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本科 » 大学生教育观

大学生教育观

发布时间: 2022-08-03 13:53:56

大学生如何树立并践行劳动教育观

大学生树立并践行劳动教育观:

高等教育不仅让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对社会的适应性。受教育而就不了业,就算不上人才;如果是人才,不就业更是浪费。作为大学生,所想的应该是如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实现自己追求的价值。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

应当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择业观念。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 ,这是最根本的。

性质分析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

要认识到随着 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❷ 大学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它有多高大的楼,而在于它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什么样的学者

大学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首先,一个简单的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不假思索,我们来读大学就是要学知识学技术的啊!但是,我想先说明的一点是:大学不是技校。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的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买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的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时候的中医甚至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要到病除……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那么,问题来了。大学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呢?1.人之为人。很多在教育上颇有建树的老师都会强调这样一个点“人才,首先是人,方能成才。”在这个点上看来,在大学教育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从古到今文人雅士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代社会中,不知是社会风气的问题还是人们常说的“人心不古”,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屡屡出现令人咋舌的“奇葩”事件。马加爵、药家鑫等依然记忆犹新,有知识、没品德的人对社会的祸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毫不犹豫应该放在第一位!我认为,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来确定学校教育的方针和培养政策,要更新我们延续至今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陈旧的提法。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过度政治化的一个目标,使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建设者,夸大了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额作用,而忽视了人性和人文发展。2.人之成才。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也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从小时候牙牙学语开始,到我们最终变成浩浩荡荡穿过高考独木桥的一匹,我们一直摆不开各种标准答案、公认的社会赞同观念。经过这个大炉的熔炼,我们最终变成批量生产品中的一个,最终变成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到大学,一个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理想殿堂,我们可以松开分数对我们“千奇百怪”的思想的束缚,坚持自己的执着追求,忽略他人对自己的不解,怀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大气践行对自己的诺言。大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是促进学生成才、社会前进、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条件。3.人之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就业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应该也包括就业能力。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指出,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30到40年将相继来临,即人口总量现在已经达到13亿,在未来20多年当中,新生人口还会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急速递增的求职大军,日复一日的求职压力,相信大部分求职者都深有感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说是也一个很迫切的问题。4.人之幸福。“培养什么人?我认为要培养幸福的公民。”因为现在的学生多数是不幸福的,过大的学业、社会用热压力,是=使他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不幸福。巨大的学习压力扭曲了学生的学业动机和人格发展,导致认知渴望的缺乏性,学习内容空洞,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不良,使学习失去快乐,新鲜感过于短暂,甚至导致学生厌学,厌恶生活,甚至有些学生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学习压力。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平均每天上课以及学习时间大概在12小时左右。从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就不难看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后司机那太少或者根本就没有,长期下去越来越没有幸福感,却是无奈何痛苦占据了心灵,也写在了脸上。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会使学生有幸福感,才能使他们更聪明更有创造力,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地成长。5.人之生活。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为什么缺少会生活的人?”这句话看似好笑,却不得不承认它有实在的道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生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是学会考试。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这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上比素质教育更严格、更科学、更现代的教育理论,现代的高等教育也应该着眼于解决学校与社会相脱离、“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个严峻的问题。综上所述,只有要大学教育达到以上目标,我们的教育哲学、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上至今还没有补上的这一课,我国学校教育才会真正有所改变,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这样学生才能够有一个快乐的、健康的学习生活。

❸ 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道德实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细化、分解,把道德实践活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开辟道德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增强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三是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的关系。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道德实践,也要靠法治约束。道德建设属于“德治”的范畴,但又离不开“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强调道德实践,就是重视道德本身的作用,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们从内心里自觉地服从道德评价,接受道德约束,达到平衡自身、稳定社会的目的;强调法治实践,就是要从立法的角度,强制性地对不道德行为或习惯进行评判或制裁,使违背道德的东西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作用,把内在自醒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❹ 现在大学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会有哪些意义呢

