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网络
⑴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负面影响
1 、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 个上网的学生有9 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网迷”中,不乏“玩物丧志,走火入魔者”。在校大学生因故退学者大多与网络有关。很多网吧的老板为学生提供通宵上网游戏服务,学生经常是一个甚至数个通宵泡在网上!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因滥交网友而丧失了性命,演绎了不少悲剧。显然,长此以往,这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
2 、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剧和骗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往往都比较简单、幼稚,充满着理想化。网络的虚拟性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
据统计,互联网在全球的使用者己将近两亿。其中不少人是为了学习和工作,但大多数却不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而是为了结交朋友。今天,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除了男友、女友、笔友称呼之外,又多了个新名词-网友。这种交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技术同时又使他们远离,就像当初的电话、传真一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也许正是因为大家不见面的原因吧,有时人反而能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不过,当每个人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网络中去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视而不见,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网上的“虚拟身份”还常常会演出不少闹剧和骗局。互联网给许多人创造了一个情感的封闭空间,使人们从现实中解脱出来。但若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网络中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当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网友知道后,往往会惹来许多麻烦,所以她们往往以男性身份上网。网络上所导演的闹剧增加了人们的情感信任危机,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3 、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和“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把公安局的法规早己忘记到了九霄云外。
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毒害了群众,也毒害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⑵ 我与网络作文1000字 (大学生)
二十世纪60年代,人类用智慧编织了一张特别神奇的“网”,它是以无数台计算机通过软件、硬件设备,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把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网络。
二年级时,我家购买了一台电脑,也算是跟上了网络时代的步伐,当时,我那个高兴尽就别提了。因为我知道,电脑的用途实在是太多了。
在学习上,电脑可真是我的好帮手。有一次,上《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老师要我们收集资料。我在网络上查找到了许多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和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我把这些资料都保存在软盘里。上课时,我向同学们展示查找到的资料。当夏日景色迷人的狮子林和如海市蜃楼般的仙山亭出现在画面上时,我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台下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便会钻进网络,因为那里有许多高级教师为我解答疑问。从成语解释到古诗文的翻译,从自然现象到奥数难题,网络都给我以知识的补充,使我不断进步。
节假日,网络便成了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轻轻移动鼠标,翻过一张张网页,网络带领我来到了“神州”六号的发射现场,感受到了那壮观的场面;来到了非洲的热带丛林,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历险;欣赏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品尝了清朝的“满汉全席”,网络还让我爬上了万里长城,了解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网络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有好的作用,也有不利的因素,对于一些不良信息,我们要做到不收不看、不信不传。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上当。还有,上网得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懂得爱护身体,拥有健康的体魄,才可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你准备好了吗?来和我一起跨上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一次魔幻神奇的体验吧!Les's go !
⑶ 网络对大学生的坏处
随着高科技迈入了21世纪,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
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电脑。随后,人们为了更加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家家又开始上了互联网,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沟通。
随着我们年级的不断提高,老师要求上网查找资料,我们也渐渐的了解互联网。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网住了地球,使每一台电脑连接起来。这样,你就会知道许许多多的知识,可以玩一些健康、有趣的游戏。网络还有音频、视频功能,可以与你的亲戚朋友对话,哪怕他们在天涯海角,你也仿佛来到了他们的面前。还有电子邮件功能,比喻到了春节,我就给姥姥发一个电子邮件,上面写着祝福的话语,旁边画着我在电脑中画的画。
如果你不太会画画,便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画或动画,也可以下载动听的音乐。
互联网的好处虽然多,但坏处也不少,比如说,需要的资料有时找到了,却碰上了一大堆不健康的广告。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见一篇文章,题目为《网络,无情的杀手》。说的是一个小姑娘,在“网吧”中里被一位陌生的“网友”骗走,后来一直下落不明。直到有一天,发现了凶手,警察在搜索凶手的房子时,找到了连同那一起的6具女尸!我建议大家要在网上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以防万一。因为古人说:“水火无情。”在我看来,网络成了人们的“第3杀手。”我们只要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就不会发生灾难!所以与陌生网友交谈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对方。
互联网有好处也有坏处,只要很好的利用它的益用,就可以知道许多知识,而不好的、不健康的网站危害十分大。网络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关键要看我们怎样看待和利用它。
参考资料:http://www.wszw.com/article/detail.jsp?articleId=137372
⑷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大于弊
1. 网络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大学生们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同时,网络又为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
2. 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学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3. 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甚至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⑸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的原因
1、平常在学校抄学习,主要知识来自于学校和家长,网络只是辅助手段。网络学习成了主要手段,学生们会发现在正常的教育体系之外,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可以看到全国名师、行业精英来传授的各种知识,也让学生逐渐消除了时间、地域的差距,全天候全方位的接受新鲜知识,随时和老师互动,提升自己,更容易养成借力学习、随时学习的好习惯。
2、平常往返学校早中晚每天来回4趟,最不济一次10分钟,光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就有40分钟,况且这还是距离学校较近的家庭,距离学校的远的情况一天要耽误更多时间。
比如学生平常去学校7:40就要出发,8:20才开始上课,这就说明除了路上耽误的时间外,还有到学校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也耗费时间。单独行动毕竟比集体行动节约时间。
(5)大学生与网络扩展阅读: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
1、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目标。问问自己想学什么,才会有方向。可以学习语言,也可以学习办公软件等等。
2、排除干扰,不要边学边玩。因为网络上有趣好玩的东西太多了,相比较而言,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因而一定要专注,边学边玩效率低下。
3、寻找适合自己的高质量的网络资源。途径其实有很多,比如说TED、慕课,还比如说手机软件APP,再比如各种网站等等。
⑹ 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关系
个人觉得 网络对学生的利要远远大于弊,不服的可以继续辩论.........
1. 网络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大学生们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同时,网络又为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
2. 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学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
3. 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甚至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当然,我方也不否认网络存在弊端,而当前社会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采取的是推广促进兼并加以引导管理的态度,归结起来就是一种改善的态度,而我们对一个东西采取改善而非消灭的态度本身、就说明这东西是整体主流是好的!
所以,我方有理由说明网络对大学生 影响利大于弊。谢谢!
攻辩小结:
缤纷的网络,给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架起了一座连接社会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大学生惯于通过网络便捷的获取资讯,鼠标轻轻一点,世界就在眼前。据调查,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以浏览新闻为第一选择的比例最高,占2.6%。
“大学生们通过网罗拥有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他们身处校园却能了解到全球化北京下发展着的世界。”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凤说。
网络的融入,帮助大学校园里将近2000万青年学生将关注点紧紧锁定社会前沿,让“科技”和“环保”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关注的两大主题。同时调查显示,大学生们评价人生最大幸福的主要标准,不是“有钱”“有职有权”,而是“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网络主流健康思潮的积极影响吧。
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大部分大学生持“了解一些无所谓,有自己的看法”的观点,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
据统计,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北京高校师生上网率更是高达97.6%;56.4%的大学生以网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么大量的大学生上网,没有多少人造成人格分裂吧,没有多少人杀人放火危害整个社会吧,没有多少人使国家动乱经济滞后得不到发展吧,那又如何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吧。