间,而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片面追求快节奏、大容量的倾向,其结果造成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初、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特点、教材特点的对比看,高中数学知识概念抽象,在定理的掌握上,理论要求程度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容量大;教材对知识的呈现不像初中阶段语言叙述通俗易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而是更多注重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对上述情况,学生的心理准备不足.另一方而,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过早与高考对口实施教学,偏重教学设计的“一步到位”,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思维水平.如何帮助学生平稳地从初中数学学习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关键问题在于解决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学生以优秀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满怀信心投入到高中数学学习中.但在高一阶段,一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影响到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水平下降、成绩滑坡。在长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同一班级的,原来知识水平和能力相近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的学习后,在数学学习上差别很大,有的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很好,在能力上也有较大的发展。还有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一的数学学习,他们不但成绩差,就连学习也失去了信心。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一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接受性学习仍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❷ 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3、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其次,要破除传统念,实现多元化就业。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❸ 𣁕 求大学生指导,这个字读什么....

请问是那个字

❹ 《大学生学习指导》一:为什么开《大学生学习指导》课

教学抄一节好的课其实就是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如导入、目标、导读、总结与作业等方面的优化.
1、导入的优化:导入课的方法很多,例如题目导入法
2、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据课文特点,依据文体特点学习品析语言的方法,教会方法,然后让他用你教会的方法去学习.作为一个教师,心中特别应该有一个方法目标,同样一个问题,不同年级是不一样的.应该考虑七年级教会,八年级提升,九年级拔高.
3、导学过程的优化:导学思路艺术化,教材处理,导学方法科学化.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思路设计.