大学教育对于年轻人的未来必要吗?许多人都心存这样的疑惑。 如果仅限于经商,我认为这种教育似乎并不必需,商业更需要的是敬业和勤奋的精神。事实上,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在他们应当培养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时,被父母送进了大学。进了大学就意味着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惬意、最快活的时光。当他走出校园时,年轻人正值生命的黄金时期,但此时此刻他们往往很难将自己的身心集中到工作上,结果眼睁睁地看着成功的机会从身边溜走。 个人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大学的学习成绩,也不在于婴幼儿时期的智商,而与其成长过程的性格形成有更大的关系。完全凭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成功。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体会才能获得的处世智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就是这个道理。 大学教育的确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但这种知识常常是理论性的,并且其获得常常是以牺牲人的活力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有时候,书本教育反而会阻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心智的发展,使人自身的潜能被扼杀。 之所以主张全面系统的教育,在于这种教育能使人变得更富有方向感,以至于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应付自如。 将大学教育仅仅当成获得工作的一种途径,这是一种低级、浅薄的职业观和教育观,它没有考虑到教育对人人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学习经历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意味着一种投资,一种个人力量的投资。年轻人从这种投资中获得一种人生力量--一种知识创造的力量。这种力量包含两方面:思考的能力和意志的力量。评叛大学教育是否有必要的标准就在于,是否获得了这种力量,或者说是否获得了这种能力。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任何成功者都必须具备的。我曾经询问过美国一些大公司人力资源主管,他们最希望找到怎样的人才,或者说在众多应聘者中间最难发现什么样的人才,绝大多数人回答都是:具有正确的思考能力的人。 大学最独特的功能在于,通过教育和辅导,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它使年轻人变得善于思考而且思维开阔,同时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学教育实现了从一个自我到另一个自我的转变,就这一观点,罗斯金曾发表过一个著名的评论:“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识他们原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要教导人们去做他们原本不会做的事。” “认为教育仅仅是学习知识,”帕卡德教授说,“是一种极其贫乏、没有出息的想法。人们所需要的远远比事实要多,比如勇气、诚实、力量、荣誉感、正义感等等。” 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是要否定大学教育的意义。而且我相信那些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更容易取是成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占据了社会荣誉的最大份额,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受过训练的头脑就像训练得技术熟练的双手一样,能够比愚蠢和笨拙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也会获得更高的报酬。我们需要接受更高的教育,但前提条件是,我们不能因为教育而丧失了成功者最至关重要的品质--敬业、忠诚和勤奋。

❺ 大学生素质教育五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 在大学生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因素组成,而政治素质则由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要素组成。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文化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 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身心素质(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社会适应性, 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包括独到见解、独特方法),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❻ 你觉得当代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1、需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大学课堂上,学生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迈入社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大学就仿佛是一个小社会,是学生们真正迈入社会前的一层保护膜,学校需要加强培养学生们的思想素质教育,给学生们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们成为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好青年。

3、加强身体素质教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支持学生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❼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主流思想
1、要坚持用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引导教育学生。从两宋诗词作家爱国思想形成的环境来看,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健康的主流思想来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相当关键。由古及今,当今社会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主流思想来引导、端正人们的社会心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并存是客观的必然的趋势。在多元化思潮中,难免有一些与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的非主流思想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和价值取向等发生变化。对于这些非主流思想观念,我们要用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加以引导,变不利为有利,让它们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来引导教育大学生,端正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善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感召教化学生。从两宋诗词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曾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积极有利的成分,如忠信仁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和谐持中等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要用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来感召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人物事迹来感染、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渲染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乏爱国的仁人志士,范仲淹断齑苦读、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等,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这些人物事迹真实感人,在爱国主义教育领域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激励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3、要善于借鉴两宋诗词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两宋诗词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来看,诗词创作和诗词欣赏是审美精神创造的重要手段,也是美的传播的重要途径,它能使人保持对社会的审美追求和对道德美的追求。两宋诗词中特有的格律、意境和韵味所形成的美,能给人心灵的感受,更有着直接诉诸于感官刺激所无法产生的深刻和久远的效果。它能使人们在喧嚣的流行和贪婪的物欲中沉静下来,得到精神的安宁和情操的陶冶。所以,我们要巧妙地运用诗词及其蕴含的道德情操,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丰富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提高教育实效。要在文学教育中借助诗词的美学效应和吸引力,加强对学生的美德教育,让学生在诗词创造的韵律美、意境美和精神美中徜徉,让学生在诗词精神生活的家园里学会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充分发挥家庭公义教育的导向作用
从两宋诗词作家的家庭教育来看,实现“功利”与“公义”的和谐统一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是相当重要的。而面对着社会、市场竞争、就业的压力,现今大部分家庭教育更注重对孩子进行“功利”教育,而忽略了“公义”教育,直接误导了子女的个人价值取向。因此,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父母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追求良好的道德品质,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要改变家庭教育观,要把培养子女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再次要在忙碌之余多留点时间了解子女的内心感受,关注他们的思想动向,在发现他们有思想波动时,要及时引导和教育;最后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公义教育的导向作用,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加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
从两宋诗词作家所处的国家安全环境来看,周边安全环境的教育对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是有很大帮助的。过份安逸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化人的思想。当代大学生直接受益于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逸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但实际上,当代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还很不太平。因此,要对大学生加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教育,让他们看到社会稳定局势的同时,也看到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的威胁,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入21世纪,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建国以来较好的时期,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我国周边安全威胁呈现多样化趋势。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日东海大陆架的争端和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仍影响着我国的周边安全。朝鲜恢复导弹试射和地下核试验,美日韩加紧作战部署;“东突”民族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相勾结,大肆进行分裂新疆的破坏活动;藏独分子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频繁在中国国境内制造事端,企图破坏国家统一;印度迅速崛起、中印边界争端、印巴冲突加剧;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频频对我提出南海诸岛主权要求,并对其实际控制岛屿加强军事力量建设;等等。这一系列因素时刻都威胁着中国的周边安全,有些还可能导致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提醒我们不能被暂时的稳定局势所麻痹,不能放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脚步。而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是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的很好的教材。加强对学生周边安全局势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加强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时不我待,以及在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中自己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知识和技能,争取成才,为祖国尽一份力。

