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服
㈠ 自考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会穿学士服吗
有啊,现在考试制来度相对于前些自年己经有了极大程度的改革了,只要你通过正常途径报名并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和别的学生一样就读你理想中的学府,不论年纪大小。毕业也一样有相关的证书,享受和其他学生同等的权益与待遇。只要学位到了,学士服一样可以穿。
㈡ 中国人民大学学士服为什么是红色
有啊,现在考试制度相对于前些年己经有了极大程度的改革了,只要你通过专正常途径报名并通过属了相关考试就可以和别的学生一样就读你理想中的学府,不论年纪大小。毕业也一样有相关的证书,享受和其他学生同等的权益与待遇。只要学位到了,学士服一样可以穿。
㈢ 人民大学怎么样
很不错啊,北京的名校
㈣ 中国人民大学有“不在同一楼居住的学生,不许互相串门”的规定吗
《华夏时报》11月21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上周末开始,A公寓楼的学生不准进入B公寓楼等任何非自己所在的公寓,也就是说,不在同一楼居住的学生,想再互相“串门”已经不可能了。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均包括在内。
这项校规的出台,据说是出于考虑安全、卫生等因素,但是,这些理由实在显得牵强。限制同学互相串门,一方面人为隔断学生之间的学习和生活交流,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公寓管理的难度。
学生也好,社会舆论也好,对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一规定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公众的否定与校方的坚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实际上反映了大学管理机制的“僵化与专横”。长期以来,大学各项管理规定,向来由学校单方面说了算,学生没有任何参与讨论的余地。但是,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向一些明显不合理的、侵犯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不断提出挑战,这应该是一种进步。比如说,有的学生被处分后,不服处理,甚至向法院起诉直至赢得官司等等。
大学生不是小孩,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校方强行将某种僵化的模子来塑造他们、管理他们,甚至严重干涉了他们的生活,显然就太不合时宜了。这种单向的、缺乏互动的管理模式,早该结束了。
文章引自:http://www.kuaibao.net/html/2006-11/22/content_49944245.htm
㈤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内会主义现代容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2019年9月1日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人员,包括: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9年9月1日)的;或获得EMBA硕士学位且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到2019年9月1日)的;
㈥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的学位授权
2010年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评审会在明德主楼13层第二会议室举行。纪宝成校长,袁卫常务副校长,校长助理吴晓求、刘向兵,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研究所所长秦惠民,发展规划处处长、高教研究室主任胡娟等参加了评审会。评审会由袁卫常务副校长主持。 北京大学文东茅教授,清华大学王孙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程方平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庆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孟繁华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王战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司副司长张彦通等八位教授组成了评议委员会。
纪宝成校长首先欢迎各位专家来到人民大学。纪校长指出,教育学科在人民大学是既“老”又“新”的学科,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战略是“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教育学作为文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人大没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点是一个缺憾,学校下决心要把教育学发展起来。纪校长希望各位专家为人民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把脉,就如何在全国教育学科体系中更好地定位等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之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育研究所所长秦惠民教授和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胡娟研究员向各位专家做了汇报。从学校教育学科发展历程、设立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必要性、教育学科现有基础、学校发展教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以及学校教育学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等五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人民大学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条件,强调了人大教育学科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学校对发展教育学科的重视和信心。
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人民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及其成果,高度赞扬了学校基于人文社科整体优势发展教育学科的决心,并就申报的有关问题和未来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袁卫常务副校长听取了专家意见后着重指出,学校对教育学科发展非常重视,已经将其列入985三期规划中。他表示,教育学科的发展是为人民大学服务,也是为国家服务,学校有信心将教育学科发展好。
最后,评议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同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科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㈦ 北京哪里有租中国人民大学学位服的
你们学校旁边的理工科技大厦就有一家可以租的
我们上次就在那租过
挺干净的
㈧ 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
首先,在中国社会过于重视学历而轻视能力,博士入仕比一般人更容易,更有筹码。而且博士本身有知识上的优势,不犯什么大的错误,拉点关系,更容易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其次,就中国国内的学术界而言,腐败比较严重,拉帮结派,打击排挤现象也是存在的,何况自从扩招以后各种人才(高学历)越来越多,内部竞争压力大,从政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选择。其实像我们学工的人,都读了这么高的学历,其内心应该是热爱自己的学科的,很想有番作为,不说为祖国人民作出多大的贡献,但很希望能得到业界同仁的认可,但社会是现实的,为了生活,去考公务员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
再则,既然是人大校长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见这个问题在他们学校尤为突出。他说了这个话,那就要首先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啊,文科学生更容易选择当官,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校长说这个话,表达的意思是要发展国内的学术,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做学问,做研究,贡献自己的智慧。但要让博士这个高素质,高知识的社会群体认同校长的观点,还是要靠教育。我说的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
落脚点,要发展学术要靠人才,但要能留的住人才,就要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以及社会地位。
在日本(我们不谈民族仇恨,只论学术和社会环境),日本人就很尊重高素质人才,一般的企业老总见到教授都会主动打招呼,先伸出右手,表示敬意。国内这种景象是很少见的。
我们要慢慢消除拜金主义,要崇尚知识和科学,净化社会风气。
为和谐我们的社会而努力~呵呵,恕鄙人愚见
㈨ 你好,我想咨询你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的老年大学具体位置哪里静园里面几号楼谢谢了!
静园都是家属楼 应该没有 老年大学
这是人大的老年学研究所/老龄资料中心
老年学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现任所长杜鹏教授。
老年学研究所致力于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国内外老龄问题相结合。密切跟踪国外老年学研究的新成果与国内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新问题。在全国大力推动健康老龄化研究,引导家庭养老研究,率先提出了老年精神赡养,推动老年社会价值、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研究。
2002年,老年学研究所成为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003年,老年学研究所和中国老龄协会共同承担了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援华项目“中国老龄问题”的执行工作。
老年学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招收老年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培养老年学专业研究生的学术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老龄资料中心附属于老年学研究所,在联合国第五周期合作项目支持下于2003年8月建立。资料中心主要负责收集老龄研究数据、图书和研究报告,为老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提供资料服务。
地 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政编码:100872
办公电话:86-10-62515069
老龄资料中心网址:www.age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