❺ 大学生学习指导系列之一:大学是什么

在你入学以后,认识大学之前,可能对大学有一种失落感。不知你们现在是不是这种感觉,大学原来就这个样子!哪怕再好的学校,身在其中,可能也有不少同学感觉不出其中的好来。 一、新生心目中的“大学” 刚进大学时,内心带着许多憧憬和梦想,希望能在大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能踏进大学这个门槛吗?现在梦想成为了现实。在很多大学新生的心目中,大学是获得知识的殿堂,是通向未来的阶梯,大学毕业证是改变命运的通行证,积极的同学准备着像海绵一样拚命地汲取知识,为将来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也有不积极的同学感到终于松了一口气,认为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成功的门槛儿,只要按部就班地把文凭拿到手,以后就走上了成功的坦途了。 体会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想像中的大学和大学生活,与自己看到和感到的差距好大,抱怨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选择回去复读。 一位来自重点大学的学生这样写道: 许多同学在经历了一年或者更长的大学生活之后,无论是在精神状态,还是其他方面,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一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在何方;每天只是机械地应付该上的课程,按时地吃饭、睡觉,甚至荒废学业,作息无规律,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却一点都感觉不到,自己有时心里也有些着急,可是总觉得无能为力。总之,将他们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大学里过得很郁闷。 二、大学的本质是什么? 说到这个问题就会想到大学的定义,大学的定义追溯到《礼记·大学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百家之学府也。”“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梅贻崎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在中世纪的欧洲,universities主要意思是一种联合、行会组织,可用于任何行业或任何有组织的团体,是教师或学者为了他们彼此利益的联合。意大利的博洛纳大学最初就是一个学者的联合,巴黎大学源于教师联合。大学是当时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cation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等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大学最初的形成是学术和思想交流的需要。因为世界上具有先进思想和领先技术的人需要交流,他们汇聚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产生新的思想文化,创造领先技术,这种人才汇聚在一起的地方就叫“大学”。可见大学原来的目的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的创新,是真理的追寻,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大学其主体是大师。浙江大学前校长竺可桢说:“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育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需要更多具有新思想、新技术的人才,既然大学汇集了这些人才,当然就承担了培养更多具有新思想、新技术人才的任务,并逐渐成为大学的主要任务。大学里“大师”的角色也从新思想、新技术的创造者的单一角色兼具了传授者的角色,大学具有了创造和育人的双重职责,再后来大学的功能双增加了为社会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 随着大学在社会上的角色和功能的改变,大学的主体不再只是“大师”而应是“大师”和“大生”。“大生”就是指你们这些在大学里求学的大学生,能否称得起“大”要靠你们自己,国家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来培养你们,你家长为什么花那么多血汗钱送你到这,实指望你们有大出息。竺校长说得好:“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既要成为领导人才、社会栋梁,那么只是掌握一些专门知识、专门技能是不够的,应该知识广博,拥有科学头脑,做到明辨是非、静观得失、慎密思考,而不致于盲从。”不知同学们是否这样要求自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复兴我有责任,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们,这句警言应该经常在我们脑海中响起。“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这样的民族有亡国的危险”(竺可桢)这样的话在国运昌盛的今天很难入耳,但我希望有责任、有理想抱负的真正的大学生们去认真思考。 大学阶段是你们修身立世的关键期,是抓住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时机。常言道:立志方能成才。一个青年人,没有远大的志向,目标就不明确,劲头就不高,在万马奔腾的今天,成功就没有希望。你们这个年龄段可塑性很强,大学生成也是大学,败也是大学,在这段时间,你们如何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以后人生的高度。因此,大学阶段也就成为大学生日后是否成才的关键阶段。 大学的本质在于创造了一个地方,一种环境和氛围,让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勉励,为你们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 更准确在说,大学的意义在于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资源。 当然,很多人对大学的最初认识就是学校。而学校和大学是有联系但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学校是一种场所的概念,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大学校有大教室、大图书馆、大操场、大食堂、大试验室,这些只是外在的、表面的。而“大学”二字所承载的是深厚的内涵。大学之道,在于其精神实质。只有对“大学”有所感悟,才能懂得读“大学”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也才能从大学生活里得到更多。 大学是精神(科学、人文、民主、自由、独立之思想个性化)的堡垒,有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思想的重大功能。 大学是公认的学术思想、人文精神的中心,是为民主社会树立道德标准,思想标准和知识标准的圣地。 在大学阶段把自己的目标定为毕业以后找一个好工作,功利主义思想使自己彻底地丧失了大学生应具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素质,盲目地否定了大学的神圣性,这一精神迷雾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大学的教育质量。 我国现在的大学在不同程度上为政府所控制,科层化和缺乏办学自主权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能影响大学精神的追求与思想的自由,并不能影响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和心灵的丰富。大学应该成为思想库、人才库或科研中心、文化中心。应该是社会的理想类型,而不该是社会的缩影。大学不仅要产生思想和学问,还要给社会提供道德理想,不仅要培养负责任的合格公民,还要给社会提供实践的行为模式。还应该是将道德理想变成实践行动的典型。总之,他应该引领社会走向理想境地。 虽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但大学的本质是没有变的。

❻ 大学生学习方法与指导

把他完完全全融来入你的生活你自己源会感觉到的,比如学习日语,我是日语爱好者,这是我自己的一点点小经验,那就是 早晨起来第一句话,对早上的人,以日语 的形式说早上好,然后再说, 呵呵 ,开个玩笑,别人也会在无形中帮助你的,还有 就是找一个和你一样爱好 的人,户对练习口语交际和平时所学,互相提问,,慢慢的心无杂念自然而然,笨蛋 也能在你所在的那一系里出类拔萃

热点内容
厦门大学2015年保送北大硕士名单 发布:2025-07-26 09:27:07 浏览:640
北大大学16级学生名单 发布:2025-07-26 09:26:33 浏览:93
2015江苏大学复试时间 发布:2025-07-26 09:09:38 浏览:853
福建医科大学可以转专业吗 发布:2025-07-26 09:08:03 浏览:565
大学生上网行为 发布:2025-07-26 09:01:35 浏览:184
维也纳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发布:2025-07-26 09:01:23 浏览:493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博士 发布:2025-07-26 09:00:46 浏览:650
大学生遵纪守法的事迹 发布:2025-07-26 08:58:17 浏览:230
大学生网页设计模板 发布:2025-07-26 08:55:20 浏览:211
第九届广西大学生挑战杯 发布:2025-07-26 08:49:36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