❽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包括: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谐心灵;必须实现课程融合,创设全方位的生命化课堂;必须开展情景体验,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生命的价值。

必须整合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1、家庭教育

家长要根据家庭自身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教会子女正确认识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课老师,如果一个家庭给予子女积极和珍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那么子女的生命价值观就表现出积极、珍惜生命的特点。

家庭若给予子女消极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子女的生命价值观则呈现消极和狭隘的特点。

2、学校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合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技术或者实践经验,利用语言和文字媒介、在特定的场合对咨询对象的心理、行为进行引导和疏通,让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的心理疾病,甚至轻生的问题。

把生命教育价值观作为一门课程引入大学课堂,从专业理论的视角向学生展现生命的价值,可以通过运用“对话交流法”、“艺术陶冶法”、“情景教育法”等实践教育法,让同学们对生命有更加科学、系统、理性的认识,明确生命对于个人、他人、社会的意义,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

3、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把自己同时当作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所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个体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而进行的自我选择、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

❾ 大学生 三观四信 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思想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五爱”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思想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就是“三观”教育,以下分别论述之。

(一)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对世界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在新的世纪学生如能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形成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就是教育他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了解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彼此都是有联系的。克服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提高思想觉悟。

让学生了解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要使学生了解,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要提高分清是非和敌我的能力。

一些学生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有些属于思想方法上由于片面或教条,使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甚至导致了错误的行为。

只有具有科学世界观的人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现在,玉皇、龙王、雷公、天狗都已经慢慢退出被崇拜的地位,红茶菌、打鸡血也成过眼烟云。然而,开天目、耳识字、水变油、药出瓶还有一定的市场。“特异功能”、星象之类在一些人那里还吃香。迷信邪教总是不断改换着自己的装束,招摇过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想用神功救国,都遭到可耻的失败。清朝慈禧太后看了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表演,于是说‘天降神人,相助大清’。结果这些‘刀枪不入’者却抵挡不住西方的洋枪大炮。然而悲哀的是,一些人却在那里大肆鼓吹这种特异功能,根本无视历史上的神功误国的教训!”现在仍有人出来攻击科学,有人拿出现代迷信的假货冒充科学。我们的学生只有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分析思考才能识别伪科学,成为无所畏惧的无神论者。

(二)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具体表现在幸福观、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方面。它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它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为此,要进行正确人生理想教育和社会理想教育,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材,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还要进行生活方式教育,生活方式应文明、健康、科学,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态度,善于利用闲暇,通过有益活动,使个性和谐发展。

最后,要加强劳动教育,这是学校传统德育内容。为适应社会发展,增加劳动致富、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吃苦耐劳、科学动脑、讲究效益等内容。教育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家务劳动、勤工俭学。

(三)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点是集体主义。要让学生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仍需要提倡集体主义。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发扬对集体、国家、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现象,提高辨别善恶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要使学生明确,我们提倡集体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也不反对个性发展。我们讲的集体,严格讲是指国家的、民族的、社会的全局利益,不是小团体利益。现在不少学生的弱点之一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愿别人为自己服务而不愿自己为别人服务;只愿享受权利而不愿为社会尽职尽责。如果不克服这些是很危险的,这样的人多了,对社会进步是个威胁。

最后要注意,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珍惜和维护集体荣誉的态度和行为;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平等、合作、友爱,关心他人,服从集体决定,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善于理解他人、同情弱者、主张正义、维护公正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热点内容
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向教授 发布:2024-05-20 02:57:46 浏览:987
中山大学蒋卓勤教授营养学讲座 发布:2024-05-20 02:49:11 浏览:141
大学生演讲比赛稿 发布:2024-05-20 02:16:26 浏览:802
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发布:2024-05-20 02:07:51 浏览:27
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到北京西站最快捷方式 发布:2024-05-20 01:49:49 浏览:631
好句子大学生 发布:2024-05-20 01:39:01 浏览:515
太原理工大学十佳师德名单 发布:2024-05-20 01:30:23 浏览:911
美国金门大学奖学金 发布:2024-05-20 01:29:08 浏览:152
东京大学设计专业 发布:2024-05-20 01:28:14 浏览:91
天津大学老师就探讨民间慈善问题 发布:2024-05-20 01:15:02 浏览: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