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
❶ 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生怎么样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南大文科院系中相对年轻的一个院系(1992年建系,2003年建院),该院系脱胎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在叫文学院),其师资构成中,最早的几位教授的学术背景也是中文专业出身;其后新传院的一批年轻师资的学术构成就开始多样化了,比如有的是社会学出身、有的是法学背景。多样化的学术背景,使得南大新传院的学术研究有百花齐放的势头。
虽然南大新传院没有获得博士点,这是个软肋,但南大新传院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中,排名依然高居全国第七位。没有博士点的新传院的教授中,目前却有4位博士生导师,分别是:挂靠在社会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丁柏铨教授、潘知常教授;挂靠在政府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杜骏飞教授、郑欣教授。
南大新传院的科研水平也是相当出色的,近期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国藏语新闻媒体影响力问题研究》便是一个例子:由国家社科规划办设置特别委托项目,在南京大学的历史上也很少见,实属难得。
要说到南大新传院的科研特色,我个人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点:①网络传播研究,领军人物是杜骏飞教授;②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军人物是丁柏铨教授。此外,南大的广告系也是很不错的,与广告实业界联系相当紧密。
南大新传院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新传院也是文科院系中较早拥有独立办公大楼(费彝民楼)的学院。
新传院不仅硬件设施优良,而且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南大新传院的学生记者团曾经在教授们的带领下,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比如“行走淮河”调查实践活动)。南大新传院虽然年轻,但南大本体历史悠久,所以南大毕业生中在传媒业内已经有一批很出色的人物了,比如说南大在京校友中,就有:朱竞若(人民日报北京分社社长)、袁翔(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徐步(人民画报社社长)、朱庆(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王坚(中国证券报副总编辑)、黄晓燕(现任凤凰新媒体副总编辑)等校友。在江苏、广东等地的媒体中,南大校友(包括新传院)也有很多高手已经位居传媒业的高位。
同时,南大新传院也有一批锐意进取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杜骏飞教授,他是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的会长,南大新传院也是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的挂靠单位。
说到南大新传院的就业,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新闻专业在各校纷纷开办、大量扩招,而媒体行业的需求量并没有持续扩大,所以其实目前新闻专业毕业生已经有点供过于求的趋势了。所以南大新传院的就业较之于南大商学院、南大计算机系、软件学院的就业当然是要逊色一些了,这是各专业需求量的不同导致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大新传院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中的就业属于一流层次,在江苏的传媒行业的竞争力处于第一位是毫无疑问的。
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是多样的。最主要的本行当然是传媒业(含广电、报纸、网络、出版、广告行业),但是不同地区传媒业的薪酬待遇就不同,不同媒体的薪酬待遇也不同。除了在传媒业做记者、编辑、策划之外,还有就是一些大型企业的文秘工作、在国家机关做公务员(这是要考的,逢进必考)。
再说点题外话:我个人认为,在传媒业的工作要求很高,而且相对比较辛苦,工作很有挑战性,如果追求安逸、稳定的话,传媒业不是个适合的行业,那就应该选择考公务员或者进国企当文员。
❷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怎么样
南京大学新闻传抄播学院是南大文科院系中相对年轻的一个院系(1992年建系,2003年建院),该院系脱胎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在叫文学院),其师资构成中,最早的几位教授的学术背景也是中文专业出身;其后新传院的一批年轻师资的学术构成就开始多样化了,比如有的是社会学出身、有的是法学背景。多样化的学术背景,使得南大新传院的学术研究有百花齐放的势头。
❸ 2017年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考研难不难
录取比例抄是8:1 9:1左右,,,,,9本专业课的书要袭看,,报考的人数传播学专业在200左右,新闻学也是差不多,,不需要辅导的,,当然有笔记最好,,专业课看完书后找南大的期末卷子熟悉下,,,统考的科目嘛大家就都一样了!
❹ 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1、新闻学专业考研哪些大学比较好取决于各人的志向、备考情况和将来版的打算。位置偏远和非权重点好考。没有报录比的数据,但参考意义不大,报录比高不等于就好考,因为不同学校的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选择学校主要看学校的地理位置、层次和名气,这是和考研难度成正比。2、名校本科生考研有优势但没有优惠,优势体现在面试评分和心理优势。3、本校考本校相对来说更加容易考,因为面试评分处于相对优势,专业备考更方便咨询和获得相关师兄和老师的指导,但考研还是要看分数。4、非985大学(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研究生就业不一定还不如985的本科生,因为就业看机会和能力,学历的作用主要是入职门槛。5、考研不考数学,具体科目可以去报考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等考研信息,务必以报考当年9月份学校官网发布的考研信息为准。
❺ 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考研,竞争激烈不
新闻传播硕士[0552] 345 50 50 90 90
这是南京大学的分数线。
我哥哥就在南大新传读研究生,找工版作时,教权授直接推荐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月8000+
PS:我也是南大的。
百年南大,欢迎你的报考!
祝您美梦成真,谢谢!
❻ 新闻传播学考研中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哪个好
就新闻传播学来说,武汉大学明显要比南京大学好,但是南京大学比武版汉大学难考,全国新闻权传播学专业学科排名上,武汉大学是top5呀,仅次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之后,南京大学都是在后面。但是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很喜欢推免生,2019年新闻传播学就只统招了8-10个,其他都是推免生,武汉大学的统招生名额多。如果你觉得专硕很好的,可以考虑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硕,因为他招80个,这个就比武汉大学的有有事了。具体你可以看下传媒智库,里面有各个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考研的招生目录和招生复试分析。
❼ 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录取线是多少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
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录取线,
可上学校研究生院官网,
或所属专业之二级学院官网通知公告专栏查看。
也可询问学校研究生院。
祝你好运。
❽ 南京大学新闻考研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22新闻传播史论④946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 复试:广播电视学、新闻评论与编辑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传播学基础理论》段京肃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复试参考书:《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新闻实务方法论》方延明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01新闻理论02新闻业务03广播电视新闻04政府新闻学05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
我的复习体会
这个学校并不是很好考的。
报的人很多。当初我觉得南大太难考了
很多人说南大的题比较死,都是书上的,那么认真分析历年真题就知道也并不能那么讲了。
我劝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把那几本书看透,我因为时间的缘故,有的没怎么看,就亏在这上面了。考的很细。
建议备考的学弟学妹,自己看书一定要认真,哪怕任何一点最好都不要落下。自己一定要把书读厚,自己认真做笔记。还有,对真题也一定要认真研究,看看出题的特点,以及老师的考查方向
另外奉劝所有考研的同学,不管你考哪儿,公共课一定要抓好,特别是英语,而且每年考研的人很多,分数势至少不会降。
大家既然决定要考,就请坚持到底。考研的路很长,一定要坚持。走完的人跟你说的也许很轻松,但是每个获得成功的人都不会区说自己付出的汗水的。我是5月份正式开始看书的(4月份买卖书,以及跟学长买资料),有点晚,但是从7月份开始,我几乎每天都是11点半之后睡的,在11月后,我几乎每天在教师看书看到12点才回寝室,早上也是七点多,8点开始看书。我觉得还是不要出去住,当然啊,这事没人看法不一样,反正如果让我一个坐一屋子里,我肯定效率不高,还是在教室里比较有氛围。而且人多,可以互相帮助和鼓励。呵呵
考研需要时间保证,不可轻信一些过来人的梦呓式的胡言乱语。说什么考研准备太早回导致后来缺乏动力……???估计是的吧,准备“晚点”,后续复习是动力足,但“压力”更足。因此,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包括我这个“别人”。我的一个朋友曾考过南大,结果是来了轰轰烈烈的第二次,都是时间上不够用。
需要复习资料的可以找我,也可以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咨询和“辅导”。但正如有同学“说”的那样,考试有时间差,我的“辅导”估计会不恰当。所以,我也仅仅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点。
❾ 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可以直接去励学南大考研网上看下2015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专业目录,里面有很专详细新闻学考属研考试科目内容介绍。
初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622 新闻传播史论④946 研究方法与新闻业务
复试科目
:1101 新闻学综合及研究设计
❿ 南京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杂考的
新闻学参考书
1.《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丁柏铨主编,版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传播学基权础理论》,段京肃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前四本是622新闻传播史论的书目
后两本是946新闻采写与文史知识的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